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论证的作用]举例论证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5-29 10:17:45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举例论证篇1:谈失败 阅读答案


  ①纵观悠悠历史,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几乎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都可能失败。如果害怕失败,那么只能什么事也不干。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②失败与成功之间往往有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有人曾把这个过程比作桥梁。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就是通过这座桥梁,才走向成功的。
  ③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曾经被吴国打得大败,成了吴王的奴仆。面对这样惨重的失败,他不是从此消沉,而是卧薪尝胆,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聚力量,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吴国。
  ④居里夫妇,在提取新元素的实验过程中,虽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他们却毫不气馁,信心十足,不断总结,坚持试验。他们终于成功了,发现了镭,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⑤在中国近、现代的geming史上,这样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孙中山先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愈挫愈奋”,最终推翻了清政府;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不怕失败,前赴后继,由弱至强,成长壮大。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胜利了。
  ⑥可见,失败并不可怕,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新的起点,万里关山从头越,坚持不懈,加倍努力,那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⑦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失败,别灰心,莫丧气,要振作,去奋斗。失败只是暂时的,鼓起勇气,去战胜新的困难,去迎接胜利的明天。笑在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失败者同样光荣。
  1、这篇短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 作者为了论证论点,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所用的事实论据。(6分)
  (1)
  (2)
  (3)
  (4)
  3、居里夫妇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艰难曲折的过程”是什么? 数学家陈景润与居里夫妇一样,也是从失败最终走向成功的。但是不宜把居里夫妇的例子换成陈景润的例子,为什么?(4分)
  4、在学习和生活上,你是如何看待失败的?请联系实际谈谈(5分)
  参考答案:
  1、(3分)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2.(6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1)越王勾践战胜了强大的吴国。
  (2)居里夫妇,提取新元素的实验过程。
  (3)孙中山先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愈挫愈奋”,最终推翻了清政府;
  (4)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胜利了。
  3、(4分)虽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却毫不气馁,信心十足,不断总结,坚持试验。终于成功了。举居里夫妇的例子是从“古今中外”的“外”的角度来议论的,若换陈景润的例子就缺少“外”的例子,论证就不严密了。
  4. (5分)(略)

举例论证篇2:高中议论文评语大全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给学生下作文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以下是小编带来高中议论文评语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议论文评语【热门】
  1.这是一篇关于挫折的议论文,开门见山,以反问的形式提出中心论点。论证层次清晰,结构明朗,引起读者的思考,先后有序,层次分明,层层深入,结尾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2.本篇议论文乍一看从结构上不甚明了,但是纵读全篇,小作者内心中的这一份安排却是自有丘壑。文章中充斥着丰富的古语引用,大量的道理论证手法亦为增彩。本文内容非常有深度,语言极富哲理性,全篇隐约蕴含着东方的古老禅意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充分显示了小作者思想的深度和学识的丰富。
  3.这篇议论文开篇解释生活是什么,自然引出下文。论述部分注重道理论证,善用比喻说理,也通过对比论证将面对同一境遇的不同表现与结果论述得非常清楚。作者结合自身的经历论述,有说服力。
  4.这篇议论文观点明确,题记就亮明自己的看法,正文部分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有力的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论述条理清晰,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5.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篇语言整齐,颇为简练。论述部分先总后分,中心句之下运用的主要是举例论证,事例典型,角度不一,很有分寸。结尾思想意义积极,催人进取。
  6.这篇议论文开门见山提出了“音乐有奇妙作用”的观点,观点明确,立意浅显而耐人寻味。本文结构明朗,过渡自然,层层深入,层次分明,富有丰富的意蕴。
  7.文章切合题意,这一点从标题“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就可看出;结尾处再次点题,中心明确。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文章语言流畅,少了正统议论文的呆板枯燥,多了鲜活的灵性、灵气,更加耐人品读。作者对“成长与挫折”关系的认识比较深刻,并能运用例证、引证法本篇议论文乍一看从结构上不甚明了,但是纵读全篇,小作者内心中的这一份安排却是自有丘壑。文章中充斥着丰富的古语引用,大量的道理论证手法亦为增彩。本文内容非常有深度,语言极富哲理性,全篇隐约蕴含着东方的古老禅意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充分显示了小作者思想的深度和学识的丰富。
