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斗酒诗百篇数学题]李白斗酒诗百篇

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7-24 15:00:04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李白斗酒诗百篇篇(一):诗仙李白与酒的故事


  自古文人墨客、迁客骚人,多半好酒,演绎千古传奇。王羲之醉酒《兰亭序》名世,张旭酒后狂草惊人;李白斗酒诗百篇……
  今天,我们说的是诗仙亦酒仙的李白的故事。曾有诗曰:“李白上街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壶中原多少酒?”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世人称之为“酒星魂”、“酒圣”、“酒仙”。
  古往今来,大概再没有别的哪个文人与酒的关系之密切和嗜酒的名气之大,能和李白相提并论。
  李白是一位天才诗人,又是一位卓尔不群的酒仙。和李白同时代的伟大诗人杜甫有一首吟咏酒中八仙的诗,其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因此,李白酒仙的称号由此而来。
  如此说来,李白又从何时开始饮酒的呢?这还是需要李白自己来为大家解答。
  李白有一首诗《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诗中明确表示自己酒中仙人的名气很大,并且已有三十年的酒龄。根据李白行踪考证,此诗大约写于至德元年(756年)。
  由此推算,李白的酒龄当从他二十四五岁开始。现存李白诗文一千余篇,其中以酒、酌、饮、杯、樽、觞为题入诗的有200余首,约占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但他早期的作品,即25岁以前,尚没有一首与酒有关。由此可见,酒仙李白也非生来便是嗜酒之人,也是后期慢慢培养出来的。
  再说说李白来安陆后的诗酒生活
  李白真正的诗酒生活是从安陆开始的。他来安陆不久,因遇故人,兴奋之下,开怀畅饮,以致第二天早晨头昏目眩,误把远处走过来的安州长史李京之当成好友魏洽,打马前趋,竟闯了李长史的道。
  由于李白此时“若浮云而无依”,尚未“妻以许氏”,没有婚后那样的相门社会地位作后盾,于是写了《上安州李长史书》给李长史,以谢“闯道”之罪。文中写道:“昨遇故人,饮以狂药。一酌一笑,陶然乐酣。困河朔之清觞,饮中山之醇酎。属早日初眩,晨霾未收,乏离朱之明,昧王戎之视。青白其眼,瞢而前行。”
  李白在安陆期间,还有几首著名诗酒代表作。如开元二十四年写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本诗反映作者才华横溢而又放荡不羁,因怀才不遇,乃诗酒自适。又有《赠内》诗,是诗人和妻子许夫人的戏谑之作。“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在李白流传于世的大量诗篇中,“赠内诗”所占的分量并不多,只有十余首。但即便是这为数不多的十余首诗,还是可以从中看到李白对妻子的一片深情。此诗以调侃之笔,活用东汉太常卿周泽一年“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之典,自嘲醉酒之甚,戏谑安慰许氏夫人,幽默风趣,同时暗遣愁情。
  李白漫游江夏、襄阳等地的饮酒诗
  李白在安陆十年,实际上是以安陆为中心漫游的十年,他曾东游维扬,西入秦海,南抵朱陵,北越白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在居长安期间,太子宾客贺知章闻其名,相会于紫极宫,称他为“谪仙人”,解金龟换酒,与之订为莫逆之交,成为中国文坛的一段佳话。
  在长安期间,李白同崔宗之等人被称为“酒中八仙”,杜甫有《饮中八仙歌》。李白在游历江夏、襄阳等地之后,结识了韩朝宗、孟浩然等著名人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头上白接,倒著还骑马。”诗中将酒醉后的形态写得惟妙惟肖,如果李白不是常饮常醉,绝对写不出这种流传千古的醉酒诗。
  只要翻翻李白的诗集,就不难发现他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有酒。正如郭沫若说的:“李白真可以说是生于酒而死于酒。”关于他的死,还有种种不同的传说,大概都与饮酒有关。其中最富于浪漫主义情调的是说他醉后到采石矾的江中捉月亮时失足落水而死。虽然有些悲切,但是与酒仙一生放荡不羁的无拘自由生活映射倒也贴切。
  李白者,恐怕也真真是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士,他留下来的诗作,以及种种的关于饮酒的事件,直至数百年后,仍将是脍炙人口的一段佳话。

