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怎么写]写创业故事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时间:2018-06-17 15:00:01 阅读:

【www.bbjkw.net--其他心得体会】

写创业故事篇1:世界名人创业故事


  世界名人创业故事有哪些呢?从世界名人创业故事中,我们可以获取怎样宝贵的创业经验呢?带给我们怎样的心得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世界名人创业故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世界名人创业故事篇一:被拒绝了1009次的肯德基创始人
  桑德斯上校退休后拥有的所有财产只是一家靠在高速公路旁的小饭店。饭店虽小,但颇具特色,与众不同。可最受欢迎的、也是客人最爱吃的一道菜就是他发明烹制的香酥可口的炸鸡,仅此就给他带来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多年来,他的客人一直对他烹制的炸鸡赞赏有加。可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由于高速公路改道别处,饭店的生意突然间也一落千丈,最后只好关门歇业。被逼无奈,桑德斯上校决定向其他饭店出售他制作炸鸡的配方,以换取微薄的回报。
  在推销的过程中,没有一家饭店愿意购买他的配方,并且还不时地嘲笑他。一个人在任何年龄被人嘲笑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更何况到了退休的年龄还被人嘲笑,这就更令人难以接受了。而这恰恰发生在了桑德斯上校身上。他不但被人嘲笑并且接连不断地被人拒绝,可见这些经历对他的影响有多么巨大。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在没有找到买主之前,他开着车走遍了全国,吃住都在车上,就在被别人拒绝了1009次后,才有人终于同意采纳他的想法,购买他的配方。从此后他的连锁店遍布全世界;也被载入了商业史册。这就是肯德基的由来。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桑德斯上校,就在所有的肯德基店前树立一尊他的塑像,以此作为肯德基的形象品牌。俗话说:“神枪手是一枪一枪打出来的!”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或者认为自己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两者都是阻碍大多数人勇于改变的关键原因。如果你能够紧紧抓住自己的目标不放并坚持不懈,那么很快你就会超过大多数人。记住,是你掌握着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一心想达到一个目标,就一定会有办法取得成功。
  世界名人创业故事篇二:美国辣椒酱大王的创业故事
  从越南逃难到美国,靠贩卖自制辣椒酱起家,68岁的戴维·陈(见右图)如今拥有自己创立的汇丰食品公司,是名副其实的辣椒酱大王。他的主打产品“是拉差辣椒酱”每年销量达2000万瓶,是美国不少餐馆和家庭饭桌上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从小学习自制辣酱
  戴维·陈1945年出生在越南农家,祖籍中国广东,祖辈从潮州举家迁居到越南首都胡志明市郊区。
  戴维从小就跟随家人一起种植辣椒,制作并贩卖辣椒酱。越南战争期间,他将自制的油浸辣椒酱拿到美军营地和附近店铺出售,大受欢迎,销量很好,帮助他攒下一些积蓄。
  1978年,戴维带着家人搭乘台湾货轮“汇丰”号离开越南,1980年在洛杉矶唐人街落脚,开始重操旧业。他从大市场购买辣椒和其他原料,在一间小小的作坊里手工制作辣椒酱,用一辆“雪佛兰”小货车送货。这间作坊就是最初的汇丰食品公司,戴维以载他离开越南的货轮名称给公司命名,用自己的属相鸡作为辣椒酱商标图案。
  随着泰国菜和越南菜餐厅在洛杉矶地区流行,戴维的辣椒酱开始进入更多餐馆。不少餐厅会把一瓶“是拉差辣椒酱”摆在桌上,供食客随意取用。
  1987年,由于生意扩张,辣椒酱生产速度已跟不上市场需求,戴维买下一座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又买下一片地种植辣椒。他还自学机械和焊接,改造生产辣椒酱的机器。
  如今,汇丰食品公司每年售出辣椒酱2000万瓶,年销售额高达3500万美元。2010年,公司又在加州盖起
  一间占地面积更大的新工厂。公司雇用70名工人,戴维的8名家人都为家族企业工作,他33岁的儿子威廉是公司新总裁。
  上了太空的“是拉差辣椒酱”
  在工厂大厅正面墙上,却挂着一张和辣椒酱完全不相干的巨幅照片——两名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飘浮。
  为何辣椒酱工厂会挂这样一幅照片?凑近细看,答案揭晓。照片上标注了一个箭头,指向宇航员身后一个飘浮在空中的小小绿色塑料瓶盖,那是“是拉差辣椒酱”的标志性包装。
  几年前,公司创始人戴维·陈挂起这张对公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照片。当时科学家发现,宇航员在太空中会逐渐味觉迟钝,需要可口的食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食品科学部门因此将汇丰食品公司的辣椒酱列入太空补给,送上国际空间站供宇航员享用。
  照片中的辣椒酱瓶盖如此微小,却依然被美食爱好者发现。原因之一或许是戴维的辣椒酱产品包装独特,自创始之日起从未改变,极易辨认:透明塑料瓶,绿色瓶盖,瓶身印有红色雄鸡标志和5种文字说明,包括越南文、中文、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
  美食爱好者为此专门把照片传给汇丰食品公司,并和其他众多致信公司的忠实消费者一样,表达自己对这款辣椒酱的喜爱。这个故事足以说明,“是拉差辣椒酱”在美国有多畅销。
  不做广告以质取胜
  面点师卡拉·尼尔森上世纪80年代在加州伯克利一家高档餐馆工作时,发现厨房的亚裔厨师都爱用“是拉差辣椒酱”烹调食品,员工吃饭时也喜欢来一点这款辣椒酱提味。他由此判断,这款廉价辣椒酱能进入高档餐厅且深受厨师喜欢,日后必将热销。
  果然,随后十多年的市场反应印证了他的判断:“是拉差辣椒酱”出现在纽约名厨戴维·张的百福面馆;沃尔玛超市最初在洛杉矶和休斯敦试点销售“是拉差辣椒酱”,然后迅速推广到全美3000多家店面;赛百味等连锁餐厅也推出辣椒酱口味的菜品和蘸料。
  《好胃口》杂志将“是拉差辣椒酱”誉为2010年“年度配料”,美食作家兰迪·克莱门斯甚至专门为“是拉差辣椒酱”写了一本书《是拉差食谱》。
  不少人想知道戴维是如何成功推广自己的产品,但事实上,他从未给辣椒酱做过广告宣传,也没有“脸谱”或“推特”账户,公司网站上只有发展大事记,最近一次更新还是2004年。“是拉差辣椒酱”在美国市场的畅销不衰,完全缘于可靠的质量和口碑。
  《辣椒酱圣经》一书作者戴夫·德威特说,在过去近20年间,辛辣食品的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但还没有哪一款的流行速度堪比“是拉差辣椒酱”。
  自1983年至今,是拉差辣椒酱的配方始终没有变过,用新鲜的红辣椒直接加工,不加任何色素,全是辣椒的自然水分和颜色。“除了新鲜,我们没有秘诀”,是拉差辣椒酱创始人、越南华侨戴维·陈说,从进入市场的第一天开始,是拉差辣椒酱就完全不加任何水分,百分百实打实,从辣椒采摘到加工,戴维要求员工不得超过两个小时,因为如果等到次日加工,味道会大打折扣。在过去30多年里,汇丰的唯一供应商是一个家庭农场,这是控制价格、保证新鲜度的方法。但显然,这家农场的产量瓶颈限制了是拉差的规模,不过戴维说:“我们不能保证做不到的事情。”
  成功企业的经验总是惊人的相似,老干妈和老干爸各有各的坚持,归根到底则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是拉差辣椒酱独特的包装
  在汇丰食品公司,到处弥漫着蒜香的味道,大蒜是公司的主打产品,是制作辣椒酱的关键配方之一。
