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教育漫话]教育漫话

来源: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2018-06-27 10:00:03 阅读:

【www.bbjkw.net--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漫话一:关于教育家洛克的故事

  约翰·洛克,是英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和著述家。他的思想对于后代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并且被广泛视为是启蒙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义者。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了有关洛克的介绍及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一、概述
  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思想家。《教育漫活》是洛克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在这本书中,洛克围绕青年绅士的培养,讨论了范围广泛的教育问题。关于教育的作用,洛克的论述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他从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认为人之千差万别都是由于教育造成的。这种观点的提出是难能可贵的,它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意识、争取政治平等和教育民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以后资产阶级思想家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洛克是学习医学出身的,他是第一个提出精密体育理论的教育家,认为身体健康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而身体的健康不但需要养护,而且更要锻炼,他提出的一整套体育方法,至今仍有许多可取之处,他的“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的论断更成为至理名言。
  洛克十分重视道德教育,认为德行是绅士最重要的品质,他的道德观同样反映了他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因为他否定天赋道德原则,认为凡是给个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行为就是善。在各种德行中,洛克最注重的是理性和礼仪。在德育方法方面,洛克反对封建教育的空洞说教和体罚,主张说理,要求通过生活实践及早予以管教、锻炼,奖惩要得当,要注意榜样的影响,这些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诚然,洛克所主张的道德及其教育仍然带有浓厚的贵族性质,这是他的局限性。
  洛克的智育思想是颇具特色的,由于他特别强调知识教学的目的不只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理解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领会和掌握知识,这种观点使他成为教育史上所谓“形式教育”的倡导者之一。在教学内容方面,洛克精心设计了一个以实用科目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满足资产阶级事业家处理公私事务的实际需要。洛克还提出许多今天仍值得我们去探讨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儿童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培养和鼓励儿童的好奇心、上进心、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循序渐进、训练思维等等。
  二、洛克的故事
  洛克活动年代,主要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封建势力反复搏斗,最后走向终结的17世纪下半期。1649年1月,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暴君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同年5月,成立了英格兰共和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夺得了国家政权。但是,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仍然遭受封建剥削的广大劳动人民,还在继续反抗斗争。1658年,军事独裁的护国主克伦威尔病死后,群众斗争益趋激烈,政治局势更加动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建立一个既能镇压人民起义,又能保障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政权,积极与亡命国外的王子查理进行复位谈判,在查理发表宣言允诺复位后保障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前提下,于1660年5月容忍了以查理二世(查理一世之子)为首的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复辟。
  复辟后的查理二世,立即置一切诺言于脑后,疯狂地进行反攻倒算,他不仅残酷地屠杀人民,而且也无情地镇压资产阶级。1685年,查理二世死,其弟詹姆斯二世继位,专制统治变本加厉,大力扩充军备,并加速推行恢复天主教会的反动计划。
  复辟王朝的倒行逆施,不仅激起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强烈反抗,也引起了信奉清教的中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恐惧和一部分封建贵族的不安。于是,国会中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辉格党,同代表封建贵族的一部分托利党分子联合起来发动政变。1688年12月,他们把詹姆斯二世的女婿,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奥伦治亲王威廉二世迎回英国,立为英王,废黜了詹姆斯二世,最后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至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便以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妥协而告终,这就是资产阶级史学家所称颂的“光荣革命”。
  为了巩固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大造舆论,洛克适应这一需要登上历史舞台。
