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论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6篇

来源:建党节作文 时间:2018-08-26 15:00:03 阅读:

【www.bbjkw.net--建党节作文】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建党节作文:庆祝建党94周年讲话稿篇一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共同回顾我们党走过的94周年光辉历程。刚才,大会通报吸收了一批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表彰奖励了一批基层优秀共产党员、致富能手和好婆婆、好媳妇。在此,我谨代表郑河乡党委向无私奉献、辛勤奋斗在全乡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今天受到表彰奖励的优秀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这次表彰会议是纪念建党94周年,“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召开的一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会议。我们要缅怀党史,重温党词,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至今,走过了94年的光辉历程。这94年,是我们党探索救国图强真理、开辟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道路的94年;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以实际行动和辉煌业绩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94年。94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相继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这些一脉相承的光辉思想指引下,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气势恢宏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使我们国家走上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征程。追忆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回首建设历程的艰难探索,显著增强的综合国力、日渐提升的国际地位、不断改善的人民生活,无可辩驳地证明: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党;是具有强大战斗力,久经考验,能够战胜困难和风险的党;是忠实实践科学发展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民谋利、造福人民的党。

94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引用李嘉诚的一段话:无论中国共产党犯过什么错误,无论共产党出现了多少腐败分子,我们作为中国的公民都不要和共产党过不去,不管什么原因,在中国有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无论威望和执政能力,我国还没有任何党派和力量能够取代中国共产党,一个政党和一个人一样,他可能犯错误,也能够改正错误,他可能生病,也可能恢复健康,眼下离开了共产党中国必乱,中国一乱遭殃的是我们老百姓,近期网络上出现了许多偏激文章,目标不是声讨党的腐败势力,而是全盘否定共产党,这些文章置建国以来中国的巨大成就而不顾,一味列数共产党的种种错误、种种罪状、条理分明详细,极有煽动和蛊惑力,不像是老百姓自发地不满情绪发泄,好似有组织、有预谋的一场攻势,这不能不让人怀疑这背后有什么政治动机和国际背景,众所周知,中国的崛起已引起一些国际势力的惶恐,美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正挖空心思的对中国实行打压和封堵,其实际目的并非推行什么普世的先进理念,而完全是出于其国家利益的考虑。看看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和埃及,这都是美国的杰作,这些被美国搞乱的国家,人民得到的是什么?包括他们其中的宗美势力,他们真的得到好处了吗?同胞们,睁开眼,看清楚,不要轻易被人洗脑,不要随便跟着激动、跟着起哄,被人利用了还自以为得意。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不能看着这个国家发生灾难;我们如果有机会为国家出力,就应该尽力;如果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为国家出力,我们起码不添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实,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经验给我们展示的够清楚了,太相信外来的东西和依靠外部所谓的“救世主”的力量,无异于引狼入室,三国的汉献帝受李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难忘的一节课600字 三枚硬币


难忘的一节课600字 三枚硬币

“当,当。”只见满脸笑容的徐老师拿起一个铁盒子摇了起来,并亲切地问:“大家猜猜我这里是什么?”我们异口同声地说:“硬币。”我心想这徐老师拿那么多硬币干什么?炫富吗真让人一头雾水。

接着,老师给我们每一组同桌发了三枚硬币——一枚一元,一枚五角,一枚一角。并让我们细心观察。我不禁疑惑:观察硬币,这好像有点太幼稚了。我从同桌那抢了一枚一元的看起来:一元的正面有个一字,而且上面的花纹很细密,背面是一朵菊花。我又把五角的和一角的拿起来看。五角的背面是荷花,一角的后面好像是一种什么草,听同学说才知道那是兰花。哎!读书六年了,我连兰花都不认识,真是惭愧啊!

后来,老师又让我们玩硬币。我一听说玩,兴头就上来了。我对同桌说:“要不我们玩转硬币?”同桌不屑地看了我一眼, 好像在说真幼稚。我用眼神回了他一击——我那是童心未泯好不好。“那我们来玩藏硬币吧!”同桌摸了摸桌上的硬币,我浏览了一下我们两张桌子上的书。“OK。”我转过身去耐心地等着。没几秒钟便拉长了腔问:“好了吗?”“没呢!别急。”我继续等着,我突然转过头。同桌立马把伸进课堂作业本的手拿出来了,脸上有种无奈的表情。我抱歉的笑了笑,转过身去。我眼睛一亮,后边的胡同学正在非常努力地把硬币立起来。我却不怀好意地把手伸了过去,‘蹦’我用力地在她的桌子上拍了一下,那枚硬币依然屹立在那,我不甘心地又拍了一下,‘砰’硬币壮烈牺牲了。胡依然对我翻了个白眼,如此循环了三次,才好。“诶!你来不来找?”我一下子想起来,于是经过左翻翻右扔扔,被藏的硬币终于找到了。

