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6中学语文]中学语文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5-29 10:09:11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中学语文篇1:中学语文课标考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_中学语文课标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新课标把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定为教学的目的之一。所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进行美学知识的渗透,是中学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小编给你分享中学语文课标考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
  中学语文课标考试题及答案一、 填空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 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4、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5、 阅读教学是(学生 )、( 教师 )、(文本 )之间对话的过程。
  6、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8、 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9、 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10、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11、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2、语文课程评价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3、写作要求:作文一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14、课标要求应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能力。
  15、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第四阶段要求课外阅读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中学语文课标考试题及答案二、判断
  1、 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 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
  4、 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5、 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活动中的自主态度和参与程度。(×)
  中学语文课标考试题及答案三、选择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 )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
  2、(A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的(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5、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 B )
  A、建构主义理论; B、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C、 多元智能理论;
  中学语文课标考试题及答案三、根据第四学段对阅读目标的要求连线。(10分)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 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古代诗词 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 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科技作品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 精神和科学思想
  中学语文课标考试题及答案四、简答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
  2、你是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用适应实际需要的训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3、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 答: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思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

中学语文篇2:中学语文教学课件

中学语文_中学语文教学课件

  《孤独之旅》教案
  教学目的
  1.体验成长的感受。
  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
  (1)体验成长的感受。
  (2)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嬉闹(xi1) 觅食(mi4)。 驱除(qu1) 雍(yong1)
  旧茬儿(cha2) 戳破(chuo1) 撩逗(liao2)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厚实:富裕。
  嬉闹:笑着闹着。
  觅食:寻找食物。
  驱除:赶走,除掉。
  回应:回答。
  撩逗:挑弄,引逗。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3.阅读全文,思考课后练习。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草房子>,作者曹文轩。
  2.导语
  同学们到了初三,身体长高了,都觉得自己长大了,但是你心理“长大”了吗?这篇课文描述一个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芦苇荡里去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长大。你有这样“长大”的体验吗?
  三、正课
  1.速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讨论并归纳: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2.提问:找出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分析杜小康的性格特征。
  讨论并归纳: 。
  (1)P88.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表现杜小康的幼稚软弱。恋家。
  (2)P89.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说明杜小康已克服想家的念头,开始展望未来。他对未来是渺茫的,未知的,但又是向往的。
  (3)P90.杜小康到达芦苇荡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杜小康害怕的原因是大自然的浩荡给人压迫感。使人感到自我的渺小和软弱。
  (4)P91.在芦苇荡中放鸭的孤独感强烈地压迫着他。“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我要回家……”这是小说第二次写到他的想家。跟第一次相比,显然有更深刻的内涵。第一次是刚离开家,便产生的一种失去依托的感觉;而第二次则是在感受到芦苇荡放鸭生活的艰辛和孤独后在梦境中表现出来,这才是刻骨铭心地想家,虽也表现他的幼稚、软弱,但他毕竟经过一段艰苦生活的磨炼,已成熟多了。
  (5)P92.在芦苇荡遇到暴风雨时,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跟父亲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鸭栏。当鸭子逃散时,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不顾脸和脚受伤,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到暴风雨将歇时,依然还有十几只鸭子没被找回来,他虽然“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但坚持去找鸭子。这些描写都表明杜小康虽然还是个孩子,但在关键时候能表现出镇定、勇敢、坚强和负责精神,他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6)P93.当杜小康找到鸭子时,他又迷路了。他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躺在芦苇上。“他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个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杜小康这里的哭,并不是悲哀,伤心或感到委屈,而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绪,可能是非常复杂的情绪,因此,连他自己也讲不清。
  (7)P94.“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母亲就代表着家,任何游子都会想念家,因为家是自己的根,心灵的港湾。孩子的心里除了家便是好朋友,好伙伴,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他这次没有哭,他已经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有了更多的独立性,能够面对现实勇敢、坚强、负责地对待,这就是心灵的成熟。
  总之。小说通过杜小康与父亲离家到芦苇荡放鸭的经历的叙述,描写了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灵成熟的男子汉的过程。
  3.提问:你有过这种成长的经历吗?请与同学交流。
  4.提问:找出小说环境描写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
  (1)P88.写杜小康对远逝的家的眺望和鸭群扇形水流的描写,表现杜小康的幼稚、软弱和恋家。鸭群流水虽然美,但毕竟单调、永恒,并不好玩。这些更增添了对在家乡生活的留恋。
  (2)P89.写黄昏时炊烟和河面的热气,是那么的单调、虚无,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
  (3)P90.写芦苇荡的宽阔无边,给人一种压迫感,反衬出杜小康的胆怯、害怕和恐慌。虽有清香的气味,萤火虫的亮光和水鸟,但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但这种压迫感,孤独感也是对杜小康的一种磨炼。
  (4)P92.写芦苇荡的暴风雨的凶猛,把小说的情节推向高潮。更是对杜小康性格的考验和锻炼。在这场暴风雨中,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有责任心的男子汉。
  四、小结
  本文通过多处的细节描写表现杜小康的性格特征和成长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真实可信。文章还多次地进行环境描写,不仅衬托了人物的心情,创造了氛围,还通过环境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形成高潮,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及曲折的故事情节
  3.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很高兴能和在座的各位一起学习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二、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
  提问:作者是谁?哪个国家? 莫泊桑,法国。
  补充: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父。
  三、预习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
  1、把自己预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重组一下,向同学再简单介绍一下故事情节。稍稍准备一下。
  2、明确人物:菲力普夫妇,于勒(贯穿全文,线索人物),我和两个姐姐,二姐夫。
  3、我们了解了故事情节,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于勒贫富的变化,菲力普夫妇的言行、神态等也随之发生变化,就像前一课《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好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菲力普夫妇是怎么大起大落的对待于勒呢?
  思考: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菲力普夫妇的语句(特别是在遇到于勒前后的不同变化),并思考你所找的内容是什么人物描写,揭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爱慕虚荣)
  4、用一个字来概括菲力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板书:恨、盼、赞、见、躲)
  5、那么是不是菲力普他们一家所有让你都是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于勒的呢?有没有和他们不一样的呢?依据是什么呢?
  明确:文中的“我”,是故事的叙述者。我有同情心,善良单纯,对父母六亲不认表现出了困惑、苦闷及不满,与父母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四、揭示主题:
  小说通过对比的手法对菲力普夫妇进行了如此细致入微的刻画,作者正是要借此来揭示全文的主题?请思考一下!
  明确: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
  五、课堂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应该能认识到:其实人物的言行、神态是最最能够刻画人物形象的,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就把这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模仿性的写作训练:
  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表情言行会怎样?用150个左右字来完成。
  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菲力普夫妇
  莫泊桑 穷 恨
  富 盼、赞 => 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穷 见、躲
  势利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爱慕虚荣

