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风家训的故事_家风家训小故事三篇

来源:教师述职报告 时间:2019-05-01 08:30:19 阅读:

【www.bbjkw.net--教师述职报告】

下面是www.39394.com烟花美文网小编整理的家风家训小故事三篇,供大家参考!

  家风家训小故事三篇

  家风家训小故事一

  1、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

  2、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

  3、总统教子自立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

  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1918年11月7日,自杀前三天,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时在北京大学任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说罢,梁济离开了家。

  梁漱溟亦两度欲自杀,但最终,现实中国的问题和人生问题萦绕着他,他不停思考,积极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宽、梁培恕,对于他们,给予最大自由空间。接受采访时,梁

  培恕说:“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这种教育,也与梁漱溟受到梁济的影响有关,梁济对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中国式传家”。

  梁培宽追忆梁漱溟时,时常会提到一次考试。当时,梁培宽考了59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亲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了我。”梁培宽说,他后来明白父亲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相比于课堂成绩,梁漱溟更在意教人过社会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

  路要靠自己走

  小时候,我经常被忙碌上班的父母锁在家里,通过见方的窗户只能看到窄小的蓝天和细小的风景,我时常问妈妈:“为什么我们家里没有亲戚?”妈妈爸爸告诉我,“我们家的亲戚都在山东,爸爸妈妈都从老家过来,没有亲戚,工作很忙,怕你们出去受欺负,养你们四个很不容易,你们要记住生活要靠自己!凡是不要依赖别人!”我记住了这句话,永远的记住了。

  在学校里,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我都会自己解决,我所做的工作全部超出了小小的年纪应该干的,很多老师喜欢我,他们喜欢我的独立自主!

  小学的学校生活因为地域原因由天津小学全班移到了明泽,很多同学都在哭泣,他们喜欢那所曾经相处多年的富裕校舍,高大的楼房,宽敞的教室和众多的校友,而我却很淡定,安慰着眼前不可以改变现实的同学们,让他们和我一起接受这所贫穷的学校,明泽小学成了我的母校。

  这所艰苦的学校,没有操场,厕所是露天的,每到冬天,我们的生活就变得异常艰苦,冒着寒冬在露天的四合院里学习,楼内的雪花和寒风可劲的下着,挂着,温暖已经离我们很遥远,因为在家里过惯了这样的生活,从小学会了独立自主,学会了自己解决困难,因此我的进入状态要比其他同班同学要快一些。妈妈说,“每一所学校的老师都是优秀的,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我也相信这句话,喜欢了我们的新班主任,也喜欢了这种简单而又丰富的学习生活。冬天每天我早早的来到学校,承担了班级的生炉子工作,我从家里抱来捡拾的木头,用斧头把他们劈成小块,把同学使用过的废本做引子,点上火柴,然后迅速的从炉子下面引火,把细长的木屑放在上面,很快炉子的火就升起来了,当火稳定了,我就把一些散块的煤放到炉子里,然后让炉子保持一定的温度,迎接同学们和老师的到来。班级最苦最累的工作我担当着,我从来不觉得做这些事有什么委屈,相反我觉得我很乐意做这样出力的工作。妈妈知道我做这些,鼓励我说,“一定要帮助老师搞好班级,让老师好好的工作,多教你们知识,你们也会多学知识!”母亲善良的支持和善意的叮咛,让我干得很起劲,使老师和同学很喜欢我,同时学校也把上夜课的生炉子任务交给了我,夜幕即将降临,我抵挡得住寒冷,独自一人来到学校,自己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为上夜课的成人们生火,在成人们上夜课之前,我已经为他们创造了最温暖的教室,一个冬天过后,我得到了学校的第一笔薪水2.45元,用这笔钱我买了最喜欢的书,妈妈知道了,高兴地说,“真了不起,孩子能挣钱了!路要靠自己走,钱就是这样辛苦挣来的!自己花着才舒服。”这笔来的比任何人都早的收入从那以后成为了人生可以炫耀的资本,也带我走入更独立的人生。

  很快在这所学校,虽然仅仅两个班级,虽然我们是外来的,因为不卑不亢,因为敢爱敢恨,因为敢说敢做,不怕苦怕不怕累,能干敢干会干,干的放心,干得圆满,不但保护了我们的班级,爱护了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同时也在这所学校里得到更多的老师的认识和认可。因为独立我顺利完成了学业。

  在学习生活中,在妈妈的教育下,自理,自立成为我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在与同学老师交往中学会了宽容和豁达,结交了许多好朋友,至今成为了我生活的闺蜜和永久的朋友。

  人的一生不需要富足的家庭生活,也不需要权贵的父母,只要有良好的家风家训,你就是很好的材料,必定会为生活创造更美更高的价值!