花样的硬币,花样的作文课。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敢于质疑

敢于质疑
“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青蛙的一问使教授哑口无言。哲学教授以偏概全、思考片面,最终招来青蛙的质疑。青蛙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得到了动物们的肯定。
现实生活中,像哲学家这样的“权威”大有人在。有很多所谓的“大家”,他们行为高蹈,言辞高妙,仿佛天下老子第一,眼睛里全然没有别人;写点东西,雇人写评论,大加吹捧,风月无边;听到点批评的声音,大发雷霆,动辄打官司。这些大家其实是摆着“臭架子”,傲视他人,自以为是,可恨、可恶、可憎。在我看来他们连一只井底之蛙也不如。
面对如此繁多的假权威,我们怎么才能揭开他们的面具呢?
唯有质疑才可以撕开他们的伪善。美国国父华盛顿曾说:“怀疑论者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没有了质疑,社会就会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像死水一般毫无生机。因此我们的社会需要质疑之声,需要一个声音打破这潭死水。
但我们往往缺乏青蛙般质疑权威的勇气,虽有自己的想法,却被强大的外部舆论所裹挟,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古希腊有句俗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生活在别人设置的牢房里,牢门是开着的,我们却没有能够走出去。”只有不畏艰险,不得过且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真,我们才能寻得真理路上的小小珍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吹响了质疑君权神授的号角;伽利略敢于质疑,“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了绵延千年的亚里斯多德理论;陈景润勇于对华罗庚《堆垒素数论》中的“塔内问题”提出质疑,将数学奥秘推向了另一个崭新的高度……孟子等人是“大家”,但在成为“大家”之前,他们无疑具有青蛙般的执着与大胆。
并不是哲学家们的话都是错的,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们的“失”往往表现在理论不能和实际相结合,搞出一些似是而非,有时甚至是很“雷人”的只言片语。想想赵括,自幼熟读兵法,但他带兵与秦国交战时,因缺乏实际经验遭到惨败,40万赵国军队被活埋;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学习苏联,坚持马克思的城市中心武装起义,结果导致秋收起义等一系列的失败;医生看病时一味遵循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结果自然是耽误了病情。
所以,唯有从实际出发,虽然不必像青蛙一样坐到井里,但“接地气”必不可少,才能真正拥有质疑的“底气”,否则,质疑就会滑向狂妄与无知。“小人物”都是处在“接地气”的层面,只是别忘了“地气”就是你的“底气”!
就让我们以无畏于权威的勇气和实践中得到的真知灼见为指引,大胆的质疑吧,相信我们定能跳出制约思想的深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核心价值观记心中-读《我们的价值观》有感


  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更好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思想舆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时刻记住它们!

  价值观虽然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但是它却集中反映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长期以来,我们共产党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明确了国家发展的目标,彰显了社会核心理念,确立了公民基本遵循的规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要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导和实践养成与制度建设相衔接,大力弘扬这些思想、理念和精神,在凝聚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它们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与各方面工作有机融合、协调发展。要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共产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中华人民的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积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任何社会要使其主流价值观念得到广泛认同并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必须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司法行政行为等很好地体现核心价值观念的要求。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给予有力支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力量。

  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要牢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我们要共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让我们开始行动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五:国富论读后感四篇


国富论读后感

斯密《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同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他采用了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及经济思想理论的分析视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由于《国富论》蕴涵了诸多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分析方法,并提出了经济学原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政策实施意义,本文仅对自身感兴趣或自认为有特别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部分理论进行表述和评点。为避免打破原书的逻辑思维结构和思想脉络,本文以《国富论》(谢祖钧、孟晋、盛之译,国富论----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所列章节目录为序作以择要。

(1)斯密认为,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必须随每一个国家的收入和资本的增加而增长。而没有后者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前者的增长。而收入和资本的增长就是国家财富的增长。没有国家财富的增长,也就不可能有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在那个以农业为主导的时代,资本的增加引起社会资本总量的增加这一过程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劳动生产率得以不断提高,使得整个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在整体上大为增加。然而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这种国家财富增长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甚至还有减小的趋势。同时,在我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在国民经济持续高涨的同时(这里仅从数字可以说明,至于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和可靠度则另当别论,但还是能够得出经济快速发展的结论的,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尽管有劳动力需求的大量增加,但国内的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失业人数逐年增加。当然,这其中有人口的增长快于经济的增量、劳动力素质与就业岗位不匹配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至少也说明斯密的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到诸多的外生变量,需作进一步的改进,以使其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

(2)斯密认为,资本在农村的利率总要比城市的高,这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规模不经济、借贷成本高、资金市场供不应求等因素引起的。资本在农业方面虽然对社会贡献最大(现在已不能绝对地说是最大,用比较大的说法也许更合适),但利润比较小,因此对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总是不能得到满足。因此,也就出现了农村发展的两难:问题:一方面是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缺口趋于扩大,一方面却是各种金融机构不愿意在农村从事放贷业务。以斯密的思维,可以通过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限制来发展农村业务,通过围绕时常利率进行自由浮动的适度高利率来弥补各种借贷成本,最后通过竞争者对市场的争夺逐渐回归到利率的正常水平,这不失为当前解决建设新农村资金筹集困难的有效途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利率的适度高的水平,不然可能会因为高的利率带来新的高风险,就适得其反了。另外,也可通过引导和规范而不是限制和取缔各种非正规民间金融、加大政府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来解决农村市场的金融抑制。

