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岸数百步的夹]夹岸数百步

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6-29 10:00:01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夹岸数百步篇一:古代散文欣赏


  古代散文欣赏《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古代散文欣赏《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古代散文欣赏《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古代散文欣赏《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淫雨 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古代散文欣赏《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

夹岸数百步篇二:《桃花源记》教学材料及随堂测试(含答案)


   引导语:陶渊明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桃花源记》就是这样一篇文章,寄托了陶渊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腐朽社会的批判。      《桃花源记》教学材料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并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吗?(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2.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3.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约57岁。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复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选作课文的,就是这篇有新奇情节、有优美环境、有人物、有对话的《桃花源记》。
  二、检查预习
  晋太元中(jìn) 缘溪行(yuán) 便舍船(shě)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shè)(yǎn)
  阡陌(qiān mò)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 ) 遂与外人间隔(suì)(jiàn)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 刘子骥(jì)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清楚、流畅。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 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
  2.成语: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 无人问津 不足为外人道
  3.通假字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 无人问津
  要:通“邀”,邀请。
  4.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味道)新鲜 今义:指运输事业
  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今义:连词,不管
  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不足 古义:不值得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今义:不充足,不满
  如此 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4.一词多义
  舍:舍弃 乃:于是,就 具:都
  房子 竟然 详细地
  志:作标记 遂:终于 寻:寻找
  所作的标记 于是,就 随即,不久
  5.同义词
  具、悉、咸、皆:都 云、道:说 乃、遂:于是
  缘、扶:沿着
  6.课文翻译
  7.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四、熟读课文,质疑探究
  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如此奇异幽雅的环境,假如你来到这里,你会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断呢?
  感想:A、有山有水,人杰地灵。 B、心情舒畅、愉快、惬意。
  C、自己完全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之中。有一种虽处山外,却身在世外之感。
  推断:A、有人。B、那么,这里的人的生活又如何呢?
  ★★第二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林,看到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1.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这里的人生活得好吗? 何以见得? (描写桃花源人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你能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
  4.讨论:如此之美的环境,在现实生活中能否找到吗?
  对 比
  只有父子之分 有君臣之别,贵贱之分
  只有和平劳动无兵火征战 为私利而荼毒生灵、鱼肉百姓
  自劳自食、和睦相处 你争我夺、尔虞我诈
  不能(作者希望的理想境界,是“乌托邦”式的幻想。)
  ★★第三节: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1.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
  “大惊”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这与下文“自云....无论魏晋”相呼应。“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纯朴。
  2.文中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真诚淳朴的社会风尚。
  3.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4.探讨: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应说的是秦末以来战乱的历史,桃源人听后,为世上的动乱、黑暗而叹惋,也为世上老百姓过着的痛苦生活而叹惋。
  提示:A、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怎样的时代?(魏晋时期,战乱年代。所以桃花源中的人为桃源外边世界的动乱、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B、从这里我们可知:作者虚构的这个宁静安乐的环境、美好的风俗、淳朴的人情,是为了寄托作者的那种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的理想。
  C、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的探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生哲学和隐居田园而过着清贫生活的思想境界。(注:由“此中人”是那些淳朴百姓的化影,他们叹息渔人的生活不如乡村的美好生活。从而可以推断陶渊明隐居田园的原因。)
  5.为什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2-3)写渔人进入访问、桃花源的经过。(故事的发展)
  ★★第四节: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结局和尾声)
  1.渔人离开是时为何要作记号,而且还带人来寻找呢?
  这里社会生活平静,人们安居乐业,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没有战争,没有剥削,人与人之间友好和睦。真是理想的社会,渔人也想让大家都能过上这样的好生活。
  2.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3.最后两段与前又哪句话相呼应?
  与“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相呼应。
  ★★文章主题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明确: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五、小结
  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
 
        随堂测试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译文: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3分)
  1.答:(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2.答: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如果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就是百里挑一了这四个空并不难填,看来,今年的前几道题难度都不大,拉不开距离
  3. 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夹岸数百步篇三:有关春天桃花的诗句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下面是有关春天桃花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春天桃花的诗句篇1:
  桃之夭,灼灼其华
  夭夭:茂盛的样子。灼灼:鲜明的样子。
  诗经·周南·桃夭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
  芳华鲜美:一作芳草鲜美。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唐·宋之问《有所思》:“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幽闺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容:打扮。
  唐·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然:燃。
  唐·王维《辋川别业》
  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唐·王维《田园乐》:“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桃花一簇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桃蹊李径年虽古,栀子红椒艳复殊
  栀子:栀实,可作黄|色*染料。
  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唐·贾至《春思二首》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
  唐·韩愈《题百叶桃花》
  桃花乱落如红雨
  唐·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
  杜若:香草名。
  唐·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
  宋·欧阳修《舞春风》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鸭头:形容春江江水如鸭头的浓绿色*。
  宋·苏轼《送别诗》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宋·苏轼《新城道中
  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
  斗:比赛。
  宋·秦观《江城子》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桃蹊:桃树下的小路。《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句意谓:桃柳成荫的小路,似乎把春天的美景分送到家家户户。
  宋·秦观《望海潮》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宋·曾巩《城南》
  梅花落尽桃花小,春事余多少。
  宋·叶梦得《虞美人》
  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
  余霞:晚霞。
  宋·李弥逊《诉衷情》
  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
  宋·韩元吉《六州歌头·桃花》
  夹岸桃花蘸水开
  蘸水开:桃花拂着水面带水开放。
  宋·徐俯《春游湖》
  桃花初也笑春风,及到离披将谢日,颜色*逾红
  离披:花将谢的样子。
  元·姚燧《浪淘沙》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路烟
  千尺雨;连天的细雨。一路烟:水上弥漫着云烟。
  清·吴伟业《鸳湖曲》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碧桃:桃的变种,花重瓣。和:伴随。
  唐·高蟾《上高侍郎》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碧桃:仙桃。栽和露:伴着玉露栽种。数:辈。
  宋·秦观《虞美人》

  有关春天桃花的诗句篇2:
  1、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齐己<桃花>
  2、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庆全庵桃花>
  3、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吴融<桃花>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5、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韩愈<题百叶桃花>
  6、桃花流水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21940/

推荐访问:夹岸数百步的夹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