  此外,是拉差辣椒酱的包装自创始之日开始从未改变过,透明塑料瓶,瓶身印有红色雄鸡标志和5种文字说明,包括越南文、中文、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
  另悉,是拉差辣椒酱还有另一个标志性包装就是小小绿色瓶盖。这个小小的绿色瓶盖还有一段小故事。那时科学家发现宇航员在太空中味觉会变得迟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食品科学部门就将是拉差辣椒酱列为太空笔记食物,供宇航员食用,这对戴维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从戴维创办汇丰食品公司,进一步将是拉差辣椒酱推广到全国,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经验:
  1、 产品至上,保持对产品的激情:当包转供应商要求戴维改变自己的产品时,称美国客户更喜欢甜一点的食品,但戴维拒绝了,他说道,火锅调料必须就是辣的,如果不喜欢辣的话,喜欢甜一点,那他就可以少用。我不会改变自己的产品。
  2、 对公司有一个指导性的原则
  3、 专注于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我们每天都在努力的做着自己的事情,尽量保持价格低廉,但保证客户喜欢我们的产品。”戴维义正言辞的说道。为了和相关竞争产品来开差距,戴维说道客户的需求才是王道。
  4、 提供一些有特色的东西:品牌效应可以拉大与其他竞争者的差距,以及增加自己的业务需求。戴维的包装独具匠心,那只疯狂的公鸡,加上绿色的瓶盖,打造了戴维的品牌。
  世界名人创业故事篇三:孙正义创业故事
  今年第一季度,软银的净利润下滑了30%,已负债超过1000亿美元,美国评级机构穆迪已把软银的长期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
  79亿美元、89亿美元、再到100亿美元……最近,日本软银集团接连三次调整了抛售阿里巴巴股票的数字。这可是软银第一次卖阿里,毕竟作为软银史上最重要的投资之一,阿里的成功让软银CEO孙正义在16年间获利超过1000倍。好好的阿里股票,为什么说卖就卖?其实孙老板这也是无奈之举:软银近来负债高达1000亿美元,卖阿里套现是为了降低负债规模。要知道,孙正义当年也是差点当上世界首富的男人,是什么让他沦落至此?
  对于“孙正义”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明明是个日本人,为什么有个中国姓?因为他祖上就是中国人啊!其实,孙正义的祖籍是福建莆田,祖先先从中国迁徙到韩国,到了孙正义祖父一代,又迁至了日本九州。小时候的孙正义其实是有日本名字的,叫“安本正义”,但他一直不喜欢这个姓,并坚称自己是春秋时代的著名兵法家孙武的后人,所以坚持要姓“孙”。
  表面上看,孙正义不像一个传统的日本商人,他热衷冒险,他最常说的话是:“对于一个项目,只要有70%的成功概率,我就会出手,如果等到成功概率达到90%时,那可能就来不及了。”
  但在骨子里,他还是一个传统的日本商人,血液里有武士道那种进取、敢于冒险、重信守义的基因。同时,他也敬畏禅意,热衷于茶道,试图在茶道中寻找平和与安静,他希望自己的事业不要像疾风骤雨一样倾泻奔流,而是要在快速发展和不断反省之间找到合理的边界。
  武士与儒商,刀剑与茶道,《论语》和算盘兼备,这是日本商人延续千年不变的特质。
  贫穷的意义
  1957年8月11日,孙正义出生于日本佐贺县鸟栖市,在家中四兄弟中排行老二。在他的出生地,有很多韩国人、朝鲜人临时搭建的木板房,这些简易房甚至没有门牌号。鸟栖市没有知名的产业,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安静小镇。孙正义是第三代韩裔日本人。孙家祖先原来从中国迁移到韩国,到孙正义祖父一代,又从韩国的大邱迁徙至日本九州。
  孙正义年少早慧,很早的时候就知道贫穷的意义。少年时代,孙正义的奶奶这样向他描述贫穷:“真正的贫穷不是生活不舒适,而是从来没有想过贫穷这件事。”
  孙正义自此开始思考如何摆脱贫穷,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就是好好学习。孙正义认为自己并不聪慧,但足够努力,甚至全家人都出去旅行的时候,孙正义仍坚持留下来看书学习。
  他最初对艺术感兴趣,希望成为一个画家。他像达·芬奇似的,画了上千朵樱花,然后发现自己不适合当画家。他于是决定认真读书,充实内心。
  1974年,孙正义在美国游学。从他后来的情况来看,英语始终不是他的长项,谁让日语本身就和英语“相克”呢?马云曾回忆说:第一次见孙正义就被他蹩脚的英语击败了。
  实际上,孙正义当时在美国只学习了一个月就返回日本了。但这一个月对他来说意义重大:那里不像日本,没有那么多礼节、秩序和规则。校园里汇集了世界各地的精英,他们见面都大声问好,热情拥抱,有的还亲你两口。这是一个所有人的个性都能得到释放,所有人的梦想都有机会实现的地方。
  回国后,孙正义在家中对父母说:“我决定退学了。”这个情节也常常被媒体、传记作家反复提及,人们还热衷于拿孙正义的退学和比尔·盖茨的类比。事实上,孙正义跟比尔·盖茨退学的时间几乎重合,盖茨于1975年从哈佛退学,孙正义则在1974年放弃了日本的高中学业。
  当时,孙正义面对着难以想象的巨大阻力。母亲坚持认为他应该在日本读完高中;父亲身患重病,吐血不止;老师也为他放弃学业而惋惜。
  那一次,父亲把孙正义叫到床前问他:“放弃学业,你打算去做什么?”“去美国,读书,开眼看世界。”父亲沉默良久,给孙正义开出了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每年回家一次,看望家人;第二,无论你在美国混得怎样,也得娶一个亚洲媳妇。
  成交!
  50岁时,要惊天动地
  孙正义终于再次踏上了美国国土,他很快考入了塞拉蒙提高中。
  在美国的高中,孙正义潜心读书,他很快就跳级,直接读三年级。更传奇的是,三天后他又跳级去读四年级(塞拉蒙提高中为四年制)。他用三个星期的时间修完全部的高中课程,然后顺利通过了美国“高考”,开始了大学生活。
  几乎就在孙正义读大学的同时,比尔·盖茨说服了同是电脑天才的保罗·艾伦将Basic语言应用到微型计算机中。盖茨对艾伦说:“现在正是决定时代发展的关键时刻,分秒都不能疏忽。”
  1975年,艾伦辞职,盖茨中途退学,两人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同时代的史蒂夫·乔布斯和朋友们也开始在车库中创业,他们于1976年创立苹果电脑公司。毫无疑问,孙正义和盖茨、乔布斯是同时代的IT人物。他们是一群计算机与互联网时代的先驱者。
  通过美国“高考”进入霍利大学之后,孙正义还是一如既往地认真读书,很快他又通过了伯克利大学的考试,转入这所世界着名的大学。这时候,他19岁,开始规划自己的一生:“30岁时,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光宗耀祖;40岁时,要拥有至少1000亿日元的资产;50岁时,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60岁时,功成名就;70岁时,把事业交给下一任接班人!”
  伟大的友谊
  除了学习,在伯克利求学的孙正义开始热衷于各种奇怪的发明。
  孙正义的方法非常简单,他做了好多卡片,每一张卡片上写下一个事物,然后排列组合,由此发明出新玩意儿。比如,他在卡片上书写钉子、橘子、板凳等等,然后把它们组合起来,就有可能产生新的想法。例如,把钉子和避孕套结合起来,就是带凸点的避孕套……诸如此类。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严格意义上来讲,人们使用的电子词典就是孙正义发明的。他把发音设备、辞典和液晶显示屏巧妙地结合起来,做成了那种能帮你纠正发音的电子词典,这项专利后来被夏普购买,并且完成了商品化。
  这个过程给了孙正义很大的启发:他准备用发明专利费进行创业,寻找到第一桶金之后,再进行更伟大的财富创造计划。
  为了完成目标,孙正义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并且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名称是M Speech System Inc。参与公司创建的有宇宙物理学家、发音电子合成器领域的世界权威佛莱斯特博士和陆弘亮,公司成员的年龄都比孙正义大。