(3)斯密认为,当一个人的资财,只能维持他几天或几个星期的生活时,他会很少考虑从这笔资材中获取收入。他会尽可能地节约消费,希望依靠自身的劳动,能获得一些收入来增补这笔资财。他的资财完全来自他的劳动收入。各国的穷苦劳动者大多过的这种生活。斯密通过分析资财的额度和可支配期限将其界定为生产性和生活性支出两部分,又将生活性支出按来源和用途细划为三种类型。这样,使我们对收入的认识逐步深化,更利于支配和使用不同类型的资财,为后来人们树立了理财观念和收支计划提供了依据。

(4)斯密认为,一个为了消费而借贷的人很快就会破产,而借钱给他的人通常也会后悔自己的愚蠢。因此,为了这样一个目的不论是借款还是贷款不管什么场合高利盘剥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双方均将不利。既然借贷的人多为穷人,放贷的人会提高利率(如高利贷)来弥补这部分风险,但利率提高的同时又增加了还贷的风险。这样就存在了一个悖论:不管是借贷者还是放贷者,双方都存在利益的流失和各种风险,高利贷却依然能够生存下来。我认为原因是高利贷的存在包含了诸多不正当的经济和社会行为,比如洗黑钱、黑势力介入、借款者被迫从事违法犯罪现象等。

由于当前我主要涉足的领域是农村的金融问题,所以对《国富论》中与此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拜读和分析。第一篇和第二篇做了有选择的精读,第三篇是概要地阅读,第四篇和第五篇仅作大致浏览,尽管殖民地部分斯密做了最为详尽和精彩的论述,然而限于时间和篇幅,在此一一略过。上面的一些认识和观点纯属我个人的意见,希望老师和学者能够点出其中理解偏颇和谬误之处,以期更好地理解这本经济学的典范巨著。

读《国富论》有感

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初版于1776年,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斯密在《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后问题是,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见第五编,他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会连续进行的。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每一阶段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例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长官或正规的司法行政"。随着牛羊群的出现,产生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包括"可怕的"军队,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垒。斯密思想的核心是:这种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为之辩护。他说,"文官政府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财产的人而设立的。"最后,斯密将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这在后来称为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这种物质生产基础的连续改变,将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必然改变,这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可是也有一个重大的差别: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最后动力是阶级斗争,而在斯密的哲学史中,主要的推动机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驱使,由理智所指导。

《国富论》远远不是一部通常所认为的学术论文。虽然斯密也劝说放任自由,但他的论证却更多地是反对政府干预和反对垄断;虽然他赞扬贪欲的结果,却又几乎总是鄙视商人的行为和策略。他也不认为商业制度本身是完全值得赞美的。

国富论读后感

《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作者亚当·斯密是英国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的创立者。该书初版于1776年,与美国的《独立宣言》同年发表。

亚当·斯密被奉为“经济学之父”。而《国富论》在其成文之后的200多年时间里,先后赢得了无数荣誉:“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影响世界历史的10本书之一”等。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巴克勒在其名著《文明史》中,甚至认为“从最终效果来看,这也许是迄今最重要的书”,“这本书对人类幸福做出的贡献,超过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所做贡献的总和”。

更为众多经济学家所“迷惑”的是,亚当·斯密200多年前所做的这本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仍然涵括了我们今天经济活动和经济研究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结构严谨,无懈可击。

在《国富论》里,亚当·斯密在否定重农主义和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说明了分工和贸易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并界定了君主或国家的职责和收入来源。全书分为5篇,作者在《导论及全书设计》中说,“本书前四篇的目的,在于说明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并说明供应各时代各国民每年消费的资源,究竟有什么性质。第五篇即最后一篇所讨论的,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具体而言,第一篇讨论的是劳动生产力改良的原因,以及产品在不同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第二篇讨论的是资产的分类、性质、储蓄和使用。第三篇以罗马帝王衰落之后,欧洲农业发展所受的制约及其农村的衰落,和商业城市兴起的实际,探讨了财富增长的不同路径。第四篇则在此基础上,从当时最受推崇的重商主义开始,论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体系的后果。第五篇则讨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方向和收入来源。

亚当·斯密在论述所有问题时,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总是被他或隐或显的提及: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经济的出发点是利己心(这应该就是现代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的来源)。斯密在全书中主要提出了以下观点:

1.“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每一个行为的动机,主要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而且利己性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这是人性的一面,是一种自然现象。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福利。

2.劳动率增长的关键在于分工协作。斯密在书中第一篇第一章以制针业为例子,来说明分工所带来的生产率的巨大改进。分工以及劳动的划分促进了专业化作业。而对专业化作业的追求,导致了工厂制度的诞生。

3.劳动价值论。作者在第一篇第五章(24—36页)论述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值(应该就对应于马克思经济学观的价值和价格)时,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作者开篇就说道,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但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最大部分却须仰给于他人劳动。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说来,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斯密同时否定了旧重农主义所谓土地是价值的重要来源的论点。

4.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作者在第四篇“政治经济学体系”中,讨论了两种经济制度(重商制度和重农制度)的原理和弊端。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自由放任。作者极力论述了无论根据重商主义还是其他原则,对几乎所有商品的进口实施限制都是不合理的,他认为,“为阻止进口或减少进口而设立的关税,则显然是既破坏贸易自由也有损于关税收入的。”(第339页)。他极力倡导自由贸易。他还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要像个人与个人之间那样实行分工。他认为国家不应对商业(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加以任何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充分发展和繁荣。

