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先生教案]金岳霖先生

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5-14 09:56:46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金岳霖先生篇1:*金岳霖先生/汪曾棋/


金岳霖先生篇2:浅析汪曾祺散文《金岳霖先生》


  导语:下面小编整理了汪曾祺先生《金岳霖先生》的散文的“趣”“真”和“苦”的特征,进一步呈现“淡”之言外之味,还原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曾言:“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细品《金岳霖先生》,有三味,本文就此三味,随着汪曾祺的笔触,感悟字里行间浸透的叹惋。
  一、三味
  (一)趣 金岳霖为人天真,率性自然,汪曾祺为文更是涉笔成趣。“哲学教授”穿的是体育教员才穿的夹克;“无儿无女”却自得其乐;“雅士”却好养斗鸡,能和斗鸡一个桌子吃饭;“大人”和小孩比水果;“老人”坐在平板三轮车上在拥挤的王府井东张西望。汪曾祺巧用对比,以金岳霖之年龄、身份、情态等与旁人比照,生出无穷趣味,在对比中刻画出十分独特而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趣之表,雅之内,不仅使人愉悦,魏晋名士风度乃此趣之精神根基。冯友兰曾这样评价金岳霖:“我想象中的嵇康,和我记忆中的金先生,相互辉映。嵇康的风度是中国文化传统所说的‘雅人深致’‘晋人风流’的具体表现。金先生是嵇康风度在现代的影子。”何以见得?且看汪曾祺在金岳霖讲课抓虱一节中的叙述: “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小动物”“捏” “看”“甚为得意”,寥寥几笔,生动传神,金岳霖不以为窘,更不以为苦。一次严肃的演讲,一个庄重的论题,他以“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为结论,以捉虱结束,令人不禁会心一笑。嵇康天真烂漫、率性而为的性格特点,同样存在于金岳霖身上。
  金岳霖在治学上,初看有趣,实乃雅之至。他有一个学生叫林国达,喜欢问一些很“玄”的问题。有一次林国达又站起来提了一个怪问题,金岳霖巧妙地回答:“‘林国达同学,我问你一个问题:Mr.林国达is perpenticular to theblackboard(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什么意思?’”“林国达傻了。林国达当然无法垂直于黑板,但这句话在逻辑上没有错误。”金岳霖的回答,既幽默,更睿智。
  金岳霖之“趣”,以天真烂漫、率性而为作底色,以“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魏晋名士风度为精神根基。趣,是童趣,是情趣,更是志趣,超凡脱俗。
  (二)真 汪曾祺所记述的金岳霖,诸多言行举止看似有趣,实则大智若愚,正如孟子所说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他真诚。“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这是金岳霖每一学年对新生的坦诚相告,为了消除学生的疑虑,也避免拉远和学生的距离。
  他率真。金岳霖虽然研究哲学,但他也喜爱文学,看了很多小说。有一次,金岳霖被沈从文拉去讲授《小说和哲学》,题目是沈从文给出的。大家都以为他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不故弄玄虚,而是率真地表达自己。
  他天真。他养了一只很大的云南斗鸡,可以和他同桌而食;“大人”和小孩比水果,“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作为一个哲学家,甚至是“中国哲学第一人”,在专研学术之余,热衷民间玩意,雅士俗好,不附庸风雅。
  他真挚。那位好问玄怪问题的林国达,游泳淹死了。“金先生上课,说:‘林国达死了,很不幸。’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此处的叙述,汪曾祺写得流畅而真实,面对悄然离去的生命,金岳霖“一直没有笑容”,寥寥数语,足见金岳霖的真挚之情。
  而金岳霖的真挚,更体现在林徽因身上。金岳霖特意宴请朋友到北京饭店给林徽因办生日,北京饭店乃当时在世界享有最高荣誉的五星级酒店,在朋友到了之后,才宣布是为了庆祝林徽因的生日,他的态度,郑重几至神圣。金岳霖与林徽因之间的感情,汪曾祺并没有点明,只在字里行间做了一些暗示,这是汪曾祺对金岳霖的尊重。在这次宴请时,林徽因已逝世多年,梁思成也已继娶学生林洙。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纪念与祭奠,纯洁、坦诚、真挚。
  金岳霖之本然真挚,可谓已达极致,难能可贵。
  (三)苦 文中最深刻的味道,乃“苦”。此“苦”流淌在汪曾祺文字的骨子里,反复细读,平淡背后的感伤与叹惋,力透纸背,浸润心房。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
  ……
  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
  汪曾祺为什么反复强调应该好好写一写金岳霖以及其他西南联大的教授?“我”所知甚少,可“我”还是写了,亦希望熟知的人可以好好写一写。事实上,即便是熟知金岳霖的人,也没有好好地为他写一写。王浩,为金岳霖得意门生之一,而他也只写了一篇论金岳霖学问的文章(题为《金岳霖先生的道路》)。汪曾祺更想熟知的人写写金岳霖的为人,而不仅仅是学问。为此,汪曾祺在行文中透出了叹惋之情。
  在西南联大,金岳霖不仅是其中一位有趣的教授,更是具有代表性的教授。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里,沈从文谈得最多的就是金岳霖,他不仅是一个代表,甚至是一个符号。西南联大,不仅是“精神圣地”,更被誉为“民主堡垒”,在这里活跃的教授,其事迹、其精神,是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他们大都已离开人世,而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事迹却少有人写,汪曾祺叹惋其精神财富逐渐消亡,终将被遗忘,昔日的“精神圣地”“民主堡垒”也将轰然崩塌。汪曾祺内心深处之苦,是那么的苦涩、无助和孤独。
  “作者对他所谈的人和事倾注了那么深的感情,而表现出来的却又是那样的冲淡隽永。我们常常能够从这冲淡隽永中咀嚼出一种苦味,连不时出现的幽默里也有这种苦味。这苦味大概是对那些已成‘广陵散’的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的感伤,也是对未来的人、未来的事虔诚而殷切的期待。” 这段评论,乃吕冀平给张中行《负暄琐话》的序言,本文引以评价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恰如其分。初读趣之文,幽默敷于表,苦涩存于心,汪曾祺的叙写带着一代人对一个时代的苦涩记忆。汪曾祺缅怀的,不仅是逝去的金岳霖,还有那如《广陵散》般不可复制的西南联大教授的美好精神;汪曾祺期待的,是他们的精神不曾泯灭,亦不会消逝,警醒一代又一代的人。

