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四五”人才工作重难点问题调研报告

来源:调研报告 时间:2020-06-24 22:00:22 阅读:

【www.bbjkw.net--调研报告】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市“十四五”人才工作重难点问题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市“十四五”人才工作重难点问题调研报告

  我市是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深入研究和解决“十三五”期间人才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人才服务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对于提高“十四五”区域竞争能力和水平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十三五”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多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以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为抓手,大力实施xx等重点人才工程,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全市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得到了提升。

  (一)加强宏观指导,健全人才工作格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先后颁布x个中长期人才规划、x个人才队伍专项规划、x个重点领域人才规划,形成了配套协调、科学规范的全市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建立了党委和政府领导人才工作联系点,加强对重点领域人才工作的指导。

  (二)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干事创业环境。先后出台《xx

  人才资源开发条例》、《xx人才市场条例》、《xx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关于进一步促进xx人才资源和社会保障

  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xx人才发展“小环境”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和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若干规定》等x多项政策法规文件,推动了人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努力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三)推动内引外联,为科学发展聚集英才。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服务一线,支持用人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促进重点产业、重点学科和重点项目健康快速发展。市党委政府借助xx等重大项目和产业发展需要,柔性引进院士xx名、国内外知名专家xx名,全职引进博士xx名。加强同国内著名高校人才交流合作,与xx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xx大学签署人才合作框架协议,推动xx与x签署了“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xx试点基地协议”、“共建研究生骨干地方短期挂职锻炼xx基地协议”等,开辟了引才的新路子。各县还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组织各类企业赴国内高校引才聚才、建立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效果。(四)打造创业创新载体,增强人才工作实效。市党委政

  府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启动建设了xx产业“人才高地”。创建了xx“人才特区”,进一步增强对高层次优秀人才的聚集效应。大力实施面向x国家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市专家服务团等,不断增强人才工作的实效性。建立市科技创新团队x个,已承担国家及市科技项目x项,取得了一大批新成果,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十三五”以来,市党委政府共表彰“xx”xx名,累计投入奖励专项经费xx万元,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重才爱才氛围。

  (五)加大育才力度,提升各类人才素质。“十三五”以来,市组织xx万人次参加了各类继续教育培训;

  组织xx个职业工种、xx人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选拔高级工xx人、技师xx人、高级技师xx人;

  培训农村实用人才xx万人、农业职业技能人才xx万人、农业专项技术人才xx万人。实施xx、xx等人才培养计划,选派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到市、发达地区或国外科研机构、医院、高校进行中长期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总结近些年来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一

  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各级党委在人才工作上只有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才能形成推动人才发展的强大合力,确保人才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树立先进理念、开阔用人视野,才能解决体制机制性障碍,克服人才工作中重财轻人、重使用轻开发、重资历轻业绩、急用现引等问题,才能打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三是必须不断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只有把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着力点,不断深化人才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

  制,畅通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行业之间流动的渠道,才能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四是必须不断优化政策环境。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创新人才政策,增强对人才的服务功能,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才能形成吸引、聚集各类优秀人才的洼地。五是必须注重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市场主体重才、引才、用才、育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才工作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才能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各类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二、“十三五”人才工作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从宏观上看,一是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我市人才占总人口比例为x,比全国平均水平低x个百分点。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x万人,高层次科技人才x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仅有x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在职中青年专家x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x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在职人选x人,与全国各市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我市高层次人才的比例很低。二是人才结构、分布不够合理。从全市人才队伍结构来看,传统人才多,高新技术人才少;

  普通型人才多,产业化人才少;

  基础研究人才多,实用型人才少;

  继承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从区域分布来讲,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市,山区、农村的人才相对较少;

  从行业分布来讲,人才主要

  集中在医疗、教育、农牧等领域,而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人才非常短缺。调查统计显示,到“十三五”末,我市能源、化工等x个重点领域现有人才x万人、缺少x万多人,其中能源化工缺x万人、装备制造缺x万人、xx产业缺x多人、新材料缺xx多人、现代农业缺xx多人。三是人才工作机制不够完善。突出表现在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不健全,培养体系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人才评价不够科学,特别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还没有建立起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简单、粗放。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受表彰的人往往“老面孔”较多,对那些正在埋头苦干、破茧欲出的中青年人才缺乏激励;

  薪酬激励机制尚未普遍形成,人才价值难以有效体现。人才使用机制缺乏活力,导致人才流向党政机关的多,出现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现象,带来人才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用人唯亲不唯才、放手不放心,没有成熟的用人机制,缺乏人才吸引力。四是人才观念落后,人才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些地方领导和企业存在“引人不如引资”、“引智不如引项目”、“重硬件投入、轻人才投入”等思想观念,有的还存在重引进轻培养、重所有轻所用的现象,导致人才“引进来、用不好、留不住”。有的崇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对引进区外人才比较重视,对本地本单位人才关注不够。五是人才工作经费普遍投入不足。市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xxx