  洛克出身于一个乡村律师家庭,父亲信奉清教,曾站在国会军方面参加过英国内战。洛克幼时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1646年入威士敏斯特中学受古典主义教育,1652年进入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学习,1656年毕业后留校。曾先后担任希腊文、修辞学和伦理学等科目的教师。在牛津大学十多年中,洛克对经院哲学十分不满。对当时一些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如培根、笛卡儿、霍布斯、牛顿、波义耳等人的著作极感兴趣。他在致力于研究哲学的同时,还刻苦攻读物理学、化学特别是医学著作。这对洛克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有极大影响。
  1665年,洛克离开牛津大学,被任命为英驻德公使馆秘书,翌年归国,结识了艾希利勋爵(即后来的莎夫茨伯利伯爵),担任他的秘书兼家庭教师和医师。莎氏为自由主义者,后来成为辉格党的领袖,其政治态度和观点给予洛克很大影响,1682年莎氏因反对詹姆士继承王位的活动败露,逃亡荷兰。洛克因与莎氏关系密切遭到迫害,也于1683年出走荷兰,直到1689年2月“光荣革命”后才重返英国。回国后主要从事著述,在新政府中曾任贸易和殖民地事务委员会委员。
  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终结时期的思想家,他的主要著作是在1688年以后发表的。如其政治学巨著《政府论》和关于宗教信仰的著作《论宗教宽容的书信》发表于1689年,而哲学名著《人类理解论》则是在1690年出版的。这些著作都是论证1688年阶级妥协,为君主立宪制作辩护的。因而,恩格斯曾说:洛克“是1688年阶级妥协的产儿”(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5页)。洛克思想中的这个基本特点,在其教育思想中也表现得极为明显。
  三、洛克的教育思想——绅士教育
  《教育漫话》原为洛克与其友人爱德华·葛拉克讨论教育问题的通信,1688年后,为了帮助英国上流社会家庭用“最容易”、“最简捷”的方法培养青年绅士,洛克把信札加以编辑,于1693年公开发表,成为一本教育专著。
  论教育的作用、目的和途径
  洛克从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他把儿童天性喻为没有痕迹的白板或柔软的蜡块,可以任人随心所欲地涂写或塑造。在他看来,一个人所以成为这样或那样,决不是先天秉赋所决定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他说:“凭着天赋的才力”和体质“做出伟大的事业”的人,或许会有,但为数极少。从现实生活看,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教育:“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第4页)。因而,他要求英国的资产阶级必须使自己的子弟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认为这不仅是“一般做父母的人的责任”,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幸福与繁荣。
  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绅士?他说:“绅士需要的是实行家的知识,合乎他的地位的举止,同时要能按照自己的身份,使自己成为国内著名的和有益国家的一个人物”(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第78页)。他既要有健壮的身体,又要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实际上,就是具有清晰的理智和坚强的意志,掌握经营工商业的知识与技能,仪态高雅,举止适度,通晓世故人情,善于处理公私事务,勤奋勇敢,既能满足个人幸福生活需要,又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资产阶级事业家。这个教育目的反映出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培养新人的理想,与封建教育培养目标相比是进步的。但洛克的教育目的仍然保有封建贵族精神面貌的残迹,表现了他的妥协性。
  洛克认为,绅士的培养决不能通过学校教育。
  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洛克认为干练的事业家,必须受到身体、道德、智力等多方面的训练。他经验论出发极为重视训练的作用,成为蒙台涅之后倡导训练主义最积极的教育家。
  1.论体育
  洛克十分重视体育,因为健康的身体是满足个人幸福,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
  他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自幼开始就锻炼身体。
  洛克指出,儿童的衣服宜宽大,以免束缚身体,影响发育。不论冬夏,衣着都不可过暖,使之习惯于气候的变化,经得起严寒酷暑的考验。儿童常戴帽子实有害身体健康,“脑袋戴得温温暖暖是最容易惹起头痛、伤风、发炎、咳嗽等等疾病的”。
  在饮食方面应粗食淡饮。洛克反对风靡当时上流社会的精食主义,主张多用牛乳、乳羹、稀粥、面包等,少吃或不吃肉类;禁用酒类或烈性饮料;饮食应有节制,用餐不宜定时,以适应开拓事业的需要。洛克强调培养节制精神。
  睡眠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应让儿童有充分的睡眠,并养成早睡早起,睡醒即起的良好习惯。儿童的卧床应是坚硬的,寝具应为棉絮,以锻炼其身体。
  洛克重视游泳及户外活动,认为儿童常在冷水中游泳,常嬉戏于户外宽阔的场所,呼吸清新空气,他的身体会越来越强壮的。
  此外,洛克还认为儿童稍大还要学习击剑、骑马,以锻炼身体;学习园艺、手工,以解除精神疲劳,增进身体健康。
  2.论德育
  在洛克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中,德育居于首要地位。
  什么是德行?洛克认为凡是给个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行为就是善,反之,凡是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幸的行为就是恶。可是,人类本性有种倾向,就是耽嗜眼前的肤体之乐,而不考虑长远的快乐和幸福。因而,常常是寻欢作乐,放荡不羁,缺乏进取精神,失去对事业的责任感,以至碌碌无为,潦倒终身,得不到真正的快乐与幸福。洛克认为这是一个绅士所必须戒除的。
  基于上述思想,洛克把服从理智的指导,克制欲望的能力作为道德的基础。因此,洛克要求及早培养服从理性,自我克制的能力。当儿童刚有知识,刚能懂事的时候就要着手把这关系到他未来快乐与幸福的“真正基础”,“打进他们的心里”。
  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身体一样也需要锻炼,只有通过行为训练,人的精神才能保持正常,“使它的一切举止措施,都合乎一个理性动物的高贵美善的身份”。
  如何训练?洛克提出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方法。
  (1)及早实践。洛克认为“及早实践”是培养服从理智、自我克制力的有效方法。克制欲望,并不是让儿童摒弃一切欲望,而是使其放弃不合理的要求。
