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流程图模板]教学流程图

来源:教学设计 时间:2018-07-24 15:00:04 阅读:

【www.bbjkw.net--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图篇1:教学设计流程图模板

  教学设计是为了方便我们更好的进行教学,这个时候,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流程图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哦!
  教学设计流程图模板
  1.章节名称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 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学生)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编写一般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内容。按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4.学生特征
  填写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的学习准备情况,作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依据。如果在课程教学设计时,已经对教学对象做过分析,没有新的内容,此栏可以不填或删去。
  5.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三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  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3  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8-4   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1.3.4-2  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2)学习目标  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
  (3)具体描述语句  指对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具体描述。
  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教学对象特指授课班级的学生,因此在目标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误解;教学条件一般都在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进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评价标准除了特指以外,都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本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为依据,因此也不必再重复说明。对于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只要用动宾短语来说明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了。如:
  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基本作用。
  画出常见电路组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了解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6.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在填写此栏时,除应简要地说明重点、难点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教学难点。在填写“解决措施”一栏时,应把考虑的具体措施简要地加以说明。
  7.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本栏是对课程教学设计表中教学媒体(资源)列表的具体落实,此栏共有9项内容:
  (1)知识点编号  同前。
  (2)学习目标  同前。
  (3)媒体类型  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物理形态。一般常用的媒体有:图表、照片、标本、模型、幻灯、投影、电影、录音(CD)、录像(VCD)、课件(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网络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如演示、示范、实验、上网等。
  (4)媒体内容要点  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主要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一般情况下,媒体的名称(题目)大多可以反映它的内容要点。
  (5)教学作用  指媒体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它已经在表中列出,选用时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6)使用方式  指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它也在表中列出,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7)所得结论  指媒体使用后预期的结果。如阿基米德演示实验预期的结果是学生将认识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系。
  (8)占用时间  指媒体使用过程需要的时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估计到实际教学过程进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计划好媒体使用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教学进度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合理掌握。
  (9)媒体来源  包括自制、购入、库存、取自××资源库、网上下载等。
  8.板书设计
  板书是指教师讲课时在黑板(白板)上所写的文字、公式符号和所画的图表等内
  容。它是整个教学思路和内容的浓缩,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
  板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从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观、整齐,充分合理地利用板面,更重要的在于
  板书可以使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条理地呈现在黑板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要求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完整,系统性、逻辑性强,符合视觉心理,便于学生的学习。
  “板书设计”一栏,整体可作为一幅板面,也可分为4幅板面,或者作为8幅投影片(只限板书内容)使用。如果需要在板面上书写的内容较多,设计时可以只用符号“×××”代替板书内容即可,不必把字符一一写出。
  我们通常所用的板书,多为逻辑式的,如:
  一、× × × × × × ×
  1.× × × × ×
  (1)× × × ×
  ①× × × × × × ×
  其实,板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精心设计,学生得到的将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和审美情趣的陶冶。
  9.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图通常称为流程图,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前面所进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工作,都将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中得到体现。
  为了便于教学和交流,我们规定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中统一使用下列图形符号:
  内填写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媒体的类型和媒体的内容要点;
  内填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教师进行逻辑判断的内容;
  为课堂教学过程开始和结束的符号。
  10.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详细叙述课堂教学过程每一步骤的设计依据、教学结构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资源)的相互关系,以及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等。既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采用以下任意一种表格形式叙述。如果课堂教学设计只是为自己的教学使用,不准备和别人交流,可以不填写此栏,只保留流程图即可。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应用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信息技术的应用        
       


     
     
     
     


流程图或教学环节        
       

学生的活动        
       

教师的活动        
       


     
     
     