李白斗酒诗百篇篇(二):诗仙李白酒量如何?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与饮酒最早的国家之一,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国,也有四千多年诗历史。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诗与酒结下了难解之缘。文人中,好酒者向来不少。饮酒在文人中被视为高雅之事。钟敬文在谈到茶时说:“喝茶的情趣,无论如何,总未及吃酒风雅……我们只要看诗人们的文集中,关于酒字的题目是怎样的多,就明白茶是比较酒不很常齿于高雅之口的东西。”此话虽有着个人的偏爱,但文人雅士爱酒、饮酒、写酒,把酒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确实很常见,这在古代文人中尤其明显。
  三国时曹操吟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名句;晋代的刘伶在酒德颂中写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
  人们谈阮籍必离不开酒,《晋书》记载他一口气“饮酒二斗”,且“醉六十日”没醒。王绩在《醉后》诗中写道:“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晋书•阮籍传》也记载:“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我们暂不考究阮籍是否是冲着三百斛酒去当步兵校尉的,但他爱酒是肯定的,阮籍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浸泡在酒里。
  陶渊明的诗则几乎“篇篇有酒”,且常用酒作题目写诗,如《连夜独饮》、《述酒》、《止酒》等等。苏东坡“白衣送酒侮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说的就是陶渊明有一年重阳节苦于无酒,菊篱久坐,欣逢江州刺史王弘送来一壶酒,便立地尽醉而归。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也是一样,也在酒中浸泡,令人尤为神迷、泪落。
  李白的一生更是离不开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有了酒,天子在他眼中也就那么回事。在李白这儿,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让他过着“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的生活,逍遥无比。以至“李白斗酒诗百篇”,成了中国人心目中一个最为动情和完美的故事。那么“李白斗酒诗百篇”中的“斗酒”到底有多少酒?古代的文人们这么喜欢喝酒,究竟有多能喝?
  古代中国,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一钟为六斛四斗。南宋末改五斗为一斛,二斛为一石。也就是说,宋前一斛和一石重量相当,大概是现在四十斤左右。东汉每斗两千毫升,建武十一年大司农斛人还把一百粒黍的重量,作为一铢的标准重量。但是一铢究竟有多重,古人也是说法不一的。有人说,一铢是96粒黍的重量。也有人说,是144粒粟的重量。24铢重为一两。十六两重为一斤。唐代以后,两以下不用铢,改用十进制的钱、分、厘等单位。一两等于十钱,一钱等于十分,一分等于十厘。古代将圭也作为重量单位,一圭等于十粒粟的重量。一铢等于十圭。换句话说,一铢是一百粒粟的重量。
  旧制一市斤等于十六两。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按此算来,李白算是比较能喝的了,但古代酒的酒精含量、酒的纯容量没有现在这么高,所谓斗酒之量也不算太惊人。
  诗人李白简介
  李白( 701年2月8日-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 , “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生平概述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汉族,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也写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彰明人 。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陇城) ,李白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 ,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另一说法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但他的一生 ,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 ,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 ,开始了广泛漫游 ,南到洞庭湘江 ,东至吴、越 ,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 ,希望结交朋友 ,拜谒社会名流 ,从而得到引荐 ,一举登上高位 ,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 ,十年漫游 ,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西安),东到齐、鲁各地 ,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 ,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 ,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 ,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 ,李白被召至长安 ,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 ,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 ,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 ,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 ,他感愤时艰 ,曾参加了永王李

