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追凶影评]追凶者也影评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6-13 15:00:02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追凶者也影评篇(一):《追凶者也》影评2篇

  对于《追凶者也》这部电影,早知道结局的我们还在等什么?
  《追凶者也》影评篇一:
  看这部戏的开头就已经知道凶手肯定不是宋老二,早知道结局的我们还在等什么?除了和他一起追寻凶手,还有就是期待着每一个篇章的营造。
  三个角度,三个主人公,循环往复的叙述这个故事,但和其他一些完全复制还原情节的电影不同,这部电影还是有点首尾续貂,循序推进的意味在里面。直到所有主人公都在第四篇章登场时,事件的时态终于还原在一起。
  其实这种故事情节和电影结构并不新鲜,科恩兄弟《冰血暴》,昆汀的《八恶人》都有非常好的标榜。所以说赋予华语电影来说,乡土幽默和西南方言才是电影独具特色的点。
  其实我们早知道结局,可是我们还在等什么呢?
  等待着电影给我们的惊喜,论故事情节来说,唯一的惊喜转折点则在于雇佣买凶的是宋老二的哥们贵哥,而雇佣的原因居然是不拆祖坟影响全村全镇全县全省的经济发展,不得不说,前面的贵哥是惊,后面的原因则有点为了影射社会而故意牵强附会了。
  等待这电影给我们的惊喜,论演员表演来说,还是张译。从《亲爱的》《匹夫》《山河故人》到《追凶者也》,张译注定是走不了青春偶像路线,而是在实力诙谐路线上越走越远。
  黑色幽默在他的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因为他本身就有一种如董小凤般执拗的劲,还有一面看似狡猾实则傻憨的样儿。
  所以张译的出现上演了一个笨贼的悲喜故事,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情节不是张译表演用力的错,而实在是编剧想刻意制造幽默未果而只能留有演员发挥的空间了。
  等待这电影给我们的惊喜,论场景设计来说,还是云南东川那黄土遍野,灰墙错落的景。和《无人区》等西北电影不同,这样黑色幽默的营造伴着跳脱起伏的东川矿业,非常适合营造追凶的层层埋伏。
  西南高原强烈的紫外线,一眼望过去空旷的山脉,使人的视觉顿时开阔,同时也开阔了华语电影的发生地。
  看完这个电影,脑子里一直徘徊着“我最恨奸商。抢金店时砍刀那么长。”本有的暴力都在幽默中慢慢淡化。本有的追凶紧张感都在方言“噶、噶”中消融。但不得不说,这是近期来比较精彩的大陆电影。不管模仿还是创新,至少能给人耳目一新的观影体验。
  最后说一句,最爱本部片子里的字体,一看到字体就知道这部电影不一般。
  《追凶者也》影评篇二:荒诞黑色之下,活法各不同
  初看曹保平这部新作,感觉有些似曾相识,也有些不一样之处。《追凶者也》大面上与很多疯狂喜剧类似,同样是荒诞情节与黑色幽默。但是仔细品味,电影其实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最起码在类型风格上对于华语电影来说,还是比较突出的。
  之所以似曾相识,是因为电影在叙事还是元素呈现上,有点类似《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我们俗称为疯狂喜剧。
  荒诞、戏谑,宁浩将黑色幽默玩到极致,尤其是《无人区》,偏远地区的犯罪活动,黑色的故事中将人性的元素放大。反观这部《追凶者也》,电影似乎给人的感觉就是“玩得不够开”,而且在故事层面也有一种不太明朗的感觉。
  难道曹保平只是对国内疯狂喜剧的一味模仿吗?并不是这样。
  曹保平在《追凶者也》中的表现,其实是一种类型片的尝试,让人想起了科恩兄弟,后半段尤像《冰血暴》。
  三段故事、三种角度,三种类型
  同一起事件,三段式的结构,三种角度,最后交汇于一点,这样的结构让人想起了《11:14》与《刺杀据点》,还有去年的那部佳作《心迷宫》。但曹保平在《追凶者也》在三段式中的尝试,是一个在统一主题下三种不同类型风格的展示。
  一起凶杀案,为整个事件的起因,用行文中的俗话来说,这叫“帽子”,随后引出针对该事件正反时间差中三位主角的故事。