金岳霖先生篇3:美文赏析 才女林徽因

  据说上天对人是最公平的,给了你卓越的才,就不再给你倾城的貌;给了你才与貌,就不再给你无憾的情与爱,但对于林徽因这位活跃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诗人、作家,美术设计师、建筑学教授来说却是个例外,她不但美貌绝伦、高贵脱俗,而且才情超凡、智慧过人,著名诗人徐志摩对她一生倾情,逻辑学家金岳霖为她终生不娶,建筑学家梁思成因他成就伟业。林徽因可谓才貌情三者兼得,堪称女人的经典,凡间的精灵。虽然林徽因已经离去50年了,但她就像一颗不夜的明珠,历经岁月沧桑却更加光芒四射、熠熠生辉,引领我辈仰慕追随:做女当如林徽因。
  说到林徽因罕见的美貌和出众的气质,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来形容显然太俗气,“云想衣裳花想容”则太娇气。她出身于官宦人家,从小学古诗、习英文,具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16岁随父亲出访英国,在那里,博学开明的父亲和才华横溢的徐志摩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英国古典文学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与其说她天生丽质,毋宁说她是中西方两种文化熏陶出来的风华闺淑,任何誉美之词用在林徽因身上都是苍白无力的。于是,在风景如画的康河边,浪漫多情的徐志摩遇见了俏丽优雅的林徽因,丘比特来不及思考,就射出了他那致命的一箭。“你是我的先生/我爱/我的恩人/没有你/我哪知道天是高/草是青?”“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连印度诗哲泰戈尔也忍不住想要当他们的红娘,只是这位外国红娘不了解中国小姐的芳心,她最终选择了家学渊远、稳重内敛的梁思成作为终生伴侣,且这一理性的选择造就了我国一代建筑学泰斗。后来,这对天成佳偶又遇上了金岳霖先生,他为林徽因痴迷,一生“逐林而居”,并与林徽因夫妇结下了超越世俗的伟大情谊,直至晚年被林徽因子女视若尊父。想这人世间除了女神林徽因,还有哪一个女子有福份消受此美此情此爱?
  除了美貌和气质,更让人赞叹的是林徽因非凡的才情。梁思成先生曾说:“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她的兴趣之广、涉猎之博,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以在任何一个领域有所建树。因此她就像一个磁场,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朋友们众星捧月的核心。在她家著名的“太太的客厅”里,时常有洋溢着贵族化气息的“艺术沙龙”茶会,聚集着包括朱光潜、沈从文、巴金、萧乾在内的一批文坛名流巨子,他们谈文学,说艺术,读诗,辩论,天南地北,古今中外,而林徽因总是灵魂人物,“双眸因为这样的精神会餐而闪闪发光”。她的思维兼具哲学家的理性和艺术家的灵性,其犀利敏捷,饶有风趣的谈吐常常语惊四座;她用英语探讨英国古典文学和中国新诗创作,那由天马行空般的灵感而迸发出的精彩评述赋予沙龙强烈的个人魅力,以至当时许多人以一登“太太的客厅”,一博林徽因的欣赏为幸事,她对青年作家萧乾的一句“你是用感情写作的,这很难得”引来许多人对萧乾的艳羡。只可惜林徽因“述而不作”,一生留下的著述太少,但体裁却是多样化的,涉及散文、诗歌、小说、译文、剧本和书信,作品感情真挚,文字清雅,一篇《悼志摩》使人难以释卷,有人形容“再没有看过比《悼志摩》更好的怀人文字了”。她在真情阐释大诗人的独特性情时又何尝不是在彰显自己的本真和品质:“……这以后许多思念你的日子,怕要全是昏暗的苦楚,不会有一点点光明……志摩的人格里最精华的是他对人的同情,和蔼,优容。志摩的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比我们对万物都更有信仰,对神,对人,对灵,对自然,对艺术!”正是林徽因这种对自然、对艺术的虔诚的信仰,成就了她如夏花一样绚烂的人生。
