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对策分析_南海问题的实质与挑战论文(三篇)

来源: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2019-04-17 23:30:12 阅读:

【www.bbjkw.net--教育教学论文】

近年来,南海局势的发展令人瞩目。下面是www.39394.com烟花美文网小编整理的南海问题的实质与挑战论文(三篇),供大家参考!

  南海问题的实质与挑战论文(三篇)

  南海问题的实质与挑战论文一

  摘要:南海问题的波谲云诡充分体现了其复杂本质。作为中国与东南亚邻国之间长期存在的海上领土资源争端,该问题近年来频现突发性事件,严重损害了有关国家双边关系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深度介入南海事务,其平衡中国影响力的战略考虑一目了然,南海问题的大国竞争实质日益凸显。在中关竞争的背景下,南海问题不仅对东盟在地区政治安全事务中的统一性和团结性再次提出了挑战,而且势必影响到亚太安全格局的演变。

  关键词:南海问题 大国竞争 东盟 地区安全

  近年来,南海局势的发展令人瞩目。虽然中国与东盟国家原则上一致同意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与航行自由,但各方在领土、主权和资源获取方面的争端并未平息。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在各类突发事件中的介入程度逐步加深,东南亚各声索国相应挟美以自重,南海问题的大国竞争特征日益凸显。一旦大国竞争成为规范南海问题解决方向的主要因素,无论是东盟的团结性,还是中国多年来在与东盟各国互动中形成的温和态度,都将面临巨大考验。

  一、南海问题实质的转变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之间长期存在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博弈,南海海域及其岛礁形成了被六国七方(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及中国台湾)分别控制或声称拥有主权的复杂局面。由于靠近对世界贸易至关重要的海上通道以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原本价值有限的南海岛礁就具有了象征意义和战略重要性。虽然2002年11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的签署为这一地区带来了和平前景,但争端各方仍时常发表关于争议岛屿的挑衅性声明,船只相撞、相互拘捕或强行搜查渔船及渔民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随着全球化石能源价格的走高,以及地区内国家经济的增长,各国纷纷寻求新的稳定的能源供应,南海海域因此成为周边国家的新目标。

  南海油气、渔业等资源一直是周边国家重要的财富来源,各国进行海洋资源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越南海洋油气开发正从近海大陆架向南海深海持续推进,以自主开发、联合外国石油公司开发和对外招标等方式侵入到中国南海传统海疆线内。菲律宾强调在石油供应上的自给自足,意图在今后几年内将中菲争议海域向外国公司开放开采合同招标。目前在南沙拥有石油承租权并从事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国际石油公司大约有200多家,南沙油气开发已呈国际化的局面。对资源的争夺成为自DOC签署以来引发南海新冲突的主要诱因。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同样如此,2009年,中国宣布将南海禁渔时间调整为每年的5月16日至8月1日。禁渔期间,中国渔政船将对在西沙群岛附近非法作业的外国渔船和船员实施执法。中国禁渔令的范围虽不包括南沙群岛,却多次遭到越南的抗议,称禁渔令影响了越南渔民的生存。越南渔船不仅越界到中国海域捕鱼,还进入到东盟其他国家的声索区域,导致与其他声索国频频产生渔业纠纷。为了配合南海资源开发以及应对日渐增加的资源争端,各声索国加强军备建设,努力提升海军和海岸警备队的能力。这些举措使南海司空见惯的小规模相互袭扰有擦枪走火升级的风险,激化了国民情绪,缩小了各国政府的妥协余地。

  2009年以后,在资源争夺引起的小摩擦持续升级的情况下,美国的介入为南海问题的管理与解决再添新难题。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河内东盟地区论坛(ARF)上高调宣称南海争端的解决涉及美国维护海上航行自由的国家利益,暗示中国在“胁迫”南海周边国家,主张形成一个解决南海问题的“国际机制”。自此,美国积极介入南海争端的部署在“重返亚太”或“亚太再平衡”战略下逐步展开。

