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件ppt]高中数学课件

来源:教学设计 时间:2018-06-06 15:00:01 阅读:

【www.bbjkw.net--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课件篇一:高中制作数学课件

  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我们要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使其与学科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高中制作数学课件,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意义
  1.运用课件把抽象转化为直观。
  高中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而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表现形式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概念教学过程中,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表示出来,以体现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特点;又比如,学生在理解三角函数值与角的关系时,可以把三角函数值和角的关系放在直角三角形中,设计成因果互动的形式;学生在理解圆中角的相互关系时,我们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变换角的顶点、角的边与圆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去理解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些角之间的相互联系。
  2.运用课件体现数学的严密性。
  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很好地体现,我们可用Powerpoint将每一步推理过程预设动作,通过教师与计算机的互动,一步一步地将推理过程在幻灯片中演示出来,这不仅能很好地体现推理的全过程,而且为每一步推理过程的讲解留出了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与在黑板上进行数学推理相比是一个进步。
  3.运用课件可以表现问题本质。
  高中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表现形式的限制,没有时间和条件把应用的细节很好地表现出来,这对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形成了一定的障碍。把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预先选择好的应用场景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详尽地表现出来,通过演示,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收取大量的数学应用事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运用课件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三基”。
  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要及时发现并纠正每一位学生在“三基”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是很困难的。将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可交互性,让计算机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能及时正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里要注意的是,对课件交互性的设计,一定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否则,将影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5.运用课件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正确地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更有力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还可以通过把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用多媒体的各种形式(如图片、动画、声音、视频图像、表格)表现出来,使学生以这些形式为媒介,去体会、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6.运用课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及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发现新问题,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完成这样的设置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多媒体利用其具有的独到的优势,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置身于现实。
  7.运用课件演示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概念。
  高中数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知识点很多,这里仅举一例。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制作成动画,突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这一量变是如何引起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从而让学生领会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动画的演示过程中,还强化了学生对点与圆、点到直线的距离、圆和直线位置关系等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应注意问题。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要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的指导下开展数学多媒体教学,明确开展数学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其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数学知识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知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数学多媒体设计及教学过程时要力求体现这一教学指导思想。
  2.多媒体课件要选择适合多媒体教学的内容
  由于一个多媒体课件要花费大量的智力劳动,因此首先要选择适于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在计算机硬件可能的情况下,要力求更好地体现多媒体动画模拟、交互性、个别化等教学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如教学内容尽量形象直观,切忌书本搬家;图形、动画要美观、清晰,声音要悦耳动听,色彩要符合美学要求;合理、适当设问,启而不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设计同一教学目的下的不同分支程序等等。使多媒体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发挥最大动效。
  3.多媒体课件要谨慎选择音乐和动画
  滥插音乐动画,使得有些学生只热衷于新奇的动画、音乐,兴趣的转移,不但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分散学生注意力,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4.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黑板,鼠标也不能代替粉笔
  有些课件走向另一个极端,多媒体教学完全取代了传统教学,屏幕代替黑板、鼠标代替粉笔,学生像看电影,教师像放映员,使双边活动减少,忽视了师生互动及情感交流。因而多媒体教学应因课制宜,并非所有课堂都适宜用多媒体,尤其是习题课时,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引导,适时的点拨,分析数学题目过程中数学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的交流,都是多媒体教学望尘莫及的。
  5.多媒体课件要有的放矢、适可而止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图文声并茂,形象生动,对于教学那些内容抽象、学生理解吃力、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奏效的而且有适于多媒体技术形式的内容,其效果较好,但只有适时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若使用不当,反而画蛇添足,效果不佳。
  6.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刺激强度要适度
  多媒体课件以动画和图形为主,并辅以简明的文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动画对人脑的刺激最强,其次是图形,最后是文字。多媒体课件就是要给学生“强刺激”,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刺激过长,也会疏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影响学习效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的应用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所以,在课件制作中应把握住“度”,把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做到适可而止。