5.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斯密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在于协调社会中人与人的利益,并避免牺牲其中任何一方的利益。“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是使人民和君主都富裕起来”(第309页)。

6.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斯密主张限制国家干预经济。国家的职责应该是维护国家安全、环境的和平安全、个人公平竞争,并避免各种垄断。换言之,国家应充当的是守夜人的角色。

7.政府的开支。政府的开支体现着政府的责任,政府的开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防、司法、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维护国家尊严。在论述“建立和维持不能为个人带来利润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时,斯密还特别详述了“为社会商业提供便利”和“促进人民教育”的开支。

8.国家有支出就要有收入,收入主要来自赋税。斯密否定了旧重商主义所谓国家应该储存大量金币的做法,也否定了国家靠经营专属于自己的公共资本或土地以获取收入的做法。他认为那样“看似对人民个人无损,但其实是对全社会造成了损害。”他主张为社会全体利益考虑,“不如拍卖王室领地,分配给人民”。而君主的收入则由人民提供其他收入来替代。换言之,“人民必须从自己私有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上缴给君主或国家,以弥补公共收入。”

9.赋税四原则:1公平2稳定3征收便利4遵守经济原则,避免妨碍人民经营和给人民增加更多负担。

读罢此书,我最深的感受,是亚当·斯密建立在大量的充分的事实基础之上的严密论证,开创了经济学科的理性思辨传统。真不愧是经济学科的“奠基”之作。国内经济学家,哪怕是一些权威学者(诸如吴敬琏、张维迎、樊纲之流),都应该好好的首先继承这个传统,其次才是其思想和观点。当然,国内也有一批斯密忠实的学生,仍然在世的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秦晖、人大农发学院院长温铁军,天则经济研究所创办人矛于轼,以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刘吉等,他们脚踏实地搞研究的精神是值得人尊敬的。

国富论读后感

人总是有种惰性,能躺着决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读书也是这样,能看视频的懒得看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看《三国演义》不看《三国志》,而愿意听易中天来说三国,易中天还算一个不错的学者,但于丹亵渎了《论语》还不够,还要去玷污《庄子》,实在是让我想抓狂。这可能都是因为现代人的惰性吧,宁愿吃别人嚼过吐出来的东西,而不愿意自己去亲自品尝吧。

身边也有不少朋友爱读书,但总是只看一些畅销书,对于一些经典,总是躲开绕开,其实我自己也经常这样,以为自己看了不少书,但有重量的,够分量的实在有限。即使看了,但总是乱乱的收获不大。这就太可惜了,如同春天播种了,夏天施肥了,惊叹着秋天灿烂的麦浪,而忘了去收割。虽说以前也写过一些书评,但都只限于粗略的感想,而没有消化性的分析。所以,这种习惯必须改掉,得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那就从经济学的开山祖师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开始吧。

今晚(09年3月13日),终于把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看完了,翻到最后几页时,还隐隐然依依不舍。这本书我看了挺长时间,断断续续的快两个月了,看的挺细,一想到斯密几乎花了30年时间的积累,整整写了8年,我这么快就看完,实在过于仓促。真所谓,“看书难,写书更难”。这本书值得我,值得每一个经济学人每年都看一遍,找到来时的路。

我看的这个版本可以说是国内最好的版本了,商务印书馆出的,译者是郭大力和王亚南,总计约60万字。分上下两册,上册是72年一版一印,是我去年8月在南岭书市时买的,好像是花了5元钱吧,实在是太值了;下册是从图书馆借的,74年一版一印。

没能找到英文版,但从中文版看来,可以说全书字字珠玑,实在达到了“字不得减”的境界,这可能与译者也有关吧,这本书早在1931年就由郭王二人翻译过了,65年又加以修订,所以非常好,郭王两人也是中国经济学界的前辈,现在厦门大学的WISE指的就是“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此乃题外话了。英文版日后一定要想法弄到,某新版本的译者在序言中说,他实在是太惊叹斯密的文笔了,所以我的好好学学,说不定还是我英文写作的典范。

也许本就是怀着崇敬的心态去看的,也许如钱钟书说的信而好古,“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了古代进步。”后来看到哈耶克[1]在《自由宪章》中这样的一段话才觉得道出实情,我们在看古人的作品时,总是感到“英雄所见略同”,其实使这些略同的观念早就从古人以来已渐渐成为人们的常识。这本书也让我不断的惊叹,难怪连一向在经济学界以个性著称的弗里德曼都在斯密的坟前喃喃自语,我们一直没能走出先生的思想范畴,却时不时的走错方向。

在阅读时,我脑海中不断翻腾的经济学概念几乎一一的都能从这找到出处,虽没有后人的修饰,精确,但基本思想是一样的。但也许这还不是最终的来源,也许压根就没有来源,“真理具有朴素性,一旦说出来,人人似乎觉得无需证明”。斯密将西方几千年的经济学思想做了一次梳理的功劳还是无人能及的,如同牛顿的《自然哲学原理》,所谓集大成者就是这样。希望自己将来有机会能到英国去,能到斯密的坟前拜祭一番,表达我无比的敬意。