李白斗酒诗百篇篇(三):浅析李白饮酒诗


  诗人李白将诗酒相溶的审美精神贯穿于诗歌创作当中,展现出天真自然的生命精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元典。在全部三百零五篇诗歌中,饮酒诗就有三十五篇之多,约占十分之一强。酒与诗的结合,折射出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视角,诗增酒趣,酒扬诗魂,激发了诗人创作的独特灵感,增添了诗词整体上的浪漫神韵,凸现出诗人强烈的个性意识。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这首《寻李白》,是对李白的绝妙歌唱。①在这里“诗仙”与“酒仙”找到了它们在李白身上的真正内涵。酒是李白最亲密的伙伴,在他流传下来的1500首诗作中,有170首写到饮酒。如:“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道出了快乐潇洒行世的人生主张;“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则形象地描绘出愁绪的极致;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明月对饮,人生当下享乐显得尤为重要。
  在诗歌创作过程中,酒是李白进行诗歌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他借酒这一载体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借酒将膨胀的个性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时而借酒销愁,以诗写酒,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超脱;时而在酒中纵情欢乐,挥洒豪情。本文接下来就从三个方面来展开详细地阐述:
  1.以酒悲怀,借诗扬志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②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③
  这就是酒仙李白的真实写照,酒已成为李白生活乃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嗜酒如命的个性造就了李白的清心寡欲、洒脱狂放;另一方面,李白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刻,有着强烈的出世、济世思想,然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左右着诗人的命运,使李白的人生经历多了几分伤情悲怀。也正因此,诗人饮酒当歌,借诗扬志,在诗歌的国度里追寻自己的远大理想。如:
  试借君王王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在这首《永王东巡歌》中,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壮美的画卷:手持君王御赐马鞭,挥剑勇击戎虏,功成之时稳坐琼筵,尽显英雄风范,抒写了自己的豪情志、表现出欲安天下,济苍生的远大理想。此外,在《将进酒》中李白写道: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人生得意,饮酒畅欢,将所有的悲情淹没在千杯酒盏,诗人狂放不羁、恃才傲物,尤言“千金散尽”重又来。这首饮酒抒志的名作,既是一首劝人饮酒的劝歌,又是一首愤慨疾世的悲歌,它既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负与自信,又充满了“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消极行乐思想;它既苍凉悲慨,意气颓放;又豪情满腹,壮气凌云。整首诗歌,感情真挚、自然,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在诗人心中,酒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酒,而是成为了一种独特行世思想的象征。
  李白的一生是不平的一生,又是不停地追求理想,百折不挠地与世俗抗争的一生,李白总幻想能实现其“奋其所能,愿为辅弼”的雄心,建立“济苍生”、“定寰宇”的大事业,但在现实中却总是常常碰壁。在这样的人生境遇里,酒成了诗人最好的解脱,也成了诗人在雄心壮志破灭后的最大安慰。但自始至终,李白饮酒诗所表现、所侧重的大都是在言志或写壮志难酬后的悲慨、消沉、失落、苦恼,都是诗人积极用世之心的具体体现。
  2.以酒消愁,借诗解忧
  李白才华横溢,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始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长期浪迹江湖,坎坷一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在于朝政腐败,官场黑暗;其次是由李白自身性格缺陷所决定的。他恃才傲物,酗酒疏狂,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仕途上很不得志,心中常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愤懑。愤懑与不得志的愁绪深刻影响了李白的诗歌创作,表现在他的饮酒诗中便是:以酒消愁,借诗解忧。
  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句千古吟颂的佳句出自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短短十二句,感情却经几次跳跃,断续无端又一气呵成;该诗以送别为题,却不写叙别,不写楼,直抒郁结,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了人生太多的荣辱与打击之后,仍然难忘长安出仕时呼风唤雨的得意。“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是诗中最于精彩的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深刻表现出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心情,成就了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极致。面对现实,诗人只能举杯消愁,然而愁绪却日渐增长,以致诗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从中可见“愁之苦,愁之闷,愁之深,愁之重”。又如: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月下独酌》是一首借酒消愁的诗篇,全篇虽不着一个愁字,但句句都藏着一个愁字。此时,诗人由于政治上的失意,理想的幻灭,心中郁积了深沉的忧愤,得不到排解。有时他痛饮狂歌,发泄郁愤;有时他躲到僻静处独酌,以求得精神上的安宁与慰藉。该诗属于后一种情况。诗人把月亮和影子当成朋友,描写得真切自然,孤独的悲凉感跃然纸上,而“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传达出了诗人深深的遗憾和无奈。李白嘴上说着“行乐”,却掩饰不住内心的凄凉和孤独。他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沉重打击,才有意避开现实的黑暗和污浊,转入这宁静的月夜花间来找一点欢乐。“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人身心沉浸在自我设造的幻境中,享受着片刻的自由与欢乐。诗中苦中作乐、醉态可掬的诗人形象,令人感慨万千,无比同情。
  结论
  杜甫曾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诗人之一,李白用他放荡不羁的生命气质,将酒诗完美的结合,赢得了“诗仙”和“酒仙”的美誉,演绎了一幕幕卓然不群的诗歌乐章,响彻在中国诗歌的史页上。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59319/

推荐访问:李白斗酒诗百篇数学题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