  (2)及早管教。洛克反对父母对子女的过失放纵不管的溺爱态度。儿童固宜及早严加管束,但要宽严适度。儿童受过严的教育,虽可治好目前的任性,但会造成其心情沮丧、性格懦怯、精神抑郁、意志消沉,反而带来更大危害。他反对体罚,认为这是一种奴隶式的管教,只能养成奴隶式的脾气。
  (3)奖惩得宜,培养羞耻心和荣誉感。洛克认为奖励与惩罚是教育儿童的一种方法,但要施用得当。应注意避免用儿童心爱的东西,如漂亮的服饰、甘美的食品,奖励儿童,讨取他们的欢心,以免养成奢侈、骄傲、贪婪的心理,奖励应重在培养荣誉感。荣誉感对儿童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如当众赞扬儿童良好行为,并加传播,则他们就会尊重自己、约束自己,自觉地保持荣誉。
  (4)说理和规则。洛克认为人是“具有理性的动物”,儿童一到懂话的时候就懂得道理了。
  说理的同时,还可提出一些规则,使儿童有遵循的依据。但所订规则不宜过多,以便儿童记忆。确立之后就应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创造机会使之反复多次进行练习,养成习惯。洛克很重视习惯,认为一旦养成良好习惯,就不需要死记规则,自然做到了。说理与教诫都应态度温和,耐心诱导,绝不可声色俱厉,气势汹汹,以免伤害他们的童心。
  (5)榜样。洛克认为,在各种教育方法中,榜样是“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
  父母、导师是儿童的直接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示以模范,给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家中的仆人,他们的行为对儿童的影响也很大,应当慎重选择,否则将不堪设想。
  此外,洛克还要求通过各种训练培养儿童正直、同情、刚毅、勤敏等品德,通过朝夕祈祷、阅读圣经,在心灵中“印上上帝的观念”。
  3.论智育
  洛克从培养资产阶级事业家的立场出发,认为学问固属必要,但与德行相比却居次要地位。他说:“读书、写字和学问,我也认为是必需的,不过不是主要的工作而已”
  基于上述思想,洛克认为知识教育的目的不只在于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他说:“教育的事务……并不是使年轻人在任何一门科学上达到完善的程度,而是开放和安置他们的心,使他在需要专心于某种科学的时候,能够很好地学习它”
  为发展思维能力,在教学科目方面,他特别重视数学,认为凡是有时间有机会受教育的人,都应学习数学,这并不是要使所有的人都成为深奥的数学家,而是因为“研究数学一定会使人心获得推理的方法;当他们有机会时,就会把推理的方法移用到知识的其他部分去”
  所学科目除应有助于发展思维能力者外,还应注重对培养绅士品格和日常生活有实际用处的知识。
  洛克继夸美纽斯之后,洛克精心设计了一个以实用科目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这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要求;同时,也可满足资产阶级事业家处理公私事务的实际需要。例如,写字和算帐可以满足经商的需要;绘画是为了便于绅士在旅行时画下他所见到建筑、车辆和服装;“历史是持重与公民知识的主宰,是绅士和事业家应该研究的”
  洛克还提出,作为一个绅士还应学习木工、农艺、园艺以及熏香、油饰、雕刻等等技艺。他认为学习这些劳动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获得劳动技能,而在于促进健康,得到消遣娱乐。同时,体力劳动也可以帮助青年绅士改正“偷懒”的错误。
  为了传授知识,特别是为了发展智力,洛克提出了许多今天看来仍然颇有价值的教学方法。他认为教学首先应启发儿童求学的欲望,激起读书的兴趣。为此,教师应向学生讲明白学习的重要意义,使其认识到读书是一种“光荣的、荣誉的”事情,主动要求受教。教学要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使读书变得饶有趣味,从而产生一种轻快感和愉快感,如选用附有字母的玩具学习字母,再用印有动物名字的图片学习拼音,而后选择一本容易的有趣而又适合儿童能力的插图书籍来学习阅读,这样寓学习于兴趣之中,他们就会把“求学当成另外一种游戏或娱乐去追求”,“自己去要求学习”
  其次,应鼓励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鼓励好奇心的方法有:①按照儿童的年龄与知识的能量,认真地回答他们提出的一切问题;②当着儿童所敬重的人赞扬他们求取知识的欲望,并鼓励年长的孩子把所学习的知识教给他的弟弟妹妹;③对问题的回答必须是真实的,全部应是“不可侵犯的真理”。否则,就会阻碍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④“故意使他们看到新奇的事物,使他们发生问题”父母与导师应特别注意培植儿童的好奇心。
  再次,要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洛克说,这是“教员的巨大技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教师首先应尽量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用处。当儿童真正了解到懂得这些知识能做更多事情,并能胜过不懂这些知识的人时,他就会集中注意去学习。其次,教师态度应该慈爱、温和。洛克认为,见异思迁,漫不经心,疏忽大意,思想混乱,“这都是儿童时期的自然的过失”。对此,教师“都是应该温和地加以提醒,逐渐地去制服的”(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第110页,148页,149页)。绝对不可“恼怒与申斥”并举,“责备与惩罚”交加。
  第四,要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洛克根据人的认识是从简到繁的特点,强调教学也应从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他说:“要从明白简易的地方开始,一次教的分量越少越好,要等他们完全掌握了所教的材料,才可再教那门科学里面的新材料”
  洛克极为重视思想方法的训练,认为良好的方法可以清除前进道路中的障碍,有助于掌握知识,领会事理。方法有多种,但主要的有二,即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和从特殊到比较一般的方法。他强调应该使学生在这两种方法上都得到训练。
  洛克针对当时知识教育只重视强记硬背,忽视发展智力的严重弊端,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人的心智能力较之获得具体知识更为重要,强调知识教育不是给予学生“种种知识与知识宝藏,而是种种思维与思维的自由,是增进心的活动与能力而不是扩大心的所有物”。这一思想在当时有着极大的进步意义,在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形式训练论的先河。
[关于教育家洛克的故事]相关文章:
1.教育家关于积累的故事
2.教育家老子的故事
3.各个教育家的故事
4.关于教育家故事
5.名人教育家的故事
6.教育家四颗糖的故事
7.著名教育家的故事
8.有关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
9.教育家季羡林的故事
10.国外教育家的故事