  8.这篇议论文开篇解释生活是什么,自然引出下文。论述部分注重道理论证,善用比喻说理,也通过对比论证将面对同一境遇的不同表现与结果论述得非常清楚。作者结合自身的经历论述,有说服力。
  9.这篇议论文观点明确,题记就亮明自己的看法,正文部分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有力的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论述条理清晰,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10.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篇语言整齐,颇为简练。论述部分先总后分,中心句之下运用的主要是举例论证,事例典型,角度不一,很有分寸。结尾思想意义积极,催人进取。
  11.这篇议论文开门见山提出了“音乐有奇妙作用”的观点,观点明确,立意浅显而耐人寻味。本文结构明朗,过渡自然,层层深入,层次分明,富有丰富的意蕴。
  12.文章切合题意,这一点从标题“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就可看出;结尾处再次点题,中心明确。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文章语言流畅,少了正统议论文的呆板枯燥,多了鲜活的灵性、灵气,更加耐人品读。作者对“成长与挫折”关系的认识比较深刻,并能运用例证、引证法透彻地进行分析,取得了启人心智、发人深思的表达效果;而比喻、排比、反问句的运用,又使全篇文采斐然。
  13.本篇议论文,闪光之处有三。一、语言精练、富有极强的逻辑论证力量。“高山毕竟留寸土,故能高耸入云;大海终须纳细流,故能浩瀚无边。”二、事例典型、具有集中的说服力。三、道理合理,逻辑论证力量强。
  14.本文熟练化用高中教材中的文言名篇,表达了人人都要做好本职工作的意思。信手拈来的能力,体现了作者非凡的语言驾驭能力;高妙意境的营造,表现了作者不同凡响的才情。如此佳作,当与众共享!
  15.本文是一篇较为精彩、规范的议论文。语言与结构都很善用整齐的语句或语段,不妨认真学学作者凝练生动的举例论证以及其后的画龙点睛式的提炼语句,更有文学色彩极浓的典雅书面语辅之,怎一个“好”字了得!
  16.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采用并列式结构的议论文,全文以”生命需要疼痛,有痛才有希望。“一句统领全文,结构清晰,内容深刻,举例丰富、简洁、有力。丰富的例证手法值得借鉴。
  17.开门见山提出了“信念终究会战胜一切”的观点,中间又以简洁凝练的语言,举例论证了意志的巨大力量,尤其可贵的是,每个事例之间都有一段恰如其分的语言,过渡巧妙自然,论述语言有理有据、有力、富有文采、形象生
  动具体。
  18.文章开篇通过写世界各国的语言,著作等点明主题,我们应学会沟通,为世界的明天点灯。古今中外的名家诗篇作者可以运用的得心应手,同时引用马可波罗的事迹进行论证,论据充分,论证雄辩有力,层次清晰,是一篇佳作。
  19.作为一片议论文,习作开篇点题“古之成大事者,无出智、勇二字”,中心明确。行文采用总分总式结构,“先勇后智,最后提出智勇双全,方可立足当下”,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语言凝练,不错。
  20.本文以排比开篇,很有文采。然后集中直抒胸臆,表露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欣赏行蜀道,却能摆渡梦想的成功者。多用整句、短句、读来琅琅上口,足见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不凡的语言修养。
  高中议论文评语【简短】
  1、全文叙事集中,不枝不蔓,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
  2、本文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
  3、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描写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读。
  4、这篇作文取材新颖,构思奇妙,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
  5、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事,语言比较流畅,层次较清楚,自始自终显得其乐融融。
  6、全文节奏明快,语言清新,始终洋溢着诙谐与风趣,读来其乐无穷。
  7、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8、通篇文章语调轻松幽默,显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9、作者构思巧,善于选点展开,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10、全文可圈可点的佳句不少,给文章增添了些文学情趣。
  11、文章能过清新有趣的语言,描写了…的事。字里行间,充满童年真童趣,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不失为一篇佳作。
  12、详略得当,虚实相生,是本文的两大特色,……内容更丰富、更生动。
  13、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淘,值得借见。
  14、全文语言生动准确,情节精彩曲折,仿佛将读者带进了开心乐园,令人眉开眼笑。
  15、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16、全文眉目清晰,生动紧凑,趣味性强。
  17、注意观察具体事物,并展开合适的想象,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18、文章融情于景,边绘景边抒情,善于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
  19、文章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
  20、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
  21、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2、文章对……的气氛渲染充分而恰到好处,对文章重点…作了细腻而传神的刻画。
  23、…切合实际,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读来令人精神振奋,情绪激昂。
  24、这篇文章充满了激情,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的喜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
  25、事例叙述生动、具体、趣味性强,且与前面的比喻…一脉相承。最后,作者用寥寥数语,表现出了自已对…的情感,令人感动。