  11.个性化教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和需要帮助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他们的发展。
  12.形成性检测
  它是按照教学目标编制的一组检测题,用以考核学生对本节课(或本知识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它不同于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需要教师自己设计、编制。
  形成性检测题的编制,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1)将每个知识点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检测题与之对应;
  (2)将每个知识点上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检测题与之对应;
  (3)将所有的检测题由简单到复杂顺序排列;
  (4)在满足上述三项要求的前提下,检测题要尽量精简,要求做到题量少但满足检测的需要。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钻研、精心设计。
  13.评价量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需要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评价,应该设计相应的评价量表。此栏可根据需要确定其大小。如果不需要,可将此栏删去。
  14.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每节课(或知识单元)教学情况的评价,在本栏中应填写以下内容:
  (1)形成性检测题的检测结果;
  (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
  (3)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
  (4)遇到有测验和考试时,记录其评价结果。
  此栏应在每节课后及时填写。对上述反馈信息中发现的问题,应在后续教学中及时解决,以保证教学效果最优化。
  15.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进步的总结和记录,反映了教师成长的经过。此栏在需要时填写,内容较多时,可另加附页。

教学流程图篇2:高二数学流程图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在《1.1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本人以达芬奇密码游戏为例,通过两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体验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其中,我将《1.2.1 算法》中算法和算法的特征穿插到“设计算法”环节,《1.3.2 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与发展》穿插到“编写程序”环节,《1.3.3 程序的编辑和翻译》穿插到“调试程序”环节。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将相关的知识以“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为主线串联到一起,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2、“可以证明,任何复杂的算法都可以用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三种基本结构组合而成的程序表示。”,所以算法的描述实际上就是三种基本结构的描述。基于此,我将《1.2.2 算法的描述》和《1.3.1.2 程序的基本结构》整合为一节课。
  3、因数学必修三中也有流程图相应的内容,高考中也有读流程图写结果的考点。所以我在最后增加了数学中的相应内容,以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流程图,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生分析:
  1、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刚接触本模块的学习,对计算机编程方面的知识了解还不够。只是从《1.1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并知道了算法、程序等相关概念和知识。同时数学科也暂未涉及到相关知识的学习。
  2、因为信息技术目前暂未纳入高考,所以部分学生的学习激情不够。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更好体会到流程图的作用,加深对流程图的印象,特将数学必修三中读程序框图的有关知识整合到本课,并通过一道数学高考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日常生活当中也会经常接触到一些诸如办事流程图、活动计划等描述解决问题步骤的案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知道算法三种描述方法的特点
  ⑵ 掌握程序三种基本结构的特点
  ⑶ 知道流程图中各基本图形的功能,并正确画出算法对应的流程图
  2、过程与方法:
  ⑴ 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正确地选用恰当的方式描述算法
  ⑵ 通过模仿、探索,经历通过设计流程图表达算法的过程
  ⑶ 能正确读流程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培养学生通过流程图来表达算法的良好习惯,为程序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⑵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⑶ 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⑴ 算法三种描述方式的特点
  ⑵ 流程图的基本图形符号和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⑶ 根据算法正确画出流程图
  教学难点
  ⑴ 能综合运用流程图的基本图形符号正确地画出流程图
  ⑵ 能读懂流程图,并写出结果
  五、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围绕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求三角形面积”展开,教师通过任务和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主构建新知,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习,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说,教师先以简单的数学问题“求三角形面积”如何描述引入,让学生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自主表达,教师再通过对学生答案的点评和有侧重性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算法的不同表达方式;接着再以“一题多练”、层层深入的方式,让学生在任务中自主掌握用流程图表示算法。最后再用一道读流程图,逆向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手段:问题法,演示法,任务驱动,讲练结合法
