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学飞的故事]知了学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来源:叙事作文 时间:2018-07-15 19:00:03 阅读:

【www.bbjkw.net--叙事作文】

第一篇知了学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小学课文《知了学飞》寓言教学实录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小学课文《知了学飞》寓言教学实录 ,欢迎阅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故事的最后谁得了冠军?它为什么能得冠军呢?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生: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
  师:是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龟兔赛跑》是个寓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寓意。
  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让我们收到教育……
  师:(板书)故事、道理
  师:严文井大师曾经说过:“寓意是一个怪物,当它走过来时,却突然变成了哲理,严肃认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寓意两则》中的一则寓意《知了学飞》,看看其中含了什么哲理呢?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师:(板书)知了学飞
  生:齐读课题
  师:谁对知了有所理解呀?
  生:知了即蝉,鸣叫声音像“知了”……
  师:出示课件——知了的介绍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知了为什么要学飞?怎样学飞的?结果怎样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现在让我们来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词,并标出自然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生: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结刚才学习情况。同学们都非常认真,老师在这里准备了一些字词,看谁读的准。(课件出示字词)
  指名读(对自学的反馈)
  师:刚才我们读了一遍课文,现在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思考:这则寓意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知了原本不会飞,后来和大雁学飞,本来刻苦一点就可以像大雁一样翱翔蓝天,却因怕苦和不耐烦而半途而废的故事。
  师: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这则寓意,现在来细细品味其中的哲理。
  四、再读课文,分析理解
  师:(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知了为什么要学飞?
  生:知了十分羡慕大雁……
  师:(板书)羡慕。你是怎么理解羡慕的?(出示大雁翱翔蓝天的图片)读了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体会呢?
  生:谈体会
  师:小结
  师:大雁答应教知了学飞,但知了是如何学飞的呢?结果又如何呢?现在读第2—4自然段,小组进行交流合作,然后来汇报你们交流的结果。
  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生:汇报、师适时提问:
  小组一汇报:知了是如何学飞的?指出关键词同时师板书——怕艰苦、东张西望、爬来爬去、不认真、不耐烦、自满、嚷……并引导学生理解自满等一些词语,同时谈出自己的体会。
  小组二汇报:知了学飞的结果如何呢?生谈体会。
  师:小结。知了仍想展翅高飞,愿望依然美好,无奈它不肯辛勤地训练,没有付出当然就不会有收获,它的懒惰、怕吃苦、浮躁、自满等一系列不良的个性品质决定了它的美好愿望最终是一个幻影,它只能成为一个好高骛远之徒。
  师:看着大雁搏击长空的英姿,知了又有何表现呢?(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哪个词最能体现出来呢?(懊悔)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生:谈感受
  师:知了的理想是美好的,但它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
  五、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师: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师提醒有感情朗读的技巧)(出示课件)
  1、知了东张西望、爬来爬去的神态何动作要重读。
  2、文中两次互相的“知了!知了!”在读时可适当夸张,以突出知了的自满何不耐烦。最后的“迟了!迟了!”可拖长声音,以表现知了的无限懊悔。
  生:练习朗读
  师:指名读,师读
  六、复述故事、现场表演、明白道理
  师:同学们读的很好,那么谁能来复述这则寓意故事呢?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丰富故事情节,也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给同学们一点时间)
  生:同桌相互复述故事,师巡视,指名台上复述、表演。
  师:(板书)讲故事
  师:小组交流: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板书)说道理。
  生:谈感受。
  师:小结:徒有美好的愿望和远大的志向,而没有脚踏实地克服困难辛勤耕耘的精神,将永远一事无成。
  七、拓展延伸、发挥想象
  师:学习这个故事,你对寓言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
  你想对知了说些什么?(生谈看法,发挥想象)
  师:人说寓言都来自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凝练,是漫画后的生活,你能从现实中找到这些人或事的影子吗?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谈你在平时学习中应该怎样做?(板书)举例子
  生:结合自己实际谈
  师:以后学习寓言,可按照“讲故事——说道理——举例子”的步骤来学习。(出示相对应的问题训练单)用图示和训练单预习《蜗牛与蚯蚓》
  1、我能讲出(复述)这个故事吗?
  2、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我能说出来吗?
  3、我能举出一个相关的例子吗?
  师:寓言往往因为他绝妙的方法,通俗的故事,深远的意义而千古流传,不同的人读它有不同的感受,那你猜猜知了听了这个故事及咱们对他们的评价会说些什么呢?
  生:展开联想
  八、播放歌曲,升华主题
  师: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不能像知了一样,空有理想,而不能脚踏实地,也只能是一事无成。同学们,自满是失败的祸根,谦虚才是成功的法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现在就开始努力吧!(播放歌曲《飞的更高》)相信你们会飞的更高。
  板书:
  知了学飞
  讲故事  羡慕
  说道理  东张西望  爬来爬去  自满  不耐烦
  举例子  懊悔