  刘烨线
  ★第一段,刘烨饰演宋老二的追凶,这段内容,是悬疑片,一个企图摆脱罪名的修车匠,业余追凶的道路。引出了段博文饰演的王友全。
  这段故事,主要元素是悬疑,刘烨感觉后面有人跟踪那段以及对电影故事发生场景、故事整体脉络和起因进行了大致的描述。将观众引入一根筋的追查凶手事件中。
  段博文线
  ★第二段,段博文饰演的王友全,这段内容,是剧情片,有点类似《心迷宫》中宗耀故事线,一个逃跑的故事,亡命天涯的鸳鸯,点缀着小镇无业青年的情感。
  这段故事,主要元素是剧情,对第一段追凶故事全盘否定,充当第一段故事的解答功能,看似是三段中最平淡的一个,同时也是最短的一幕,主要兼顾承上启下的作用。
  张译线
  ★第三段,张译饰演的小凤,是喜剧片,这段内容像极了科恩兄弟,才是真正的黑色幽默,一个凶手犯罪的过程,一切故事因他而起,同时也是个错误的凶案。
  这段故事,主要元素是笑料和讽刺,同时对前两段内容,以张译的视角进行补完,一步错步步错,牵扯出各种事件,单论这段故事,才是“不可掉头”类型的疯狂喜剧。
  整体三段故事,互相呼应,交错连环,为观众还原一个荒诞而又离奇的事件。
  平心而论,这个故事还是比较简单,而且曹保平在本片中刻意放弃了对故事的刻画,转而对类型片的研究。
  追→逃→跟踪
  在《烈日灼心》中,我们可以看到曹保平对犯罪类电影的掌握,个人认为,到了这部《追凶者也》,曹保平有了对试验的感觉。三段故事风格统一,主题统一,但仔细研读,确实不一样的类型。
  悬疑(追)、剧情(逃)、黑色(跟踪),前后情节侧重点不一,每段故事各侧重一个点,刘烨、段博文前两段一追一逃的呼应,积攒的能量到张译那段故事中得到了爆发,一个人跟踪两个,一步错步步错,最后自己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从看点的角度,无疑最后一段故事最好看,张译的表现非常精彩,是全片最大的亮点。但同样要考虑,没有前两段故事的铺垫,最后一段内容也无法撑起来。但这样做的缺点就是让前两部分戏剧性不强。
  不敢说曹保平在电影中的尝试是否成功,三种类型的杂糅,缺点就是每段故事都意犹未尽,追凶悬疑不够彻底,亡命天涯跑得不high,疯狂黑色也没有玩起来。
  但值得肯定的一点,就是在三种类型之下,在风格上的统一。三段故事的驱动力就是沿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格式发展,追→逃→跟,一一呼应。而真正牵动故事发展的,却是——
  “面子”和“里子”。
  《一代宗师》里赵本山说得,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都是时事使然。
  没错,整个事件的推动就是每个人的“面子”和“里子”。这里的面子,指的是“人前背后的形象”,里子则是“行为处事的原则”。
  刘烨的面子
  ★宋老二为了洗脱悬疑,顶着被街坊说三道四的压力,独自追凶。明明可以等待警察缉凶,却为了找回面子,不惜自己带人抓捕凶手,去“凶手”家逮猪抵债。自己花多少钱都无所谓,就是为了维护自身形象,这是一个为面子而奔波的人。
  段博文的原则
  ★王友全逃跑过程中,得知真相后,毅然找宋老二对峙,被擒后口风不是一般的严。这是出来混的古惑仔的原则问题,他可以不要面子,甚至去借女友的钱,但必须有小混混的原则,打死也不说,也是“里子”。
  张译的面子和里子
  ★张译这个角色比较复杂,面子与里子兼顾。行凶“买一送一”,不得不遵循一个杀手的原则,同时还死要面子活受罪。
  而且张译口中一直叨念者当年抢金店的故事,就是面子与里子的具象化。行凶被骗,让自己颜面尽失,并且痛恨奸商,怒斥同伙不守原则,心里话:“看看自己,一个为原则而存在的杀手,比你们要强百倍。”
  你们这帮人都不守原则
  其实这段内容相当具有讽刺味道,用片中的话形容小凤就是一个“憨贼”,没啥本事还有充大头,好面子嘛。还整天吹牛逼,在女友面前,在老板面前,打肿脸充胖子。错了之后,有大量机会显示,明明可以卷钱走人,还要顾及自己的原则,一定要“服务周到”,结果当年打劫金店的故事,在《追凶者也》中,又"重演"了一遍。
  结尾诉说了一达通,从金店到房子问题,意思就是“你们这帮人都不守原则”,这是一个面子与里子都想兼顾的人,虽然“面子与里子”最后都得到了,但结局也注定了。