  七、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复习:算法的概念
  学生思考回答
  在新课传授之前,通过一个熟悉数学问题的不限方式表达,原生态地展现学生算法描述方式的多样性和存在的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1、练习1:输入三角形的三边a,b,c,利用海伦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设计一个求解算法,并用自己的方式清晰表达出来。
  2、教师展示、点评学生的作业,并统计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3、引出课题:算法的描述
  1、学生思考,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2、学生交叉浏览,看看谁的描述更清晰
  新 知 学 习 ( 30 分 钟 )
  算 法 描 述 ( 14 分 钟)
  1、问:在刚才的统计中,我发现同学们最多的是用纯文字来表达算法,这种方法就是“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请同学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这种方法的特点?
  2、教师小结、补充学生的答案
  学生结合自己的作业,思考回答教师问题
  因为用自然语言描述是最易采用的方法,因此,教师只需对学生的答案稍作补充即可
  1、过渡:除了刚才的方法之外,我还发现有几个同学采用了箭头指示的方式,这种方式其实类似于我们将要介绍的“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2、练习2:输入三角形的三边a,b,c,利用海伦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请参考P11表1-4,画出对应的流程图。
  3、展示点评学生作业,加深对画流程图的理解。
  1、学生自学流程图各符号的功能
  2、尝试模拟完成练习2
  因学生平时生活中都会接触到一些办事流程之类的流程图,再加上练习2比较简单,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自学模拟完成,教师以点评形式巩固。
  1、教师展示:问:大家能看懂这段代码吗?
  2、教师讲授:用伪代码描述算法
  学生感受体会
  因学生还为正式开始学习编程,所以对于此种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作大概了解就可以了
  1、练习3: P12页表1-5 算法描述方式的比较
  2、教师小结,并强调流程图的重要性
  学生根据自己的练习体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练习3
  在前面练习1和2的基础上,教师可放手让学生以练习的方式完成第一部分的小结,只需要对“伪代码”描述做一些补充即可
  练习4:输入任意的三个正实数a,b,c,若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则利用海伦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否则输出“不是三角形”。请画出对应的流程图。
  学生在练习2的基础上完成练习4
  加强学生对选择结构的认识
  练习5:输入任意的三个正实数a,b,c,若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则利用海伦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否则输出“不是三角形”,并返回重新输入。请画出对应的流程图
  学生在练习4的基础上完成练习5
  加强学生对循环结构的认识
  教师小结:
  1、 程序三种结构的流程图特点
  2、 画流程图的规则
  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1、通过知识总结,强化学生对三种结构的认识。
  2、养成良好的画流程图习惯
  练习巩固
  (5分钟)
  练习6:看流程图写结果。若输入则输出 , 。
  学生先根据程序框图描述出程序的执行过程,再写出结果
  1、学科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另一种形式巩固新知
  九、教学评价
  学生自评表:
  A(优秀)
  B(良好)
  C(一般)
  D(要努力)
  自评
  算法的三种描述方法
  知道三种方法的特点,并能说出三种方法的区别
  知道三种方法的特点,但说出前二种方法的区别
  知道三种方法的特点
  基本知道三种方法的特点
  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能熟练使用流程图清楚表达复杂算法,并能读懂流程图
  能熟练使用流程图清楚表达简单算法,并能大致读懂流程图
  能使用流程图表达简单算法
  能使用流程图表达简单算法,但读流程图较困难
  程序基本结构
  知道三种结构的特点,并能熟练使用流程图清楚描述
  知道三种结构的特点,并能熟练使用流程图清楚描述
  知道三种方法的特点,但只能用其中1种方式大概描述算法
  基本知道三种方法的特点,但不会描述
  十、教学反思
  优点:
  1、练习的设计层层深入、有针对性,能较好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程序结构和算法的描述方法。从课后的作业情况来看,学生大部分能完成所有的练习。
  2、能结合数学知识,从画流程图(正向)和读流程图(反向)强化学生认知,同时练习6(2008高考题)也能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3、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先以求三角形面积为例,让学生自己表达算法,再以作业点评的形式引出“自然语言描述”和“流程图描述”,对于学生未见过的“伪代码描述”则以教师讲授的方式完成。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对同一案例稍作演变,让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接受程序的基本结构。最后通过小结和一道数学高考题,完成本节知识的巩固。
  4、详略得当。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如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顺序结构),教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尽量少讲;对于一些重点知识(如循环结构)则以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构建。
  不足:
  1、因练习1的算法比较简单,学生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都可清晰表达,所以流程图优点凸显不够
  2、因任务多,教师担心时间不够,所以讲得还是稍多。建议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