  陆弘亮原本在大学附近开冰激凌店,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孙正义,俩人相谈甚欢,自此建立了一生的友谊。而他们之间的故事,比孙正义和马云之间的传闻更加让人动容。20世纪80年代初,孙正义被诊断患上了绝症,医生认为他命不久矣,于是,孙正义把他在美国的公司卖给了陆弘亮。没想到,孙正义福大命大,安然度过了此次危机。之后,他决定创办软银公司,是陆弘亮为他提供了资金支持。
  陆弘亮自己的人生也光彩万千。他早年发明的卡片设计和打印软件Print Shop对DOS时代影响深远。那家享誉世界的UT斯达康也是他一手创办的。当然,孙正义也是他的投资人。
  两个对技术无比迷恋的人创造了一个亚洲商业的传奇,累积了财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虽然他们生命的轨迹有时候交融在一起,有时候又分开,但两人之间的友谊始终不曾褪色。
  当时,孙正义与人合作,研究出了语音合成设备,该设备会根据客人的进出情况,自动说出“欢迎光临”“多谢光临”等问候语,我们现在去便利店听到的那种自动问候装置基本上就是孙正义发明的。
  接下来,陆弘亮开始四处兜售这一款产品。旧金山有一条日本人街,主要居住着日本移民。陆弘亮跑到日本人街上将这一款产品派发给一些日本企业。很快,孙正义便收到了无数日本公司的订单。他向学校请假,飞回日本签订合同,同时进一步开辟市场。
  再次回到美国之后,孙正义和他的团队开始研发有声翻译器。
  1978年9月23日中午,孙正义驾驶着爱车保时捷914向宇宙科学研究所飞驰而去。他此行是去拜访佛莱斯特博士。
  那天是完成有声翻译器试用机制作的日子。
  工作人员用手敲了敲贴在试用机黑色机箱上的字母键。
  液晶画面上先出现了英语“Good Morning”。
  工作人员接着敲击“翻译”键,画面马上从英语转换成了德语“Guten Morgen”。
  成功了。
  后来,孙正义开始把语音翻译技术专利向日本公司兜售。他和陆弘亮吃了好多次闭门羹,佳能、卡西欧、松下等等公司对这项技术先是评头论足,然后断然拒绝。最后,夏普公司的董事发现了这个技术的良好发展前景,并且购买了他们的专利。4000万日元的专利转让金成为孙正义继续扩大生意的资本。之后很多语种的翻译软件都被接连开发出来了。
  除了技术发明,孙正义还把在日本流行,但美国人还没有使用的新奇物品引入美国,比如游戏机、超级玛丽游戏等等,这些敏感的商业嗅觉让他的财富与日俱增。
  从日本首富到负债千亿美元
  1980年,孙正义大学毕业,他选择回日本继续创业。当时,孙正义还没拿到毕业证,但创业的激情督促着他回国。孙正义下定决心即刻启程,陆弘亮劝他:“你要回去我理解,但多等几天拿到毕业证也好啊。”孙正义的回答是:“读大学不是为了拿毕业证,而是为了学习知识。”
  从美国毕业以后,孙正义回到日本,用这笔钱和亲戚出资的1亿日元成立了一家公司:UnisonWorld,而这就是软银的前身。1981年,孙正义注册了“softbank",软银就此正式成立,而当时的资本只有1000万日元。公司成立当天,这个1米5的小个子男人踩在一个苹果箱上,激情澎湃地对他仅有的两名员工发表演说:“公司营业额五年要达到100亿日元,十年要达到500亿日元。”因为想法太过疯狂,这仅有的两名员工也被吓跑了。
  孙老板不只是吹吹牛而已,软银的生意真的慢慢地做起来了。1995年,软银科技投资公司正式成立,从那时开始,孙正义就开始疯狂地买买买,投出了一个构筑在互联网产业之上的商业帝国。五年内,孙正义在全球投资了超过450家互联网公司,在他的大肆收购下,软银的市值飙升到990亿美元,成为了日本最大的公司。
  而在他投资的这些公司中,最有名的就是雅虎和阿里巴巴,这两家公司让他赚翻了。雅虎上市后,孙正义仅抛售了5%的股份,就套现了4.5亿美元。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以218亿美元的筹资额登陆美股,成为美股史上最大ipo,而正是这一天,孙正义的身价暴涨至166亿美元,登上了日本首富的宝座。其实,软银跟阿里的缘分在2009年就开始了,那时马云还在创业初期,孙正义和他只谈了6分钟,就投了阿里3500万美元。
  孙正义用不到20年的时间,投出了一个无人能及的互联网帝国。他被称为日本“巴菲特”,虽然他的投资逻辑和巴老爷子大相径庭:后者一直偏爱稳健经营的传统产业,而孙正义则坚信“互联网是最安全的地方”,大肆收购信息产业。孙正义把握住的这20年,也刚好是互联网产业迅速膨胀的20年,在泡沫最鼎盛的时期,孙正义的身家最高达到了700亿美元,直逼比尔·盖茨的世界首富地位(那时盖茨的身家在780亿美元左右)。
  但幸运女神并不总是眷顾他:2012年,软银斥资20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运营商Sprint,自那以后,软银的噩梦就开始了。孙正义收购Sprint的初衷是将其与美国第四大运营商T-Mobile合并,打造一支新的电信龙头、称霸市场,然而这一计划因为美国电信业监管机构以反垄断为由的干涉,最终宣告流产。
  收来的Sprint成了软银国内业务的拖累。Spririt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亏损,用户也不断流失,而孙正义对这一切无力回天。据《金融时报》报道,去年头三个月,Sprint负债至近300亿美元,超过自身市值的100亿美元,公司积亟需新的资本注入回血,这些钱最终理所当然的算到了大东家孙正义的头上。除了要给Spririt还债,软银还要烧钱和美国其他运营商混战,压力巨大。层层叠加的债务就像个无底洞,终于累积到了今天。
  今年第一季度,软银的净利润下滑了30%,而据彭博统计,已负债超过1000亿美元,因过于庞大,美国评级机构穆迪已把软银的长期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为了还债,软银将游戏巨头Supercell这一摇钱树卖掉了,但还是只能勉强喘一口气,所以现在,他不得不将最后一张王牌——阿里巴巴的股份也拿出来卖了。
  19岁时,孙正义这样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20岁开始创业;30岁赚到1000亿日元;40岁干出一番大事业;50岁成就大业;60岁交棒给下一任管理者。”现今59岁的孙正义猜中了开头,却没猜到这结局。
  世界名人创业故事篇四:李嘉诚的创业故事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
  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失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的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的首位华人。
  80年代以后,李嘉诚的版图再进行一系列的扩张。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1990年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记录。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国上市的,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的资产暴升一倍。
  进入2000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的华人。李嘉诚并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的杰出企业家,还5度获得国际级着名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的“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1999年的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这其实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世界名人故事大全