  二、大国竞争实质的表现

  金边会议前后南海问题的最新发展表明,经过长期的酝酿和发酵,这一问题的实质正从基于领土资源的争端,逐渐且日趋明显地向大国竞争转变。

  第一,中美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自希拉里-克林顿在2010年7月ARF上发表关于美国国家利益的讲话后,美国不断明确它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事实上鼓励了东盟声索国与中国对抗。美国参议院于2011年6月通过一项决议,宣称“强烈反对中国军舰在南海争端中使用武力”,敦促“通过多边和平程序解决南海争端”。该决议还“赞成美国武装力量基于支持在南海的国际水域和空域的航行自由权而继续行动”。2013年7月,美国参议院全体会议通过决议,重申亚太地区的航行自由事关美国的国家利益,再次指责中国为改变领土现状,在东海及南海威胁动用武力。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竞争公开化、复杂化。

  凭借在南海问题上日益清晰的政策立场,美国以一种与中国针锋相对的态度干涉地区事务。具体而言,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相悖之处在于:(1)美国强调应该根据国际法的规定进行主权诉求,要求只从陆地和合法的岛屿确定海域主权;而中国则根据历史主权和权益以及首先发现的权利提出主权要求。(2)美国支持来自所有声索国的集体外交进程,并不时要求将争端交由国际法庭仲裁;而中国坚持谈判应该是在中国与东盟声索国双边范围内进行的,第三方不应卷入。(3)美国名义上宣称中立,事实上采取了站在东盟声索国一边的立场,多次表达对菲律宾和越南的支持。(4)美国明显施加了要求各方达成《南海行为准则》(COC)的压力,不断在东盟美国对话会上推动为南海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并力图影响准则的内容。这与中国渐进式的、不受任何第三方干扰的谈判立场相悖。

  第二,美国调整亚太军事战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防务关系,为在军事上干涉南海问题做准备。在2012年6月第11届香格里拉对话上,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明确表示,美国在2020年前要把60%的军力部署到亚太地区。他宣称:“面对中国不断上升的军事力量,美国将更新其在亚太地区的海上力量并且保持‘警觉性’。……为了促进亚太地区和整个世界的和平,我们的军队要分担安全责任。”未来中美围绕西太平洋的海权之争势必凸显。

  作为调整亚太军事战略的重要步骤,美国从2012年下半年起,增加在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港的驻军,并分步扩大在澳的军事活动。在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军事合作方面,美越这对昔日宿敌在防务关系上的发展最具指向性。自2008年10月以来,美越连年举行政治、安全和防务对话,频繁开展军事互访,不时进行联合军演,对话议题和军演内容均涵盖地区安全和南海争端。与此同时,美国大力加强与传统盟国菲律宾的军事合作。美国前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坎贝尔称,“在许多方面,我们正在美国与菲律宾的关系中书写一个新篇章,将家长式的关系变成平等的伙伴关系。”美菲军事关系的发展和强化集中于海上安全方面,制度化或非制度化的联合海上军演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几乎从未间断,演习地点也时常位于或靠近南海争议海域。菲律宾借此为自己在南海争端中壮胆,而美国则为重返亚太寻找契机。即便是一向相对独立的印度尼西亚的立场也在美国亚太军事战略调整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伴随着华盛顿解除长达十余年的与雅加达发展军事关系的禁令,印尼拒绝了中国的观点――美国不应该干涉南海争端。在美国或明或暗的支持下,东盟一些声索国在南海争端中采取了咄咄逼人的行动,大大增加了南海的紧张和不稳定。

  第三,中美战略互疑加剧。“战略互疑”指的是一种观念,即认为对方国家实现其主要长期目标是以本国的核心发展前景和利益为综合代价的。截止到2012年,战略互疑似乎在中美两国中均有增长。这种观念一旦发酵,就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导致中美关系呈现全面敌对状态。中美战略互疑必将对南海问题产生负面影响,争议解决愈加困难。