教学流程图篇3:《文天祥》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重点记叙了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高风亮节,高歌了他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选编本篇课文,一是通过文天祥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继续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为重点训练项目,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脍、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理解“脍
  炙人口、铿锵、押送、刑具、囚室、炽热、日趋、效法、骁勇善战、大义凛然、
  花言巧语”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思路:
  这篇略读课文,作者在结构上,采用“先概括——具体——总结”的写法,
  运用具体的事例,反映了人物品质。为此,在教学中,我分别采用各种读的形式,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抓住具体事例中的重点语句,在合作交流中,反复的品读,批一批,注一注,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总结课文的内容时,引导学生从课文写法入手,加强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查阅文天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英雄: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英雄? 那么你都认识哪些英雄呢?
  2、提示课题:同学们,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出现了不少民族英雄,他们身上表现一种不屈于外来强权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你知道他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课文,进一步了解文天祥。
  (设计意图:由“英雄“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感悟品质。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同桌互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师:可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3、师: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师: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词语评价一下文天祥。
  5、师:练习给课文分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读,使学生由整体到部分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二)抓住重点,感受品质。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你觉得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括出相关的语句,并做好旁批。
  1、学生默读,做好旁批。
  2、汇报交流。
  (1)第3自然段
  抓文天祥的语言:
  文天祥郑重地说:“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今天我组织勤王军,就是想为天下人做个抗击元军、不怕牺牲的榜样,希望各地官民效法,共同保卫国家。”
  ①体现出在国家危难之际,为国担忧,以实际行动抗击元军,保卫国家。
  ②看图激情。看这幅图,文天祥站在战车上,对那些产生悲观情绪的人郑重地说:——(出示文天祥的话,朗读)
  ③练习有感情朗读。
  (2)第5自然段
  过渡:你还从哪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①导学生体会出:在张弘范让他给坚持斗争的南宋爱国将领写劝降信的情况下,他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妥协,不会投降,也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与高风亮节。
  ②诗意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③练习有感情朗读。
  (3)第六自然段
  过渡:你还从哪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文天祥的语言:
  面对这些花言巧语,文天祥无比蔑视,他坚定地回答:“国家虽亡,也不能有二心;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
  ①词意思:无比蔑视:特别轻视、看不起。
  坚定:表明立场坚决、不动摇。
  ②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表明文天祥铮铮铁骨,耿耿忠心的崇高精神。
  ③朗读,读出无比轻蔑的语气。
  (4)第8自然段
  过渡:你还从哪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他说的两句话:
  “金石之性,要终愈硬,性可改耶?”
  “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①引导学生体会出:文天祥面对三年牢狱的折磨,面对沉重的刑具,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凛然正气。
  ②看图:出示课文中的图,教师引读第8自然段。
  ③朗读。
  3、学习最后一段:但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却被元朝统治者杀害了!真可惜!不过,他的浩然正气,却千秋常在。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板书:浩然正气,千秋常在
  (设计意图:分析课文重点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提高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
  三、结合课文,体会写法。
  1、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文天祥的爱国?(通过具体事例:组织勤王军、多次严词拒绝劝降,为国捐躯)
  2、师:文章的第一段与最后一段和中间部分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头概括——具体——总结)
  (意图:提高写作能力。)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你还知道文天祥写过哪些作品吗?介绍给同学。
  2、文天祥作品:
  扬子江
  (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1276年写的。那一年,占领中国北方的元军兵临南宋京城杭州,文天祥奉命到元营中谈判。他义正词严,拒绝投降,因而被扣留。在向北押往元大都的路上,他寻机逃脱。为了重振旗鼓挽回南宋危局,他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终于找到一条小船,从海路逃往温州。这首诗就写在他南归的途中。诗的前两句,概括了他绕道北海、又回到长江口外海面上的经过。诗的后两句,用形象的比喻,抒写了诗人对祖国的一片忠心。虽然斗争最后失败了,然而他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诗句,却成为表达人们爱国之心的千古名句。
  五、总结课文,延伸情感。
  1、谈感受: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或者你想对这位民族英雄说些什么?
  2、欣赏《满江红》: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认识了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同学们从他的身上感受到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从他身上,我们感受了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激励我们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民族!最后,请同学们听《满江红》,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英雄们的爱国情怀!
  六、布置作业,丰富视野。
  找出课文中文天祥说的话,抄下来,读一读。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59300/

推荐访问:教学流程图模板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