2.世界名人故事

3.世界名人读书的故事

4.关于世界名人的故事

5.一些世界名人的故事

6.世界名人故事列宁

7.世界名人小故事

8.世界名人故事高尔基

9.世界名人故事短篇

10.世界名人故事有哪些

写创业故事篇2:名人真实创业励志故事


  奋斗者的幸福是从痛苦起步的,享乐者的痛苦是从“幸福”开始的。

  一、《李嘉诚的创业故事》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
  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失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的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的首位华人。
  80年代以后,李嘉诚的版图再进行一系列的扩张。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1990年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记录。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国上市的,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的资产暴升一倍。
  进入2000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的华人。李嘉诚并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的杰出企业家,还5度获得国际级着名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的“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1999年的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这其实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
  二、《李开复自述高中第一次创业经历》
  1977年,我第一次参与了美国Junior Achievement(JA)组织的“高中学生创业尝试”课程。学生将在商业志愿者的指导下创办一个学生公司,发售股票,召开股东会,竞选管理者,生产和销售产品,财务登记,开展评估,清算公司。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学习商业运行的方式,了解市场经济体系的结构和它所带来的效益。
  参加这个课程,将由学生担任员工并推选一个总裁,由总裁来设定公司名称、产品的推出,以及目标客户。当年,我被推选为主管市场的副总裁,负责销售。
  当时每个周末,工厂里都集中了很多学生在做雕花。在负责推广的过程中,我建议让学生家长来购买,虽然他们其实并不需要。最后,公司虽然有盈利,但是这些产品几乎是在内部消化了。  有了这次的切身参与,15岁的我忽然意识到,真正好的产品,其实不是求人去买的,而是必须要有市场需求,真正好的产品是有人来拉住你的手,来恳求你,而我们的企业不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要央求亲属给面子购买,显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不过,这已经充分奠定了下一次成功的基础。
  1979年年中,我已经对建立公司的整个程序了如指掌,我第一次像模像样地撰写了公司的财务报告,不但包括《收入报告》(statement of earning)、《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还有《清算报告》(liquidation report),我第一次知道了公司的运转需要现金流的顺畅,我们知道批发商对于付账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他们需要30天才给我们结账。我也第一次知道,当我们把商品销售到田纳西州以外的公司时,田纳西州的税率是不适用的。在写财务报告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每个股东得到64.90美元的回报,这个结果创造了我们高中有史以来最高回报率的公司。让我更自豪的是这个公司经过评比,得到了1978年全美Junior Achievement的第一名,成为了那一年的“Company of the Year”(年度最杰出公司)。
  这次小小的成功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金钱的收获,而且是收获一种“我可以成功的”信念。
  三、《被拒绝了1009次的肯德基创始人》
  桑德斯上校退休后拥有的所有财产只是一家靠在高速公路旁的小饭店。饭店虽小,但颇具特色,与众不同。可最受欢迎的、也是客人最爱吃的一道菜就是他发明烹制的香酥可口的炸鸡,仅此就给他带来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多年来,他的客人一直对他烹制的炸鸡赞赏有加。可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由于高速公路改道别处,饭店的生意突然间也一落千丈,最后只好关门歇业。被逼无奈,桑德斯上校决定向其他饭店出售他制作炸鸡的配方,以换取微薄的回报。
  在推销的过程中,没有一家饭店愿意购买他的配方,并且还不时地嘲笑他。一个人在任何年龄被人嘲笑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更何况到了退休的年龄还被人嘲笑,这就更令人难以接受了。而这恰恰发生在了桑德斯上校身上。他不但被人嘲笑并且接连不断地被人拒绝,可见这些经历对他的影响有多么巨大。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在没有找到买主之前,他开着车走遍了全国,吃住都在车上,就在被别人拒绝了1009次后,才有人终于同意采纳他的想法,购买他的配方。从此后他的连锁店遍布全世界;也被载入了商业史册。这就是肯德基的由来。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桑德斯上校,就在所有的肯德基店前树立一尊他的塑像,以此作为肯德基的形象品牌。俗话说:“神枪手是一枪一枪打出来的!”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或者认为自己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两者都是阻碍大多数人勇于改变的关键原因。如果你能够紧紧抓住自己的目标不放并坚持不懈,那么很快你就会超过大多数人。记住,是你掌握着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一心想达到一个目标,就一定会有办法取得成功。
  四、《比尔·盖茨放弃哈弗创立微软》
  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架构师。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在2008年6月截止的上个财年,微软公司的收入达620亿美元,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91000人。
  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两个姐姐一块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父亲,William H.Gat es II,是西雅图的律师。盖茨已故的母亲,Mary Gates,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以及United Way International的主席。
  盖茨曾就读于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的湖滨中学。在那里,他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
  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在和现在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结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时候,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 Alt air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
  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盖茨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提时代的好友Paul Allen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盖茨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个人计算机的先见之明成为微软和软件产业成功的关键。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持续地发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加易用,更省钱和更富于乐趣。
  五、《霍英东的创业故事》
  在港台的亿万富翁中,霍英东的知名度可以说是最高的。这不仅因为他个人资产大约有130亿港元,在1993年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然而,霍英东的出身,也许要算亿万富翁中最苦的一个!
  霍英东的父母靠着一只小驳船,在香港做驳运生意,也就是从无法靠岸的大货轮上,将货卸上自己的驳船,再运到岸边码头。霍英东7岁那年,在一次风灾中,他的父亲因为翻船被淹死了。
  仅仅过了50多天,霍家的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两个哥哥葬身鱼腹,连尸体都没有找回来!母亲死命抱住一块船板,侥幸被过路的渔船救下一条命。当时霍英东因为在海边找野蚝,不在船上,才躲过了这场灾难。
  霍英东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当加煤工。可是他的身体实在太单薄了,顾得上铲煤就顾不上开炉门,刚上岗就被辞退了。那几年中,霍英东简直像俗话说的“倒霉人喝水都牙痛”。不过,早年的艰辛和挫折,并没有打垮霍英东,他在不断的失败中,取得了经验,积蓄起力量,等待着机会,他坚信自己总有崛起的一天!
  赚到第一笔大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霍英东终于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机器设备,价钱很便宜,但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卖出不错的价格。霍英东很想做这种生意,于是他成了个读报迷,专门注意报纸上拍卖日军剩余物资的消息,及时赶到现场,以内行的目光挑选出那些有价值的,大批买进,迅速修好后卖出。
  由于缺少资金,他难以放手大干。有一次,他看准一批机器,并且在竞买中以1.8万港元中标。有一个工厂老板也看中了这批货,愿意出4万港元从他手中买下,霍英东净赚了2.2万港元,这是他在那几年中赚到的最。大一笔钱了,为他积累了最初的资本。
  香港的“土地爷”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霍英东就预料到,香港航运事业的繁荣,必然会带来金融贸易的发展,而这又将促进商业及住宅楼的开发。于是他抢先把经营重点转向了房地产开发。1954年12月,霍英东拿出自己的120万港元,另向银行贷款160万港元,在香港铜锣湾买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厦,并创办了“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开始,他也和别人一样,自己花钱买旧楼,拆了后建成新楼逐层出售。这样当然可以稳妥地赚钱,可是由于资金少,发展就比较慢。
  一个偶然的事件,令霍英东得到了启发,他决定以采取房产预售的方法,利用想购房者的定金来盖新房!这一创举使霍英东的房地产生意顿时大大兴隆起来,一举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生意的最高纪录。当别的建筑商也学着实行这个办法时,霍英东已经赚到了巨大的财富。他当上了香港房地产建筑商会会长,会内有会员300名,拥有香港70%的建筑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东称为香港的“土地爷”!