这本书分为序论和正文五篇:

第一篇主要讲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包括分工的研究,货币的起源及效用,商品价格的组成,劳动工资,资本利润等这基本囊括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面。由于1776年之际,农业占国民财富的主要部分,所以第十一章“论地租”占了非常大的篇幅。

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大派可能就是这里的一章节,比如杨小凯[2]的超边际分析学派,基本思想就是多第一章“论分工”的细化研究,杨小凯非常看重分工,斯密也很看重分工,认为分工是生产力增进的原因。而且指出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也就是市场越大,分工越细。市场的本质在于交换,用后来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的术语来说,就是交换能够发挥比较优势,从而能够达到互利。(说到这,我要感谢一些李嘉图,感谢一下曼昆,就是因为这个“比较优势”的感念,才让我彻底决定转向经济学,因为它解决了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共产主义的可能性”,有了这个“比较优势”,我就找到了彻底否定“共产主义”的武器了,此乃后话,以后详述)。

看完这章,我联系中国的情况,产生一个想法:60年代初大饥荒,所谓的自然灾害,之所以为造成那么严重的后果,其实最大的祸首就是对于市场的破坏,对市场的割裂,这当然只是我的猜测,我还需要数据来验证,这就留待研究生时再研究吧。但这话题可能有点敏感,有点危险。关于市场的割裂,其实在明朝也是非常严重的,明初,朱元璋称帝后,他非常害怕像他一样的农民来反他,于是在各地都派有驻兵,他想了一个贻害无穷的招数——各地驻军的供养由附近的人民供养。这表面上看来能够减轻人民的负担,但由于失去了牵制驻军的力量,所以给人民带来了莫大的苦难,更严重的是阻碍的市场的发展,使中国从此进入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根据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学科技史》的数据表明,宋朝末年,也就是清明上河图画的那个时代,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人均产值也是后代的元明清所没能超越的。民间传说,朱元璋仇视商人,杀了鼎力资助过他的沈万三。有点研究,但我坚信,市场的扩大会促进分工的细化,分工的细化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关于地租这一块,由于大陆受马克思的毒害实在是太深,有必要重新构建地租学说,特别是中国现在已开始恢复农村土地自由流转。不然将来意识形态将会是一个莫大的阻力。

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这一篇讨论了资本,对资本进行了分类,后来的李嘉图,以及马克思继承他的分类方法。对资本不是我感兴趣的,其中我尤其对于“利息”感兴趣,似乎所有的文明都对这样

下册明天就要完了,先写完下册吧:

下册比上册更有意思,更好看更好懂些。主要侧重于现在的制度经济学,或者说公共经济学的,其中系统的讨论了政府的各种职能,驳斥了当时流行的,现在仍然存在很多人的脑中的“重商主义”的观点。“重商主义”认为,黄金白银是一个国家财富的象征,所以国家应该尽量的积累黄金白银,这样自然而然的会产生贸易保护主义,鼓励出口,压制进口。

这一点,不知道何时也不知不觉的成为渗透中国人血液的观点。也许源头可以从历史书上找到,近代史上我们会看到“出超”“入超”这样两个概念,无论是历史书,还是老师似乎都隐隐约约向我们灌输这样的一个观点:“出超比入超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会这么的热衷于“创汇”,以至于现在都有不知道该怎么花的钱。这是好吗?一点都不好,隐患无穷,我真担心中国会成为这次金融风暴的中心,美国大概花两年时间就能走出危机,而我们中国也许至少的花三年,我甚至有时悲观的认为,中国走不出去。当然也许是我自己情绪低落时的悲观判断吧,因为一个人都世界的判断往往不是在于这个世界客观是怎样,而是在于这个人对自己的信心。因为我忽略了中国人不可思议的忍耐力,不可思议的惰性,经济学上可以称为粘性。

今年是个敏感的年份,我也得小心自己的言论,说不定那天就被人叫去“喝茶”,当然我写的东西,看的人还是很有限的,可能除了我自己之外,不知道还会有谁,不管哪,那就自己玩吧,象兰晓龙说的“我从来就在和自己玩”。还是回到斯密吧,第七章“论殖民地”尤其精彩,说说当时的背景吧,作者写到这时大概是1775年,要知道1776年就是美国发表《独立宣言》的时候,当时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是以为,北美的那帮人肯定是数典忘祖,居然干预反叛自己的国家。但斯密居然能够站在一个很客观的角度分析这个新新政府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趋势,对这个政府更多的是持宽容的态度,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有时候不能不让人感慨,这世界有太多的巧合,1776年《国富论》的发表和《独立宣言》的发表无疑也是一个巧合,更巧合的是,《国富论》几乎是这个新兴国家的治国纲领,更准确的说是后面《美国宪法》形成的思想基础。从而也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可谓人类伟大的杰作。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对“司法”和“教育”的论述尤其精彩,提出了法庭也应该想商店一样引入竞争机制,而不能以地域来进行垄断。这样如果各法庭就会迫于生存压力而会做出相对公正的判断,如同我们的宋朝时“包青天”那样,就因为大家觉得包拯的断案具有相对的公正。这对中国当下的司法尤其具有参考性,我们中国现在已经出现很多的人民有冤无处诉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每年都有那么多人要“上访”的缘故,人民已经很没有安全感了,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什么“躲猫猫”,唯有叹息。

