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兄弟阅读答案]兄弟阅读答案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5-31 23:53:22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兄弟阅读答案篇一:兄弟巴金阅读理解答案

  兄弟巴金阅读理解答案
  春旺和福生是兄弟,春旺是哥,福生是弟。
  春旺不大喜欢福生,因为他一直觉得爹娘偏心,对福生好。小时候村里家家都不宽裕,偶尔有了好吃的,爹娘总是由着福生吃,还反复对春旺说:“你是哥,多让着弟弟。”春旺二十岁的时候,爹娘叫他把福生带去打工,春旺心里不情愿,可拗不过爹娘,还是把福生带了出来,不过春旺告诉福生,自己所在的城东工地不要人了,把福生介绍到了城西工地,那个工地有他们村里的大牛。春旺让福生有事找大牛,别往自己的工地跑。大半年了,兄弟俩就见了两次面,每次见面福生总告诉春旺,他在公司很好,让春旺不要担心。
  中秋节到了,春旺的工地活儿多,没有放假,但发了月饼,一共四个,四个品种。春旺拿起一个最贵的肉馅儿月饼,喜滋滋的。他闻了闻,口水差点儿流出来。他忍不住三口就吃掉了这个月饼。因为吃得快,他没吃出月饼的滋味,只是觉得特别好吃。春旺想自己是哥,过节还是该去看看福生。
  吃过晚饭,春旺就出了工棚。春旺想自己不能空手去见福生,得带月饼,一个就行。春旺挑了一个最便宜的盐椒月饼,然后往城西走去。
  半路上,春旺遇到了福生。春旺问:“你去哪里?”福生说:“哥,我正准备去你那儿,在这里遇到你就太好了!”福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月饼说:“哥,这是我们公司发的月饼,给你一个尝尝!”春旺一看,正是刚吃过的那种很好吃的肉馅儿月饼,他说:“福生啊,哥也发了月饼,也给你带了一个!”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那个盐椒月饼,一把塞给了福生。福生捏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春旺和福生在街道找了个地方坐下来。春旺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福生也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春旺说:“爹娘也在看月亮吧?”福生说:“肯定在看!他们肯定很想我们!”春旺说:“吃月饼吧。”福生说:“好,吃月饼吧。”春旺随口问:“好吃吗?”福生说:“好吃。”福生也问:“哥,好吃吗?”春旺说:“好吃,真好吃!”春旺这回可吃出味儿了,他吃得很香。他看到福生像自己一样,也吃得很香,不免尴尬地笑了一下。春旺等福生吃完月饼就说:“回去吧,太累了,明天还得干活。”福生点头说:“回吧,明天还得干活呢!”
  三天后,大牛来找春旺,说要跟他借点钱,给他上大学的儿子买电脑。尽管春旺不情愿,可是自己才发了工资,况且大牛是村里人,不借说不过去,只得把工资借给了大牛。大牛接过钱,兴奋地说:“太谢谢了!我知道你们哥俩都是好人!前几天中秋,公司什么都没发,福生去超市花十块钱买了两个肉馅儿的月饼,非要送我一个。”春旺听得愣住了。
  送走大牛,春旺走到一边,捂着脸留下了眼泪……
  两天后,福生进了春旺所在的工地,住进了春旺的工棚,福生的床挨着春旺的床。睡觉,两人顶着头,挨得很近很近。
  (选自《中学时代》2011年第4期,有删改)
  题目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哪件事使春旺对福生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小题2:春旺把福生介绍到城西工地,这对下面的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结合具体情节回答。
  小题3: 从下面句中加点动词中任选一个分析其表达效果。(春旺)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那两个盐椒月饼,一把塞给了福生,福生捏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小题4:请展开想像,根据要求填空。