  万元,其中大部分用于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津贴等专项经费,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经费较少。

  从具体问题上看,一是人才市场化配置不畅,人才流通困难。受编制、身份的限制,一些单位急需紧缺的人才引不进来;

  一些地方对引进人才在户籍、社保等方面存在政策“壁垒”,制约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二是职称评聘受限,影响人才稳定。特别是基层科研、文化、医疗、学校等单位,符合职称评聘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多,但由于受职称名额限制,许多人难以评定职称或职称晋级,成为当前影响人才队伍稳定的焦点问题。三是人才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以业绩考评为核心,以考评定津贴、定优劣、定奖惩的激励制度尚未建立,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平均主义现象,分配不能向优秀人才倾斜,不能向关键岗位倾斜,导致有事无人干,有人不干事。四是人才资源缺乏与浪费、流失并存。由于地区发展、行业发展不平衡和基层待遇差、发展空间小等,导致人才结构、分布失衡,产生人才资源缺乏与浪费、流失并存现象。

  三、加强我市“十四五”人才工作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市人才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要加强顶层设计,综合分析、整体谋划,重点突破、统筹推进。

  (一)健全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形成党管人才合力。一是健全党管人才体制机制。以贯彻落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

  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全市人才工作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形成统分结合、协调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健全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的权重。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和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进一步调动各行业做人才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职责清晰、分工协作的人才工作合力。二是改进人才管理方式。整合市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工作机构,组建新的人才工作机构。建立与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三是健全人才发展规划落实的长效机制。按照市人才规划部署,细化工作内容,分年度、有步骤地深入实施,重点围绕急需紧缺人才的引、留、用等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抓好落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人才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完善的人才规划实施情况监督、检查、评估和考核体系。(二)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

  建立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确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提高投资效益。研究制定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渠道进行

  人才投入。二是健全人才合理流动机制。疏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才相互流动机制,盘活人力资源,激发人才活力。健全人才向基层、艰苦地区、生产一线流动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人才的津贴标准,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提供保障。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机制,整合我市各类人才资源市场,积极培育、扶持新型专业人才市场、中介组织,健全人才市场服务标准,形成统一、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三是完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注重依据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既突出用人单位评价人才的主体作用,也要注重发挥业内专家在标准制定及评审工作中的作用,增强评价结果的公信力。研究制定科学、规范、公平的评价规则,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四是健全人才待遇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本地人才,要给予与引进人才同等待遇;

  企事业单位选聘的急需紧缺或关键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探索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实行期权、股权激励。制定高端人才、优秀人才休假疗养制度。大力开展“xx”评选活动,对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表彰奖励。

  (三)推进人才政策创新,激发各类人才活力。一是完善人才培养开发政策。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学校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整合培训资源和项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重点实施一批人才培养中长期项目。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学术交流活动,举办高层次的全国性、国际性专业论坛,为高层次人才学术交流合作创造条件。探索实施“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行动”,通过保留身份、项目支持、奖励等方式,鼓励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企业技术创新,逐步向企业集聚。二是完善稳定与用好人才的关爱政策。大力实施市“xx”工程。完善在xx工作的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选的津贴发放办法。适应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要,依托xx经济区建设、xx扶贫攻坚和“xx”园区建设等工程,重点打造一批人才平台,盘活人才资源,发挥人才作用。重视发挥企业用人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技术中心和高端人才工作站,完善配套设施和政策,为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三是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深入实施市“xx引才百人计划”,大力吸引海外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等方面的人才来xx创新创业,并完善我市长期居留、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特殊政策措施。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力度,支持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海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推动

  我市大型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加强人才开发的国际交流合作,通过建立产学研联盟等,加强我市与国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和跨国企业的交流合作。四是实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发展专项政策。研究制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大非公经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力度,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到非公经济组织创新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到非公经济组织中就业。(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

  缺人才。一是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加大高技能人才开发投入,重点扶持高中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速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每年遴选一批企业班子成员及企业监管部门的管理人员,采取合作培训、外派、委托培养等形式,到国内外大企业、大公司、商务基地或国内发达地区研修或挂职锻炼。继续实施“xx”名校长名医培养计划,选拔中小学校长、骨干医生到沿海发达省市挂职锻炼或研修。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xx”建设。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经济开发区等优势特色功能区、产业项目和重点学科,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强化动态管理和考核机制。完善科技创新团队资助、激励和保障制度,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团队凝聚、培养、使用人才的引领作用。推进市能源化工、葡萄产业、设施农业、枸杞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多领域、多专业、多层次引进一批国际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强人才高地建设规划和