追凶者也影评篇(二):追凶者也影评:方言是致命伤


  云南方言不是一个很难掌握的方言。北方语系,西南官话,音调有一些变化,再加上一些特有和其实不算特有但是本地人往往觉得特有的词儿。

  追凶者也影评篇一:方言是致命伤
  云南不同地区的方言差别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音律上。比如建水方言有八个音调,女孩子说起来跟唱歌一样,男孩子说起来跟女孩子一样。
  方言自有方言的力量。方言用得好自然是加分不少。当下网络上很喜欢把南京话“一逼

追凶者也影评篇(三):《追凶者也》曹保平专访:剧本不行,再天才的演员都没用


  曹保平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导演,12年间只拍了5部电影作品,然而,他每次出手,都能赢得无数好口碑。有人说他是“犯罪片老司机”,他却说只是钟情于故事;有人说他是“影帝制造机”,他却说演员拿奖的秘诀不在表演,而在剧本。他对于剧本精益求精,经常边拍边改,已成创作中的常态。
  在《追凶者也》中,曹保平又回到他之前两次取景的云南拍摄,依然是讲述他所熟悉的犯罪题材。相比之前作品,这部片子更多了一些黑色幽默与荒诞成分,但依然保持着现实主义的肌理。他在创作上有洁癖,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平时温文尔雅的他却时常在片场发脾气。采访时,他依然对于美术部门在片场的不专业而心有怨念。

