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蒲松龄ppt]蒲松龄狼

来源:教学设计 时间:2018-05-24 09:49:40 阅读:

【www.bbjkw.net--教学设计】

蒲松龄狼篇一: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狼

蒲松龄狼篇二:语文课程《狼》的课件


  下面网小编为大家提供了语文课程《狼》的课件,仅供参考。
  关于教材:
  1、教学课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狼》
  3、教学目标 :
  1、根据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准确、形象诵读课文,把握其故事情节。
  2、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积累成语。
  4、教学重点:
  1、注重朗读,紧扣情节,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5、教学内容:
  1、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并达到背诵全文。
  2、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的不同表现。
  4、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观因素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5、拓展:积累与狼有关的成语;进行课文写作上的评价
  关于教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突出重、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贯穿课堂教学,结合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
  关于教具:投影资料:《狼》故事情节投影胶片。蒲松龄介绍投影。问题设置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作家作品资料。
  2、依据注释熟读课文 ,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4、收集有关“狼”字的成语。
  教学思路: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屏弃对课文机械式的分割,特别对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独句串通很容易让学生感其无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针对这篇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听读——讲故事——朗读——自读——个别朗读)形象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大局地感知课文,这个作为重点安排;其次,在大方面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小局的字词,学生在知道情节的基础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字词的把握就不是纯死记硬背的难关。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程序:
  (一)、整体感知,了解情节
  1、教师范读,力求引入情景。
  2、学生讲故事,带入情景。同时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增强形象感。并归纳故事情节。
  3、集体朗读,再次体会故事情节。
  4、自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找出疑难,落实字句,共同探讨。
  5、个别朗读,读出情景。
  (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设计四个问题,分别围绕:故事发生的客观条件;人狼搏斗的主观行为;人狼各自机智的体现;以及了解课文的中心。
  (三)、延伸拓展
  1、拓展知识面,检阅学生搜集有关“狼”的成语的情况,并造出相关的句子。
  2、拓展能力,评价式阅读。让学生各抒己见,用 “……写得好,写出了……表现了……” 的句式谈谈感想。
  (四)、朗读结束,加深印象
  (五)、作业 巩固,深化新知
  教学设计(略)
  可视文字材料:
  故事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时间:傍晚 形势紧急 “屠大窘”
  地点:途中 麦场
  客观条件:
  力量:悬殊
  物资:“担中肉尽”(伏笔) 天时地利
  人 狼
  投以骨,复投之,直至骨尽 并驱如故
  主观行为:
  顾野有麦场,奔倚积薪下,弛担持刀 前后夹击,欲置人于死地

蒲松龄狼篇三:七年级语文陋室铭导学案

  【学习任务】
  1、 继续积累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领略作者的情怀;
  3、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增加古文积累量。
  【导学预设】
  1、走进作者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诗人,进步的思想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浪淘沙词九首》其九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就是其中的一首。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据说是刘禹锡被贬安徽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中有石碑一面,上刻篆书“陋室铭”三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屈;他酷爱莲花,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作《爱莲说》。
  2、“说”、“铭”“说”、“铭”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记事、抒情,以表达作者的志向或见解等。此类文章有《爱莲说》、《师说》、《马说》等;“铭”分两类:一类是刻在器物上的用来警戒、勉励自己的文字;另一类是埋于地下记录死者生平事迹,即墓志铭。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一般注意句末的韵。分为座右铭、器物铭、墓志铭、居室铭、山川铭等。
  3、文言虚词
  “之”
  A、作助词,a、相当于“的”。(故时有物外之趣)b、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的后面,不表示是在意义,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的作用,不翻译出来。(久之,目似瞑……公将鼓之……)
  B、宾语前置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例如:①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②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译:宋国有什么罪呢?动词“有”,宾语“陋”、“何罪”,借“之”帮助,把宾语“陋”“何罪”从动词“有”后面提到动词前面。这个“之”只是提宾语的标志,无实在意义。按现代汉语的说法,“何陋之有?”即为“有何陋?”“宋何罪之有?”即为“宋有何罪?”。
  C、作代词用:
  (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例如:①具答之。(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8538/

推荐访问:狼蒲松龄ppt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