  落实工作,着力打造xx四大“xx”品牌。

  市“十四五”人才工作重难点问题调研报告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晋城要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关键在人才。为积极推动人才兴市战略,近期我们对我市人才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目前人才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大人才政策落实力度,营造良好人才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我市人才工作现状

  为了认真落实人才政策,市委、市政府不断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有效强化了“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逐步建立了工作运行机制。特别是通过制定实施目标明确、责任清晰、奖惩分明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使人才工作由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极大地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和激励。人才政策的落实,有效促进了全市的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总量有了较大增长,人才队伍的素质有所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的数量有所加大,部分急需人才短缺状况得到缓解,人才结构有所改善。截至目前,在我市工作创业或技术项目合作的海内外的高层次人才入选国家“国家重大人才工程”4人,入选山西省“省重大人才工程”10人,入选首批“晋城特聘专家10人,获中国政府外国专家友谊奖1人,获“山西省外国专家友谊奖”2人。一批高新技术人才相继在我市落户创办企业、开展技术合作。

  二、存在主要问题

  我市企业大多以传统型加工企业为主,科技含量不高,引进人才的载体和平台还处于培育期,人才开发的内生动力不足,意愿不是太迫切,政策落实的客观效果也不是太理想。

  (一)政策宣传不够深入。政策宣传是政策落实的基础。我市在人才政策宣传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不够理想,没有达到长期深入宣传的效果。我市具体有哪些人才优惠政策?不仅作为人才使用主体的企事业单位说不清楚,就连相关职能部门也不能详尽。从而导致部分地区和单位存在需要政策的不了解政策的情况,这在民营企业中尤为明显,也导致用人单位对人才开发的认识不到位,造成人才政策落实存在“口号化”和落实不彻底的现象。

  (二)城市发展水平对人才吸引力不强。我市地处山西南部,主要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目前国家大力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给我们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们无论是在城市的发展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与周边中原城市群还有一定的差距。而采取趋同的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显然缺乏竞争力。因为对人才而言,能对其产生有效吸引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工作岗位、工资收入和取得的待遇等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工作人文环境、个人的发展空间、子女的成长空间等其他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政策优惠的吸引力日益降低,城市自身环境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由此给人才引进带来更大压力。

  (三)人才资源总量不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人才22.99万人(包括市县乡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邻近的运城为34万,焦作为43万;每万人拥有人才量为1000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少268人;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人才总量的1/5,比全国31%的占比少13个百分点;高学历人才紧缺,具有博士学历的约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0.1%,硕士研究生约占0.5%。总体而言,我市还是“人才资源小市”。究其原因,这与我市建市时间短,高校短缺带来的人才培养能力欠缺有较大关联。

  (四)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我市企业家队伍年龄结构偏大,以60后、70后为主;文化层次偏低,高中、中专及以下为第一学历的占据了多数;传统行业人才较多、创新型科技型企业人才少,实体产业以传统冶铸、装备制造为主,思路不宽,模仿多、创新少,想问题、办事情更多的依赖经验型和粗放型的管理,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体现在国企上,人才引进后的管理培养力度不够,人才的跟踪考核、职业规划引导工作建设相对滞后,无法对优秀人才形成有效的吸引力,从而导致优秀人才“留不住、用不好”的现象比较突出。

  从人才占比上看,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初级、中级、高级比例为58:40:2;技能人才中,初级、中级、高级、技师比例为24.3:62.9:12.7:0.1。从行业占比看,煤炭从业人数为14.76万人,占到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近1/3。高层次人才少,与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少有很大关联,特别是地面产业中的创新型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绝大多数没有研发机构,而全市也没有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难以形成高层次人才聚集的条件和产业支撑。

  同时,我市行政事业单位招录招聘比例持续维持在40:1以上,而东部城市普遍在10:1上下,可见我市青年“捧铁饭碗”意愿明显过热。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将就业选择局限在特定的范围,而没有投身经济实体、参与经济建设,从而带来人才资源的相对浪费。而作为选项另一端的广大民营企业,由于大都落户乡村,工资待遇、工作前景、生活条件与城市存在差距,普遍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的现实问题。

  (五)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全省各地都密集出台了吸引人才的政策,我市也先后出台了《晋城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晋城市招才引智十条激励政策》,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我市人才的管理、引进、培养、激励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为促进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目前情况看,有些政策的执行效果不甚理想,比如2017年制定的《晋城市招才引智十条激励政策》,该项政策既没有牵头部门,也没有细化具体条款责任落实部门,因此没有能够真正落实兑现。

  三、改进人才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人才政策环境建设的实际状况,要积极创造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既要不断完善创新人才政策措施,增强人才政策的吸引力、凝聚力,更要加大对人才政策的落实力度确保人才政策取得好的实际效果,以打造最具吸引力的吸才、引才环境。

