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来源:想象作文 时间:2020-03-27 07:02:05 阅读:

【www.bbjkw.net--想象作文】

文 献 综 述

题 目: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摘要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dtious Bronchitis,简称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泌尿生殖和消化系统。IBV往往引起混合感染,也可引起产蛋鸡的产蛋量和鸡蛋品质的下降,甚至造成成年鸡的死亡,从而加重了对鸡群的危害,也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我国在80年代初发现有IB的存在,随后IB在国内相继爆发,且流行十分广泛。IBV的血清型至少有29种之多,并不断出现新型。在生产过程中,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成为禽病防治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因此,研究不同地区IBV的发生,血清型的鉴定和分子病原学研究,揭示IBV分子变异机理,对于从根本上控制传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鸡、冠状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IBV

1.IB的历史

IB于1931年由shalk首先报道于美国,1936年Beach和Schalm确定了该病原[1]。在我国,20世纪40年代,传支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产蛋量下降为主。1962年,Winterfield和Hitchner在美国报道了肾病变型IB,证实IBV的某些毒株可主要引起肾脏病变。1972年在广东首次发现本病。1985年EI-Houadtih和Jone在摩洛哥分离了一种以致肠道病变为主的IBV肠型变种,该毒株除引起气管、肾脏和生殖道的的病变外,还可以造成肠道损害[2]。1994-1995年,江苏、山东等省爆发了腺胃型传支,但该病的病因尚有争论[3]。1997年王玉东报道的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多数学者认为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就是禽流感的代名词。也有人从腺胃病变中分离到新城疫病毒和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等。

2.病原学

2.1形态

IB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单股正链RNA,呈螺旋对称,形态多样,大都数为球形,直径为80-120nm,囊膜表面呈松散状,上有均匀排列的花冠状的纤突样蛋白,纤突长约20nm,其末端呈球状,易从病毒粒子上脱落,纤突不如副粘病毒的棒状纤突排列紧密,有间隙,使病毒外形酷似皇冠。IBV内部有RNA和蛋白质组成的螺旋状核衣壳组成,宽约9-16nm,呈长颈瓶样或圈样[4]。

2.2理化特征

IB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多数毒株56℃15min及45℃90min即被灭活。耐酸不耐碱。0.1%的福尔马林可使其完全灭活。IBV对乙醚、氯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但20%的脂溶剂只能降低病毒的滴度而不能使其完全灭活。0.2%的去氧胆碱钠溶液在常温作用下10min能完全灭活鸡胚尿囊液中的病毒。可被0.1%的甲醛、0.1%去氧胆酸盐、0.05-0.1%β丙内酯灭活。10%葡萄糖对IBV有稳定作用。该病毒对低温保存稳定,鸡胚尿囊液中的病毒科在-30--60度条件下存活几个月,病毒在PH=7.8时稳定性最好。

2.3基因组特点及结构蛋白

具有冠状病毒基因组的一般结构特点,Boursnell等测定了其全部序列,共有27608nt,比目前所知的任何RNA病毒都大得多,5'末端和3'末端有明显的同源性,5'末端20kb为1个单个基因,它很可能转录翻译成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分析此20kb基因序列,发现有两个开放的阅读框架(ORF),分别为OFR1和ORF2',负链RNA转录成的6种mRNA具有相同的3'末端,5'末端的先导序列约为60nt,mRNA E、C、A分别编码病毒的3种主要结构蛋白[5]。

IBV含有三种结构蛋白,即纤突蛋白S、膜蛋白M和核衣蛋白N。S蛋白往往分解为S1和S22个亚单位糖蛋白,S1蛋白能够诱导机体产生IBV特异性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蛋白。M糖蛋白和核衣壳N蛋白相对保守,他们和S1、S2一起,在免疫过程中起作用。

