[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6-28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篇(一):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用科学的话来说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欢迎喜欢的朋友来看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1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比》的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量的除法比较关系
  1、谈话导入
  今年杨老师35岁,黄文祈12岁,谁能列除法算式表示我们的年龄关系?
  六(1)班有男生4人,女生4人,谁能列除法算式表示男生和女生的年龄关系?
  (根据回答板书)
  2、旧知导入
  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谁的速度快?
  A:3千克15元。B、9元2千克。C、12元3千克。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最便宜?
  3、小结
  这些题都是用除法算式表示两种数量它们的关系,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常常要对两种数量进行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比较两种数量的方法,叫做比,研究生活中的比。
  二、生活中比的意义,让学生探究、理解比的意义。
  1、介绍比的表示方法
  刚才的例子中老师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用35÷12,现在我们就可以说成老师与同学年龄的比是35:12.其他两个量的关系如何用比的形成来表示在小组内说一说。
  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比,总结比的意义。
  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例列出除法算式,再改成比的形式。
  老师举反例:小明有10元钱,花了2元钱,还剩几元钱?这道题怎样列式,10-2=8(元)可以写成10:2吗?(不能,因为两个量是相减的关系,不是相除的关系。)
  你能不能说说什么是比,比的意义是什么?
  三、比的各部分名称,求比值。
  学生自学,总结,同学们想想怎样求比值?进行求比值练习。
  强调:7÷2可以说成什么?2÷7可以说成什么?它们一样吗?
  四、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讨论:1、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填表格)
  2、比与除法、分数又有什么不同?
  五、应用知识做练习。
  (1)求比值。
  105:35                1.2:2
  (2)把下面的比改写成分数形式。
  17:8     4:1       102:113
  (3)选择题
  买4支钢笔用12元,钢笔总价和总量的比是(      )
  A、4:12     B、12:4     C、
  (4)判断
  小明今年10岁,他的爸爸今年37岁,父亲和儿子的年龄的比是10:37.(    )
  一项工程,甲独做7天完成,乙独做9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7:9.(     )
  大圆半径是4厘米,小圆半径是1厘米,大圆半径和小圆半径的比4 .(      )
  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需要的是从现实出发,从身边找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利用班上的总人数、男女生人数,来说说比的知识,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问题中,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身边。
  二、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探究。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又不是简单的解题训练。在练习的设计上,采用多种形式步步提高,通过有层次和有坡度的一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让学生明白比不但与生活有关,和自己也有关系,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五、不足与疑惑
  由于在突破重点这一环节花了较多时间,所以练习的量相对少了一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6分之一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提出质疑:3个六分之一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
  生2: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有多少升?就是求3个12 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 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交流:是根据什么列式的?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 L的一半,就是求12 L的二分之一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题学生自练。引导说出:“12×3分之一表示求12 L的三分之一是多少。”在这里都是把12 L看作单位“1”。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四、课堂练习,深化理解
  1.出示例2“做一做”。一袋面粉重3千克。已经吃了它的三分之一,吃了多少千克?
  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求3千克的三分之二是多少。”
  2.比较两种意义
  出示:一袋面包重50千克,3袋重多少千克?
  师:列出算式,并与前一个式子进行比较。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1:一个是分数乘整数,另一个是整数乘分数。
  预设2: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但有所区别。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篇(二):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也确实暴露出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以下是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探索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个性化学习。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设立了许多课外兴趣小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小组的活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布艺兴趣小组,看看那里的同学给我们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师:看大屏幕,从情境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9/10米的布给小猴做衣服。如果做背心,可以做3件;如果做裤子,可以做2条。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
  生2:做一条裤子需要花布多少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 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怎样列算式?
  生1:9/103=
  师:为什么用除法?
  生1:把9/10平均分成3份,求1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师:谁还能再说一遍?
  生重复。
  师:9/103结果是多少呢?请在自己的练习本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
  生自主操作,师适时巡视指导,找出两位同学上台板演。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将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交流。
  师:我们来看几位同学的方法。
  (投影展示,画线段图的方法)
  师:我们先看第一位同学的方法,这是哪位同学的,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画线段图的方法)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
  师:我们再来看一位同学的,他用的是长方形布条,这是哪位同学的,介绍一下?
  生: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
  师:不管是画线段图还是用长方形来表示,我们都可以得到每份是3/10米。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篇(三):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图教案

  统计图是小学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图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整个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地收集和整理数据,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画简单的统计图,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收集和整理数据,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统计图,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统计”这个词吗?板书:统计对于“统计”,你想知道什么?
  (什么叫统计?可以怎样统计?学统计有什么用?)
  过渡:同学们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认识“统计”。
  二、探究问题
  (一)认识统计表
  1.出示课件,提取数学信息。 有四种饮料,桃汁5箱;梨汁10箱;苹果汁9箱;桔汁5箱。
  2.学生把饮料的箱数填在练习纸上的统计表中。
  3.汇报:你是怎样填的?
  理解“合计”的意思。
  4.对比饮料图与统计表
  师:如果让你用很短的时间发现更多的数学信息,你看下面图(杂乱的),还是看上面的统计表?为什么?(每种饮料的箱数一目了然)
  师:像这样的表,叫统计表。
  板书:统计表
  正因为统计表有这个优点,所以许多地方都用到它,你在哪见过统计表?
  5.看统计表提取数学信息。
  (二)认识统计图
  1.课件:出示饮料图
  2.生提出摆放建议
  追问: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便于拿取;箱数一目了然)
  3.课件出示分类摆放的饮料图
  师:工人叔叔摆放饮料的办法真好,我们可以照着这种方法画一张统计图。
  板书:统计图
  4.认识统计图
  课件演示:方格纸→左侧数字→下面饮料名称
  师:你打算怎样表示桃汁的箱数?
  生自由发言
  数学上用竖着的条形表示。(板书:条形)
  5.画统计图
  生拿出自己喜欢的彩笔,用条形表示其余饮料的数量。
  6.看统计图,提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学看统计图
  1.课件出示两天后超市现有饮料统计图,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2.根据统计图做出决策
  师:看这张统计图,如果你是店长,你会做出什么决定?
  (四)小结
  三、实际应用
  1.数学书上128页试一试
  2.四届奥运金牌榜
  填统计表,画统计图,回答问题
  师:看这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金牌数增多。)
  1.这节课上到这儿,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只是初步学习了统计图和统计表,今后我们对统计还要进行深入地学习。
  五、布置作业
  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找数据,制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20357/

推荐访问: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书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