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6-01 10:00:01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一:[登金陵凤凰台]唐诗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韵译】: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
  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
  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
  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评析】
  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此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
  【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

二:[登金陵凤凰台]经典的怀古诗

  怀古诗是古代汉族诗词中内容,思想较沉重的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的怀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1、《苏台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2、《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3、《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7、《江南》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8、《君山》
  唐·刘禹锡
  属车八十一,此地阻长风。
  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
  9、《春草官》
  唐·刘长卿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10、《易水》
  唐·马戴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落日萧条蓟城北,黄沙白草任风吹。
  11、《姑苏台》
  唐·陈羽
  忆昔吴王争霸日,歌钟满地上高台。
  三千宫女看花处,人尽台崩花自开。
  12、《景阳台》
  宋·徐铉
  后主忘家不悔,江南异代长春。
  今日景阳台上,闲人何用伤神。
  13、《阊门》
  唐·韦应物
  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
  凄凉千古事,日暮倚阊门。
  14、《吴宫》
  唐·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15、《桃叶渡怀古》
  清·曹雪芹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1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登金陵凤凰台]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
  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
  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
  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杼。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由繁华易逝,盛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生发出的无限感慨。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
  三四句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凤去台空”的变化时空入手,继续深入开掘其中的启示意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吴大帝,风流倜傥的六朝人物,以及众多的统治者,他们都已经被埋入坟墓,成为历史的陈迹;就连那巍峨的宫殿也已经荒芜破败,一片断壁残垣。煊赫与繁华并没有留给历史可以值得纪念的东西。这里含蕴着李白独特的历史感喟。那些“投汩笑古人,临濠得天和”与“功高不受赏,长揖归故园”的高士、哲人,获得了李白特殊的尊敬。同时,李白敢于藐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偶像的精神束缚,以至于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所以,李白对这些帝王的消逝,除去引起一些感慨之外,没有丝毫惋惜。那么,当他把历史眼光聚焦在那些帝王身上的时候,蔑视的态度是显而易见。花草蓬勃,天地依旧,一切都按照规律变化发展着。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千古的兴亡。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接下二句表现出李白没有让自己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当中,而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大自然的情怀。三山亦为地点,旧说在金陵西南的江边。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又据陆游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恰好笺注说明了“三山半落”那若隐若现的景象描写。尤其是那江中的“白鹭洲”,横亘于金陵西长江里,竟把长江分割成为两半。于是,自然力的巨大、恢阔,赋予人以强健的气势,宽广的胸怀,也把人从历史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无限。
  李白虽然具有超脱尘俗的理想愿望,但他的心却始终关切着现实政治与社会生活,于是当他对历史与自然进行亲切的光顾之后,又把自己的眼睛转向现实政治。他极目远眺,试图从六朝的帝都放眼到当时的权力中心,亦即自己的心之所向的首都长安。然而他的努力失败了,原因是“总为浮云能蔽日”,只好“长安不见使人愁”。于是,浮云悠悠,愁思无限,壮志难酬,哀怨如缕。在这里李白化用了陆贾《新语》中的“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的说法,用来寄予自己的内心怀抱。他的痛苦,他的疾恶如仇,他的“与尔同消万古愁”的情结,仿佛也就容易理解。特别是其中的“长安不见”又内含远望之“登”字义,既与题目遥相呼应,更把无限的情思涂抹到水天一色的大江、巍峨峥嵘的青山与澄澈无际的天空当中。这样心中情与眼中景也就茫茫然交织在一起,于是山光水色,发思古之幽情,思接千载;江水滔滔,吟伤今之离恨,流韵无穷。
  李白是天才诗人,并且是属于那种充满创造天才的大诗人。然而,惟独李白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原因也很简单,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因而,“谪仙诗人”难受、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80770/

推荐访问: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