写创业故事篇3:创业人士成功案例故事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创业,也出了很多的创业人物,他们的创业故事都是很励志的,那么中国创业人物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创业人士成功案例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创业人士成功案例故事1
  湖南金领伟业梁云的创业故事
  2010年,一家家政培训公司在湖南悄然建立,7个员工,180平方米破破烂烂的商住二用楼办公室。在那时,家政行业从业门槛较低,行业规范模糊,工作发展前景也不被看好。然而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公司在短短5年的时间从一班只有一人的培训机构发展为一个集家政母婴服务领域新职业研发与培训、管理咨询、移动互联O2O、个性化家政服务商业模式设计等四位一体的现代家庭服务连锁商业服务平台,成为帮助中小微家政企业快速成长最强劲的助推器,并即将成为“中国家政培训第一股”,创造了家政行业的奇迹。
  创造“家政奇迹”的就是湖南金领伟业现代家庭服务产业联盟管理有限公司。奇迹是如何造就的?公司的运营有什么特别吗?在众多家政公司中,金领伟业为何如此突出?带着一系列的疑问,记者采访了湖南金领伟业创始人兼总裁——梁云先生。
  厚积薄发:困难不是失败,是积累
  创业的路途从不会一帆风顺,就算是创造了奇迹的梁云也不例外。金领伟业以家政培训为主,前期的职业研发、人力资源等工作的投入很大,并且投资周期很长。在创业的前两年,公司累计投入了700多万,却一直没有明显的收益。在这一段时间,整个团队所面对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万一创业失败怎么办?万一投资不能收回怎么办?作为老板,梁云在这个时期面临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就在2013年,公司发展困难期,梁云借钱给员工发工资,导致自己家里捉襟见肘,发生了让梁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两件事。那一年,梁云的孩子5岁,到了学习启蒙的年纪,然而以员工为先的梁云,已经拿不出孩子上幼儿园的学费,一个月学费480元的幼儿园已经是比较普通的幼儿园了,可是梁云还是交不起,让孩子在家呆了三个月,没有上学。还是在这个时期,家里1280元的有线电视费梁云也拿不出来,有线电视停了半年,在别人孩子看动画片时,自己的孩子只能失望的哭闹着。
  说到这里,梁云的表情有些黯然,不过困难的时期已经成功地“熬”了过来。他认为,困难不是失败,而是沉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沉淀,才达到了厚积薄发的效果。公司在2013年上半年进入市场,仅仅一年时间就在全国设立了80多个分校,培训了8000余人。也就在这一年,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分校,让中国家政正式走入世界。截至2014年,公司在全国开设200多家分校,培训人数超过12000。2015年,公司发展更快,已经准备新三板上市了
  这样的经历,让梁云懂得了坚持的可贵,“作为创业者,没有坚持不懈这种心态、精神,是很难做出一番成就的,一定要有韧性。”这是梁云最大的感受。
  群策群力:风雨同舟,打造高效团队
  孙子曰:“上下同欲者胜。”奇迹的创造,与团队的同心协力密不可分。当问到创业过程中最感谢谁时,梁云毫不犹豫地说是陪自己风雨同舟的团队。
  作为老板,梁云很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将决策与谦虚之间的尺度把握得很好。也正是这样的品质,梁云才更能得到员工的支持。跟随公司一路五年走过来的行政经理怀孕8个月还坚持上班;牛耳教育创始人、索菲亚营销总监纷纷为梁云效力,成为金领伟业的核心管理层;就连金领伟业集团旗下科技公司的技术总监都放弃2万8的月薪,拿着现在的1万2的薪水每天微笑着一天18小时以上的拼命工作。公司的发展不能缺少人才,而从这些例子就可以看出梁云对员工的真诚和他的人格魅力。
  提到人格魅力,梁云很谦虚,他认为他是用可以实现的梦想来吸引人才。他深知高管更在意的是能否与企业一起筑梦远航。“老板的梦想与格局不大的话,是很难去吸引优秀员工的。人才跟着没有梦想的老板是感觉不到希望的,没有希望那人才为什么要跟着你呢?”不过光有梦想也不行,“梦想和希望又要是切实的,不能让人觉得你在吹牛。”
  就是这样一个“有梦想”的老板,在不被人看好的家政行业闯出了一片天。现在的金领伟业107位管理人员全部是大学以上文凭,其中硕士研究生14人,博士2人,公司核心管理层都是家政行业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为了规范公司的基本组织构架,还建立了品牌中心、企划部、网络部、标准研发中心等现代管理运营部门,实现了公司运营和体系的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2014年公司启动标准化教学和标准化服务制定计划,完成了标准化教学培训体系和标准化经营体系的制定,并成为湖南省发改委、湖南省标准化委员会《湖南省母婴保健一站式服务标准化试点》机构,成为湖南省地方标准的制定者。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的力量一定要比个人强大。梁云十分懂得这一点,奇迹离不开他倾力打造的高效团队。
  与时俱进:创新比什么都重要
  梁云说:“我把创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创新是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在公司成立初期,梁云带领公司积极进行职业研发,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成功申办“催乳师、母婴保健师、产后恢复师、小儿推拿保健师、病患陪护人员、家政职业经理人”等现代家庭服务专业人员新职业的立项,并拥有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
  有了核心技术还不够,梁云知道,公司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互联网+”的大时代带来了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也给梁云带来了新的想法:打造属于家政行业自己的专业网络平台,为从业人员提供便利。
