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文化常识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21-04-17 22:00:11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荆轲的形象。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荆轲刺秦王文化常识,供大家参考选择。

  荆轲刺秦王文化常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 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 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 介宾短语后置 )

  2、 嘉为先言于秦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3、燕王拜送于庭 ( 介宾短语后置 )

  4、使毕使于前 ( 介宾短语后置 )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3.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4.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2.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

  3. 荆轲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荆轲刺秦王文化常识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 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一)指出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燕王拜送于庭

  5.秦王还柱而走

  6.卒起不意

  7.日以尽矣

  8.图穷而匕首见

  (二)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3.持千金之资币物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6.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8.北蛮夷之鄙人

  9.图穷而匕首见

  10.秦王还柱而走

  11.诸郎中执兵

  12.左右既前

  (三)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

  1.进兵北略地

  2.秦兵旦暮渡易水

  3.丹不忍以己之私

  4.樊龄期乃前曰

  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6.其人居远未来

  7.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8.皆白衣冠以送之

  9.发尽上冠

  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11.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12.(秦王)乃朝服

  13.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14.群臣怪之

  15.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16.非有诏不得上

  17.箕踞以骂曰

  18.乃欲以生劫之

  (四)一词多义:

  1、实词

  兵  ①不得持尺兵  ②不及召下兵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

  穷  ①图穷而匕首见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陈  ①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  ②恐惧不敢自陈

  私 ①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②乃遂私见樊於期

  还  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②秦王还柱而走  ③计日以还 ——《黄生借书说》  ④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周亚夫军细柳营》

  振  ①诚振怖大王之威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 ——《过秦论》  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④迁我如振落叶  ⑤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过秦论》

  奉  ①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②轲既取图奉之  顾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②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  ④顾恋慈母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为学》

  亲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图  ①乃骇而图之  ②图穷匕首见  ③不图子自归

  被  ①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②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五人墓碑记》  ③被明月兮佩宝璐 ——《离骚》

  请  ①乃请荆卿曰  ②请辞决矣  ③乃置酒请之  ④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

  信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②听其言而信其行 ——《论语》  ③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④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⑤信可乐也  ⑥低眉信手续续弹 ——《琵琶行》  ⑦欲信大义于天下  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  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

  遇  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②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论语》  ④斯固百世之遇也  辞  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②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烛之武退秦师》  ③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  ④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

  遗  ①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②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  ③至唐李勃始访其遗踪 ——《石钟山记》  ④使人遗赵王书 ——《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  ①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②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③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赤壁之战》  ⑥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

  卒  ①鲁肃闻刘表卒 ——《赤壁之战》  ②卒成帝业 ——《出师表》  ③卒起不意  就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②轲自知事不就  2、虚词  岂  ①将军岂有意乎  ②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③岂可得哉

  以  ①何以言之  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④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⑤日以尽矣  ⑥皆白衣冠以送之  ⑦以次进  ⑧以故荆轲逐秦王

  乃  ①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③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④乃今得闻教  ⑤而今乃以手共搏之

  之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②秦王购之金千斤  ③为之奈何  ④愿得将军之手记以献秦  ⑤顷之未发  ⑥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五)指出句式特征

  ⑴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⑵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⑶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⑷常痛于骨髓

  ⑸燕王拜送于庭

  ⑹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⑺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⑻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⑼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⑽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⑾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六)、固定句式积累

  (1)将奈何  (“奈何”,可译为“怎么办”)

  (2)岂可得哉  (“岂……哉”,表反问,“怎么……呢”)

  (3)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有……用来)

  (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没有……用来)

  荆轲刺秦王文化常识

  《荆轲刺秦王》历史背景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两位主人公——荆轲及秦王

  秦始皇:

  秦始皇,秦孝公的第六世孙,秦庄襄王异人的儿子。他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步富强起来,前247年,赢政即位为秦王,前238年亲政,从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天下。

  统一全国后,自称皇帝,他通过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建立了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交通道路,统一货币,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重大的举措。但始皇以猛治国,法律苛严,终于在他死后激起民变。秦始皇多次出巡,前210年7月,秦始皇于沙丘死,时年50岁。

  荆轲其人:

  荆轲(? - 前227)战国末期人,人称庆卿,据说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卫人称他为庆卿,而到燕,燕人称他为荆卿。卫国原本是春秋时代的大国,后来日渐销侵,多数土地被赵、魏夺去了,到了最后,卫国只剩濮阳一个城了,沦落为魏的附庸。

  荆轲喜欢读书击剑,曾游说卫元君,不为所用。后游历天下,与四方名士豪杰交往。曾经在榆次和盖聂论剑,话不投机,盖聂怒目而视,荆轲扬长而去。又在邯郸和鲁句践下棋赌博,互相争吵起来,鲁句践怒斥他,他仍扬长而去。又到燕国,和当地的狗屠夫擅长击筑的高渐离结交,成为知己。荆轲喜欢喝酒,每天和高渐离在街市中喝酒,酒酣之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唱着就哭了起来,认为天下没有知己。燕国处士田光也结识荆轲,认为他不是平常人.

