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什么是新闻发言人制度

来源:医院工作总结 时间:2019-07-29 05:30:05 阅读:

【www.bbjkw.net--医院工作总结】

什么是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言人制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者协会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中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新闻发言人制度,给大家参考!

  新闻发言人是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新闻发言人作为一种“制度”,其内容涉及政府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海内外关注的问题、重大突发事件、公共政策、公共服务、政府决策等所有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针对这些内容提供的一种接受公众公开咨询、质询和问责的制度安排。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者协会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中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言人制度,指以新闻发言人为最大标志的一种制度。就象总统这个词,既可以指具体的人,同时也指一种制度。新闻发言人作为一种“制度”,其内容涉及政府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海内外关注的问题、重大突发事件、公共政策、公共服务、政府决策等所有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针对这些内容提供的一种接受公众公开咨询、质询和问责的制度安排。

  界定及由来 什么是新闻发言人制度

  根据中国学者刘建明主编的<宣传舆论学大辞典>中解释,新闻发言人是指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主要是以政府为传播主体,以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为传播客体,通过发布、传播与公众利益相关的政务信息和重要新闻来实现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它是一种相对稳定和规范的公共信息传播机制。

  具体而言,政府新闻发言人向社会发布的信息应该包括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文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计划及其完成情况等;发布重大疫情灾情的预报、处理情况;发布政府财政预算、决算和实际支出以及审计状况,政府投资建设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等;发布行政许可的依据、条件和程序以及行政收费项目的依据和标准;扶贫、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标准、条件及实施情况以及其他应当依法主动公开的信息等。当然,上述信息的发布在具体操作程序上是政务信息的公布与公众知情权实现的双向互动。

  多年来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发挥着引导社会舆论、改善政府形象的特殊功效,对改善政府的管理和公众知情权的实现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向全世界展现中国良好形象,为各国媒体提供有关中国的权威信息,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法规相继建立和完善,促进了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化进程。在当今社会,信息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公众对信息的知情权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政府希望通过公布信息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对社会舆论施加影响,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并借此改善政府形象。于是在公众和政府共同需求的推动下,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

  用制度让新闻发言人“必须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2015年新年招待会,会上发布了最新版的新闻发言人名单,包括88个中央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最高法、最高检的新闻发言人名单和联系方式,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新闻发言人名单,并且名单全部“具体到人”。

  对公众来说,新闻发言人已不是一个陌生岗位,自2003年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正式启动,已过去十余年的时间。但又不得不承认的是,相较于公众期待来说,过去新闻发言人所发挥的解疑释惑、沟通民意的作用,还远远不够。如果回忆下印象深刻的新闻发言人,可能很多人的记忆还停留在教育部原发言人王旭明、原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等少数几位。

  对早期那些曾备受关注的发言人,尽管评价褒贬不一,但至少保证大事发生时,相关部门有人站出来“说话”。说对说错,当然可以奖优惩劣、改进完善。遗憾的是,从总体而言,能将“个性”和本职工作结合比较好的发言人,只是凤毛麟角。曾有媒体统计,在十年前第一批接受培训的100余位新闻发言人中,有19位从不发言。更普遍的情形是,发言人只是机械承担新闻发布,很少能和民意形成及时有效的沟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名照去年在央视谈到新闻发言人,就总结了两句话:“一句话是不敢说、不愿说,一句话是不会说,说错话。”这的确反映了当下新闻发言人的普遍状态,而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或许还是“不愿说”。如果没有硬性的制度要求其“必须说”,那么不说最多“无功”,说了还可能“有过”,作为个人来讲,当然是选择“不愿说”。相反,如果制度过硬,对发言人的发言频次有硬性要求,发言人自然会主动去提升媒介素养,去研究表达的技巧。久而久之, “会说”的发言人才会多起来。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经为发言人做过培训,去年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提交提案,建议政府部门应每月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在一个信息社会,每月一次沟通频率,应是对发言人的底线要求。现在国新办已决定,明年起每周定期开政策吹风会,回应公众关注的问题。这也应成为其他部门新闻发言人的通用规则。 什么是新闻发言人制度

  除了这种定期例会之外,还可以有一些更细化的规定。比如,在遇到突发公共事件,引起舆论高度关注的时候,相关部门的发言人应在多长时间内,通过哪些基本渠道向公众发布信息、回应关切。在新媒体时代,民众对关键信息的渴求,有时是以秒来计算,发言人必须适应这样的节奏。

  李克强总理曾提出,要“让政府政策透明,让权力运行透明,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信得过”。要实现这个目标,新闻发言人的作用至关重要。期待国新办能以更具体的制度,让发言人敢说、愿说、会说。

  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发布会

  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发布会是在中国举办的。不过这次新闻发布会实在不值得中国人骄傲,而且应该以之为耻。时间是1904年2月,日俄为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打响了日俄战争。当时战地记者很多,但日本军方禁止媒体记者赴前线采访,这让记者们很不满,同时因为得不到日本官方消息,各种猜测就见诸报端,这些消息对日军很不利。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1904年7月,日方将许多记者召集到长春,对战况进行了介绍。这次发布会被学术界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政府新闻发布会,产生了最早的新闻发言人。

  西方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总统新闻发言人。(顺便说一句,传播学的很多理论都来源于总统选举,因为要赢得大选,必须要考虑怎样把自己的政治理念有效地传递给选民,怎样才能得到投票者的欢心,象沉默的螺旋等理论都是在大选过程中产生的。)