关于教育,我实在也有太多的想说的,教育从来就是一个国家的公共支出的部分,而我们居然能够想出教育产业化来,实在是用卑鄙下流来形容也是不为过的。我们的教育支出从来就没有超过国家岁入的3%,2007年占2.09798%,2008年占2.607%,教育法都规定了至少4%,而世界平均水平是6%,台湾达到9%——12%,可见我们口口声声喊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可政府实在是太......很多人觉得我们的教育改革开放后发展很快,尤其是高等教育,由原来的入学率3%提高到20%,而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呢。近30年来,我们的大学数量不但没有增多,反而不断的减少,我们不过是将原来的“中专”提升为“大专”,将“学院”变为“大学”,高中以上的学校数量反而可能没有增加。这就如同说在鱼缸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不断的往鱼缸放入更多的鱼苗。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动不动就是好几万人,比人家一个国家的人可能还有多,一个国家大了可能不是坏事,但一个学校大了,绝对不是好事。关于这个问题,以后详加论述吧,这里面牵涉到独立办学的,没有言论自由,没有结社自由,中国的大学是不能走上独立的,也就是没有出路的。这个问题日后必将成为改革的突破口。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六:爱国演讲稿800字


爱国演讲稿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总给人们带来喜庆,带来诗意,带来遐想,带来憧憬,更带来希望,而今年的秋天,非同一般,更不寻常。在这美好的季节,从江南水乡到北国边陲,从赣江只滨到拉萨林卡,共和国每一平方公里的热土都浸透着欢欣与幸福,流淌着甜蜜与歌唱。十三亿华夏儿女以豪迈激越的歌声放飞金色的理想与玫瑰色的憧憬,放飞坚如磐石的信念与对伟大祖国赞美的诗行。

呵,古老的长城挺起不屈的胸膛,奔腾的长江翻卷晶莹的浪花,千里草原回荡深情的马头琴声,拉萨林卡正传来牧民奔向小康的欢歌笑语。于是,我看到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华夏儿女于天地间引吭高歌。欢庆祖国母亲60岁的生日,以共和国儿女的名义,向祖国致意,为母亲祝福。

呵,祖国,我的母亲,在欢庆您诞辰60周年之季,我热血沸腾,思绪澎湃。我们有多少贴心的话儿要对您讲,有多少赞美的歌儿对您歌唱。60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伟大的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是日新月异的创造。到处是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建设的洪流。我仿佛看见南湖的红船沐浴着太阳的金辉,向今日驶来。井冈山的红旗,杜鹃笑靥和映山红的壮美像的红霞款款飘来。宝塔山的热风,延河水的激浪,青纱帐的故事挟着黄河的琼浆,孕育了千万英雄的儿女。

呵,祖国,您如一叶希望之帆,从共和国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声中驶来;从天山脚下热瓦甫与三弦琴动人的琴声中驶来;从黄河激越澎湃的涛声和万里长江雄浑的船工号子声中驶来;从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的神州5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的喜讯中驶来;从城市改革振兴的蓝图和乡村富裕文明畅想曲中驶来。于是,我看到春风吹进亿万扇幸福的门窗,听到了“春天的故事”响彻华夏大地。辽阔的海疆飞驶英雄的战艇,西部边陲又腾起冲天的火箭。漫漫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有过辉煌,有过挫折。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在三代领导人和党中央领导下,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振兴中华,壮我国威”的经济建设。历史告诉我们,告诉未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像灯塔照亮祖国的锦绣前程,党中央正带领全国人民努力践行“三个代表”,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向美好未来。

在北京首都,一位年逾花甲的华侨随团参观了北京都市风貌,观看了阅兵部队威武的表演后,热泪纵横。他感慨地说:新中国现在确实强大了,有祖国做坚强后盾,海外华侨腰杆更硬了,我们身在海外,盼望祖国强大,繁荣昌盛。聆听老人的肺腑之言,我仿佛触摸到他那颗滚烫的爱国之心。此刻,我的耳边又回响我的我爱国之心,万里长城永不倒这雄浑,激越的歌声。这歌声呼唤着华夏儿女励精图治,创造更家美好的未来。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军中,华夏儿女创造了无数奇迹,在世界民族之林让世人刮目相看。你看,深圳,珠海,厦门等一批特区掘起座座金山,浦东新区挺起胸膛,骄傲也抒写振兴中华的醒目标题。钢铁巨龙大京九腾飞南北,展示中国的雄姿。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北京申奥成功,华夏儿女无不扬眉吐气,豪情万丈。

朋友们,迎着太阳,秋风送爽,让我们站在古老的长城上以一种深情,以一种豪迈,以一种庄严的仪式,端起金杯,痛饮欢庆的美酒,轻轻柔扶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共同祝福我们亲爱的祖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