3流行病学

IB自然感染仅发生于鸡,各种年龄的鸡均易感,但感染主要侵害1-4周龄的幼鸡和雏鸡,并引起死亡,随鸡年龄的增长,抵抗力逐渐加强。IBV自然感染通常在48h内出现症状;人工接种后24h到第7d始终可从鸡气管、肾、法氏囊中分离出病毒。雏鸡感染后死亡率为20%-30%,有报道腺胃型IB雏鸡死亡率可达95%[6]。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因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经消化道感染,病鸡康复后带毒时间可长达数周。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季最为严重。炎热、寒冷、拥挤、通风不良及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的缺乏都可以促使本病的发生。

4 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

IBV自然感染潜伏期较长,有母源抗体的雏鸡可长达6d以上,人工感染的一般为18-36h,IBV感染的症状与感染的毒株、鸡的日龄、鸡场的管理水平、免疫水平和应激状况及是否并发症有关。IB在临床上分为呼吸型,肾型,腺胃型等3种类型。呼吸系统的鸡的病理变化主要是鼻炎,支气管炎,偶有气囊浑浊增厚;由侵害肾的毒株致病时,肾脏肿大苍白,泄殖腔内稀薄粪便中夹杂白色尿酸盐泡状物;有侵害消化道毒株引起的病变,可见腺胃肿大,肌胃瘪缩,肌肉弛软,胸腺鸡法氏囊严重萎缩,肌肉苍白,肝脏肿大充血。

4.1呼吸型传支[7]

呼吸型IB,多发生于5周龄以内的雏鸡,雏鸡往往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并很快波及全群,病鸡主要临床症状为:精神不振,呼吸困难,气管啰音,咳嗽,打喷嚏,夜间寂静时较明显。病鸡眼湿润,流鼻液;但大于6周龄的鸡常无鼻液。幼鸡死亡率约25%,雏鸡可达75%-90%。成年鸡感染主要表现为产蛋下降,产乱壳蛋、畸形蛋和粗壳蛋,蛋白稀薄如水,蛋黄与蛋白分离。

剖检时见呼吸道内有浆液性、卡他性和干酪样渗出,气囊浑浊,含有黄色干酪渗出物。在大的气管周围可见小面积的肺炎。产蛋母鸡可见卵黄性腹膜炎,腹腔内可发现液体状的卵黄物质,卵巢正常或充血、出血、变形。输卵管萎缩,其长度和重量明显减少或发生囊肿。雏鸡早期感染IBV,有时可导致生殖系统的损伤,如一些产蛋鸡,外观食欲均正常,但不产蛋,原因是卵子发育不良,输卵管管壁较薄,短缩,甚至积水。

4.2 肾型传支

肾型IB,目前发生较多,流行广。是在90年代初期、中期广泛发生和流行的疾病。主要发生于20-50日龄的雏鸡,早期有的可见呼吸道症状。排白色粪便,有时肛门周围粘满粪便。病鸡食欲下降,饮欲增强,呼吸症状以啰音为主,迅速波及全群,出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水样排泄物及饮水量增加。40日龄以后的鸡发病较少,成年鸡很少发生。特征性病变时肾脏肿大,较正常的大1-2倍,整个肾脏呈斑驳状花肾,肾小管和输尿管扩张,内充满白色尿酸盐,直肠后段鸡泄殖腔均可见到灰白色稀薄含尿酸盐的粪便。部分病鸡的心包、肝、脾和肠道表面散布许多石灰样物,与痛风病变相似。

4.3 腺胃型传支

腺胃型IB多发生于已免疫过的鸡群,主要发生于20~90日龄的鸡群,患病初期表现咳嗽,甩鼻子,少数病鸡有呼吸啰音,饮食无明显变化;有的机眼睑肿胀,眼角有泡沫状液体流出,约两周左右呼吸症状消失或减轻,病鸡日益消瘦,鸡冠苍白,羽毛蓬松,闭目嗜睡,饮食减少,废绝,排白色绿色水样便,最后衰竭死亡[8]。开产鸡除呼吸道症状外,还可看到产蛋量和质量的下降,产畸形蛋、软皮蛋。下降程度与产蛋阶段和致病毒株有密切关系,而且产蛋水平多不能恢复到感染前水平;此外种鸡蛋孵化率下降,但死亡率一般很低。