  如果说文学艺术是林徽因身上的经线,那么建筑美学则是她身上的纬线,两条线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正如梁丛诫先生所言:建筑是她心灵的诗歌。所以,一旦走出“太太的客厅”,离开典雅的艺术沙龙,林徽因便是一个严谨求实的科学工作者。她曾立誓要以建筑这个"把艺术创造与人的日常需要结合在一起的工作"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并说服未来的夫君梁思成学了建筑,从此琴瑟和谐、携手并肩,在美丽而充满艰辛的建筑之路上永不放弃地走着:“我卷起一个包袱走……在早晨最早的一阵风中/我心里没有埋怨/人或是神/天底下的烦恼/连我的/拢总/像已交给谁去……”他们一起远赴美国求学,创办清华大学建筑学系;投身全国各地徒步考察,足迹遍布山西、河北、山东、浙江等十几个省份,在村野僻壤访古勘查、爬梁上柱,进行精确的测量、分析和比较,历尽艰辛挖掘和保存近2000座中国古建筑,留下《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国建筑史》等珍贵的建筑学史料,为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由于战乱奔波、长期辛劳,林徽因多年的结核病在她四十岁以后严重恶化,两肺布满空洞,肾脏被切除一侧。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表宛如公主般娇弱的林徽因却仍然拼着生命在事业之路上不止脚步地前行,“献出我最热的一滴眼泪/我的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永远膜拜/膜拜在你美的面前!”诗人林徽因如此说,建筑学家林徽因如此做!她在病魔的威胁中参与主持设计新中国国徽,那庄严的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穗融铸着林徽因永远流动的热血。为保护首都北京的古城墙、古城门等历史文化遗产,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起上书国务院和市领导,陈词呐喊,殚精竭力,其爱之赤诚、痛之深切令人动容。面对即将失传的国宝工艺景泰蓝,林徽因拖着病体带领学生奔走呼号,亲临工厂作坊,使景泰蓝工艺得以发现、设计、制作并发展壮大。在林徽因生命的最后时期,她以科学家的顽强拼搏完成了生命的华彩乐章——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如今,在林徽因洁白的墓碑上镶嵌着石刻的牡丹、荷花和菊花图案,象征着旷世才女林徽因高贵、纯净的气质和美丽的诗意的信仰!
  “人生/你是一支曲子/我是歌唱的……”,林徽因毕生都在用她的才情、爱情、真情和热情歌唱着她心灵的诗歌。做女当如林徽因,既能像贵族般享受风花雪月、浪漫优雅的情调生活,又能如行者般忍受艰辛、贫苦、疾病的磨砺追求一生不变的信仰。做女当如林徽因,如她温雅时尚,如她知性慧心,如她率真坦诚,如她执着坚韧,如她一样为自己谱写一个多姿多彩的亮丽人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27181/

推荐访问:金岳霖先生教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