教育漫话二:教育学的试题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教育学的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问题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
  A.描述教育事实B.探讨教育问题
  C.分析教育现象D.揭示教育规律
  3、()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原则D.教育问题
  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大教学论》
  5、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
  6、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
  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是通过()
  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
  8、下列教育家中()提出了“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A.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
  9、“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0、下列被尊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康德C.杜威D.夸美纽斯
  11、我国国内学者开始撰写教育学科方面的教育科学等著作,表现出有介绍,翻译转向以评述为主,联系中国教育时机来著述的特点,这发生在()
  A.19世纪末20世纪初B.20世纪头20年
  C.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12、教育学被正式列入大学课程始于十八世纪()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A.卢梭C.康德B.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13、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的教育学流派是()。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4、制度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教育家()。
  A.乌里B.鲍尔斯C.梅伊曼D.狄尔泰
  15、美国的()是批判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A.乌里B.鲍尔斯C.梅伊曼D.狄尔泰
  16、以杜威为代表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17、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新教育大纲》B.《教育概论》
  C.《教育过程》D.《现代教育原理》
  18、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被称作()
  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势教育派D.实质教育派
  19、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
  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势教育派D.实质教育
  20、下列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语出自()
  A.《学记》B.《论语》C.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
  22、教育学首次被作为独立的科学提出来是在()中。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3、人类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A.思孟学派的《学记》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4、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的出现。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5、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幼儿教育B.中、小学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技术教育
  26、于1933年出版,以前苏联()为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巴班斯基B.赞可夫C.凯洛夫D.申比寥夫
  27、下列教育家中,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的是()
  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杜威
  二、简答题
  1、请联系实际,评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2、试述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试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并谈一下你对它的认识。
  三、分析论述题
  试述教育学包含了哪些基本问题,并结合实际谈一下你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语出自()
  A.《论语》B.《学记》C.《孟子·尽心上》D.《劝学篇》
  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A.教师、学生、教材B.教师、学生、教学方法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3、人类的教育活动与所谓的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
  A.自然性B.社会性C.生产性D.适应性
  4、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起源说的是()。
  A.教育的劳动起源说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5、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6、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所具有的根本属性是()
  A.社会性B.历史性C.阶级性D.民族性
  7、有关教育本质的问题最早是由()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A.美国教育学者B.英国教育学者