高中数学课件篇二:学前数学课件ppt

  对于低幼的儿童,数概念的培养一直是件令教师和家长头痛的事。因此学前数学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以下是学前数学课件ppt,一起去看看吧!
  学前数学课件ppt【1】
  创设背景:
  对于低幼的儿童,数概念的培养一直是件令教师和家长头痛的事。从幼儿喜欢的故事入手,借用故事的外壳将数概念的培养溶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欣赏中,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教学模式。小班阶段数概念的学习重点是认识基数1~4,学会点数并选用正确的数字来表示数量。在小班阶段引入序数的概念,既是笔者的大胆尝试也是笔者一贯的教学主张:知识经验的学习应该注重其自身的完整性和不可割裂性,基数和序数的有机地结合才是完整意义的数概念学习。活动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班故事《煮蛋?煎蛋?》(选自朱家雄主编《幼儿主题式课程》),故事中爷爷、奶奶外出散步捡到了一篮子蛋,分大大的、不大也不小的、小小的三种,三种蛋的数量呈倍数递进,故事内容与卵生动物有关。笔者班上的孩子恰好也刚学会了一首与卵生动物有关的儿歌《蛋蛋圆溜溜》,正契合故事的情节,故萌发了把该故事移植到小班,利用讲故事、念儿歌的方式进行数概念学习的教学念头。
  教学目标:
  1、复习基数1~4,初步感知序数1~4;
  2、认识卵生动物。
  教学准备:
  1、图片:10个蛋(从中间剪开,背面粘贴动物图片),分别是1鸟2鸡3鸭(红、黄、蓝3色)4鱼(红、黄、蓝、绿4色),老爷爷、老奶奶各一;
  2、音乐磁带《小鸡走》、《乌龟爬》,磁性数字卡1~4两套(红、黑两色)、1~3(黑色)一套,白纸四张;
  3、一个乌龟玩偶,将其翻转整理成蛋的形状。
  4、板书设计:(各部分均用白纸蒙住,逐一掀开。)
  第1天,捡到 个蛋。
  第2天,捡到 个蛋。
  第3天,捡到 个蛋
  第4天,捡到 个蛋。
  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音乐《小鸡走》进场。
  2、基本部分:欣赏故事《蛋蛋圆溜溜》,复习基数1~4,初步感知序数1~4。
  ⑴出示老爷爷和老奶奶,讲述故事《蛋蛋圆溜溜》。“老爷爷、老奶奶经常外出散步。”
  ⑵“第1天,他们捡到了1个蛋。”复习儿歌《一个蛋蛋圆溜溜》,学习什么是卵生动物并用数字“1”表示数量。
  ⑶“第2天,他们捡到了几个蛋?猜猜蛋蛋里藏着什么宝宝?”幼儿自由回答,列举常见的卵生动物,目测并用数字“2”来表示。
  ⑷“第3天,他们捡到了几个蛋?猜猜蛋蛋里藏着什么宝宝?”“红色的小鸭藏在哪个蛋里,请告诉大家。”创设问题情景引出序数的概念,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⑸“第4天,他们捡到了几个蛋?猜猜蛋蛋里藏着什么宝宝?”要求幼儿给蛋标上序号并回答第几个蛋里藏什么颜色的小鱼,巩固对序数1~4的认识。
  ⑹通过提问复述故事,进一步感知数1~4和卵生动物。
  ①老爷爷老奶奶外出散步捡到了什么?
  ②从蛋蛋里生出来的动物宝宝叫什么?你知道有哪些卵生动物吗?
  ③第1天,他们捡到了几个蛋?蛋蛋里分别藏着什么宝宝?第2、第3、第4天呢?
  ④第4天捡到的蛋中,第1个蛋蛋里藏着什么颜色的小鱼?第2、第3、第4个呢?
  3、结束部分:“老师也捡到了一个大蛋蛋,里面藏着什么宝宝呢?”复习儿歌《一个蛋蛋圆溜溜》,展示蛋里藏着的乌龟玩偶,全体幼儿模仿乌龟爬出教室,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设计精巧,手法新颖,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流畅,活动趣味十足。活动方案对“教”的内容的完备性较为重视,所预设的教学行动目标与所选择的方式、载体浑然一体。
  2、操作要点:
  ⑴ 故事、儿歌是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兴趣的关键手段,要灵活运用好,注意花费在这上面的时间不应太多,以免喧宾夺主;
  ⑵ 活动的难度及综合的知识方面多寡可根据所在班的孩子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学前数学课件ppt【2】
  教学内容:比较大小、长短、高矮教学目的:
  1、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长短和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
  2、使幼儿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大小长短和高矮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知道长短、高矮、大小的含义。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仪器:实物教学过程:
  一、复习了解幼儿对实际生活中大小.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幼儿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分别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幼儿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种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大小"长短"、" 高矮"。
  (1)提问:
  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让幼儿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习4、小结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大小.长短、高矮的,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大小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六、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学前数学课件ppt]相关文章:
1.数学课件特点
2.职高数学课件
3.高中的数学课件
4.高一必修一数学课件
5.初中数学课件模板
6.小学四年数学课件
7.高中文科数学课件:事件与概率
8.学前班国学课件
9.怎样做ppt课件
10.动物英语ppt课件

