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引导 准确把握社会舆情全力做好引导工作

来源:其他范文 时间:2020-06-04 07:03:14 阅读:

【www.bbjkw.net--其他范文】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舆情引导 准确把握社会舆情全力做好引导工作,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舆情引导 准确把握社会舆情全力做好引导工作

  在实践“三个代表”过程中,要代表和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及时地了解群众关心的是什么,议论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满意和不满意的是什么。从而有利于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积极支持党和国家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正确对待与处理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调整。

  当前,各级应当把掌握社会舆论情况作出知民意、晓民情、解民忧的重要途径,深入探索其变化规律,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

  社会舆情,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群众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群体性的思想、心理、情绪、意见和要求的综合表现,是社会发展状况的温度计和晴雨表。它源于社会现实,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身产生、发展、传播、变化的规律。社会舆情一旦产生,就具有波状扩散的传播特征,具有同类群体,社会舆情工作只有把握、遵循、运用好自身规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确把握社会舆情,必须要正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关系,一是主流和支流的关系。社会舆情的主流始终是面对时代的发展潮流、社会发展状况、人民的根本愿望决定的。当前我国社会舆情的主流是积极健康、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与此同时,在某些时期、局部地区和部分群众体中,存在一些社会舆情支流。这些支流有的与流行不悖,有的与主流对抗冲突;有的会逐渐融入主流或转化为主流。主流与支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甚至相互转化。二是顺流和逆流。二者矛盾、对抗,顺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逆流回转反复、局部阴挡。三是显流和潜流。已经出现、引人关注的显流容易应对,面已经存在、尚未暴露的潜流却是难以防范。在一定条件下,潜流很可能形成气候,成为显流。四是常流和变流。常流易于预料和把握,变流具有盲目性、杂乱性、冲击性、不可预测性,容易成为热点、难点问题。突发事件是变流的主要产生源。

  在现实社会中,可以说有形或无形地存在着社会舆情“市场”这个特殊的“市场”,一端是领导者,另一端是人民群众。从信息决策的过程看,领导者是信息的需求方,群众是信息的供给方。从决策的最终目的看,领导者决策的根本出发点是落脚点是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者和人民群众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但由于双方对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认识不同,对待和处理的方式方法不同,在利益关系调整的过程中就形成了社会舆情市场的供求矛盾。有的时候,一些群众从自身的局部利益和当前利益出发认为是重要的,而领导者从整体和长远利益考虑可能认为并不重要。反之,领导者认为重要,一些群众可能并不关心。因此,如何沟通、协调和解决这个矛盾,是社会舆情的核心任务。

  做好社会舆情引导工作,应当用“炒、发、放、冻、化”等策略。“炒”,对于有利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社会舆情,要竭尽全力炒热、炒火、炒爆。“发”,对于有利于党委和政府中心作、有利于宣传思想重点工作的社会舆情,要千方百计诱发、引发、生发。“放”,对于无关大局的,一时还难以看清和把握的社会舆情,可以暂时放在一边,静观其变。“冻”,对于不昨于唱响主旋律、带有杂间色彩的社会舆情,可采取冷冻措施,逐步消除。“化”,对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干部群众出现的有疑惑、有怨言、有情绪的社会舆情,要多做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

  社会舆情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干部群众对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主观反映,有的是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联的思想问题,有的是与人民群众工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有的是实际问题引发的思想问题。解决思想问题不能代替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了实际问题也不能自然而然地解决思想问题。因而,社会舆情工作必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针,两者兼顾,不可偏废,以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思想问题的解决,以解决思想问题带动实际问题的解决。

  舆情引导 准确把握社会舆情全力做好引导工作

  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主办、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舆论学论坛”近日在北京召开。与会者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新媒体时代如何加强社会舆情监测和引导、如何做大做强我国舆论学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与会者指出,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用“五个事关”深刻阐明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新媒体时代,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首先要科学分析社会舆情。社会舆情分析要做到数据采集完整准确、分析方法科学合理、呈现结果客观公正。当前,大数据技术为准确把握社会舆情提供了有利条件。怎样把非结构化的数据结构化,怎样在看似不相关的多组数据间找出其内在联系,是大数据时代社会舆情分析的关键。舆论学研究者要抓住时代机遇,做大做强我国舆论学,为加强舆论引导提供理论支撑。

  舆情引导 准确把握社会舆情全力做好引导工作

  习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时、度、效。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舆论模式和组织动员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采用传统的舆论引导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对舆论引导工作的新要求。现实和时代都要求舆论引导工作要准确掌握五个关键点,把握好“时、度、效”,努力提升科学化水平。

  “识时务”——全面掌握舆论态势。实施有效舆论引导的前提是全面了解事件情况及舆论态势,正确认识事件发生的各方面因素。在实际工作中,要全面掌握社会面、传统媒体和网络各渠道的舆情信息,精确把握社会面中的潜舆论、媒体面的舆情形势和网络中的苗头突发舆情。首先是掌握社会面舆情,通过在日常工作中广泛接触群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地聚拢社会面舆情。其次是掌握传统媒体舆情,通过定期查阅、统计等手段,准确掌握报纸、刊物、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中的舆论热点问题。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是掌握网络舆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技术的流行,网络已成为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阵地,要坚持全天候监看、定期汇总网络舆情形势,全面掌握完整舆论态势。