  中国海军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实施“走向海洋”战略。在过去20年间,中国的海军力量与海洋利益同步得到扩展,与西太平洋上主导性海洋强权美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同时增加。美国相信,随着中国力量的上升,中国人民解放军希望控制邻近海域(近海)的强烈愿望,可能对美国自由进入公海并在其中自由行动提出挑战,而这种自由对美国履行对其地区内盟友的承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美国一些战略家认为,中国越来越依赖于原材料进口的事实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它挑战美国在亚洲的作用,其结果就是安全竞争。为了避免地区影响力遭到削弱,奥巴马政府清楚地表明其在南海的利益以及加强与盟友的关系,以对抗在西太平洋来自中国的压力。

  中国对美国的战略疑虑深深扎根于历史。中国领导人倾向于将美国在亚太的同盟体系看作是冷战的残余。在南海问题上,美国的官方观点始终是保持“中立”;但在中国看来,美国采取的一系列显然意指中国的外交动作表明,它希望破坏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使争端长期存在。中国基本上相信,正是美国对于其盟友的保证才使得一些东南亚声索国在南海主权和资源问题上更加鲁莽地与中国对抗,这无异于共谋反对中国。因此,中国不得不继续暗示它的硬力量,申明坚决保卫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其他利益。

  三、南海问题的未来发展

  在大国竞争实质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南海问题的未来走向将在以下三种背景下展开。第一种是中美竞争加剧,南海问题演变成一场严重的地区主导权之争。在此过程中,中美竞争分裂了东盟,弱化了东盟的中心性;南海争端则持续发酵,紧张升级,各国在“行动一反应一行动”的恶性循环中政策日趋强硬,安全困境变为现实。第二种是强大的、有约束力的《南海行为准则》得到东盟与中国的同意和共同实施。东盟的政治竞争力和中心性得到加强,美国和其他大国在地区内的活动受到规范,南海实现和平稳定。第三种是一种多方努力管理南海问题的局面出现。争端会得到管理但不会很快解决,东盟与中国之间的对话、外交口角和紧张状态此起彼伏,同时美国在军事上并不明显地站在任何一方。

  其中第三种情况,即一种消极和睦相处或称“冷和平”的局面短期内存在的可能性最大,其发展前景取决于以下因素的相互作用。一是东盟的团结性。东盟长期以来被认为只是一个“清谈会”而没有多少政治动能。但是,在美国重返亚太和中国崛起的地区环境下,它作为一种平衡力量有了新的战略重要性。东盟在南海争端上没有官方立场,其目标是在声索国与非声索国之间建立最大化的共识,并寻求在DOC乃至COC的实施规定、指导原则方面合力与中国谈判。目前,东盟声索国与非声索国之间的分歧较明显,声索国内部也时有冲突。以COC谈判为例。菲律宾认为,除非东盟在其成员国中先行达成关于准则的共识,在此基础上与中国谈判,否则东盟将失去其中心性。这种立场得到泰国和越南支持,而印度尼西亚则主张在一开始就包括中国。东盟秘书长素林宣布中国将会被邀请参加COC的起草工作,因为这表明有关讨论正处于正确的方向,并有助于让世界确信地区国家可以管理它们的分歧。在是否应在准则中包括一个争端解决机制,或为解决争端建立一个分开的论坛和一个行政框架,东盟各国之间分歧依旧。其他议题,如准则的地理范围是否包括中国控制的、越南声称拥有主权的西沙群岛,以及是否禁止在被控制的岛礁上兴建新的设施等等,也可能成为障碍。

  不过,显性化的分歧终于使得东盟各国认识到团结才是今后东盟国家的当务之急。印度尼西亚外长纳塔莱加瓦说,东盟现在有了一个共同立场,即所有各方都在为达成《南海行为准则》而努力。“我甚至更加坚定地要推进达成COC。”2012年7月20日,东盟外长发表了一项声明,强调通过自我克制努力达成争端的和平解决。同时,东盟同意在内部就COC的内容进行磋商,并且开始与中国进行谈判。东盟还同意探索建立一个争端解决机制。尽管如此,考虑到东盟今后几年的轮值主席国文莱(2013)、缅甸(2014)、老挝(2015),除前者外都不是南海声索国,南海问题并不是它们的首要关切,因此这个过程仍然是相当不确定的。而面对中国和美国,即便东盟已在这一场“新博弈”中采取了两面下注政策,但是它的外交技巧和风格还需经受进一步检验。