  26、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27、特写镜头别开生面,情趣盎然。全文充满童心童趣,读来倍感亲切。
  28、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
  29、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30、文章的结构简洁合理,作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彻。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高中议论文评语大全]相关文章:
1.高中议论文作文
2.高中议论文:乐观
3.高中议论文:自信
4.高中议论文:苦难
5.高中:梦想议论文
6.高中议论文:站直了做人
7.学会放弃高中议论文
8.高中学会变通议论文
9.关于路的高中议论文
10.我的理想高中议论文

举例论证篇3: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

  导语: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一
  一、认真分析教学要求及考试要求
  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前都要认真研读教学要求以便于更好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发现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这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是我们的考试重点,我们应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恰当地锻炼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能力。在考试中,主要会对议论文的阅读做以下几方面的考察。
  1.是否能够正确地找出文章的中心。
  2.是否能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
  3.是否能够分清楚文章中的各个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是否能够准确地找出各个论据并分析其在论证过程中的作用。
  5.是否能够举出一些支持论点的论据,对文章做一些补充。
  6.是否能够总结文章大意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考试的考察要求就是我们的教学要求,这些考察重点都是我们的教学重点,我们应从这几点出发培养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能力。
  二、注重引导学掌握
  议论文的写作基础读写不分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我们首先应让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知识有更全面的掌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清楚地写作、阅读、理解议论文。议论文的形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论点。论点是文章的中心,在写议论文前首先就应明确文章的论点,以此为中心开展写作。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引导学生先通读全文寻找、确定文章的论点。这样,也会培养起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先确定论点的习惯。这样的教学达到了读写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
  2.论据。论据是支持文章论点成立的内容。论据在议论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他的作用就是为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在形式上论据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实论文;一种是道理论据。这两种论据都是写作时较为常见的形式。我们在为学生区分这两种论据的同时也是为了使学生在阅读议论文时更准确地寻找到文章的论据。
  3.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写作者思想方式的体现。论证方法多种多样,这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议论文来加以掌握。在初中阶段,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举例论证,通过列举一些事实存在的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道理论证,这种论证形式中的论据都为一些名言警句或者已经事实存在的道理。对比论证,通过用正确的和错误的两种观点的对比来论证论点是否成立。比喻论证,运用比喻的形式来列举一些论据。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这些议论文的基础,我们在教学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前一定要让学生对这些议论文的基础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学生也才能够读懂议论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才能成为现实。同时,我们还应让学生对议论文的结构、语言特点等有一定的了解。这些既是写作基础也是阅读基础。
  三、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能力的主要锻炼方式
  1.锻炼学生提取论点的能力。在学生对议论文有一定的认识后寻找文章的论点并不是难事。大部分的议论文的论点都会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作者表达较为完整、明确。但是也有许多议论文在提出论点时就夹带一些议论从而使主要论点的寻找存在一些困难。还有一些作者在论证论点时会提出一些分论点从而干扰学生寻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笔者认为论点的寻找主要有以下几点方法。选定关键位置寻找论点。在我们确定论点时首先应注重文章中的标题、开始、结尾等几个重点位置。一些简单的议论文的标题就是论点,我们如果再加以自己清晰的表述就可以轻松地总结出来。当然还有一些是在文章的第一段,有些是在文章的结尾。这些关键位置都是我们在寻找论点时需要重点注意的。通过分析论据寻找论点。这种方法适合论点不太明确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全面、多次阅读文章中大量的论据来总结出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而论据会有多个,我们只要通过阅读掌握论据共同点就可以轻松地总结出中心论点。按照文章中的一些固定词语来判断论点。在议论文中经常会出现“总之”“由此可见”“所以”“综上所述”等等总结形式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使用一般是对论据的一种总结,这些词语后边一般会有一些对论点的阐述。通过这些内容的阅读我们就不难总结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当然,以上几点只是阅读议论文的一些技巧,对于论点的把握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锻炼学生对议论文的理解能力来实现。
