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轶事]河阳

来源:叙事作文 时间:2018-08-07 15:00:02 阅读:

【www.bbjkw.net--叙事作文】

河阳篇(一):《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唐诗赏析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作品介绍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的作者是岑参,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00卷。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原文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
  作者:唐·岑参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注释
  ①河阳幕府:指河阳李光弼幕府。据《旧唐书,肃宗纪》及《通鉴》载,乾元二年(757)九月洛阳陷落后,李光弼移兵据守河阳(今河南孟县),史思明屡攻不下。上元元年(758)十一月,光弼自河阳攻怀州,拔之。二年二月,光弼屡被朝廷催迫,不得已出师洛阳,大败,河阳、怀州皆陷于贼。诗称“河阳幕府”,应作于河阳陷落前。又诗写冬景,且称“东郊未解围”,故当作于乾元二年冬,时岑居虢州。自贼中:指洛阳陷落后沦入贼中,后逃出。
  ②“东郊”句:指史思明自洛阳引兵围攻河阳。东郊,指洛阳东郊。河阳在洛阳东北。
  ③“能持”句:用汉苏武矢志不降匈奴事。
  ④嫖姚:西汉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人称霍嫖姚。此借指李光弼。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

河阳篇(二):杜甫新婚别原文及翻译

  《新婚别》作于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公元759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无限制、无章法、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新婚别》 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译文】
  菟丝把低矮的蓬草和麻缠绕,它的蔓儿怎么能爬得远!
  把女儿嫁给就要从军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丢在大路旁边!
  我和你做了结发夫妻,连床席一次也没能睡暖;
  昨天晚上草草成亲,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别,这婚期岂不是太短,太短!
  你到河阳去作战,离家虽然不远,可已经是边防前线;
  我们还没有举行拜祭祖先的大礼呀,叫人怎么好去把公婆拜见?
  我做女儿的时光,不论黑夜还是白天,爹妈从不让我抛头露面;
  有道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妈盼的是平平安安!
  你今天就要上战场,我只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间;
  多想跟你一块儿去呀,只怕是形势紧急,军情多变。
  你不用为新婚离别难过啊,要在战争中为国家多多出力;
  我不能随你去,妇女跟着军队,恐怕会影响士气。
  唉!我本是穷人家女儿,好不容易才制办了这套丝绸的嫁衣;
  可从现在起我就把它脱掉,再当面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着你!
  你看,天上的鸟儿都自由自在地飞翔,不论大的小的,全是成对成双;
  可人世间不如意的事儿本来就多啊,但愿你和我两地同心,永不相忘!
  【注释】
  菟丝:即菟丝子,一种蔓生的草,依附在其他植物枝干上生长。比喻女子嫁给征夫,相处难久。
  结发:这里作结婚解。君妻:一作“妻子”。
  无乃:岂不是。
  河阳:今河南孟县,当时唐军与叛军在此对峙。
  身:身份,指在新家中的名份地位。唐代习俗,嫁后三日,始上坟告庙,才算成婚。仅宿一夜,婚礼尚未完成,故身份不明。
  姑嫜:婆婆、公公。
  藏:躲藏,不随便见外人。
  归:古代女子出嫁称“归”。
  将:带领,相随。这两句即俗语所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往死地:指“守边赴河阳”。死地:冒死之地。
  迫:煎熬、压抑。中肠:内心。
  苍黄:同“仓皇”,匆促、慌张。这里意思是多所不便,更麻烦。
  事戎行:从军打仗。戎行:军队。
  “妇人”两句:意谓妇女随军,会影响士气。扬:高昂。
  久致:许久才制成。襦:短衣。裳:下衣。
  不复施:不再穿。
  洗红妆:洗去脂粉,不再打扮。
  双翔:成双成对地一起飞翔。此句写出了女子的寂寞和对那些能够成双成对的鸟儿的羡慕。
  错迕:错杂交迕,就是不如意的意思。
  永相望:永远盼望重聚。表示对丈夫的爱情始终不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公元759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无限制、无章法、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写成“三吏三别”六首诗作。这次战争,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的穷兵黩武有所不同,它是一种救亡图存的努力。所以,杜甫一面深刻揭露兵役的黑暗,批判“天地终无情”,一面又不得不拥护这种兵役;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泪安慰、劝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走上前线。这首《新婚别》是“三别”的第一篇。

河阳篇(三):《石壕吏》全文译文

  《石壕吏》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石壕吏》全文译文,欢迎大家阅读。
  石壕吏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注释
  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24、惟: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32、应:响应。
  33、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34、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35、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36、备:准备。
  37、晨炊:早饭。
  38、夜久:夜深了。
  39、绝:断绝;停止。
  40、如:好像,仿佛。
  41、闻:听。
  42、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43、明:天亮之后。
  44、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45、独:唯独、只有。
  46、石壕: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石壕吏》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80032/

推荐访问:河阳轶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