主要剖检病变时鸡体消瘦,腺胃肿大,呈球状,腺胃壁增厚,腺胃粘膜出血和溃疡,个别腺胃乳头周边出血,膜充血、出血。使用传统的疫苗和肾传支疫苗,不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5 诊断

5.1 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在感染鸡出现临床症状时采用气管拭子法采集病料,或病鸡死后取病料组织如肺、气管、支气管、肾、输卵管盲肠等。

将气管拭子、组织病料置于2~3ml无菌的磷酸胰蛋白胨肉汤中,低速离心,取上清用微孔滤膜过滤,滤液备用。将肺、肾等组织病料置于加双抗的TPB中,用玻璃匀浆器匀浆,过滤,取上清备用。初代次分离病毒一般采用鸡胚[9]。由于ND疫苗的广泛使用,病料常被NDV污染,因此,分离IBV应首先排除NDV[10]。1990年李康然建议按如下程序分离IBV效果较好:病料→匀浆过滤加双抗于4℃4-6h后→接种9-10日龄鸡胚48h后→鸡胚盲传3-5代→HA检查阴性,NDV干扰试验阳性、侏儒胚阳性者→进一步做IBV鉴定。通过此方法一些变异株被不断发现,张安国等分离出腺胃型IBV[11],杜元钊分离到IBV变异株YVVF7[12],朱站波等鉴定分离出肾型IBV毒株MK、M2[13]。

5.2 血清学诊断技术

IB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琼脂扩散试验(AGP),血凝试验(HI),免疫荧光试验(IF),免疫扩散(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及中和试验(VN)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IFA和ELISA。ELISA在IB的近期感染、持续感染中均可应用,Wif采用抗体捕获ELISA检测IBV特异性IgM获得成功,一些研究表明[15](Hong等;Stein等)日粮采食量水平、蛋白质含量和饲养水平会改变单一饲料原料的消化率,不同原料之间也存在互作关系,急性期感染敏感性为83%~100%,Ignjafovie[15]建立的ELISA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Wang[16]利用IFA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IBV鉴定应用上比较发现IFA在两种毒或更多毒株同时感染时,敏感性较低,但具有快速和成本低的特点。VN作为常规诊断的方法费力费时,对野毒需育结3-4代鸡胚才会发生典型病变[17]。AGP就诊断效果与ELISA得一致性较好,但由于沉淀抗体在感染后几周内消失,所以AGP只适用于近期感染的诊断[18];HI对近期感染、持续感染都可适用,总之,血清学检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不同毒株抗原交叉关系复杂,所以标准很难统一,单抗和标准化诊断抗原可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研究正在进行中。

5.3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PCR技术制备放射性标记或生物素标记的核酸探针,用于IBV的检测,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等优点。采用聚合酶联氏反映(RT-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胎性分析,对PCR产物进行限制性的内切酶消化,不同血清型IBV的PCR产物可产生不同数目、不同长度的DNA片段,参照标准毒株便可鉴定血清型。其结果和中和试验结果完全一致,目前这种方法很多。总之,IB的诊断与其他并相比有不少的困难,一是由于IB血清型和突变株较多,不同的毒株之间的抗原交叉关系非常复杂;二是诊断抗原制备复杂,并且不同的毒株,实验的结果也有差异。随着科学及生物技术的发展,相信会有更适用的诊断技术出现。

6防治

由于IB是病毒引起的疾病,一旦发生后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故应注意预防,平时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检疫、隔离、消毒、免疫等一系列综合性防治措施。如不要从疫区引种鸡,加强饲养管理,供给适宜的饲料及微量元素等,保护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适度通风,舍温、适度要合适,饲养密度合理,减少应激。作好常规的免疫接种,国内运用中草药制剂已取得良好的治疗结果,同时给集群应用抗菌药物,对防止继发感染有良好的作用。