  2.锻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在议论文的教学中,在阅读前我们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脑海中就会不断浮现这些问题,从而能够一边阅读一边分析文章结构,极大地提高阅读效率。并且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结构。
  3.引导学生剖析论据。在阅读时,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是事实论据。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原理、定论是道理论据。道理论据是增加权威性,事实论据是从……角度证明了……的论点,增强了说服力。如《谈骨气》一文中作者分别用“文天祥拒绝降元”“齐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怒对某党的枪”三个事例,分别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角度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另外,在引导学生分析论据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试着补充一些论据,从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初中阶段议论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应对此有足够的重视。议论文是初中阶段的一种重要文体形式。如果能够提高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能力,那么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将得到更全面地实现。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二
  一、 要重视从“描述”到“论说”的教学过渡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接触最多的课文乃是“描述”类的,如诗歌、童话和寓言、散文、小说、剧本等,它们基本上属于文学作品。一般直至初二和初三,才开始正式提出“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概念和读写要求。文学作品注重形象化地“描述”;而“论说”则不同,侧重于揭示事物的特点、阐释事理的本质,论述思想观点,阅读时需要凭借理性的思辨力来条分缕析,理解论辨过程。
  进入论说类文章的学习,尤其是解读议论文,难度陡然增大,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从形象思维为主转变到抽象思维为主,完成这一转向,教学中需要增加过渡环节,采用一些办法来缓解矛盾。
  1.从文字表达方面,比较“描述”与“概述”的区别。
  例如,同一项内容(如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如果作描述应该怎么写,如果充当论据应该怎么写,后者可参考课文《谈骨气》的第九自然段。从“描述”,变为“概述”,这是表述上的变化,体现了不同的表达目的、文体特色。
  2.从材料与“中心”(观点)的关系方面,比较“描述”与“概述”的区别。
  再看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的实例。详细描述事件过程,其“中心(观点)”是揭示、赞美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和气概;概述该事件,放进议论文当中,是用它来证实“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后者,概述事件与文章的论点发生了密切联系。由此,渗透论辩意识,关注论点与论据如何相互依存。
  3.把“描述”改写成“概述”,培养材料与观点相依存、观点与观点相联结的意识。
  例如,写三段相关的文字(文段),第一段文字要求描述一件可笑的事;第二段文字要求指出这件事“可笑”在哪里;第三段文字要求透过“可笑”的现象,探究事情的本质,——有哪些让人笑不出来的深层教训。写后两段,显然是牵引学生朝着“议论”的方向转,去寻找“议论”的一般特色。然后,反过来,要求学生把第一段的“描述”改为“概述”,强调材料与观点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强调从概述之中提取“观点”,还要强调所提取的观点之间具有一定的纵深度(一层进一层地谈出个人见解)。
  4.参照其他文体的相关写法,引发比照,初步理解“议论”的某些特点。
  像举例子、作分类、打比方、发议论等,记叙文、说明文里也经常能见到,其具体的表述作用和使用方式往往与议论文有所区别。通过比照,分辨异同,能够产生一定的借鉴效果。
  二、为建构议论文基础知识框架创设条件
  1.核心问题:如何指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建构议论文基础知识框架。
  以往我们习惯于采用演绎法,先由教师提示某些知识要点,再依托课文,通过具体的讲解分析,印证这些“知识点”。学生掌握了教师提供的分解思路,依据知识点,再去阅读新的篇目,如此逐步推进,形成议论文基础知识的完整概念系统。
  这种教学思路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也存在某些问题。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主要是接受教师的传授与指点,跟随教学进程一点点领悟理解,学会分析的技能,慢慢生成阅读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语文知识框架是不是完整科学、认识和掌握知识的序列是不是合理恰当、教与学双方的配合是不是和谐顺畅、训练项目的选取安排是不是准确精当、反馈及相关补偿是不是及时充分,这些因素基本上取决于教材的编辑质量如何、教师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操作质量如何,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教学效益的获取程度。其中,学生参与教学的被动性,往往又成为制约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
  教应该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违反了这条原则,就很容易阻碍学生主动建构议论文的知识框架,以致无法有效地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实践能力。
  2.探寻实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的有效教学途径。
