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秋波媚赏析]秋波媚陆游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5-29 11:08:46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秋波媚陆游]陆游《秋波媚》答案


  秋波媚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这是陆游48岁在南郑担任军务时所作。此时他助川陕宣抚使王炎为“干办公事”,身着戒装,往返前线,前方有利的形势和军队壮阔的生活,使他触景生情,作者于是写下这首词。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色?(5分)
  2.这首词的下片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上片分别描写了瑟瑟秋风、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2分);作者抓住了边陲景物的特点来描绘,使整个画面具有苍凉悲壮的色彩(3分)。
  2.从下片看,作者主要运用想象和拟人的手法(2分),比如将南山月、灞桥柳、曲江馆进行丰富联想并赋予人的多情与期待(2分),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决心恢复中原、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2分)。

篇二:[秋波媚陆游]秋天景色的诗句 古诗


  秋天的景色是迷人的,你知道有哪些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吗?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秋天景色的诗句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秋天景色的诗句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李商隐《柳》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贺铸《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张乔《书边事》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卢照邻《曲池荷》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皇甫松《采莲子二首》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韦应物《送杨氏女》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维《秋夜曲》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宋之问《始安秋日》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苏轼《阳关曲》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温庭筠《苏武庙》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李白《南轩松》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陈维崧《醉落魄·咏鹰》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罗隐《魏城逢故人》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苏轼《赵昌寒菊》
  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杜甫《江汉》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韩

篇三:[秋波媚陆游]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赏析


  引导语:陆游的《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这首诗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达无疑。7月16日夜晚,长安南山头,诗人登高远望,皎洁的月轮正在升起光华。下面就是这首诗的相关知识信息,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翻译】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了?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赏析】
  陆游一生,怀着抗金救国的壮志。四十五岁以前,长期被执行投降路线的当权派所排挤压抑。孝宗乾道八年(1172),陆游四十八岁。这年春天,他接受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来到南郑,担任四川宣抚使公署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参加了九个月的从军生活。南郑是当时抗金的前线,王炎是抗金的重要人物,主宾意气十分相投。高兴亭,在南郑内城的西北,正对南山。长安当时在金占领区内,南山即秦岭,横亘在陕西省南部,长安城南的南山是它的主峰。陆游在凭高远望长安诸山的时候,收复关中的热情更加奔腾激荡,不可遏止。集中有不少表现这样主题的诗,但多属于离开南郑以后的追忆之作。而这首《秋波媚》词,却是在南郑即目抒感的一篇,情调特别昂扬,充分显示了词人的乐观主义精神。
  上片从角声烽火写起,烽火指平安火,高台指高兴亭。《唐六典》说:“镇戍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陆游《辛丑正月三日雪》诗自注:“予从戎日,尝大雪中登兴元城上高兴亭,待平安火至”。又《感旧》自注:“平安火并南山来,至山南城下。”又《频夜梦至南郑小益之间慨然感怀》:“客枕梦游何处所,梁州西北上危台。暮云不隔平安火,一点遥从骆谷来。”都可以和这首词句互证。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从而让读者体会到上面所写的角声之哀歌声之悲,不是什么忧郁哀愁的低调,而是慷慨悲壮的旋律。“此兴”的“兴”,兼切亭名。
  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作者把无情的自然物色的南山之月,赋予人的感情,并加倍地写成为谁也不及它的多情。多情就在于它和作者热爱祖国河山之情一脉相通,它为了让作者清楚地看到长安南山的面目,把层层云幕都推开了。这里,也点明了七月十六日夜晚,在南郑以东的长安南山头,皎洁的月轮正在升起光华。然后进一步联想到灞桥烟柳、曲江池台那些美丽的长安风景区,肯定会多情地等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的到来。应,应该。这里用“应”字,特别强调肯定语气。人,指宋军,也包括作者。词中没有直接说到收复失地的战争,而是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来暗示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这种想象是在上片豪情壮志抒发的基础上,自然引发而出,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调。全词充满着乐观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这在南宋爱国词作中是很少见的。
  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练习题与答案
  ⑴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襟怀?(4分)
  ⑴ 表现出词人热爱祖国而又无比乐观的襟怀。“悲歌击筑”,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表示誓死夺取胜利的决心;“凭高酹酒”,这里不只是奠祭为国捐躯的将士,更重要的是预祝收复长安,获得全胜;“此兴悠哉”一句,一直接抒发了这一壮志豪情。(4分)
  ⑵ 以下片为例,分析这首词的浪漫主义特色。(4分)
  ⑵ 下片以形象的笔墨和饱满的感情,描绘出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大胆的想象和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这首词的韵味,使作品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调。(4分)
  3、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色?(5分)
  3、上片分别描写了瑟瑟秋风、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2分);作者抓住了边陲景物的特点来描绘,使整个画面具有苍凉悲壮的色彩(3分)。
  4.这首词的下片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6分)
  4.从下片看,作者主要运用想象和拟人的手法(2分),比如将南山月、灞桥柳、曲江馆进行丰富联想并赋予人的多情与期待(2分),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决心恢复中原、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2分)。
  5、 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6分)
  参考答案:开篇两句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答案要有“战争气氛”和“悲壮雄浑的画面”之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述。)
  6、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写长安之景。“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露出皎洁的明月,多情的月亮把诗人遥远中长安照得如同白昼;“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多情地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抗金战争的前景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抒发了胜利在望的感情。(艺术手法2分,具体分析4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60810/

推荐访问:陆游秋波媚赏析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