  要求:(1)填写一个描写福生动作的句子;
  (2)填写一个描写福生神态的词语。
  半路上,春旺遇到了福生。 (1) 。春旺问:“你去哪里?”福生说:“哥,我正准备去你那儿,在这里遇到你就太好了!”福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月饼 (2) 地说:“哥,这是我们公司发的月饼,给你一个尝尝!”春旺一看,正是刚吃过的那种很好吃的肉馅儿月饼,心中一喜。他说:“福生啊,哥也发了月饼,也给你带了一个!”
  参考答案:
  小题1:春旺得知福生特意买月饼送给他。
  小题2:暗示兄弟俩对彼此在外打工的情况不怎么了解,为下文兄弟俩互送月饼的情节做铺垫,与福生搬进春旺的工棚照应,引出人物大牛及大牛告知春旺福生送月饼的真相。
  小题3:“塞”表现了春旺想用自己的热情掩饰自己的私心;或:“捏”表现了福生感受到春旺情谊时的欣喜和对兄弟情谊的珍惜。
  小题4:答案只要与上下文情节吻合就可。参考示例:(1)福生迈着大步匆匆赶路(2)兴奋
  小题1:
  试题分析:文章一开始就写“春旺不大喜欢福生”,先铺垫,后来大牛的话道出了福生送月饼给春旺的实情。“用一句话根据”,要说到两个人,要说到事件,语言要简练。
  小题2:
  试题分析:阅读下文,下文写到兄弟俩在工地打工见面互送月饼,所以“春旺把福生介绍到城西工地”此句为下文作了铺垫。
  小题3:
  试题分析:福生先送月饼给春旺,春旺才送月饼给福生的,见春旺不是主动的,心里是舍不得的,但又不愿意让春旺看出来,所以用“塞”这个让对方明显感觉到热情的动作,而春旺还是激动的,对月饼代表的兄弟情谊很珍惜,所以是“捏”着月饼。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前后句“春旺遇到了福生”“春旺问……”,说明福生并没有主动,所以福生的动作不能指向春旺,比如“跑上去”“拥抱”等都不符合情节,应该是福生径自要做着什么。而福生最终表现出兄弟友情,春旺自然是很激动的。
  扩展阅读
  巴金介绍
  巴金,汉族,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1904年11月生,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毕业。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到中国后,从事文学创作。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巴金在XX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1977年至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中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11月,中国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文学作风
  巴金的整个文学道路,就是长时期的坚持控诉和反抗封建专制、封建礼教的道路,而且具有相当的深刻性。这在新文学作家中也是很少见的。
  巴金作品的意象单纯,语言浅白,这是他的文字的最大特色。意象单纯并不反映了作家的思想追求的单纯,语言的浅白也不能反映他的审美追求的浅白。但是这意象单纯和语言浅白既使巴金的作品普及行远,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作家的深邃思想和丰富审美精神的有力表达。在深层意义上巴金是寂寞的思考者、体验者和感受者,很长时间陷入孤独和苦闷中。他有过高兴,但不满足于浅薄的欢天喜地,而更多地关注“人、文学、精神”,他具有纯粹的文学家精神深处的素养,一直用忧郁的眼光看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经历人生苦难时,巴老维系住高贵的孤独和忧郁,他提出“讲真话”也是一种忧郁,他在忧郁的过程中享受着生命。这种精神品格对社会的文化气氛起了提醒的作用。