  我想到了这样几条,提出来供一线教师参考,希望通过教学实践,逐渐寻找到实现学生主动建构议论文阅读的知识框架的有效途径。
  (1)要激发阅读的动机,消除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阻隔,提高教学亲和力。
  小说家刘绍棠追忆过童年时的学习经历。他的语文教师教孩子们读韵语:“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老师依照课文编出一个生动的故事(母亲带着儿子去走亲戚,途中所见所闻云云),让小学生高高兴兴地学习课文,完成识字任务。据刘绍棠先生追忆,他的语文老师四年中每教一课都要讲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语文课上得生气勃勃,教学质量特别好。这,其实就是在激发阅读动机,让一种亲和力弥散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今天教初中生学习议论文,也需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学的亲和力,激发出阅读的趣味,而不是把课文视作僵死的语言材料,机械地切割它,提取出一个个冷冰冰的知识点,仿佛只是在凭借概念与推理完成一道数学应用题。
  比如,学习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除了分析中心论点、把握全篇要旨,还要不要从字里行间里,细心关注作者寄托了怎样的“哀思”?学习华罗庚的《摇学会读书》,参照作者指示的读书方法,要不要也选择一本书,做做尝试,寻求真实的共鸣?……
  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侧面:第一,站在理解作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写给谁看的、想论述哪些主张并与读者进行怎样的沟通交流,直至力求感同身受,明白其思路展开延伸的基本脉络;第二,站在学生精神生活需求的角度,找到他们与文本内容的深层的契合点,抓住那些能让他们心有所动的深刻之处、感人之处。读进去了,读出趣味,这时候再解决技术问题,往往势如破竹;反之,隔膜太深,没读出感觉,诸如知识点之类的破解往往举步维艰。
  (2)要结合运用演绎法与归纳法,尽量指导学生自己提取并领会知识要点。
  这一条,道理比较好理解,难点在于缺少具体的操作手段和教研经验。董老师强调发动学生“质疑解疑”,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他还主张把议论文划分成若干种类,一类一类地选择典型文章,分析其概貌、功用和特点,从而有力把握住相关的知识要义,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
  此外,我再补充几条:
  (1)穿插进行“段落教学”。 “段”,往往是具体而微的“篇”,包含着某些论辩及其表达的要素。在较小的语境中分辨句子的组合、句群的组合,论证方法的运用,论据和论点的关联,乃至论辩的语言特色等等,这比较好操作,不妨多让学生自主探究。
  (2)强化“透视”的意识。借助图示法、提要法,把文章内容压缩、化简,透视其逻辑思维的骨架。
  (3)安排一定数量的“复原”与“延展”“补充”的练习。
  复原:给出某篇文章的“灵魂”(中心)和“骨架”(结构),让学生依照它来写出文章细节,然后与原文对照、比较,体会优劣高下,学习其长处和经验。
  延展:给出文章的前半部分,要求接续其论辩的逻辑思路,向下延伸,完成全篇,尔后比照。
  补充:掩住文章的某一部分,自主补写,尔后比照原文。——这些演练项目,都先安排写作,再进行总结,相机引导学生体会和提取相关的知识要点。这个演练项目的教学价值,还包括了能够高质量地熟悉、掌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此略。
  三、寻求培养议论文阅读能力的根本出路
  我以为,寻求培养阅读议论文能力的根本出路,还要重温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即追求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那么,通向目标的桥梁是什么呢?还是要重温叶老的教学理念,即“例子说”。他曾经谆谆告诫我们,教材(课文)无非是个“例”。
  我理解,例子是很重要的。就议论文阅读而言,它们凝结着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蕴含着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能性。而可能性变为真实的教学成果,首先依赖于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各种演练活动,获取实效。也就是说,在现有的教学条件的制约下,我们必须依仗课本解决基本的入门问题,把学生引入既定的基础知识框架,当然最好是主要由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知识框架的建构,掌握基本的解读规矩,具备基本的自主阅读技能。
  所谓“框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通俗地诠释,也就是达到或者接近及格水平吧。大匠给人以“规矩”,却不能给人以“巧”,若想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必须从“例子”走出去,——走进自由的自主的广阔阅读天地。
  所以,我建议创造条件,鼓励或引导学生做这样一些事情:
  1.从语文教科书走向课外阅读“读本”(这是每套教材都有的)。
  让“例子”的能量辐射到相关的阅读实践区域,直接指导更大范围的自主阅读与思考,慢慢反刍、消化课内所学的知识,用这些知识牵引自己去广泛地印证、深化、细化,完善议论文基础知识框架的建构,比较熟练地运用那些知识初步实现独立阅读,不断扩充运用技能和能力的强度、熟练程度,直到形成比较好的语感。
  2.从教科书、读本走向真实的阅读海洋。
  应该践行叶老上个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主张:语文课,学生要读整本书。这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理念,长期被人们忽略了;后来做过某些补救,但直至今日落实得不好,几乎还是空中楼阁,难以变为教学现实。
  具体的措施:(1)鼓励或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涉及的作家原著,如《燕山夜话》等等;(2)鼓励或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集通读,精选一部分文章细读;(3)鼓励或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报刊专栏,持续阅读数月,精选一部分文章细读。可附带要求写出札记,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创办墙报,编辑读书笔记专辑(电子版或纸质版),开设个人博客或班级公共博客展示阅读心得。
  如是,则“例子”才真正是例子,不至于把少数例子晒成咸鱼干束之高阁,而是谋求在生活的思想的海洋涵泳,找回那种“峥嵘岁月”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少年豪迈感。离开真实的阅读、真实的精神生活,要想比较好地掌握议论文的读写技能,恐怕真的是太难办到了。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明确中考议论文的考察要点