  二是美国的介入程度。作为过去和现在的超级大国,美国在南海争端中如何行为将对未来的地区地缘政治环境产生无法忽视的影响。然而,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往往是随着事态或地区形势的起伏而变化的。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弗卢努瓦曾经表示,虽然美国需要向亚太地区盟友发出明确的支持信号,但美国还需要确保其支持不会鼓励盟友肆意妄为。菲律宾有可能“误把美国的支持当作更加激进地声张主权的机会。我想我们必须谨慎地说,我们没有鼓励这种对抗性态势”。同时,美国也意识到,要求东盟必须在COC上采取共同的立场是相当困难的,这不是一个包含如此多不同利益诉求的成员国的组织能够轻易完成的任务。美国对东盟施加一些压力或许是有帮助的,但压力太大就会分裂东盟,正如金边会议所表现得那样。可以说,美国的介入已经动摇了在南海问题上存在已久的均势,但目前来看,其在政治和外交上所发挥的作用要远大于军事意义。

  三是中国的态度。中国其实并不拒绝循序渐进地达成《南海行为准则》,以有效管理南海问题和中国一东盟双边关系。但是,中国并不急于盲目推进COC谈判,更不愿看到南海问题以一种威胁地区稳定的方式“国际化”。中国外交部申明,制定《南海行为准则》是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一部分,而中国自始至终的参与是COC达成的不可或缺的前提。在COC最终达成之前,中国必须是讨论和谈判的一部分。为此,中国建议设立一个10成员的专家和名人政治家小组来推动COC谈判。

  结语

  南海争端曾被认为是中国与其邻国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是对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安全事务上的工作能力的考验。但随着美国加强在该地区的政治军事介入,东盟声索国加大能源开发,以及中国国家利益的日益拓展和军事力量的持续上升,这一机会似乎正在失去,考验却越来越严峻。南海问题向大国竞争方面的发展,导致地区安全受到严重影响。东盟需要提前行动,通过一致的、平衡的方式,为危机管理做好准备。中美两国则应着眼于亚太安全大局,致力于在大国协调的基础上解决地区争端,促进和平与繁荣。

  南海问题的实质与挑战论文二

  近年来,南海局势的发展令人瞩目。虽然中国与东盟国家原则上一致同意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与航行自由,但各方在领土、主权和资源获取方面的争端并未平息。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在各类突发事件中的介入程度逐步加深,东南亚各声索国相应挟美以自重,南海问题的大国竞争特征日益凸显。一旦大国竞争成为规范南海问题解决方向的主要因素,无论是东盟的团结性,还是中国多年来在与东盟各国互动中形成的温和态度,都将面临巨大考验。

  一、南海问题实质的转变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之间长期存在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博弈,南海海域及其岛礁形成了被六国七方(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及中国台湾)分别控制或声称拥有主权的复杂局面。由于靠近对世界贸易至关重要的海上通道以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原本价值有限的南海岛礁就具有了象征意义和战略重要性。虽然2002年11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的签署为这一地区带来了和平前景,但争端各方仍时常发表关于争议岛屿的挑衅性声明,船只相撞、相互拘捕或强行搜查渔船及渔民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随着全球化石能源价格的走高,以及地区内国家经济的增长,各国纷纷寻求新的稳定的能源供应,南海海域因此成为周边国家的新目标。