  19世纪20年代,美国普通民众获得了选举权;19世纪30年代,便士报出现。新闻发言人正是诞生在这样一个政治改革、经济增长、传媒大众化的年代。

  19世纪30年代担任美国总统的安德鲁·杰克逊最早聘用了新闻发言人,不过当时的新闻发言人作为总统的私人助理,不占用政府编制,不领政府的薪水,所以并不能称之为白宫新闻发言人。直到1897年,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威廉·麦金利任命了6名领薪水的助理,其中包括负责新闻宣传的乔治·B·科特柳。1900年,为了应付每天守候在白宫大门和周围街道的众多记者,麦金利总统专门任命了一位助手每天向这些一记者做一次简报。这便是最初的白宫新闻发言人。

  1909年,美国第27任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任期1909年一1913年)上任。为了改变前任与新闻界的不和谐关系,他安排了每周两次定期的记者招待会。这是第一位举办正式的定期记者招待会的总统。但是,这一制度没有坚持下来。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正式出现是在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任期(1913年一1921年)内。1913年,威尔逊总统上任后,恢复了定期的新闻发布会,但却没有任命相应人员,总统自己担任了新闻发言人的角色,但其寡言少语的个性和干瘪的语言词汇导致与新闻界的沟通很不和谐,直到发生“卢西塔尼亚号邮轮事件”。

  “卢西塔尼亚号邮轮”是英国丘纳德轮船公司在大西洋航线上最大的客轮。1915年5月7日,该船在爱尔兰海岸附近被德国潜艇击沉。船上1924名乘客中 1198人遇难,其中有114名美国乘客。噩耗传来,美国举国震惊,引起了强烈公愤。迫于舆论压力,威尔逊总统正式任命他的秘书约瑟夫·P·图马尔蒂担任政府的新闻发言人,负责与新闻界沟通,定期举办主持记者招待会。这就是现代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端。这一制度被后来的继任者哈丁、柯立芝、胡佛、罗斯福等总统继续沿用。20世纪50年代始,美国在白宫设立了新闻办公室和发言人,标志着建立新闻发言人在美国正式成为一种政治制度。

  在美国政府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同时,美国民间的类似做法也发展起来。一些社会团体、大型企业乃至于社会名流、电影明星等兴起雇用新闻代理人,为他们处理对付越来越多的与新闻界的联系,比如安排接受记者采访、回答问题等等。

  目前,新闻发言人制度在西方十分普遍。据美国全国政府传播者协会估计,“如今的美国,各级政府大约有4万名新闻发言人。稍有规模的企业都会设立专职的新闻发言人,即使是十来个人的小企业,也会有兼职的新闻发言人。”

  中国的新闻发言人 什么是新闻发言人制度

  在中国,人们比较熟悉的如外交部、每年“两会”的新闻发言人等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特别是2003年SARS疫情过后,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从中央国家机关到地方政府、从社会团体到群众组织都纷纷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据考证,早在民国初,中国就出现了记者招待会。上海<申报>1912年5月24日报道:国务院于前陆军贵胄学堂内特设新闻记者招待所。18日下午2时特邀在京新闻记者在国务院开第一次谈话会,唐总理及各国务员均出席,新闻记者共到20余人。首由唐总理宣言,每日下午2时派秘书2人于招待所接待,遇有可以发表之文件,即交新闻记者带回,诸君遇有质问之事,亦随时可以质问等云。”唐总理指当时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

  新中国成立前,在国民党统治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就普遍采用记者招待会这种形式发布新闻。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和谈期间,周恩来同志就经常亲自担任新闻发言人代表中共中央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中共对和谈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16日,毛泽东主席为新华社写的社论《评蒋介石发言人谈话》,就是反驳蒋介石发言人8月15日在重庆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

  1946年6月至1947年3月,中共代表团在南京与国民党谈判期间,因经常要举行新闻发布会,党中央考虑到梅益同志一直从事新闻工作而且能言善辩,就决定让他作为中共代表团首席新闻发言人,这在我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梅益随中共代表团回到延安时,毛泽东握住他的手说:“呵!我党第一位新闻发言人回来了!”可见当时国共双方对于新闻发言人的使用和重视。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很少运用新闻发言人形式来发布新闻。这期间只举行过少数几次记者招待会,比较有影响的有:1965年9月29日,时任外交部长陈毅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驳斥美苏超级大国对我国实行军事包围,有300多名中外记者进行了采访。

  1980年9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曾涛就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决定成立特别监察厅和特别法庭检察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10名主犯的问题举行了中外记者招待会,在当时轰动一时。

  同年,中国政府还召开了另外一次重要的新闻发布会,这就是向国内外公众发布关于“渤海二号”石油钻井船翻沉事故调查和处理结果。这次新闻发布会,是中国首次对突发事件进行新闻发布。这一时期还曾就其它一些重大事件举办记者招待会。但严格地说,新闻发言人并没有形成制度。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出现是在1982年,第一位新闻发言人是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同志。

  1983 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联合发文《关于实施<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加强对外国记者工作的意见》,要求外交部和对外交往较多的国务院各部门建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新闻。1983年3月1日,新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齐怀远被正式任命为第一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并举行了首次新闻发布会。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中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2003年SARS疫情爆发后,从2003年4月初到6月24日,卫生部连续举办了67次新闻发布会,是举办新闻发布会最密集的时期,也是全国全面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标志。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12672/

推荐访问: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 医院新闻发言人制度 学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宣传部新闻发言人制度 街道新闻发言人制度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 检察院新闻发言人制度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 幼儿园新闻发言人制度 局新闻发言人制度 法院新闻发言人制度 企业新闻发言人制度 社区新闻发言人制度 审计局新闻发言人制度 监狱新闻发言人制度 农业局新闻发言人制度 环保局新闻发言人制度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