  家风家训小故事二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孩子幼年时期,我们家境虽已经摆脱贫寒。但我们经常给孩子讲我们小时候的事:我爸爸(他的爷爷)是一个大家庭20多人,吃饭的时候,我爷爷先给我太爷盛饭,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饭,我太爷就把好吃的给我吃一口,这就体现了我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我们家没有人参与过赌博,没有人吸烟,没有人酗酒。我们每天都教育孩子: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 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我们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经常带着孩子参与同学,朋友的聚会,每年带孩子外出旅游,偶尔出入娱乐场所——这些都给孩子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心浮气躁等等。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

  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

  好的家风需要传承,也需要总结,不光要靠潜移默化还要作为教育理念固化形成家训。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们,要努力将前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引领我们健康成长。

  家风家训小故事三

  第一则:

  《父爱如山》我出生在一个小县城,是全国几千个城市里面的再也不能普通的一个,而父亲和我的故事也是普通的不能更普通的故事。我在县城读小学,每周一父亲骑着摩托车准时送我去上学,给我一块钱作为一周的零花钱,风雨无阻数年,我躲在军大衣后取暖,看着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他却从来没有半句怨言;上了初中,叛逆了,曾私下埋怨过父亲这么小气,他依然是没有半句怨言;等我上了大学,父亲不远万里送我去读书,帮我扛行李,依然是没有半句怨言;直到我工作以后,父亲说,你长大了,钱省着点花,常回家看看。我的眼睛湿润了,他对我的爱像山一样,永存心间并且巍然不动,这就是父亲这个称呼的真正含义。

  第二则:

  五岁时,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饭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还常常剩饭。并且我洗手时,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费半盆水,洗完后水龙头也不关,白白浪费了很多水。妈妈知道了我这两个不好的习惯以后,对我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以后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饭了,并且要节约水资源。”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俭节约”。

  过年时,我到爷爷家去拜年。向爷爷说了声“新年快乐”。爷爷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红包,放在我手上,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孙女啊!你已经六岁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级了。我要告诉你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尊敬长辈,无论你将来走到了哪儿,你看到长辈都要有礼貌,尊敬长辈;第二句话是孝顺父母,父母将你带到了世上,并养育了你。长大你一定要报答他们,孝顺他们;第三句话是自强自立,将来你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要依赖别人,靠着自己的实力工作,还要安于现状,勤奋进取。这就是我对你的期望,希望你时时刻刻地记住。”

  第三则:

  记得在我七岁的时候,妈妈得了一种病,经常会晕厥过去。有一天我听到一位老人说:“芭蕉的花能治愈这种病,但这种花很难开花,要好几十年才能开一次花,很难找到!我听了之后就想一定要帮妈妈找到这种花,帮妈妈治好这种病。于是我就在村里的各个角落找芭蕉树,可这种花真的很难找,找到了树可没开花!当我失望而归时,在一户人家的大院子里发现了一棵芭蕉树,我抬头一看树上竟然有一朵开的正茂盛的芭蕉花,我心里不知道有多激动,不管三七二十一我爬上树摘了花就往家里跑,我把花拿给了妈妈,妈妈知道我这样做是为了治好她的病,可这种小偷的行为让妈妈很伤心,从此以后我再也没偷过东西。

  第四则:

  家风总是由长辈们言传身教。记得小时候,年初二上外婆家过年,母亲总是准备很多的礼物,外婆的,舅舅的,大姨二姨小姨的。大家互赠礼物,按长幼次序先给外婆拜年,弟妹们依序给哥哥姐姐们拜年,小辈跟着自家父母给长辈们拜年。吃年夜饭的时候,我仍不住饿,吵着要吃饭,母亲则会告诉我再等等,要等外婆等所有的长辈们都到齐了才能吃,吃饭的时候菜要请外婆先动筷,只有长辈们动过筷的菜我们才可以吃。这件事对我影响很深,长大后我又将母亲的话重复给我的小辈们,从小教育孩子们要尊老爱幼。

  第五则:

  在儿子5岁时,带儿子在钟楼附近的一家餐馆进餐,低头霎那一团红绿相间的”诱人东东“抓住了我的眼球,哦,地上躺着一团叠好的最亲爱的人民币。我捡起了钱、告诉儿子捡到钱了。儿子问:”谁的钱呀、妈妈?“”儿子,妈妈也不知道!“旁边一位女的摸摸口袋假意说我有没有掉呀?”你在我捡起后才进来,不会是你的。“”老板娘,刚从这空位离开的人你认识吗?“”哦,穿制服那个女的是南明宾馆总台的。“”那我们送钱还给姐姐去,儿子。“当我带着儿子找到总台问:”你刚才在前面餐馆吃饭了,对吗?“”对、怎么了。“”你在哪个位置?记得吗?“”怎么了?问这些?干吗呀!吃过,看你们进来,我吃好出来时,干吗呀?“晕,晕不晕,当雷锋讨人嫌呢!儿子说:”姐姐,你钱掉了,我们捡到了,送还给你呢?“啊,她赶紧去掏口袋,羞着脸说”不好意思啊,谢谢啊,不好意思啊!“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不领情,但儿子记住妈妈的言行举止就够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310643/

推荐访问:我的家风家训小故事 家风家训小故事共10篇 小学生家风家训小故事 家风家训小故事演讲稿 幼儿园家风家训小故事 优秀家风家训小故事 家风家训小故事800 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 古代家风家训小故事 家风家训家规小故事 好家风好家训小故事 教师家风家训小故事 党员家风家训小故事 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 古人家风家训小故事 孝顺家风家训小故事 家风家训小故事作文 家风家训诚信小故事 家风家训小故事征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