第二篇知了学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拔苗助长》是一篇寓言故事,带给人们很大的启发,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是拔苗助长的故事中体现的道理,欢迎阅读。

  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篇一:
  本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便将禾苗往上拔,结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客观表现出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道理。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尊重自然规律。文章短小精练,先是用寥寥数语,形象地勾勒出一个令人可叹又可笑的“揠苗者“形象,然后又加以评论,可谓画龙点睛,使人顿悟作者的用意所在,叙议结合,相得益彰。
  【道理】
  1、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2、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篇二:
  宋国有个农夫,做事情性子很急。
  有一年,庄稼种到地里后,农夫每天到田里去看。他觉得禾苗长得太慢了,十天半个月过去了,才长出一点点嫩苗。
  又过了半个月,禾苗仍旧只长高了一点儿。农夫嫌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他等不及了,便跑到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拔高了一截。
  将所有禾苗拔高后,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高兴地对家里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呢!”
  他的儿子听了,感到很纳闷,就赶快跑到地里去看,发现拔高的禾苗全都被太阳晒蔫了,全都枯死了。
  【道理】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违背了客观规律,即便有良好的愿望和热情,也必然会失败。
  知识扩展:作者介绍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民主思想的先驱。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第三篇知了学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阅读孔融让梨的故事,学习孔融让梨展现的高尚的品质。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向孔融学习,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也告诉人们,要互相忍让,不要只想自己,不想别人。
  [孔融让梨故事古文]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四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孔融让梨故事现代文]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给小弟弟吃。”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知识扩展: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千古流传。今天,我翻开《修雅集》看到了小孔融拿着梨送给爸爸的图片,我迫不及待地读起了《孔融让梨》故事。呵,孔融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孩子!四岁的一天,小孔融的妈妈从集市上买来了许多金黄的鸭梨,她让孔融先吃一个,可是孔融在篮子里挑了许久,却捡了一个最小的留给自己。原因是自己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姐姐吃。
  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年纪小,应该吃小的”,说得太好了,我很赞同小孔融的做法。以前,我总觉得,我是小孩子,应该多吃点。每次妈妈让我选吃的,我总会比了又比,选了又选,哪怕只大一点点,也是好的啊!但是从现在起,我决定向小孔融学习,因此我逐步改正了自己的缺点。每一次餐桌上有什么好菜,我就先夹给妈妈,对她说:“妈妈,请吃!”每次爸爸从上海回来带一大推零食回来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递给妈妈,对她说:“妈妈,你吃吧。”直到看着妈妈吃下,我才放心地离开。每天晚上,我总是把热水袋冲足电,交给妈妈,对妈妈说:“妈妈,请你捂脚。”
  在我表姐十岁生日的宴会上,服务员端上了一大盘烤鸭。我拿起一块面,夹了一些鸭肉和葱,蘸了酱,把两头裹起,卷好。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我。我想:你们可别以为我是个“馋嘴猫”,我可不是做给自己吃的!我放下筷子,用双手将烤鸭递给妈妈,大声地说:“妈妈,您吃!”在众目睽睽之下,妈妈接过我递给她的烤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赞不绝口,说:“黄浩洋真孝顺啊!”“我也要让我的孩子向浩洋学习。”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看来,我已成为大家学习的“有孝心的好少年”的榜样了,我一定要做得更好!
  现在,我才知道,孔融四岁时就懂得谦让,而我已经九岁了,这么做也是完全应该的。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后,我要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要做一个当代的小孔融。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中国传统故事孔融让梨
2.三字经《孔融让梨》的故事
3.三字经中孔融让梨的故事
4.弟子规中孔融让梨的故事
5.三字经故事:孔融让梨
6.三字经:孔融让梨故事深度解析
7.孔融让梨的故事
8.孔融让梨的故事及寓意
9.孔融让梨的故事及道理
10.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46692/

推荐访问:知了学飞的故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