  生平: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秦时涿县人今河北省涿州市,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后失败被杀。战国末期卫国人,汉族,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被称为“荆卿”(或荆叔),随之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密谋,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史记记载

  1、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荆轲的部分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轲好读书击剑,以术说 卫元君,卫元君不用。……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荆轲遂见太子……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姿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久之,荆轲未有行意。……(以下为荆轲刺秦王的情节)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其明(第二年)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

  2、《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4]

  《荆轲刺秦王》翻译

  翻译:

  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大部分占领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秦军马上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不用太子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假如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现在听说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荆轲说:“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樊於期于是上前问道:“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左手握住右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了这件事,赶着马车跑去,伏在樊於期的尸体上大哭,非常悲伤。事已至此,没有办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级,用匣子装好它。

  于是太子预先寻求世上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买到,叫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用人来做实验,血沾湿衣褛,没有不立即死亡的。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燕国有个勇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于是叫秦武阳做助手。

  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因而停下等候他。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说:“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去了,您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请允许我先遣发秦武阳!”荆轲发怒,呵斥太子说:“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请允许我告别吧!”于是出发了。

  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意为:燕国愿意同别的诸侯一起尊秦王为天子)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jū)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仓猝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背着剑!大王背着剑!”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荆轲。事后,秦王还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

  注释

  (1)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2)收:占领。北:向北(名词用作状语)。略:通掠,掠夺,夺取。

  (3)荆卿: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4)旦暮渡易水:早晚就要渡过易水了。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易水,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5)长侍:长久侍奉。

  (6)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微,假如没有。谒,拜访。

  (7)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当下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就无法接近秦王。信:凭信之物。亲:亲近,接近。

  (8)樊将军:即下文的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

  (9)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购,重金征求。邑,封地。

  (10)督亢:今河北省易县,霸县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

  (11)说:同“悦”,喜欢,高兴。

  (12)更虑之:再想想别的办法。更,改变。

  (13)遇:对待。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

  (14)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人杀掉,其他人等收为奴婢。

  (15)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顾,不过,只是,表轻微转折。

  (16)善:好好地。

  (17)把:握,抓住。

  (18)揕:刺。

  (19)见陵之耻:被欺侮的耻辱。见,被。陵,侵犯,欺侮。

  (20)偏袒扼腕而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近一步。这里形容激动愤怒的样子。偏袒,袒露一只臂膀。扼:握住。

  (21)拊心:捶胸,这里形容非常心痛。

  (22)盛:装。

  (23)函封之:用匣子封装起来。函,匣子。

  (24)徐夫人:姓徐,名夫人。一个收藏匕首的人。

  (25)工:工匠。以药淬之: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淬,把烧红的铁器浸入水或者其他液体,急速冷却,使之硬化。

  (26)濡缕:沾湿衣缕。濡,浸湿,沾湿。

  (27)忤视:正眼看。忤,逆。意思是迎着目光看。

  (28)为副:做助手。

  (29)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30)迟之:嫌荆轲动身迟缓。

  (31)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反,通“返”。竖子,对人的蔑称。

  (32)不测:难以预料,表示凶险。

  (33)请辞决矣:我就辞别了。请,请允许我,表示客气。辞决,辞别,告别。

  (34)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

  (35)高渐离:荆轲的朋友。

  (36)为变徵之声:发出变徵的声音。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37)慷慨羽声:声调激愤的羽声。

  (38)瞋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

  (39)终已不顾:始终不曾回头。形容意志坚决。

  (40)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币,礼品。

  (41)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以厚礼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遗:赠送。

  (42)诚:确实。振怖:惧怕。振,通“震”。

  (43)比:并,列。

  (44)给贡职如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给,供。

  (45)奉守先王之宗庙:守住祖先的宗庙。意思是保存祖先留下的国土。

  (46)使使:派遣使者。

  (47)唯大王命之:意思是一切听大王的吩咐。唯,希望的意思。

  (48)奉:两手捧着。

  (49)以次进:按先后顺序进来。

  (50)陛:殿前的台阶。

  (51)顾笑武阳:回头冲武阳笑。顾,回头看。

  (52)少假借之:稍微原谅他些。少:通“稍”。假借,宽容,原谅。

  (53)使毕使于前: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54)发:打开。

  (55)自引而起,绝袖: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引,指身子向上起。绝:挣断。

  (56)操其室:握住剑鞘。室,指剑鞘。

  (57)剑坚:剑插得紧。

  (58)还:通“环”,绕。

  (59)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全都失去常态。卒,通“猝”,突然。

  (60)尺兵:尺寸之兵,指各种兵器。

  (61)郎中:宫廷的侍卫。

  (62)提:掷击。

  (63)负剑:负剑于背。

  (64)废:倒下。

  (65)引:举起。

  (66)被八创:荆轲受了八处剑伤。被,受。创,伤。

  (67)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68)劫:强迫,威逼(其订立盟约)。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525593/

推荐访问:鸿门宴文化常识 荆轲刺秦王知识 荆轲刺秦王以的用法 荆轲刺秦王一等奖ppt 荆轲刺秦王文化常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荆轲刺秦王中文言常识 荆轲刺秦王ppt课件优秀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总结 荆轲刺秦王古今异义 荆轲刺秦王人物形象 荆轲刺秦王实词虚词 荆轲刺秦王特殊句式 荆轲刺秦王的文学常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化常识 荆轲刺秦王前六段的知识点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简述 荆轲刺秦王涉及的文学常识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荆轲刺秦王知识框架 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 荆轲刺秦王重点实虚词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