爱国演讲稿

诚信”就是诚实正义,恪守信用。在“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公民道德的八字内容里,诚信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新时期人们对“诚信”迫切的呼唤。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拥有诚信就拥有一切,失去诚信就失去一切。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诚信更是个人、企业、国家坚不可摧和必不可少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诚信,不只是今天市场经济的重要准则,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有了诚信,良好的人际关系才得以建立;有了诚信,正常的社会秩序才得以维系;有了诚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发扬光大。从字眼上理解,诚信它只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可它却蕴含着深层的意义。就国家而言,诚信程度的高低,不仅是一个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外资砝码,更是衡量其投资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就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讲诚信,靠坑蒙拐骗是绝对不行的。因为诚信它不是尔虞我诈,它是一张最坦诚的笑脸。我们的韶钢,我们的销售部正是因为一直都有着这张最坦诚的笑脸,才使我们的客户有着宾至如归的感觉。试问,一个人与家人打交道,还有什么可提防的呢?诚信,它还是一面镜子,能折射一个人灵魂的崇高或卑劣。诚信,它更是一团真情的火,而坑蒙拐骗却是一张发霉的纸,纸能包得住火吗?向敏正是因为失去了做人最起码的诚信,引火自焚,从而走上不归之路!我们都知道,诚实是对自己负责,讲信用是对他人负责,诚信可以美化你的灵魂,更可升华你的灵魂。

自古以来,诚信不仅是沟通的桥梁,经商的利器,更是冶国、冶企的瑰宝。孔子的学生向他请教冶国之道,他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学生追问说:“假若不得以三者中去掉一项呢?”孔子说:“去兵。”学生问如果不得以还要去掉一项呢?孔子说:“去食。”惟独不能去信。因为“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保”。保家卫国的兵可以去掉,活人性命的食可以去掉,惟独信不可去掉。信之重要,与诚之重要就如人体内的骨骼与血液,缺一不可。韶钢独处广东北大门,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假若我们也要不得以从三者中去其一,我们会毫无疑问的说去:“去天时”,假若还要从其二中再去其一,我们还会毫无疑问的说:“去地利”,可我们万万不能失去“人和”。因为我们每一个韶钢人都知道,假若我们没有了“人和”,我们的韶钢还能生存、我们的韶钢还能发展、我们的韶钢还能壮大吗?在这里,企业的“人和”不正是企业那张最坦诚笑脸的诚信吗?

诚是为人之本,信是立身之道。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诚实、守信不仅利人,而且利己。与其等到诚信缺失,危机四伏时去设法重建,不如从今天起、从此刻起,坚守并加固诚信道德的防护堤。

朋友们!诚信是做人干事的根本准则。新时代呼唤诚信的回归,韶钢历来就不乏诚信之人,韶钢一直都是诚信之企。今天,我们销售部员工要立足于本职工作,务实创新,认真践行韶钢人精神,不断塑造我们韶钢“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新形象。

诚信是我们共同的宣言,时代呼唤诚信!

爱国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发了,很多同志获此殊荣。这是团中央、全国青年联合会授予的最高荣誉,也为纪念五四运动××周年。

××年前的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大幕,也为穿越世纪风云的青春史诗写下序篇。

××年来,“爱国、进步、科学、民主”,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将五四铸成一枚徽章,戴在所有挺立时代潮头的中国青年胸前。

当年,27岁的孙中山先生在兴中会宣言中最早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激荡人心的口号,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但是中国社会的性质依然如故,救亡图存的呼喊一声紧似一声。1919年4月底,中国人民眼巴巴企望的巴黎和会并未带来预想中的“公理”,郁积已久的亡国之忧、救国之情骤然化作海啸山鸣的五四运动,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洪流中的先锋。

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最深厚的精神底蕴。××年前“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怒吼早已淡去,“振兴中华”的青春壮歌却一脉相传,回响不绝。

五四运动30年后,新中国成立了。火红的青春足迹与共和国的发展历程紧相伴随。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报名参加军事干部学校的清华学子超过应召人数的9倍,没被招收的难过的掉泪。全国各地两次报名参军的青年达70万人。第一个五年计划“把青春献给祖国”成为全国青年的行动口号。第一支青年突击队在北京展览馆工地诞生,引来全国13万名青年跟随。20万青年高唱《垦荒队员之歌》奔赴边疆,为新中国农业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青年的艰苦奉献和创造激情支撑起社会大厦,更留下永恒的精神财富,毛泽东同志热情褒扬:“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

“走向社会,深入群众”——这是五四时期青年学生的行动口号,在这场伟大的青年运动中,作为先锋的青年知识分子领悟到一个伟力:人民群众。冲破狭小圈子,放眼广阔天地,他们喊出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与群众结合、与实践结合。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五四开辟了青年成长道路,在新的时代中延伸。2.5亿青少年保护河;1000多万大中专学生“三下乡”;250万志愿者社区扶贫;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启动,短短20天,四万多名青年学子踊跃报名。……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是青年们深刻认识我们的国情,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要在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

