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本科《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总结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0-03-25 12:23:27 阅读:

【www.bbjkw.net--教学工作总结】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Pathology)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164056101、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68(46/22)、周学时4、学分3、开课学期4。

1.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一门介于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病理学从形态、机能和代谢变化角度研究和分析疾病,阐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转归和后果,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或实验依据。与先前所学的其它医学基础课程关系密切,并为今后学习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 适用于预防医学专业本科。

教 学 内 容 与 时 间 安 排 表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系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观察、描述疾病的病理现象,并能根据病变的基本规律去分析病变,揭示疾病的本质,阐述病理与临床的联系,为学习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后续课程和疾病的防治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病理学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它以学生已学的基础医学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等课程作为学习病理学的基础,为学生日后学习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 李玉林主编《病理学》 第8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本教研室自编《病理学实验指导》 2003.

(3)李甘地主编《病理学》 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4)董郡主编《病理学》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5)Cotran RS,Kumar V, Collins T.《Robbins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6th Edition) 》 W.B.Saunder ,1999.

(6)Kumar V , Cotran RS,Robbins SL. 《Robbins Basic Pathology (7th Edition) 》2003

⑺陈杰、李甘地主编 《病理学》 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教学过程采用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并辅以实例标本、幻灯、投影和录像等相结合的直观教学。

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以理论考试为主,结合课堂测验、课外练习、实验实践等方式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内容,理解主要内容,了解一般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实验考试占总成绩的20%,实验报告与课堂练习占总成绩的10%。

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实践性教学以实物病理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观察、描述为主,辅以幻灯、投影和视频材料相结合的生动、直观的互动性教学。

二、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1学时)

1. 主要内容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在医学中的地位、研究方法和发展史。

2. 基本要求

理解:病理学的内容、任务和研究方法。

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5学时)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第三节 细胞凋亡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萎缩、肥大和增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化生、变性、坏死和凋亡的概念;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的常见原因、形态改变和意义;坏死细胞核的改变;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的常见原因和形态特点

理解:萎缩、肥大和增生的类型;常见的化生及其意义;坏死时细胞质和间质的改变;坏死的结局和后果。

了解:粘液样变、淀粉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和病理性钙化的病变特点;凋亡的概念、临床意义、凋亡与坏死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3学时)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再生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第三节 创伤愈合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再生与修复的定义; 三类不同强弱再生能力的细胞;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及结局;一期愈合、二期愈合的特征和区别。

理解:瘢痕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和作用;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了解: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骨折愈合的过程。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7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第二节 出血

第三节 血栓形成

第四节 栓塞

第五节 梗死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淤血的原因、病变、后果;肝、肺慢性淤血的形态特征及后果;血栓形成的概念和形成条件;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血栓栓塞;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的病变;栓塞、梗死的概念。

理解:血栓的类型和形态;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其它栓塞;出血的病理变化和后果;栓子运行途径;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了解:动脉性充血的概念、原因和后果;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血栓形成的机制;血栓形成的过程和类型;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败血性梗死。

第四章 炎 症(8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

第二节 急性炎症

第三节 慢性炎症

第四节 炎症的结局

实验

临床病理病例讨论

2.基本要求

掌握:炎症的概念和基本病理变化;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慢性肉芽肿性炎的概念;炎症介质的定义。

理解:炎症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急性炎症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血管通透性升高;肉芽肿性炎的概念、常见病因、形成条件、肉芽肿的类型和组成;炎症的结局

了解:炎症的原因;出血性炎。

第五章 肿 瘤(9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 肿瘤的形态

第三节 肿瘤的分化和异型性

第四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第五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第六节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第七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八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九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和原位癌

第十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学

第十一节 常见肿瘤举例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肿瘤性增生的主要特征;分化与异型性的概念,异型性形态表现与临床意义;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的扩散;肿瘤命名的一般原则;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和上皮内瘤变的概念;癌与肉瘤的区别。鳞状细胞癌、腺癌;

理解:肿瘤的概念;肿瘤的分级与分期的标准和临床意义;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常见的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的分级标准及意义;肿瘤的组织结构;乳头状瘤、腺瘤、

了解:肿瘤的大体形态;肿瘤的特殊命名;肿瘤的分类;肿瘤的生长动力学、肿瘤血管生成、演进和异质性;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细胞生长增殖的调控。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环境致瘤因素;遗传与肿瘤;肿瘤免疫;基底细胞癌;间叶组织良性肿瘤;间叶组织恶性肿瘤;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

第六章 心血管疾病(8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第三节 高血压

第四节 风湿病

实验

临床病理病例讨论

2.基本要求

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病情况和病理变化;冠心病:心绞痛(原因及诱因、类型);心肌梗死(病因、类型、病理变化、合并症);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良性高血压的病理变化(动脉病变、心脏病变、肾病变、脑病变);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湿性心内膜炎。

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心肌纤维化;高血压的病因;风湿性心肌炎、心外膜炎。

了解: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主要动脉的病变(主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四肢动脉、肠系膜动脉);冠状动脉性猝死;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恶性高血压的肾、脑病变;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动脉炎、皮肤病变和风湿性脑病。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5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上呼吸道与肺部炎症性疾病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三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实验

病理尸体解剖录像

2.基本要求

掌握: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合并症、临床病理联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肺心病的病理变化。

理解: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的病理变化。

了解: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变化;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肺气肿的类型;肺心病的临床病理联系。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7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胃炎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病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第四节 肝硬化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镜下病变特点;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变、结局及合并症;急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慢性肝炎的类型和病理变化;肝硬化的概念;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

理解: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的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急性重型肝炎与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变化;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坏死后性肝硬变的病变。

了解: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胃镜检查特点;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病理联系;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坏死后性肝硬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急性重型肝炎与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第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4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肾盂肾炎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肾盂肾炎的定义;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

理解: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变和临床表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联系和结局;肾盂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了解: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膜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的病变特点;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结局。

第十二章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10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结核病

第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三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四节 伤寒

第五节 细菌性痢疾

第六节 阿米巴病

第七节 血吸虫病

第八节 性病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病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阿米巴病的病理变化。血吸虫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主要器官的病变及其后果。

理解:局灶型肺结核的病变特点;结核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的病因及传染途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病理联系;血吸虫病的病因及感染途径。性传播性疾病的病因和传染途径。艾滋病、淋病、尖锐湿疣和梅毒的主要病理变化。

了解: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原发性肺结核的发生、发展;干酪性肺炎、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变;结核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病的发病机制。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书籍——举世之宝——梭罗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58328/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