  “看时机”——客观分析发展趋势。及时有效的舆论引导要把握好时机,要在掌握科学研判方法进行正确预测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及时掌握舆情形势、快速研判反应、持续有效追踪,掌握主动权、话语权、主导权,尤其是要做好真实准确、总体形势、潜在风险、发展趋势和应对对策五个研判环节。首先通过信息追认、多方比较、查找信息源、调查分析等方式对真实性进行鉴别。再充分掌握各项数据,准确把握社会思想领域特别是意识形态发展的总体情况。要注意掌握事件的潜在风险,做到防范于未然。从社会舆情热点、网络舆情走势、网上代表性观点、传统媒体报道重点等方面,对舆情发展趋势进行估计和预测。最后,从舆论引导、工作举措、新闻应急、网络发言等方面提出决策参考。

  “懂时令”——提前谋划引导策略。舆论引导工作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社会关注热点,实施不同的引导策略。因此,要提前谋划舆论引导策略,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有效引导社会关注、解疑释惑、化解矛盾、服务群众。例如,在春节、国庆等节日期间,社会应营造喜庆热烈的氛围,需要提前通过调查,掌握群众节日需求,通过组织春节庙会、国庆假日消费节等活动,并安排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游戏、小节目,在报纸、电视、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中广泛宣传活动的相关信息,吸引大家参加,引导社会形成良性氛围。同时,通过舆情监测等工作手段,加强对社会面、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情况的综合掌握,及时快速有效应对突发、苗头性负面舆论,澄清事实、遏制谣言,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

  “纠准度”——准确把握各个节点。各个环节舆论引导工作的开展都要切准时机,准确掌握社会面关注点、转折点和峰值点,并适时开展相应的工作。首先,要对舆情发展趋势进行估计和预测,通过分析社会关注热点、网络舆情走势、网上代表性观点、传统媒体报道重点等方面情况,确定事件所处于的各个发展阶段,尤其要注意把握好抓住事初、事中、事后等关键节点,增强舆论引导艺术,通过事件发布、信息传播、观点引导等工作手段,将事件的原因、经过等要素以全媒体手段进行公开发布,使事实真相和官方声音以更快的速度、更广的范围传递到公众,以积极正面的观点对受众进行引导,调控舆论环境,释放正能量。

  “求速度”——快速处理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关键在速度和效率,应在及时掌握突发事件基本情况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准确地进行报道,抑制谣言传播的空间,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在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排解萌芽中的非理性舆论压力,及时遏制谣言、稳定情绪,为快速处理矛盾、科学决策提供基础。突发事件发生后,就会引起社会公众对事件发生的起因、过程、危害等十分关心,同时对调查过程、善后工作以及处理结果也密切关注。因此,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核心议题、次生议题的分级动态引导,根据各个阶段舆论发展动态,针对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热点议题,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制定突发事件新闻应急预案,形成日常监控预警、突发快速处置、全媒体舆论引导的工作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前瞻性、预判力,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增精度”——培育专业人才队伍。人才是开展舆论引导工作的基础,要培育精通情况调查、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专业队伍,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情况调查工作要针对不同的收集对象,运用不同的收集方法,确保情况调查的及时准确性,因此要通过直接服务群众的身边人,及时传递社会舆情热点,建立专职、兼职舆情信息员队伍,在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聘任舆情信息员、设立直报点,在走街串户、为民服务中获取群众诉求。舆情分析和舆论工作要求科学性和严谨性,要通过建立舆情分析专业队伍,在借助“外脑”的同时,通过加强培训、模拟训练、实战演练等方式,提升专业化水平,培养宣传干部中的“舆情分析师”和“舆论引导师”。

  “见成效”——弘扬清风正气氛围。人们常说,“苦不怕累不怕,就怕单位风气差”。风气是一种软实力。风气好,就能出人才、出业绩,人人受益;风气不好,就会滋长歪风、出现邪气,人人受害。风气问题事关人民的切身利益,受到普遍关注。有些人一方面期盼能在风清气正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又不自觉地助长一些不良风气,这种倾向需要引起高度警觉。在近期,东城区通过社会面、网络等渠道对居民发放调查问卷中显示,74.7%以上的被访居民认为当前党政部门能积极主动听取民众声音;30.4%的被访者认为民众向党和政府提出意见建议的“渠道多,而且畅通”;29.4%的被访居民认为向党政部门反映问题或提出意见建议后一般结果是“有,而且很快回应”;83.7%的被访居民满意东城区党政部门畅通社情民意方面的工作。

  “把疗效”——澄清事实引导舆论。进一步加大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力度,重要舆情形成监测报告,及时转请相关地方和部门关注、回应,以事实说话,避免空洞说教,真正起到正面引导作用是舆情出现工作时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东城区共发现、收集网络有关环境建设、医疗卫生等负面舆情事件 12起,通过第一时间发现、研判、处置、发声,负面舆情得以有效掌控,发挥了舆论引导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

  “促长效”——形成常态工作机制。舆论引导工作关键要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保证形成稳定、健康的工作局面。一是建立全覆盖收集机制。二是建立舆情信息汇集联席会议制度和区、街道两级研判机制。三是建立舆论引导机制,制定突发事件新闻应急预案,形成日常监控预警、突发快速处置、全媒体舆论引导的工作机制。四是建立服务决策机制。五是建立全媒体引导机制。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76099/

推荐访问: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 把握时效度做好舆论引导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