我们纪念五四运动,目的在于弘扬五四精神,肩负历史使命,就是要树立理想,立志报国;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要在实践中锻炼品格,磨练意志,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做人;要守时守信,做文明小公民;既有理想,又要着眼于现实,从身边事、力所能及的事做起。青岛工人许振超在青岛一中纪念五四运动暨优秀中学生表彰大会作的以“知识改变命运,岗位成就事业”为题的报告中说道:“在别人眼里学习是一件苦事。但对我来说,学习带给我无穷的快乐。每当我攻克一道难题,我就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许振超从一个学徒成为一名“桥吊专家”,以初中文化程度熟练地驾驭综合了6门学科知识的大型集装箱装卸设备,许振超学习了高压变配电、电力拖动、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等多个专业知识来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由于学习中经常要参阅一些英文专业书籍,不会英语的许振超拜女儿为师,不懂就问,不会就学。30年如一日的自我挑战和坚持学习成就了今天的“桥吊专家”。他说:“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文化;可以不进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学习;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就未来。”

爱国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

如今,世界都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永垂不朽的龙,它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唯有龙的传人才具备的精神。在我心中,祖国如苍茫宇宙中偶然的一颗流星,她是绚烂的,却是永恒的;她如夏夜里勤劳的萤火虫,在整个天空都黑暗的时候,点亮了她心中的灯火;祖国就像无边海洋里一艘远航的帆船,不管顶着多大的风雨和海浪,都坚强前行;她更像雨后的彩虹,永远那么美好,那么绚丽!

相信你一定忘不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这片美丽的土地哺育了我们的祖祖辈辈,她的魅力让我们无法忘怀。一说到黄山,我不得不想到那如仙境般环绕在山峰的薄雾,它的秀美和陡峭,更是让人耳目一新。还有气势磅礴的东岳泰山,巍峨峻拔的西岳华山,山高林密的南岳衡山,奇峰耸立的北岳恒山,向世界诉说了“泰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如飞、嵩山如卧、恒山如行”的迷人景象。祖国的长江、黄河也是鲜为人知,滚滚江水从地形曲折的沟涧里流向远方,仿佛象征着巨龙的咆哮。有着“亚洲第一大河”美称的长江,从唐古拉山迈着永不停歇的脚步,仿佛与时共进、与天地共存亡,这壮观的长江就如白居易曾写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如果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那么黄河就是雄鸡心脏的动脉,几千年来,这条河哺育了多少中华儿女们,又有数不尽的诗人为这条母亲河写下许许多多优美的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还有祖国锦绣河山的明珠——漓江,漓江的水就像还没有磨的镜子,在微风偶尔的抚摸下,泛起一道道细小的波纹,如莲花般的荡漾开去……

当然,大好山水只是祖国非常细小的一部分,更加宝贵的是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水浒”“三国”向我们展示了祖国的历史,唐诗宋词向我们证明了古人的文化水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为我们演绎了中国从古到今一步一步走过的脚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为中国的发展更尽了一份力,孔夫子、老子的文化,可算[本文来自www.gerenjianli.com]是无与伦比。还有建立新中国的耳熟能详的伟人:毛泽东,祖国的儿子:邓小平,又有谁能堪比?当年红军长征,有多少为国捐躯的英雄,黄继光的英勇善战,有多少人潸然泪下!我们的祖国文化绚烂、人才齐备,我们可以放眼望去,祖国的未来,又将多么美好啊!

令我们自豪的还有祖国的科学技术,给中外许国科学家颇大启发的四大发明,正因我国的四大发明,才有如今人类科技的光辉发展。经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我国创造了航天奇迹,“神五”“神六”的宇宙探索,为我国的太空研究又增添了不少新的色彩,我们又开始期待最近发射的“嫦娥二号”将会带来怎样的惊喜。说到科技,我不得不说我们的军事武器,我想这应该是大家最了解的,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阅兵仪式上,那样壮观的场面应该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切记的一幕幕,当战机排着整齐的阵容出现在上空的时候,你是否会心跳加速,为祖国的成就而发出内心的怒吼?

一个国家,一个富裕的国家,她除了拥有这些令人自豪的历史和成就以外,还要拥有很好的民族精神和品质,想当年唐山大地震的时候,那只持续了几秒钟的大地的颤抖,就让多少无辜的平民百姓失去的生命,这是我们都不想看到的。可幸的是,祖国各地的人们听到消息后都为这无情的灾难献上自己的一份力,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一句话,是中华儿女团结的象征:再小的快乐,乘以十三亿,将变成一份巨大的快乐;再大的困难,除以十三亿,将轻如鹅毛。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回首的时候,是不是感到莫大的欣慰?

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我们飞翔在同一片蓝天,扇动着同样的翅膀。我们就像无数滴水,分开的时候,觉得那就是一滴雨露,可是当我们合在一起的时候,能够把高山淹没!我们就像一片片秋叶,当一片叶子变黄的时候,人们没有发现秋天的脚步,可是当树上的叶子全部都掉下来的时候,人们会毫不犹豫的说,秋天到了!我们是中华儿女,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都是独翼的天使,唯有相互拥抱,才能飞翔!同学们,就如周恩来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我们努力学习,长大以后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那个时候,我们站在新世界的最顶端,俯视眼前的一切,在全世界真诚的目光下吹响成功的号角!“中国”,多么铿锵有力的名字,多么有气势,中国,你的名字,永驻我心!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203439/

推荐访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论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