  2.掌握议论文阅读答题的策略和方法
  3.提高议论文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议论文阅读答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方法:归纳法、专项训练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议论文知识点回顾
  (一)、议论文及其三要素
  1、什么是议论文: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来阐明作者观点的一种文体。
  2、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什么是论点:作者对文中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或主张。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表明主要见解,能统率全篇观点的是中心论点;只能统率局部的观点的是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
  论点特点:要求正确、严密。
  (2)什么是论据:作者在文中所使用的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论据种类: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什么是事实论据:有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
  什么是道理论据:有名人名言、革命理论、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论据特点:要求准确、典型、真实。
  论据作用:无论是哪一种论据,都只有一个作用:证明中心论点、分论点。
  (3)什么是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纽带。
  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论证特点:要求严密。
  (4)三要素小结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怎样证明
  (二)、议论文的结构
  1、一般结构:是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次序来安排的。体现在结构形式上就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2、 各部分作用:引论(开头)担负着提出问题的任务;本论(正文)是主体部分。结论(结尾)是分析论证的结果,担负着总结全文或强调中心论点,明确认识或提出希望的任务。
  (三)、议论文的分类
  1、从论证的方式分,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2、什么是立论和驳论:
  立论: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驳论:指反驳别人的主张,证明别人的主张是虚假的、错误的,从而确立起自己正确的主张。
  3、立论和驳论的共同点: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4、    驳论的方法:驳论有三种方法,即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
  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5、    驳论方法的具体说明: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
  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如:《不求甚解》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点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四)、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但有时也要用记叙、描写、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都是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服务的,都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些表达方式常常和议论交织在一起,直接间接地为议论服务。但要注意,议论文中使用的记叙、抒情等表达方式,都是辅助手段,决不能喧宾夺主、越俎代庖。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除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概括性强,非常严密的特点。
  二、考点说明
  1.能准确把握议论文的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概括出论点。
  2.能概括分析论据(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能分析论据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3.能把握论证方法(包括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理解这些论证方法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4.能分析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即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5.能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6、体会议论语言的严密性、生动性。
  7.能对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答题指导
  (一)、能提取、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1、找出中心论点
  (1)方法:
  常见位置寻找
  通过主要论据来寻找论点。即作者对论据分析后,提出论点。
  通过“认为”、“必须”、“由此可见”、“要”、“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来寻找论点 。
  有的在摆出对方错误观点分析否定后提出中心论点。
  (2)注意点
  论点必须是紧紧围绕论题、表达看法、主张的比较完整的判断性语句。同属这一类的句子,要找那些概括性强的。
  要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清论点和结论。
  我们判断一个句子是否就是文章的论点,可依据通读整个文段,看文段的其他句子是否围绕这个语句来写,与这个句子有没有逻辑上的关系。
  2、用自己的话归纳中心论点
  (1)方法:
  找出论题,判断作者对此问题的倾向。
  观察论据,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从中推断它所支持的观点。看它证明的是什么,这个就是论点。