  C.前苏联教育学者D.我国教育学者
  8、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B.教育的自然性
  C.教育的阶级性D.教育的生产性
  9、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学家()
  A.沛西·能B.孟禄C.高尔顿D.达尔文
  10、在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问题并将其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1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属于()
  A.原始社会的教育B.古代社会的教育
  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D.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12、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儿童日常生活中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主张这一观点的是教育的()
  A.心理起源说B.劳动起源说
  C.神话起源说D.生物起源说
  1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B.许慎C.朱熹D.孟子
  14.“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一语出自()
  A.《学记》B.五经四书C.《论语》D.《说文解字》
  15、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性、阶级性、生产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各种属性的统一的观点属于教育本质的()
  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多质说D.本质规定说
  16、下列认为教育之所以是教育在于它自身的专门特点,并试图从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来揭示教育本质的学说是()
  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多质说D.本质规定说
  二、简答题
  1、试述80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说明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有何重要意义。
  2、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那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
  3、试列举中西方历史上有关教育的代表性定义并谈一下你对这些不同教育定义的看法。
  三、分析论述题
  试论述教育的起源并谈一下你对各种不同教育起源说的认识。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
  1、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决定的。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发展水平D.教育的规模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3、从根本上来说,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最终是由()决定的。
  A.政治制度B.经济发展水平C.文化传统D.人口数量
  4、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实际上是把()相隔离了。
  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
  5、一个地区的人们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
  A.人口功能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D.文化功能
  6、以下对于文化传统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A.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B.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C.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D.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政策
  7、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文化传统
  8、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
  A.生产力水平B.社会制度C.文化背景D.科技水平
  9、以下对于人口状况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是影响教育规模和投资的最终决定因素
  B.人口就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内部结构
  C.人口的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布局和办学形式
  D.教育的发展可以改善人口素质
  10、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教育的这种功能称之为()
  A.传递—保存文化功能B.传播—丰富文化功能
  C.选择—提升文化功能D.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11、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人的现代化
  C.教育条件现代化
  D.教育内容现代化
  12、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A.教育观念的现代化B.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C.教育管理的现代化D.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13、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人口环境B.自然环境C.政治制度D.社会生产
  14、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