高中数学课件篇三:人教版高中数学课件

  高中数学不像初中数学那么简单,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高中数学课件,供参考阅读!
  人教版高中数学课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及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同时也为今后研究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教学重点定为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应用,难点定为指数函数性质的发现过程及指数函数与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严谨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此思考问题片面不严谨。
  2、教法分析: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我采用先学生讨论,再教师讲授教学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另一方面用教师的讲授来纠正由于学生思维过分活跃而走入的误区,和弥补知识的不足,达到能力与知识的双重效果。
  3、学法分析
  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中给出的实际例子,使他们发现指数函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再根据高一学生爱动脑懒动手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描点画图,画出指数函数的图像,继而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 与 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 与 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
  问题2:折纸问题:让学生动手折纸
  学生回答:①对折的次数 与所得的层数 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②对折的次数 与折后面积 之间的关系(记折前纸张面积为1),得出结论
  问题3:《庄子。天下篇》中写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学生回答:写出取 次后,木棰的剩留量与 与 的函数关系式。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在问题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遇到挑战,激发斗志,又引导学生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共性,体验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从而引入两种常见的指数函数① ②
  (2)让学生感受我们生活中存在这样的指数函数模型,便于学生接
  受指数函数的形式。
  (二)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函数中,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设计意图:充实实例,突出底数a的取值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函数 分别以 的数为底,加深对定义的感性认识,为顺利引出指数函数定义作铺垫。
  (三)新课讲授
  1.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
  的含义:
  设计意图:为 按两种情况得出指数函数性质作铺垫。若学生回答不合适,引导学生用区间表示:
  问题:指数函数定义中,为什么规定“ ”如果不这样规定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规定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呢?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采取学生自由讨论的形式,达到互相启发,补充,活跃气氛,激发兴趣的目的。
  对于底数的分类,可将问题分解为:
  (1)若 会有什么问题?(如 ,则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2)若 会有什么问题?(对于 , 都无意义)
  (3)若 又会怎么样?( 无论 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
  师: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 。
  在这里要注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
  设计意图:认识清楚底数a的特殊规定,才能深刻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并为学习对数函数,认识指数与对数函数关系打基础。
  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指数函数的定义是形式定义,必须在形式上一模一样才行,然后把问题引向深入。
  1:指出下列函数那些是指数函数:
  2:若函数 是指数函数,则
  3:已知 是指数函数,且 ,求函数 的解析式。
  设计意图 :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定义和呈现形式的理解。
  2.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下列指数函数的图象
  画函数图象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思考如何列表取值?
  教师与学生共同作出 图像。
  设计意图:在理解指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关键在于弄清底数a对于函数值变化的影响。对于 时函数值变化的不同情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此,必须利用图像,数形结合。教师亲自板演,学生亲自在课前准备好的坐标系里画图,而不是采用几何画板直接得到图像,目的是使学生更加信服,加深印象,并为以后画图解题,采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打下基础。
  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函数 的图象,观察分析图像的共同特征。由特殊到一般,得出指数函数 的图象特征,进一步得出图象性质:
  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图像讨论指数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尽量由学生自主得出性质,以便能够更深刻的记忆、更熟练的运用。
  师生共同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师边总结边板书。
  特别地,函数值的分布情况如下:
  设计意图:再次强调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底数a的关系,并具体分析了函数值的分布情况,深刻理解指数函数值域情况。
  (四)巩固与练习
  例1: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值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指数值的特征,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1)(2)两题底相同,指数不同,(3)(4)两题可化为同底的,可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
  (5)题底不同,指数相同,可以利用函数的图像比较大小。
  (6)题底不同,指数也不同,可以借助中介值比较大小。
  例2:已知下列不等式 , 比较 的大小 :
  设计意图:这是指数函数性质的简单应用,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又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你能将指数函数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结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六)布置作业
  1、练习B组第2题;习题3-1A组第3题
  2、A先生从今天开始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承担如下任务:第一天给A先生1元,第二天给A先生2元,,第三天给A先生4元,第四天给A先生8元,依次下去,…,A先生要和你签定15天的合同,你同意吗?又A先生要和你签定30天的合同,你能签这个合同吗?
  3、观察指数函数 的图象,比较 的大小。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88221/

推荐访问:高中数学课件ppt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