  (一)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当前我市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依靠创新驱动、科技进步和人才支撑。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把人才工作放在全局的高度,放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去思考、去谋划,更加有效地把人才优先嵌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做到重大战略推进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为重大战略提供人才支撑,以人才优先发展打造新一轮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建立党委常委会定期听取人才工作汇报和引进人才“定期议才”制度。充实调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组,建立以人才投入强度、人才数量素质、人才成果贡献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将人才工作列入党委书记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聚焦优秀创新创业人才,讲好晋城人才故事,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舆论宣传的引导作用。要进一步加大舆论力度,宣传各级重大人才政策文件和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全面报道各级各部门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深入挖掘各类人才在创业、经营管理、行业带动等方面的先进事迹。每年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隆重表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增强人才在晋创新创业的荣誉感、获得感,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关注人才和爱护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人才引进工作的关注度,有效扩大吸才、引才工作的影响力,为吸才、引才营造充分的宣传舆论氛围。

  (三)创新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实现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抓住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将产业人才作为人才引进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产业导向,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推进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相匹配,走“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的发展之路。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政策,综合考虑人才所处的地域环境、市场环境对人才引进的制约,建立起比周边城市群更加科学、更加优厚、更加开放的人力资本定价系统和市场化的薪酬制度,重点引进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实行带项目、带岗位、带薪酬的定向引进方式,引才与引智并举。根据经济转型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积极引进主导产业、重大工程项目及重点行业紧缺专业人才、特殊专业人才,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以业绩为取向的、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破解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各类难题。要进一步调动行业管理部门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招商与引才紧密结合,加强工作衔接,形成工作合力。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培养本科以上学历和高技能人才给予资助奖励,大力表彰奖励重才、爱才先进单位,不断引导企事业单位强化工作的主体意识,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完善吸才、引才政策制度,改革分配办法,优化发展平台等途径,营造有利于吸纳人才、集聚人才的良好环境。更好地发挥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奖励力度,对取得重大科技创新和发明的给予重奖,并提供住房、子女就学就业等其它方面的优厚待遇。

  (五)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要把提高人才服务质效、优化人才工作环境作为筑巢引凤的基础性工程和关键性举措,让各类人才能够切身感受到晋城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真正扎根晋城,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生力军。优化人才服务措施。不断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行部门联动,在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创新性、全链条的“一站式”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坚持开展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帮助解决创新创业困难,定期组织走访慰问、休假疗养、健康查体等,切实体现党委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加快人才服务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工作信息化和数据化建设,积极建立健全人才数据收集和统计系统,为我市人才工作开展、政策制定等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

  市“十四五”人才工作重难点问题调研报告

  各位领导:

  根据本次座谈交流会议程安排,现将县发展改革局牵头的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筹备启动编制工作

  根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全省“十四五”规划前期工作的通知》(川发改规划〔2019〕227号)文件和市发改委工作安排,县政府于2019年8月20日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和省、市安排的前期工作配合落实会议,正式启动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落实意见征求征集,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根据县政府安排,县发改局立即启动规划编制的前期重大课题和行业规划意见征求征集工作,向全县各部门、县级领导干部征集征求意见。及时召开班子会,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三、确定编制内容,印发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参考全市规划编制前期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内容,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内容已全面确认,县人民政府已于2019年10月10日印发了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方案中特别明确了本次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县政府政策研究中心(室)、全县主要经济指标部门和重点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本次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同时,根据规划编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可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组成编制工作专班,落实“十四五”规划编制协调服务工作,从组织机构上保障了工作的开展。

  四、珙县“十四五”规划重大前期课题和专项规划情况

  本次规划,县政府确定了12个重大前期课题和19个专项规划。重大前期课题涵盖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产业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思路研究,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通道经济发展研究,重大项目谋划包装、高效推进研究,深化区域合作、协调联动发展机制研究,县域副中心建设研究,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课题研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课题研究等方面;专项规划包括: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生态宜居建设,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信息化发展,科技发展,文化旅游发展,水利发展,林竹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交通发展,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保护,应急体系建设,养老服务业发展。

  12个重大前期课题计划采取分类打包方式,以竞争性磋商或直接委托等方式招标落实,目前,具体招标方案正在起草中。计划在2019年底前重大前期课题拿出成果,指导“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同步在2019年年底形成。2020年,将全面铺开“十四五”规划编制,2021年两会时印发。19个专项规划,在县“十四五”规划印发后一年内完成编制印发。

  五、存在问题

  从前期的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意见征集情况看,存在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下步,我局将认真执行县政府“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精心组织、认真实施,脚踏实地的做好大走访、大调研,引导广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建言献策,参与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争取在未来五年,让规划引领县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落地落实。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87665/

推荐访问:十四五医院规划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