  归纳段意——归纳层意——概括论点。
  分析总结性的关键词语。
  分析分论点,找到中心论点。
  (2)注意点
  论点的语言形式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判断性的句子,不能是一个词或一个短语,也不能用问句。常用“××是(应该)×××”、“××不是(不应该)××”的句式。
  概括出来的论点要简洁利落。
  用论据来验证,看看论点和文章中的论据所要证明的是不是吻合。
  3、例题解析
  4、找出分论点
  (1)方法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补充、解释、说明。
  一般通过位置寻找,段首比较常见。
  分论点有时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
  分论点形式相对一致。
  (2)例题解析
  第二课时
  (二)、辨析论据类型、概括论据、分析论据对论证论点的作用、按要求补写论据
  1、辨析论据类型
  注意点
  不是所有名人的话都算作是道理论据,这是不妥的。名人的话有时包含在事实论据中,只是事实论据的一部分,而不作为证明论点的道理,这时就不能算作道理论据。
  2、概括论据:
  方法
  (1)、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人物指论据中的主要人物,事情指整个事件中最本质、最核心部分。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概括论据的基本模式:(时间+地点)+主要人物+核心事件+事件结果。
  (3)、注意点:概括事件要尽可能围绕中心论点;概括要时用词要准确;语言要简洁,对文章语言要提炼、加工;论据的论证角度。(如:从反面论证了——)
  3、分析论据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1)方法
  ①概括论据中心
  ②注意论据前后的概括性语句
  ③联系论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2)例题解析
  4、补写论据
  (1)方法
  认真读文段.明确文段的论点,围绕论点补写。
  事实论据补写的方法:恰当选择叙述角度、适当剪裁突出重点、反复强化中心词句。
  注意点:事实论据应当简洁;注意和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照应;论据要有代表性,说服力强。(最好举名人的例子或用名言)
  (2)例题解析
  (三)、把握论证方法、理解论证方法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1、准确掌握各种论证方法的常见作用。
  2、注意与论点、具体内容相联系
  3、答题模式:论证方法+一般作用+具体内容
  4、例题解析
  (四)、能理清论证的过程
  1、方法:
  ①首先看提出了什么问题,作者的论点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引出论点的(举事例、引名言、分析现象等);接着看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论证过程中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及相应的论据,以及论据使用的角度。②弄明白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并列还是递进)。
  ③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词语。
  2、答题思路:
  (1)要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
  (2)要答出论据是什么,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弄明白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用好连接词(”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4)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
  3、常见论证结构
  (1)先(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或者道理论据,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什么观点)分——总 (2)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或者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说明了**的道理)总——分——总
  4、例题解析
  第三课时
  (五)、分析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1、方法
  ①理解词句的一般含义;
  ②推敲其在句中的语境义;
  ③结合语境义分析其表达作用;
  ④结合文章论点来理解。解析品味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旨”的原则,揣摩作用一定要结合句意来回答
  2、例题解析
  (六)、体味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生动的特点
  1、语言特点各自表现方面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 概念使用准确 ②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
  D、语言生动表现为: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
  E、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
  2、体味语言特点的角度
  结合关键性词语、修饰性词语(副词)和关联词语,体味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结合修辞手法,体味语言的生动性和深刻性。
  3、补充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
  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七)、能对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
  1、常见题型
  (1)、结合现实生活,谈对文中某问题的认识。
  (2)、是否同意文中的某种说法并说明理由。
  (3)、自选角度,谈读了文章之后的感受
  2、应对策略
  (1)、注意尽可能结合文章论点。
  (2)、答题考虑到正反两面情况。
  (3)、态度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4)、注意语言表达清楚通顺。
  (5)、注意题目要求,个别需要结合自身经历或举生活实例。
  3、例题解析
  随堂练习:09年扬州卷
  第四课时
  讲评练习,查漏补缺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57670/

推荐访问:举例论证的作用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