  南海油气、渔业等资源一直是周边国家重要的财富来源,各国进行海洋资源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越南海洋油气开发正从近海大陆架向南海深海持续推进,以自主开发、联合外国石油公司开发和对外招标等方式侵入到中国南海传统海疆线内。菲律宾强调在石油供应上的自给自足,意图在今后几年内将中菲争议海域向外国公司开放开采合同招标。目前在南沙拥有石油承租权并从事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国际石油公司大约有200多家,南沙油气开发已呈国际化的局面。对资源的争夺成为自DOC签署以来引发南海新冲突的主要诱因。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同样如此,2009年,中国宣布将南海禁渔时间调整为每年的5月16日至8月1日。禁渔期间,中国渔政船将对在西沙群岛附近非法作业的外国渔船和船员实施执法。中国禁渔令的范围虽不包括南沙群岛,却多次遭到越南的抗议,称禁渔令影响了越南渔民的生存。越南渔船不仅越界到中国海域捕鱼,还进入到东盟其他国家的声索区域,导致与其他声索国频频产生渔业纠纷。为了配合南海资源开发以及应对日渐增加的资源争端,各声索国加强军备建设,努力提升海军和海岸警备队的能力。这些举措使南海司空见惯的小规模相互袭扰有擦枪走火升级的风险,激化了国民情绪,缩小了各国政府的妥协余地。

  2009年以后,在资源争夺引起的小摩擦持续升级的情况下,美国的介入为南海问题的管理与解决再添新难题。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河内东盟地区论坛(ARF)上高调宣称南海争端的解决涉及美国维护海上航行自由的国家利益,暗示中国在“胁迫”南海周边国家,主张形成一个解决南海问题的“国际机制”。自此,美国积极介入南海争端的部署在“重返亚太”或“亚太再平衡”战略下逐步展开。

  二、大国竞争实质的表现

  金边会议前后南海问题的最新发展表明,经过长期的酝酿和发酵,这一问题的实质正从基于领土资源的争端,逐渐且日趋明显地向大国竞争转变。

  第一,中美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自希拉里-克林顿在2010年7月ARF上发表关于美国国家利益的讲话后,美国不断明确它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事实上鼓励了东盟声索国与中国对抗。美国参议院于2011年6月通过一项决议,宣称“强烈反对中国军舰在南海争端中使用武力”,敦促“通过多边和平程序解决南海争端”。该决议还“赞成美国武装力量基于支持在南海的国际水域和空域的航行自由权而继续行动”。2013年7月,美国参议院全体会议通过决议,重申亚太地区的航行自由事关美国的国家利益,再次指责中国为改变领土现状,在东海及南海威胁动用武力。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竞争公开化、复杂化。

  凭借在南海问题上日益清晰的政策立场,美国以一种与中国针锋相对的态度干涉地区事务。具体而言,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相悖之处在于:(1)美国强调应该根据国际法的规定进行主权诉求,要求只从陆地和合法的岛屿确定海域主权;而中国则根据历史主权和权益以及首先发现的权利提出主权要求。(2)美国支持来自所有声索国的集体外交进程,并不时要求将争端交由国际法庭仲裁;而中国坚持谈判应该是在中国与东盟声索国双边范围内进行的,第三方不应卷入。(3)美国名义上宣称中立,事实上采取了站在东盟声索国一边的立场,多次表达对菲律宾和越南的支持。(4)美国明显施加了要求各方达成《南海行为准则》(COC)的压力,不断在东盟美国对话会上推动为南海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并力图影响准则的内容。这与中国渐进式的、不受任何第三方干扰的谈判立场相悖。

  第二,美国调整亚太军事战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防务关系,为在军事上干涉南海问题做准备。在2012年6月第11届香格里拉对话上,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明确表示,美国在2020年前要把60%的军力部署到亚太地区。他宣称:“面对中国不断上升的军事力量,美国将更新其在亚太地区的海上力量并且保持‘警觉性’。……为了促进亚太地区和整个世界的和平,我们的军队要分担安全责任。”未来中美围绕西太平洋的海权之争势必凸显。

