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形势与政策论文】我国形势与政策

来源:经济论文 时间:2019-05-16 08:30:06 阅读:

【www.bbjkw.net--经济论文】

欢迎访问五度学习网,以下是由五度学习网分享的与【我国形势与政策】相关资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国形势与政策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固、规范、高效、健康的财政体系和 财政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将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展望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收支测算应包括“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和“十五”规划期间。

  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对2000年的 财政收入预测暂不考虑费税改革的体制因素,对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以增减持平处理, 经济增长方面按7%考虑,物价方面按3%考虑,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按此测算2000年全国 财政收入将达到1189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 绝对额增加1000多亿元。关于2000年 财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14.0%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支出将达到13350 亿元, 比1999年预算增长10.1%,绝对额增加1200多亿元。2000年支出与1999年 同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减少。收支相抵,2000年 中央财政赤字为1660亿元,比1999年扩大157亿元。

  “十五”时期的预算。收入测算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和处理。

  (1)费改税。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 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 可支配财力增加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 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 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 由于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 经济环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

  (3 ) 财政体制。1994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4)经济增长。 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7 %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 现价增长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 可支配财力的数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2005年全国 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 可支配财力1400 多亿元。 支出的考虑主要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张支出规模,主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和近两年来采取的扩张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从 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 财政政策从扩张到收缩都应有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连贯性,不可也不应该大起大落。因此不管形势如何发展, 财政支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 贫困人口生活补助等等)的增加, 扩大内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压力,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 财政增加支出。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2000 年估计能够继续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上。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很重要的在于一些临时性、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十五”时期将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十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主要依赖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2.当前我国 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长期以来影响我国财政收入提高的因素依然存在。

  3.从预算内 财政收入支出的角度看,经济的 宏观税负(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1998年也只有12.4%。 而从整个政府分配活动看,把预算外、制度外等政府活动赖以维持的资金来源考虑在内,经济维持整个政府运转的负担估计占gdp的比重在25%以上。所以, 从 全口径的 政府收入角度看,经济的税负并不算低。“十五”面临的困境是:如果在不能减少经济中不规范的政府分配活动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必然将加重整个经济的负担水平;如果仅仅把预算外、制度 外转化为预算内进行管理,又不得不维持这部分资金原有的 支出格局,并不能增加财政可直接支配的财力,从而也就不能有效缓解财政当前的收入困难。

  4.1998年和1999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实行增加 国债发行、扩张政府需求的积极的 财政政策。从目前看,在“九五”末期和“十五”初期,继续实行相对扩张的 财政政策仍然难以避免。普遍的看法认为,我国经济需要比较长的 结构调整时间。根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分析,在这个期间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降到4.5 %左右,这个速度显然是我国社会现状所难以接受的。因此, 财政政策面临着技术扩张的压力。

  5.造成 财政政策自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财政基础薄弱,财政可调控财力严重短缺。初步测算,考虑物价因素,如保证法定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十五”时期仅支农、科教文卫支出、价格补偿等因素即可占去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50%左右。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大量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粮食收购等资金需要,财政(尤其是 中央财政)的可调控财力极为有限,“十五”时期 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中央财政无疑将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

  6.在我国 财政调控经济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 财政政策最终体现为 财政赤字和 国债的增加,但 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国债规模的增加,也相应增大了财政的风险。很显然,不论从 财政赤字还是国债角度看,联系到我国脆弱的财政基础, 财政风险都不是一个让人可以放心的问题。

  还有学者认为:对“十五”时期我国 国债规模的预测主要基于“九五”时期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与1999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紧密相关。“十五”时期各主要指标预测是:gdp计划增长7%,各年分别为106480亿元、117130亿元、128840亿元、141720亿元和155900亿元;中央财政收支保持1999年增幅不变, 利率以应到期 国债 实际利率计算,各年中央 财政赤字分别为1810亿元、1990亿元、2190亿元、2410亿元和2650亿元,合计将达11000亿元,超过“九五”时期一倍左右。 根据“十五”时期的中央财政赤字和 内债、外债的还本付息情况,各年 国债发行额将为:4100亿元、3800亿元、3800亿元、3500亿元和3500亿元, 累计近19000亿元,比“九五”时期新增3800亿元。依此计算,“十五”时期的不含利息支出和包括利息支出的中央 财政赤字率,以及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率仍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如果依此指标,我国“十五”期间仍存在一定的发债空间。

  再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将表现出以下若干基本走势。

  1.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受到需求制约。我国需求不足,除了 出口大幅度波动的冲击之外,主要原因在于最终 消费率下降,以及 消费需求不足对投放扩大的影响。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近几年的最终 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 储蓄率较高而消费率较低的亚洲国家,原因是我国的 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 差距很大(大概低20个百分点左右);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按人口比重计算却不低于其它国家,问题在于农村 消费水平太低,影响了整个居民的消费率。从现在到“十五”期间,我国国内需求结构失衡从而需求不足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 消费需求的扩张基本上依赖于农村 居民消费扩张期的到来。

  2.经济增长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十五”期间, 国有经济的制度变革和战略调整将较大幅度推进,这会带动国有企业 经济效益的上升,同时促进非国有经济特别是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使竞争机制更趋于合理和有效,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 国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程,加上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约束,将对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经济增长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估计“十五”期间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质量提高最为明显的领域将是消费品工业部门。

  3. 产业结构调整将迈出较大步伐。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 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明显加深,另一个是 工业结构的升级非常缓慢。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十五”期间我们不能不花大力气来推进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4.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新时期。加入wto, 受到冲击较大的 产业将是农业、重制造业,尤其是 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很多 第三产业部门,而大多数消费品工业则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对外竞争能力。即使 中国在近期不加入wto,21世纪初期也必然要实行进一步开放的政策, 在关税降低和外商投资条件方面都会迈出较大的步伐,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多的 商品进口冲击和国际大跨国公司进入的冲击,面对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去迎接新的国际挑战,扩大对外 出口和对外投资。因此,“十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增长与 结构调整中既可以进一步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又需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与 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尽快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lunwen331021/

推荐访问:我国形势与政策2017 我国形势与政策论文 我国的就业形势和政策 我国经济形势与政策 我国当前形势与政策 我国禁毒形势 我国就业形势 我国的周边形势 我国反恐形势 我国安全形势 我国外贸形势 我国环境形势 我国能源形势 我国的国际形势 2017年我国形势与政策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