兄弟阅读答案篇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答案参考

  1.比喻极受父母疼爱的儿女,特指女儿;炎帝十分疼爱自己的女儿女娃。
  2.因为女娃十分乖巧,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她。
  大海夺去了女娃的生命,因此她痛恨大海。
  精卫之所以不停地填海,是因为她不想让大海夺去更多年轻无辜的生命。
  3.1-2 炎帝的女儿女娃自己驾船出海,不幸被大海吞没,炎帝伤心欲绝。
  3-7 女娃死后变成了精卫鸟,因痛恨大海,所以不断地衔石子和树枝要把大海填平。她遭到大海的嘲笑后,依然不放弃。
  8 精卫的行为感动了海燕,他们结成了夫妻,其后代依旧做着填海的工作
  4.炎帝的女儿女娃自己驾船出海,不幸被大海吞没,炎帝伤心欲绝。女娃死后变成了精卫鸟,因痛恨大海,所以不断地衔石子和树枝要把大海填平。她遭到大海的嘲笑后,依然不放弃。精卫的行为感动了海燕,他们结成了夫妻,其后代依旧做着填海的工作
  5.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
  《海瑞巧斗公子》
  1.③。
  2.②④。
  3.1 海瑞定下制度,招待各路官员一律节俭,违者严惩不贷。
  2-3 总督公子路过淳安县时,嫌招待不周吊打招待人员。海瑞十分生气,想出办法严惩公子。4-6 海瑞故意称公子是“骗子”,败坏总督美名,便查收他的赃款,把他押送到官府。
  7-8 事后,海瑞给总督写信,称赞总督的清正廉洁,结果总督有苦难言,明知是海瑞的计策,但是碍于自己的名声只好忍气吞声。
  4.海瑞在淳安县当县令时定下制度,招待各路官员一律节俭,违者严惩不贷。总督公子路过淳安县时,嫌招待不周吊打招待人员。海瑞十分生气,想出办法严惩公子。他故意称公子是“骗子”,败坏总督美名,便查收他的赃款,把他押送到官府。事后,海瑞给总督写信,称赞总督的清正廉洁,结果总督有苦难言,明知是海瑞的计策,但是碍于自己的名声只好忍气吞声。
  5.海瑞先给总督“戴高帽”,硬说总督清正廉洁、爱民如子,以此借口说他的儿子是“骗子”。
  海瑞给总督写信的时候,也是称赞总督的美名,让总督碍于面子,不得不忍气吞声,任由他惩治公子。
  《邻家小妹》
  1.1;2-10;11。
  2.第一段:我永远忘不了妹妹的笑脸。
  第二段:我和妹妹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她天真的笑脸、可爱的样子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田。
  第三段:至今我心中仍然十分挂念妹妹。
  3.关联词“但”运用了对比法,突出了岁月流逝无法挽留,我和妹妹之间的情谊深厚,不会随时间流逝。
  4.10;我找个理由不去送妹妹,因为我知道我无法忍受离别的痛苦。
  5.我永远忘不了妹妹的笑脸。因为我们曾经一起度过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她天真的笑脸、可爱的样子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田。时至今日,我心中仍然十分挂念妹妹。
  《窗外》
  1.雨下得很大,不一会儿,每家门前都积起了一个小水潭;为后文做铺垫。
  2.3;搬砖。
  3.过渡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4.第一段:雨下得很大,不一会儿,每家门前都积起了一个小水潭。
  第二段:我看到婷婷放学回家,搬砖垫在自己家的门前,踩着砖块走入家门。
  第三段:我看到婷婷又出门了,原来是她把砖垫在小巷里每家门前的水潭里。
  第四段:那雨声仿佛变得动听起来,似乎在演奏着一首赞美的歌曲。
  雨下得很大,不一会儿,每家门前都积起了一个小水潭。我看到婷婷放学回家,搬砖垫在自己家的门前,踩着砖块走入家门。不一会儿她又出门了,原来是她把砖垫在小巷里每家门前的水潭里。这时再听那雨声仿佛变得动听起来,似乎在演奏着一首赞美的歌曲。
  《汉字与中国心》
  1.从汉字的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以及汉语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这两点体现出来。
  2.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墙角数支梅,凌寒独自开。
  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答案不唯一)
  3.汉字与中国心有什么联系?
  4.汉语的信息量大,很多词语都可以表达同样的意思,普通的字词适宜于表达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5.因为古典诗词所蕴涵的情感丰富,韵律明显。
  《北京老人》
  1.包蕴、包含;仁爱、慈爱、慈祥。
  2.秋天给人的感觉是有些凉意,为什么作者记忆中的秋天却是温暖的?
  文中记忆的火指的是什么?
  3.略。
  《当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
  1.一乘客突发心脏病,众人传药,病人转危为安。
  一人带领众人手牵手走出地铁,人们发现他是位盲人。
  2.为什么说这个声音是恐怖的?
  为什么说安静是可贵的?
  3.面对灾难要镇定从容,要团结一致。
  《 》
  1.马修为什么要感谢钻心难忍的疼痛?
  疼痛如此剧烈,为什么马修还能这样说?
  2.无知觉。
  3.《感激痛楚》、《生命的喜悦》或《热爱生命的马修》。
[五年级语文阅读答案参考]相关文章:
1.语文阅读题及答案参考
2.语文阅读以及参考答案
3.参考阅读题及答案
4.建筑的阅读答案参考
5.迟的阅读答案参考
6.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参考
7.朱自清《绿》节选语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8.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彼岸》及参考答案
9.语文阅读答案篇章
10.语文阅读题目与答案

兄弟阅读答案篇三:语文对比阅读答案

  阅读是我们考试的时候的一个重要拿分的题目,我们看看下面的语文对比阅读答案。
  语文对比阅读答案
  (一) 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
  【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 (2) 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
  (3)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
  (4)及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
  22.翻译下列句子。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
  23.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十二三岁时却______
  (用自己的话作答),到了二十岁时居然______(用自己的话作答)。作者运用的
  ________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3分)
  2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5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
  _
  参考答案: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
  21.(4分)(1)以宾客之礼相待 (2)消失 (3)曾经(4)等到……的时候
  2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3.让他作诗,没有传闻的那么有才华了(才能衰退)、完全和普通人一样了(才能消失)、对比。(3分)
  24.仲永天资过人,但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 (1分);司马迁幼时担心自己的记忆不如别人,于是勤奋学习,结果“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2分)。可见,一个人能否成才,天资不是决定因素,后天的学习才是关键。(2分)。
[语文对比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垂柳对比阅读答案
2.木兰诗对比阅读答案
3.小升初语文《秋天》阅读答案
4.《铁骑兵》语文阅读及答案
5.春望阅读答案语文
6.《光阴》语文阅读答案
7.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
8.《语文是盐》阅读答案
9.小升初语文《瓦》阅读答案
10.刻木巧匠和核舟记对比阅读及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79970/

推荐访问:乌鸦兄弟阅读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