  作为调整亚太军事战略的重要步骤,美国从2012年下半年起,增加在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港的驻军,并分步扩大在澳的军事活动。在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军事合作方面,美越这对昔日宿敌在防务关系上的发展最具指向性。自2008年10月以来,美越连年举行政治、安全和防务对话,频繁开展军事互访,不时进行联合军演,对话议题和军演内容均涵盖地区安全和南海争端。与此同时,美国大力加强与传统盟国菲律宾的军事合作。美国前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坎贝尔称,“在许多方面,我们正在美国与菲律宾的关系中书写一个新篇章,将家长式的关系变成平等的伙伴关系。”美菲军事关系的发展和强化集中于海上安全方面,制度化或非制度化的联合海上军演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几乎从未间断,演习地点也时常位于或靠近南海争议海域。菲律宾借此为自己在南海争端中壮胆,而美国则为重返亚太寻找契机。即便是一向相对独立的印度尼西亚的立场也在美国亚太军事战略调整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伴随着华盛顿解除长达十余年的与雅加达发展军事关系的禁令,印尼拒绝了中国的观点美国不应该干涉南海争端。在美国或明或暗的支持下,东盟一些声索国在南海争端中采取了咄咄逼人的行动,大大增加了南海的紧张和不稳定。

  第三,中美战略互疑加剧。“战略互疑”指的是一种观念,即认为对方国家实现其主要长期目标是以本国的核心发展前景和利益为综合代价的。截止到2012年,战略互疑似乎在中美两国中均有增长。这种观念一旦发酵,就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导致中美关系呈现全面敌对状态。中美战略互疑必将对南海问题产生负面影响,争议解决愈加困难。

  中国海军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实施“走向海洋”战略。在过去20年间,中国的海军力量与海洋利益同步得到扩展,与西太平洋上主导性海洋强权美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同时增加。美国相信,随着中国力量的上升,中国人民解放军希望控制邻近海域(近海)的强烈愿望,可能对美国自由进入公海并在其中自由行动提出挑战,而这种自由对美国履行对其地区内盟友的承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美国一些战略家认为,中国越来越依赖于原材料进口的事实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它挑战美国在亚洲的作用,其结果就是安全竞争。为了避免地区影响力遭到削弱,奥巴马政府清楚地表明其在南海的利益以及加强与盟友的关系,以对抗在西太平洋来自中国的压力。

  中国对美国的战略疑虑深深扎根于历史。中国领导人倾向于将美国在亚太的同盟体系看作是冷战的残余。在南海问题上,美国的官方观点始终是保持“中立”;但在中国看来,美国采取的一系列显然意指中国的外交动作表明,它希望破坏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使争端长期存在。中国基本上相信,正是美国对于其盟友的保证才使得一些东南亚声索国在南海主权和资源问题上更加鲁莽地与中国对抗,这无异于共谋反对中国。因此,中国不得不继续暗示它的硬力量,申明坚决保卫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其他利益。

  三、南海问题的未来发展

  在大国竞争实质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南海问题的未来走向将在以下三种背景下展开。第一种是中美竞争加剧,南海问题演变成一场严重的地区主导权之争。在此过程中,中美竞争分裂了东盟,弱化了东盟的中心性;南海争端则持续发酵,紧张升级,各国在“行动一反应一行动”的恶性循环中政策日趋强硬,安全困境变为现实。第二种是强大的、有约束力的《南海行为准则》得到东盟与中国的同意和共同实施。东盟的政治竞争力和中心性得到加强,美国和其他大国在地区内的活动受到规范,南海实现和平稳定。第三种是一种多方努力管理南海问题的局面出现。争端会得到管理但不会很快解决,东盟与中国之间的对话、外交口角和紧张状态此起彼伏,同时美国在军事上并不明显地站在任何一方。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意识到自己正面对一个战略难题,其捍卫海洋主权和利益的政策与其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地区战略相冲突。中国政府正在努力缓解南海的紧张局势。2010年1月22日,在东盟秘书处的一次讲话中,国务委员戴秉国宣布中国不会谋求“霸权”,南海问题会留到下一代加以解决。戴同时告诉美国,“中国从来没有想过在世界上争夺领导地位”,相反,中国与美国合作应对各种难题,是一个“美国可以信赖的伙伴”。事实上,中美关于海上安全问题的讨论已经存在,并形成了“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目前需要对这种机制进行补充和加强。中国还同意于2014年夏首次参加由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军事演习,并参加救灾等项目的演练。中国也致力于缓解与越南的紧张关系。2011年10月,越共总书记阮富仲访华,中越签署《关于指导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承诺妥善处理海上问题并保持沟通和对话,“不使其影响两党两国关系和南海的和平稳定”。更重要地是,中国和越南同意在防务部门之间建立热线联系,加强军事交流合作,增加海军舰只的互访,并在陆地边界和金兰湾进行联合巡逻。此外,中国还发挥软力量优势,宣布设立3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推动与东盟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海上合作格局,重申为最终达成COC而努力。