  【剧本】:人物前史一定要扎实
  《电影》:您的电影特别容易让演员拿奖,《烈日灼心》诞生“三黄蛋”,《追凶者也》让刘烨拿到金爵影帝,您有秘诀吗?
  曹保平:我觉得秘诀不在于表演,严格意义上在于故事和剧本。你的剧本提供一个复杂和丰富的人物,以及人物性格,在拍摄的时候,才有对演员要求的可能和前提。如果剧本不能够给演员发挥的空间和可能性的话,再天才的演员都没有用。
  《电影》:这部戏的原始剧本您没有参与,拿到剧本之后哪点最打动您?
  曹保平:我拿到的时候已经写了20多稿,剧本的基础和底子是好的。其中一个作者本身是四川人,他写的台词特别生动,就是那种朴实接地气的劲儿特别打动我。
  《电影》:您在剧本创作的时候都会编写一个人物前史,这部戏的编剧也做了这些工作吧。
  曹保平:任何一个剧本都需要人物前史,否则我就觉得是根本不够格的一个剧本。这两个编剧肯定也做了这些工作,可能这些工作做得还有一些距离,因为后来准备开始拍这个剧本的时候,有些地方是推敲不下去的,当一个剧本在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上有漏洞的地方,一定是你前期没有做扎实,有些问题没有解决好。
  《电影》:之前的剧本有些逻辑关系上的问题,您是怎么解决的?
  曹保平:原来的剧本中纯粹就是要杀猫哥,然后就怀疑到了宋老二,但是这个事和宋老二没有关系,叙事内在的动力就要相对弱好多,所以,我要把它建立起来,从一开始这个杀人事件就和宋老二有关系,但是他自己浑然不知。到最后会建立起剧作的一个突转和意外,叙事会更强烈,人物也会更完整,剧本中有很多这些环节的调整和完善。
  《电影》:据说,张译和段博文在摆渡船上的那场戏,是根据场景设计的剧情?
  曹保平:原来剧本中是张译把段博文弄在一个屋子里严刑拷打,但是我觉得拍不出新鲜来,没有趣味,而且它也跟地理环境不产生互动的作用。后来采景过程始终在想,在视觉上一定要想出一些不一样的办法,尝试过采石场的粉碎机、工地上的吊车,最后选择了云南和四川交界河边的一个摆渡船上,船上绞盘的转轮一放,跑的飞快,包括绞盘沉到江里,各方面都觉得它在视觉上会特别有意思。然后,那场戏我重新写了好几页纸,说白了就是“刑讯逼供”四个字,只是换了一个方法,而且也会很蠢,等于刑讯逼供半天,人家还跳江跑了,张译自己折了一条腿。所有这些都是后来建立起来的。
  《电影》:这场戏拍了多久?
  曹保平:制片主任下的计划是拍两天半到三天,最后我拍了八天,严重超期。因为这里的地形两面环山,江在中间,日落非常早,不到4点太阳就开始往下掉了,为了抢光线我们从船的底层一层一层往上拍,拍最后一层有场砸玻璃的戏,都来不及换糖玻璃了,就用真的玻璃拍了后面几条。压力真的非常大,多拍一天就要花好多钱,摆渡船一天租金就要9万到10万块钱。
  《电影》:这种边拍摄边改剧本的情况多吗?
  曹保平:很多,这是导演工作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自己的剧本也从来不是照搬不误的拍摄,它一定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在剧本里有你的设定,但是在下去采景的过程中,有可能会看到更生动的东西,有的时候是环境的改变让它合理,有的时候也会连带到人物关系的改变,甚至人物命运的改变,都是源于环境给你的灵感和触动。所以拍电影的过程经常会有这种改变,我觉得这是所谓电影创作生动的地方。
  《电影》:片中张译的牛角帽造型,也是您在改剧本的时候加上的吧?
  曹保平:片中张译要抢一个车,着急去寻找他的西服。而他抢的这个车正好是一个“杀马特”小孩的,所以就给他设计了一个“杀马特”的定位,让他更好呈现荒诞、黑色的气质。这些情节都是在拍摄之前,剧本重写的,加了这样情节以后,就让道具去网上找各种奇形怪状的帽子。我在里面选完了以后,觉得牛角是最有意思的,它很生动,而且其中还有一场戏,张译骑摩托车的时候把牛角摔掉了,他就把那个牛角也掰了,所以后来他就没有牛角了。我觉得最重要的设定是你得让他舒服和自然,如果是生加上去,那就做作了。
  《电影》:张译被捕前说的那一大段台词也是重新写的吧?
  曹保平:张译一直不满意,因为他演的这个人物没有一个结局,最后没有一场高潮把这个人物推上去,你不能说这个杀手被人杀了,或者死了就完了,你肯定得需要这个人物能够出来的点。在拍的过程我也不断地想,那天收工回去以后,我对张译说,我尽量把结尾给你写出来,然后我回去一晚上把结尾写了两页纸。他看完以后在那犯了半天愣,然后特别凝重的说,我喜欢这个结尾,而且你能感觉到他在哆嗦,他觉得这个结尾把这个人物一下推到了一个高度,因为有大量的台词,在表演上容易传达出来那个气势。
  《电影》:您对这个结尾也是很满意的吧?
  曹保平:其实最后那场戏完成的并不是特别理想,我觉得张译应该能够比现在完成的更好,但那天他确实太太疲劳了。他从早上三点多开始化妆做一个假鼻子,到后来头上浇满了机油,扎进好多螺丝、铁丝网,整个人就像剪刀手爱德华一样。整个拍摄过程中,造型指导一再跟他说尽量少表情,耗到我们拍这场戏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三四点,体力跟不上了,非常疲劳,而那场戏又有心理压力,往往都是这样,在剧本阶段,你觉得特别打动你,特别好的戏,其实从开始拍第一天这个压力就无形中在你身上了,等到你真的拍那场戏的时候,有可能反而会很难。我有过好多次这样的经历,比如说《李米的猜想》中周迅拍最后天桥上那场戏的时候,拍了好多次,因为大家都知这场戏很重要,所以你拍的时候,无形中的压力就会来。
  【创作洁癖】:最不能忍受不专业
  《电影》:听说您在现实生活中和片场判若两人,现实生活中您比较温文尔雅,但是在片场中可能脾气会比较暴躁,是这样吗?
  曹保平:其实也还好,在片场着急、发火,是因为经常会出状况,而且这些状况会直接耽误和影响到你的计划。一个环节掉链子,就会带来其他环节特别多的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是很容易急躁。我是一个要求比较极致的人,在现场要求会比较苛刻,可能有些导演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我要求到的就必须要做到。
  《电影》:在片场您最不能忍受的是什么?
  曹保平: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不专业,这也和刚才说的有关联性,比如说你有时候发火,你发火是因为在你的概念里,这些事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只要你尽心尽力就能做到,但是你没有做到,那就会特别的生气。不管你是管焰火的,还是管道具的等等,每一个环节你的专业性都要求你不应该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出了这样的问题,那就是你专业性有问题,这个是最让人生气的。
  《电影》:这次在《追凶者也》有没有人让您特别生气的地方?
  曹保平:有,每个戏都不胜枚举,《追凶者也》的美术部门就很糟糕,并不是说整体不好,所拍之处也都做到了,但我的要求是那些看不到的一些细节也要下功夫,而他们有时候就会偷懒,不想辛苦,能凑活就凑活,很多场景你拉开抽屉,里面的置景是空的。这是我完全无法容忍的。
  《电影》:您对创作是有洁癖的,因为刘烨和张译都是第一次和您合作,他们还适应吗?
  曹保平:我觉得对于有能力的演员而言,没有不适应,因为去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发自本能的都会有兴趣和有热情,但是前提是他有这个能力,如果他要是没有这个能力,可能就变成一个比较折磨的事了。他们在表演上有这个能力的,你给他们提供这个机会,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开心的合作。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98434/

推荐访问:白夜追凶影评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