  梁云表示,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做的平台是线上的平台,但是家政人员光有线上的平台是无法解决问题的,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从业人员离不开实操和经验。在这一点上梁云充分利用了公司的优势,线上开发行业专属网络平台,线下机构联动支持,凭借着5年积累的300多个学校,2000多家门店,将近5万的从业人员,成功打造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家政领域内的在线教育平台和母婴服务平台——金拇指O2O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家政从业人员与客户搭建最直接的沟通平台,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送人玫瑰: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作为湖南人,梁云不仅“吃得苦,霸得蛮”,更兼具心怀天下的湖湘精神。公司在不停发展的同时,梁云一刻也没有忘记过自己和公司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凭着眼光独到、前瞻力强,梁云预测到“全面二孩”的开放将给金领伟业带来无限的发展机会,他早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公告发布之前运筹帷幄,提出了金领伟业发展的第二个“三五计划”。
  在梁云的第二个“三五计划”里面,制定了一个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中心的宏伟计划,实现公司成为“中小微家政企业快速成长的助推器”的企业愿景。计划五年之内依托现有的资源,结合已经开发出来的在线教育平台、移动互联网平台,完成“三个五工程”:第一,五年之内培训五十万高端家政母婴从业人员,确保每一个从业人员能够依托公司的互联网平台实现年收入10万以上;第二,五年之内帮助五千个小微家政企业能够依托公司的互联网平台实现年收入50万以上;第三,帮助五百个企业能够依托公司的互联网平台实现年收入100万以上。
  关于“三五计划”,梁云心里是有一笔账的:第一,凭公司现在的规模和移动互联网在线教育和母婴服务平台,五年内达成50万人的培训,每个培训出来高端母婴服务人员,能达到10万的收入,50万人能产生500个亿的GDP;第二,5000个小微机构在公司帮助下实现每一个机构50万的收益,共计产生25亿GDP;第三,500个小微机构在公司帮助下实现每一个机构100万的收益,共计产生5亿GDP;这三项加起来将可以给国家带来530亿的GDP收入,106亿的税收!“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虽然是一个普通的民办机构,但是能够给国家创造530亿的GDP收入。这个530亿再用于消费,增加税收,那么又要达到106亿左右的税收,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说到这里,梁云笑道,“你懂的,当我们能够为国家创造这么大的GDP贡献的时候,公司肯定也盆满钵满了”
  据梁云介绍,金领伟业正在自己的网络平台上举办“金领杯”全国最美创业家政人比赛,截至采访日期,已有7000多人报名。凭借着强大的网络平台数据库和多年积累的资源,相信梁云“三五计划”的实现确实不是天方夜谭。
  现在,梁云在全国各地开展演讲,分享他的创业经验,他演讲的开头往往是:“不是所有人都是马云,我也是云,不过我是梁云,我们在不同的行业里创造着不同的奇迹和梦想。”他确实在家政行业里创造了惊人的奇迹,而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是他骨子里的果敢、创新、坚守、分享,成就了他的今天,成就了“金领”的“伟业”。
  创业人士成功案例故事2
  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的创业故事
  张朝阳,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于同年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1993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麻省理工学院继续博士后研究。1996年8月手持风险资金,回国创建了爱特信公司,公司于1998年正式推出其品牌网站搜狐网,同时更名为搜狐公司。
  现如今,“搜狐”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张朝阳的搜狐网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与公信力的新闻中心、联动娱乐市场,跨界经营的娱乐中心、深受体育迷欢迎的体育中心、引领潮流的时尚文化中心。
  来看看张朝阳的创业故事,在搜狐发展初期那些辛酸的创业史
  在张朝阳的印象中,当时的美国人对中国十分陌生,几乎没有投资人愿意听他的计划。事实上,那个时候能够找到一个愿意接见这个中国创业者的投资人都很困难。
  如何创业?在罗伯特和尼葛洛庞蒂的引荐下,张朝阳自费前去美国加州见那些亿万富豪。他先在加州的一个小旅馆住下,用绿卡租了辆车,然后用了两天时间不停地打电话与几位可能改变他的公司命运的人约定见面时间。
  1997年9月11日让张朝阳终生难忘,他至今为自己在这一天表现出来的能力而骄傲,在这一天中他马不停蹄地见了4位风险投资人。
  按照事先约好的时间,张朝阳应该在早上9点先去见英特尔投资公司的人,接着是12点与世纪投资的负责人会谈,下午3点是软银,下午5点则是后来给王志东投资的亿万富翁罗伯森、斯蒂文森。前三位投资人都在硅谷附近,而最后一位则在旧金山。
  如何创业?为了充分利用分分秒秒,头一天晚上张朝阳利用雅虎地图已经把路线搞清楚,准备第二天飞车前去会见这4位超级富翁。
  谁知道第一个会面就被推后了半个小时,虽然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会面,但当会面结束时,已经中午12点了。张朝阳匆匆在麦当劳买了食物然后一边开车一边吃地赶往世纪投资。
  如何创业?当张朝阳见完前三位投资人的时候,时间已经晚了,再加之那天赶上旧金山的地铁罢工,所有的车都在地面上爬行,严重的堵车迫使张朝阳勉强开下高速公路。到了距离罗伯森。斯蒂文森还有7个街区的时候,他将车弃置在一个停车场后提着笔记本电脑飞奔着跑到了见面地点,他到的时候,罗伯森。斯蒂文森已经等了他将近一个半小时。还好,双方谈得不错,罗伯森。斯蒂文森表示出很强的投资意向(但最后并没有投资搜狐,倒是后来投资了四通利方,成就了新浪),新浪投资好项目。
  张朝阳那天见的4拨投资人,最后实际投资给钱的只有一家,那就是英特尔投资公司。即便英特尔投资公司,也给的并不利索。英特尔投资公司对张朝阳进行了前后长达6个月的问题"审问",平均每天6个问题。有一天晚上英特尔投资公司的投资人打长途电话过来说还有一个问题想问。张朝阳当时在发烧,但是生怕投资人觉得自己身体不好最后不再投资,所以不敢说自己在发烧,只能咬牙回答他的问题。
  1998年到2000年上半年,英特尔投资公司的投资关注方向是软件市场,目的是为了促进硬件的销售。"而要去了解一个市场,最好的办法就是投资其中的一两家企业。"在这个阶段,英特尔投资的洪恩、速达、适普等都是软件企业。
  搜狐所代表的门户网站,最初并没有进入英特尔投资的视野。英特尔总部投资部曾流传一份投资建议书,但他们最后没有投,而他们错过的这家公司叫雅虎。1997年中国互联网官方出了一个调查,称阻碍中国人上网的第一大原因是中文网页的缺乏。英特尔因此认为投资像搜狐这样的公司可以促进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而这又能带动电脑和服务器的销售,于是,搜狐成为英特尔的投资对象。