  结语

  南海争端曾被认为是中国与其邻国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是对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安全事务上的工作能力的考验。但随着美国加强在该地区的政治军事介入,东盟声索国加大能源开发,以及中国国家利益的日益拓展和军事力量的持续上升,这一机会似乎正在失去,考验却越来越严峻。

  南海问题的实质与挑战论文1500字

  南海问题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实质是南沙争端。争端方为中国、中国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一般称之为“5国6方”。西沙争议仅存在于中越两国之间,由越南单方面挑起,是其蓄意将南海问题扩大化和复杂化。纵观20世纪后半叶的南海局势,尽管南海及其周边地区一度成为冷战的前沿阵地,争议各方之间围绕岛礁主权、海域管辖权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争议,也曾发生过零星的冲突,但南海局势相对平静,南沙争端的国际影响也十分有限,表现为一般性的区域问题。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南海周边国家实施海洋战略、强化海上执法力量建设,实施海洋管辖成为其巩固占领岛礁、控制争议海域、保证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有关争议问题逐步显化;加之全球战略格局的深刻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区域外大国介入南海问题力度加大,导致南海地缘政治竞争逐步加剧,南海问题进一步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2012年是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马尼拉宣言》30周年,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30周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10周年。深入梳理、分析当前南海形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有助于我国统筹内外两个大局,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南海问题,践行我国和平解决有关领土主权争端的政策主张,维护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一、南海问题面临的挑战

  我国作为拥有18000公里大陆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的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利益。但与此同时,我国仍然面临严峻的海上形势,维护海洋权益和海上稳定的战略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在南海方向,尽管南海局势总体上保持稳定、可控,但消极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增多,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凸显,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大局面临新的巨大挑战。