  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B.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C.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D.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15、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表现在()
  A.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B.逐步形成一个多样、开放的大系统
  C.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灵活性、和个性化
  D.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性
  16、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A.1995年3月
  B.1995年5月
  C.1987年5月
  D.1989年6月
  17、确立我国教育战略地位的理论依据是()
  A.“三个代表”B.”三个面向”C.马克思主义原理D.邓小平理论
  二、简答题
  简述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
  三、分析论述题
  运用现代教育功能的原理说明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育漫话三:2017河南高考作文范例

  2017河南高考作文范例(一)
  从100分退到98分,亲吻变耳光;从55分升到61分,耳光变亲吻——身边不时听到这“唧唧”“啪啪”的变奏,上演的是一出出教育的悲剧。
  悲剧起因很简单,教育者的眼光只盯着一个东西——分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眼里,分数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指标,且只能升不能降。于是,学业原本优秀的孩子,也有厌学、萎靡乃至自杀的;学习基础不太好的孩子,为了提升分数,往往不惜弄虚作假。试卷上的分数,本是检验阶段学习的手段,有时却成了扭曲学生心灵的枷锁。
  这凸显的是教育者的心理浮躁,急功近利。如果都这样的话,很多名人都成不了才。北宋著名散文家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近代历史小说的鼻祖——英国大文豪沃尔特·司各特,小时曾是全校成绩倒数第一的孩子。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3 岁时还不会说话,10 岁时才进入慕尼黑的一家小学读书。读书时成绩坏透了,被人叫做“小笨蛋”……无数的事实说明,人的成长非常复杂,从先天到后天,从某一阶段到整个成长过程,都千差万别。如果简单地只用一个模子去套,唐宋八大家里便少了苏洵,历史小说的出生不知会延捱到何时,相对论恐怕难有诞生之日。
  不过,问题也不全在家长和老师,人才选拔机制的单一是祸首。多年来,高考很少顾及人的差异,一卷分数定升学,让万千学子挤在一根窄窄的独木桥上拼杀,拼杀成功的前程锦绣,掉桥落水的,恐怕终身难有出头之日。这样一来,逼使着家长在教育视域上一再窄化。很多用人单位,仅以一纸文凭为依据录人,看到“985”便舍弃“211”,很少考虑应聘者的实际能力。缺乏理性,盲目跟风等不良风气,无形中强化着家长和老师对考试分数的偏重。
  成长是个系统工程,考试成绩只是其中的一点,这一点确实重要,但若因这一点导致教育方法的简单化,那是教育的失败。我们可以想像,不管是青少年时期的苏洵,还是孩童时的司各特、爱因斯坦,一定曾让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忧伤烦恼,而这些可敬的家长、老师并没止于忧伤烦恼,而是在保护人格自尊的前提下,尽量给他们营造宽严相济的成长环境,并不断使用巧妙方法点燃他们内心进步的火苗,让他们一步步褪去懵懂和愚顽,最终成为人中之杰。这过程中,需要眼光、胸怀和智慧,渗透着爱心、细心和耐心,这些,是教育者实施有效教育的真正法宝。
  创新社会的要求,为教育者提出了新课题,正在大力推行的教育改革必将引领着教育者改变观念和做法。我相信,“唧唧”“啪啪”的简单变奏定会消失,富有爱心的家长和老师定会谱出优美交响曲。
  2017河南高考作文范例(二)
  有这样一幅漫画:第一个孩子因考了100分而被奖励一个吻,后来却考了98分,被惩罚一巴掌;而另外一个孩子因考了55分而被惩罚一巴掌,后来考了61分,被奖励一个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分数难道就真的重要到要家长以巴掌来惩罚,以亲吻来奖励?
  按常理,第一个孩子已经很优秀了,即使有小小的退步,也是大多孩子学习的榜样。第二个孩子虽基础薄弱,但在慢慢进步,也该值得肯定。两个孩子的这些整体的或局部的优点,岂能由巴掌来惩罚?
  漫画里的两位家长,真的应该引起我们反思。
  第一位家长的奖励是多余的,惩罚是错误的。因为他只看到孩子的退步,而看不到孩子的优秀。可见,家长机械的奖惩势必伤害孩子的心灵。
  第二位家长稍微有可取之处。孩子成绩不及格,家长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此时很多家长可能会和漫画里的家长一样惩罚孩子。姑且不论这位家长惩罚的一巴掌是否有效,单就他因孩子微小的进步而奖励的做法,还是值得家长们学习的。我们的孩子也有自尊,都希望得到来自家长和老师多方面的肯定和鼓励。恰当的奖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阳光雨露,可以使孩子更健康、更快乐!
  错误的奖惩,对孩子百害而无一益。被称为“神童”的魏永康曾是他母亲曾学梅的骄傲。魏永康两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8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曾学梅对儿子的奖励不仅是亲吻,还有更多的大包大揽。这样的奖励直接导致“神童”魏永康自理能力的缺失。“神童”20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曾学梅失望之下,指着中科院的大楼让儿子跳楼,并说“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这又该是多么重的一巴掌惩罚啊!这一巴掌严重伤害了作为儿子的魏永康的感情,导致母子隔阂好多年!母亲曾学梅对儿子这样错误的奖和惩,多令人痛心啊!
  古有“伤仲永”,因父亲的一味奖励,泯然于众人;今有“神童”魏永康,因母亲的奖惩失当,而寂寂无闻。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个人是不主张对孩子的成绩进行奖和惩的。因为,比奖励和惩罚更有效的做法,应该是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生活都要尽心尽力的道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孩子分数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勤勉努力、善良正直和健康快乐等美好品质。
  因此,如此奖和惩,可休矣!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19029/

推荐访问:洛克教育漫话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