  英特尔的投资对搜狐至关重要。英特尔本身也是中国互联网广告业的大金主。中国的网络广告起源于1997年3月,当时灵智大洋互动媒介部经理吕勇代表IBM在ChinaByte上投放了一个banner广告,几乎在同时,英特尔也为其新出品的奔腾处理器在ChinaByte上试水网络广告,这一单同样来自吕勇。
  创业人士成功案例故事3
  安徽三只松鼠章燎原创业史
  章燎原,安徽三只松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1976年出生于安徽绩溪。在电商界人称“松鼠老爹_章三疯”。实战派、革命派的草根战略营销者,擅长细分品牌定位、蓝海市场开拓。2014年双十一单日销售额达到1.02亿元,全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被评为2014安徽年度十大经济人物。2015年一季度销售额超过10亿元。
  章燎原身材瘦削,眼神犀利,有员工形容他的眼睛是“像鹰一样”,走路的时候身体有点伛偻,喜欢沉思,步伐很快,“有点像要赶去‘杀人’一样”。
  出生于1976年的章燎原,在安徽芜湖市创办了三只松鼠——一家以卖坚果、干果为主的电商公司。三只松鼠这家公司的装修有种奇妙的混搭:既有橙红色的管道滑梯,就像你经常在网上看到的互联网公司装修照片;又四处挂满贴着诸如“百亿梦、幸福梦”口号的红色横幅,这让你想到传统的乡镇企业。
  特意用黄色灯光和灰色砖块做出旧时光效果的走廊,雕着标语“要么第一,要么灭亡”,一串数字连起一条时间轴:5个人创立的公司,2012年6月19日上线,2012年11月11日卖出766万元销售额。到2014年11月11日,单天销售额变为1.02亿元,2014年全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章燎原的“触电”始于2003年在一家塑胶公司做营销员。在那家公司,章燎原用中文写好邮件,找人翻译成英文,用在线英文翻译软件登录英文网站,看到网站跟塑胶销售有关,就发邮件,他给几百家网站都发了邮件,把信息链打通,一两个月后很多人打电话到公司里谈生意。
  安徽宁国市出产山核桃,他看到卖山核桃的詹氏食品公司招营销员,这家公司一年销售额四五百万元。2003年他加入詹氏的时候,正好是淘宝上线的时候,他失去了做电商的第一轮机会。
  在詹氏,他一干就是9年,前7年没干任何电商的事,从营销员做起一直做到总经理,当他离开詹氏的时候,公司产值一年近两亿元。最初,他被外派开专卖店,担任经理,手下实际只有一名员工,自己又要负责送货又要跟商超谈判,700元一个月。与他同期加入的员工共11名,走了10个,只剩下他一个。他琢磨过,自己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事无成,核心原因是虽然想创业,但没有专注一个产业,没有选择一个切入点,只有选择一个行业、一个老板跟下去自己才有可能做起来。
  外派到芜湖的时候,他特别兴奋,觉得自己是练兵多年的将军终于上了战场,他骑着自行车带着女朋友在芜湖转悠,指着世纪联华说:以后我们的货都会摆进去。
  他先拿小超市练手,学着谈堆头费、进场费,学习做税务、工商注册,两年后芜湖区域业务增长第一,财务管理、员工管理都是最规范的。29岁,章燎原觉得自己扬眉吐气,升职成营销总监。
  2010年底,他感受到时代的变化,电商B2C来了。詹氏山核桃在安徽这个区域市场脱颖而出,但满足不了章燎原的胃口,他想做全国性品牌。他做了壳壳果——一家在网上卖山核桃的店,2011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他意识到,电商能够建立起全国性的坚果品牌,到2011年下半年,章燎原在公司内部坚持认为这是唯一的机会,三年能做到两亿元。但是,其他人觉得这是吹牛,电商是虚拟的,没有实体店靠谱,章燎原走火入魔了。
  线上线下的冲突明晃晃地摆在桌面上,詹氏的老板偏向保守。章燎原觉得,快消品在电商建立品牌的时间窗口是在3年以内,2014年底我见章燎原的时候,他说:“再通过电商建立快消品品牌的机会几乎没有了。可能机会存在,但方法不一样了。”
  章燎原利用社会化媒体推广自己的个人品牌,在圈子里出名了。IDG资本合伙人李丰联系上了他。2011年,李丰研究淘宝电商,进而了解到壳壳果,这个快速崛起的品牌在电商坚果品类已经做到了前三。2011年底,李丰从南京到宁国,路上花费三四个小时。壳壳果面临着线上线下的冲突,李丰对章燎原的第一印象是,懂品牌,对电商有想法,虽然在小地方,但想法大气。他告诉章,如果你出来,我投资你。三只松鼠A轮融资就是IDG的150万美元。
  章燎原决定辞职创业,大家都不理解:你有房有车,一年几十万元的收入,搞什么呢?拿几乎是全部的家当100万元创业,失败了,怎么办?章燎原有一股与命运磕的狠劲,他相信人生有起有落才能终成大将。
  2012年5月,三只松鼠上线前,李丰赶到芜湖,和章燎原他们聚会。鼠大疯(胡厚志,工厂制造中心总监)负责做菜,大家一块喝了很多酒,“我很久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我很久没看到的东西,草根、青春、理想、感情……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十分感动。”
  三只松鼠2012年6月上线,正式上线之后,第一单客户姓黄,男士。鼠阿M(三只松鼠客户满意中心副总监明珊珊)激动得叫了起来,全办公室的人都跑来围观。章燎原亲手打包,鼠阿M自己写了一封信给对方。仅仅3个多月后,三只松鼠就成为电商坚果第一品牌。三只松鼠定位高端品牌,卖给白领。很多人认为应该直接向对象建立诉求。章燎原认为得先搞人气,让图便宜的人到处去传播,影响白领决策。原来他在詹氏的时候,詹氏业务很大一块是来自企事业单位采购,但章燎原主攻小区里的大爷大妈,提供低价格、好服务的产品,他们买回去就到处讲。这次做三只松鼠,互联网上什么人传播最快?是学生和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小恩小惠他们都会开心地发微博。这群18岁到24岁的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参与感强,心里没有品牌,白纸一张。
  第一波用低价赚人气、赚口碑,刺激准客户掏腰包,等这些人的品味拉升起来之后,产品价格也就理性回归了,让客户为满足感而付费:大家都买三只松鼠我为什么不能买呢?这也是章燎原在詹氏摸索出来的手法:他开拓区域的时候,第一次卖得便宜,后来价格就渐趋于合理了,新用户给更多的优惠,老用户联系靠的是情感,价格没那么重要了。
  2012年,章燎原悟出一点,口碑营销是最好的营销。公司需要有很好记的名字,要让人愿意为你传播。
  对客户来说,体验的链条很长:从进来店面有疑虑、到下决心买、再到期待货的到来、再到收到货实际体验,是不是每个环节都提高客户的好感、让客户觉得你更加靠谱,这很重要。传统企业觉得这些环节都是麻烦,章燎原发现这些环节都是广告植入的机会。传统品牌营销是你看到广告就到超市找产品付钱带回家,没有那么多时间让品牌商和客户建立起沟通,必须通过频繁的广告刺激让客户接收到信息。
  电商能在一次消费里创建一个忠诚的客户,传统的短信是“尊敬的顾客……”,三只松鼠的短信是“主人,您订购的鼠小箱正快马加鞭地向你飞奔而来”,形象,生动。三只松鼠的另一位投资人、今日资本创始人兼总裁徐新做过调研,90%消费过三只松鼠的用户能记住这个品牌。