疫苗接种已成为预防IB的重要手段,并相继研制出常规的IB活苗和灭活苗,在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IBV弱毒苗可用于气雾、滴鼻、点眼、饮水的鸡胚免疫。点眼、滴鼻和同居感染比饮水效果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国产弱毒苗有H120和H52等。H120毒力弱,对14日龄的雏鸡安全,主要用于雏鸡的首次免疫。H52毒力强,可引起14日龄的鸡较严重的反应,多用于8-10周龄的鸡重复免疫。肉仔鸡用H120于7日龄、30日龄免疫较合理。蛋鸡用H120于7日龄鸡30日龄点眼、滴鼻或饮水免疫;8周龄是用H52免疫;产蛋前用IB灭活油乳剂疫苗免疫。

由于IBV血清型复杂且相互间交叉保护力弱,且新的血清型和变异株不断出现,传统疫苗常出现免疫失败,人们开始转向研制广谱、安全、高效的基因工程苗。Binns等利用禽痘病毒作载体研制出基因工程苗。该苗可表达S1蛋白质,通过检测其在鸡体内复制的无毒性,以及它所激发抗IBV保护性免疫应答的能力均获得满意的结果。Tomley用Beaudette株纤突蛋白基因和疫苗病毒WR株重组,得到了能感染细胞产生含有S1和S2亚基的糖基化的180kD的多肽前体的重组病毒。由于IBV基因有很高的突变率,因此,该种基因工程苗的变化范围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

参考文献

[1]Beach J Coronavirus IBV structural character:Isolation of the spike protein[J].J.Cen.Virol.,1936,64:2577-2583.

[2]王红宁.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综合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28-245.

[3]余姗.腺胃病变中分离到的冠状病毒的鉴定及其致病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1999,6.

[4]殷震.动物病毒学[M].科学出版社,1997:675-683.

[5]Boursnell M E,et al.Completion of the sequence of the genome of the coronavirus 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J].J.Gen.virol,1987,68:57-77.

[6]许金俊,朱国强,许益民,等.鸡传染性腺胃炎腺胃的初步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1997,23(11):11-12.

[7]张中直.鸡群发病诊断防治[M].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28-32.

[8]张安国,刘彦,左颖,等.鸡腺胃型传支气管炎的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J].中国兽医科技,1999,29(11):24-25.

[9]吴延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八次论文集(续集).1996,(10),69-71.

[10]程金科.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毒分离与鉴定[J].中国畜牧传染病,1992,(2):60-62.

[11]杜元钊,范根成.产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的分离鉴定.中国畜牧传染病[J],1995(60):1-3.

[12]张安国,刘彦,左颖,等.鸡腺胃型传支气管炎的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J].中国兽医科技,1999,2(11):24-25.

[13]朱战波,侯喜林,余丽芝,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J].中国畜牧科技,2000,30(5):18-19.

[14] Hong D,Ragland D,Adeola O.Additivility and associative effects of metabolizable energy and amino acid digestibility of corn,soybean meal,and wheat red dog for white pekin ducks.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J],2002,80:3222-3229.

[15]Ignjatovic,J A shton DF,et al.Modern Genetic Analysis[M].Avi Pathol,1996,25:721-736.

[16]Wang C,M iguel B,Austin F W,et al. Additivity of values for apparent and standardized ileal digestibility of amino acid in mixed diets fed to growing pigs[M]. Avi Pathol ,1999,43:590-596.

[17]U enaka T,Itsuko K,Sato S,et al.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highly malignant variant of the human colon cancer cell line. Avi Pathol,1998,27:309-312.

[18]Jagoda I,L isa G,et al.Cultivation of primary porcine hepatocytes in an OXY-HFB for use as a bioartificial liver device[J]. Avi Pathol ,1995,24:313-332.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459025/

推荐访问:鸡疫苗最新研究进展 马立克病疫苗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