中学语文篇3:中学的语文教学计划

中学语文_中学的语文教学计划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成效如何,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对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来说,肩上的使命是沉甸甸的,但又是光荣而神圣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学的语文教学计划,仅供参考!
  中学的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中阶段是人生求学的黄金时段,而高一上学期,又是这个重要学习阶段的重要的起始阶段。为让学生掌握高中语文的特点,明白语文学习的思路和方法,热爱语文,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学得知识,夯实基础,练好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培养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其终身受益。为此,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特制定高一语文计划。
  二、总体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我们的教学总体目标是:努力使学生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一)积累与整合。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二)感受与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三)思考与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四)应用与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五)发现与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三、新教材的特点及教学重点
  (一)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共五册,共用三个学期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他时间由学生按兴趣学习选修部分。
  (二)必修教材的基本框架:每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即“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
  1、阅读鉴赏:这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内容是反映当今时代特色的作品。学习重点各不相同:有侧重对形象性较强的文学作品的鉴赏,有侧重对思变性较强的说理文章进行思考和领悟,有侧重应用性较强的文章的阅读和理解。
  2、表达交流:这部分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部分。写作分4专题;“口语交际”共设计五次活动。
  3、梳理探究:每册共有3个专题,学生可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的学习探究。
  4、名著导读:每册有2部导读。主要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
  四、具体措施:
  (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有中心发言人。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内容外,我们将充分利用图书馆和阅览室资源,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外阅读,同时要求学生做好摘记(摘抄或剪贴),写读后感、读书心得、学习随笔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内容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己找资料,达到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
  课前语文活动突出成语、古诗词、优秀文章等赏析或简介。
  (四)落实“快准美”
  语言表达力争一个“准”字,读题、审题、思考、解题等力求一个“快”字,书写、做题步骤、文面卷面等力求一个“美”字。
  五、改变做练习的习惯
  如何处理练习问题,我们将尝试采用以下办法:
  1、整合原则。将一部分练习处理融合到课文教学当中,在课堂上解决。因为练习是围绕课文内容和单元要求而设计的,它对课堂教学起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决不能将课堂教学与练习的处理分割开来,而应该将二者巧妙地整合。有专家说:“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练习的某些问题能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分层原则。新课标在练习设计上富有弹性及开放性,这就为教师和学生自主处理练习提供了灵活的空间。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不再把练习当成负担。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3、评价策略。评价是一种检测激励机制。对完成练习的情况做出评价,能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参与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注意发现并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淡化学生之间的差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培养评价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进步的信心。
  总之,新教材练习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加重学生的负担,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课上,引导学生动起来,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师生一起切磋学问,砥砺思想;课外,通过少而精的作业,积累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课堂内外,都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六、改变写作的方式,倡导自主写作
  作文教学,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操作程序:
  1、编写个人作品集。要求每个学生,从高一入学时开始,就为编个人作品集做好以下工作
  ①为自己的作品集起一个动听的名字;
  ②每周完成1000字的练笔,练笔的时间、内容自定;
  ③给自己的每周练笔做些美工,如插图、文字配色、贴相片、配底纹等;
  ④为自己的作品集写一篇序言;每一个学期编一个集子。
  2、选编班级作品集中的作品。以班为单位,选取学生优秀作品推荐到校刊《天涯风》中发表。
  七、关于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可分识记、阅读、写作三个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分层;授课时教学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分层等。每个部分对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作文实行“达到”目标,下等水平的学生要求达到40分,中等水平学生44分或以上,优等生达到48分以上)那个层次的学生达不到要求,要进行巩固性训练。
  八、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大课堂学习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如:
  1、进行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经常找学生谈心,以最大的热情和耐心解决学生的疑惑;
  3、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关心学生;
  4、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心理辅导。
  为完成我们的课改目标,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所有成员将团结协作,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在集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电脑教学的优势,群策群力,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课改的路子,使学生真正想学、乐学和会学,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57318/

推荐访问:5156中学语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