  附在包装盒上、做成松鼠尾巴造型的开箱器,盒内附带的用于吃后擦手的湿巾……三只松鼠在许多细节上超过客户预期的期待。
  在线客服是品牌和顾客沟通的关键,因为见不到面才有想象空间。三只松鼠有先天优势,动漫形象在沟通上更容易。他们创造了一个特别的称呼:主人。章燎原突然一天半夜在群里说,我们该对客户喊“主人”,松鼠是宠物,让萌宠给客户提供服务。他发了一张截图:章燎原用“鼠小儿”的账号与客户聊天,突然冒出一句“主人记得表扬一下,么么哒”。对方说,小松鼠好乖,发了一张摸头的动图。一开始包括鼠阿M在内,都不习惯用这个词,后来放开了,成为了三只松鼠的标准用词。
  当时农产品营销、管理层次低,没有什么创新,包装很土,三只松鼠的包装特别,买的人都会提到。最核心的还是,价格发生巨大变化。这是本质,再通过包装、服务带来更多的话题,才能引爆。没有低价这个前提,就没办法引爆。洽洽瓜子做不了高端坚果的原因是,成本与三只松鼠区别很大。传统渠道进商超,必须有2倍以上的溢价,原本20元一包的坚果,就变成六七十元了,成本拉得很高。
  没有体量的品牌是不可能成为品牌的。当时天猫还是好平台,用户获取成本低。之前,新农哥、百草味在淘宝过得很舒服,毛利率高,通过免费的流量来获得用户。当时在食品行业没人会用钻石展位,用得多的是直通车。三只松鼠选择做钻石展位,不断砸硬广,将碧根果做成了销量第一,这是三只松鼠第一款引爆产品,也拉升了三只松鼠其他产品做到了第一或者前几位,把流量入口的门给堵住了。
  他们考虑必须引爆事件来打响品牌,有什么比从天而降成为第一更好的呢?决定2012年双11哪怕亏几百万元,哪怕没办法成为全天第一,也必须有一段时间实现第一。
  效果出乎意料地好。2012年双11,三只松鼠共有13个客服,从凌晨到晚上12点不停地忙。鼠阿M一度觉得提示新消息的“叮咚”声,是世界上最大的噪音,一听到心里就跟猫抓一样。同事打电话给鼠小七(吴斌、运营中心经理),千万别再卖了,再卖真的发不出去了,得关店了。订单积压在生产环节,缺货。开始没弄明白到底自己能卖多少,大家在仓库连呆了两天,稀里糊涂的,才觉得不对劲了。章燎原把创业团队召集在一起,我们面临着成立以来最大的灾难,可能让我们掉,我们没有任何选择,只能用尽所有力量去干,就算干完了,可能还是会掉。
  如果店铺评分大幅度下降的话,三只松鼠的流量入口优势就没有了,店会跟掉没什么区别。在2012年11月11日前,三只松鼠订单日均不超过3000单,双11当天来了10万订单,足以把三只松鼠整。逼不得己,大家没日没夜灰头土脸地干了9天,招来了200名大学生做临时工。章燎原带头干,“他必须身先士卒,空喊口号的话会让大家觉得,我们又不拿你的加班工资,一分钱都没有。”鼠小七说,“靠着这口气我们硬憋出来了,战役沉淀了三只松鼠文化的根基。”
  三只松鼠能够崛起,原因也很简单,第一是更低的价格(比线下便宜20%到30%);第二是更好的产品;第三是更优的体验。
  2013年春节,他们再次遇到危机,快递积压,鼠大疯大年初三收到骂人的短信,你还创业个P啊,我的货还没收到呢。当时客服部门承受了很大压力,员工面目无神。有客服在微博上说:“三只松鼠是我们的家,当家平稳的时候,小松鼠们有了安全港湾,当家出现危机的时候,更需要小松鼠们站出来……是时候为这个家尽自己微薄之力了!回家的欲望,当组织出现危机的时候,我哭了,我不能这个时候选择离开,我要和其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努力消除危机。”章燎原决定向延迟收货的客户赔付,最终赔付了80万元。
  三只松鼠的另一大风险就是对天猫的依赖,70%的销售额来自天猫,撇开天猫带来的流量后,能不能让用户找到自己?对品牌和渠道的关系,他们的参考物是宝洁,宝洁掌控了日用品的大部分品牌,商超不入宝洁的产品就没得产品入,这才是品牌的话语权。第一年他们特别恐惧,品牌的门槛是虚的,只要竞争对手有钱,对着干,可能半年一年三只松鼠就没了。幸好没有发生这样的事,半年的时间差让他们开始解决物流问题,建立真正扎实的门槛。
  2014年被章燎原视作地基年,他融资一亿多元进行供应链改造,在北京、广州、芜湖、成都四地建仓,进口24台自动包装机,一台30万元,提升包装效率30%以上。“这只是为百亿元打地基,这意味着,我们企业在此前是摇摇欲坠的,连地基都没有,在亡的边缘线上。”
  章燎原坚信互联网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发展速度必须快,慢就会,快就有活的机会。若是为了完善而放慢速度,没了第一的位置,供应链资源就要瘫痪了。快的过程中有病,有危机,但可以治。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史就是自我治病的过程,如果慢下来,就了。
  他认为电商对供应链的改造才是真正的门槛:通过软件提取数据改进产品,品质是时时改进。信息对称后,原有供应链体系更通畅,流通效率更高。通常,线下销售产品变质主要是在流通环节,品牌商很难控制。而电商让品牌商和消费者直接对接,库存更精准,产品品质更容易保持新鲜。目前,三只松鼠做到了扫描二维码能查看哪个班组生产,哪个客服接待,哪个快递员发送。章燎原希望在2016年能够实现追溯到原产地,这需要他在种植地安装传感器。
  从品牌塑造发生变化,到供应链管理发生变化,未来是食品工业生产关系发生变革,互联网带来订单的聚合,缩短整个货物流通环节,提升组织的效率,这让生产和服务的品质得到改善。
  2014年,三只松鼠担心传统企业的崛起,结果只有良品铺子起来了,其他品牌还是糊里糊涂的。在都宝花园的时候,章燎原说,我们会一天卖上一亿元,鼠大疯觉得他吹牛。2014年双11,三只松鼠一天销售1.09亿元,700万袋坚果,120多万个包裹,足以堆满15个足球场,4500人在4天里发完货。
  章燎原18岁要创业的念头,终于生根发芽,有了今天的三只松鼠。
  2014年三只松鼠坚果主品牌做到了11亿元,还有零食品牌、茶叶品牌,未来还要拓展。在互联网食品品牌算是最大的了。章燎原未来要做的是在移动端建成一个基于品牌形象的食品商城平台,要实现这个目标,得填四个坑:第一,品牌跟消费者具有强关系链,拥有数千万用户;第二,品类要支撑高消费频次;第三,物流;第四,O2O习惯的形成,等着美团网他们打完仗,把泡沫挤掉,消费者习惯用手机定东西了。章燎原要做的是,强品牌带来的强关系链、强消费频次、上游供应链。“联想佳沃是从上游开始走,我是从下游开始走,我觉得我比他厉害,有用户我就敢说商品;你有商品没用户白搭。”
  章燎原为三只松鼠定的目标是2020年销售额100亿元,2015年能超过20亿元。章燎原有很强的危机意识,他总结了三只松鼠的几种法:最大的风险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的风险在中国没有人彻底的解决,但是我希望用互联网信息化、数据彻底解决,但这需要过程。另外,互联网处处是风险,任何一种法都可以让你去,媒体可以让你,微博可以让你,国家相关政策也可以让你,用户投诉也可以让你,你没法总结哪种法。“这样,全员要关注的不是怎么去,是如何去挖掘每一个细节的短板在哪、把短板抑制住。”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04602/

推荐访问:创业故事怎么写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