  (一)周边国家加大南沙主权声索和管控力度

  自上个世纪南沙岛礁占领格局形成以来,争议的表现形式以主张争议为主,即有关当事方通过各自发布官方声明来声索主权。但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沙争端有从主张争议向管辖争议转变的趋势。有关周边国家加大了对南海的法理声索力度,通过国内立法形式提出所谓的主权声索。例如,2009年2月17日菲律宾国内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我国黄岩岛纳入到菲律宾所谓的领土管辖范围。2012年6月21日,越南国会通过《越南海洋法》,将我国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包含在所谓越南“主权”和“管辖”范围内。我国政府对此均提出了严正抗议,并且重申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上述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有关南海声索国强化对所占岛礁和附近海域的实际管辖,增加了南海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南海有关争议问题已由单纯的外交斗争转变为政治、外交、法理、资源、军事等各领域的全方位较量,“明争”与“暗斗”相结合,斗争更加复杂,手法更加隐蔽,处理更加困难。在资源开发方面,南沙油气资源的争夺进一步加剧,南海声索国近年来加快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步伐。特别是马来西亚、越南海洋油气开发正在从近海大陆架向南海深海持续推进,开发方式主要是自主开发、联合国外石油公司开发和对外招标,其中越南和马来西亚的部分区块已侵入到中国南海传统海疆线内。目前在南沙拥有石油承租权并从事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国际石油公司大约有200多家,南沙油气开发已呈国际化的势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南海地区近年来呈现区域军备竞赛态势。有关南海周边国家纷纷采购先进的武器装备,加强军事演习、军事管控等海上军事活动,推动军事现代化战略转型。这种区域军备竞赛态势持续发展,必将使影响南海区域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未来引发南海局部地区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增加,对南海地区安全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区域外势力介入导致南海地缘政治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战略格局的新一轮调整,亚太地区有关军事联盟强化,南海地缘政治竞争明显加剧。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出于全球和区域战略布局需要,通过军售、军援、联合军演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等方式提升与部分南海周边国家的合作水平,以所谓“维护南海航行自由”为借口介入南海问题,不断强化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军事联系,通过军事交流与合作,持续增强其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纵观美国的战略布局,美国介入南海问题不是短期政策作为,而是受美国亚太战略的支配。美国为防范和排挤中国渐进式地扩增地区影响力,继而谋求在东南亚地区事务中的主导权,一直以来都将东南亚有关南海声索国与中国视为两大对立阵营,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分而治之”的均势政策。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采取“主动试水,但避免被拖下水”的策略,继台海问题之后,南海问题很有可能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又一个抓手。2012年6月举办的第11届香格里拉对话上,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明确表示,美国在2020年前将60%军力部署到亚太地区。未来中美围绕西太平洋海权之争势必显化。美军加强在菲律宾、澳大利亚以及新加坡的前沿军事部署,旨在提升美国在南海地区、巽他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的军事影响力,从而构成对以中国为首要防范目标的东亚新兴大国的战略威慑力,最终目的在于谋求美国亚太主导权的战略目标。在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背景下,日本、印度以及澳大利亚等域外大国追随或呼应美国的亚太战略布局,以多种方式介入南海问题,通过与部分东盟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将军事力量的触角延伸至南海,不断增加在南海问题上的话语权,藉此作为加强自身在东南亚影响力的突破口。南海地区大国利益的错综交织使得地区局势有“巴尔干化”的隐忧,其结果是,一旦南海区域有关摩擦、冲突事件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大国的角力,很大程度上将危及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

  (三)区域内外国家推动南海问题多边化、国际化

  越南、菲律宾等有关南海声索国背靠东盟,企图凭借东盟一体化“抱团”制华。其积极发展与区域外大国的关系,将南海问题列入双边或多边协商机制,增强区域外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南沙争端中的介入程度;或者利用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外大陆架划界案”的机会和召开有关所谓南海问题学术会议,制造国际舆论影响,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和南沙海域经济资源开发活动国际化,从而谋求增强与中国抗衡的整体力量。在区域内外势力的交织作用下,一些看似影响有限的局部事件可能将会持续发酵,从而使南海问题从区域热点迅速升温成为国际热点,引发区域内外强烈反应。

  南海问题的实质与挑战论文三

  历史上,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开发南海诸岛,长期、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实施行政管辖,建立了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相关海洋权益。二战期间,日本一度非法侵占我国南海诸岛,并将南海诸岛更名为“新南群岛”,划归台湾总督府高雄州高雄市管辖。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根据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的有关规定,中国政府于1946年恢复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

  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南海周边国家并没有对中国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提出异议,南海局势是平静的,没有所谓的“南海问题”。此后,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开始对中国南沙群岛的岛礁提出领土要求,甚至非法侵占部分岛礁,由此导致南沙群岛领土争议。这些国家还依据《公约》,提出了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主张,这些海域主张覆盖的范围相互重叠,从而形成了南海部分海域的划界问题。

  南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大致是:

  第一,20世纪60年代末,在南海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1968年,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亚洲外岛海域矿产资源联合探勘协调委员会发布的勘察报告指出,越南沿岸邻近海域、南沙群岛东部和南部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1969年,美国海洋调查船“亨特号”在南海进行地质调查,并宣称探明南海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1973年,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加深了人们将石油看作一种战略资源的认识。南海的资源前景极大地刺激了越南、菲律宾等国。越、菲等南海周边国家开始加大蚕食中国在南沙群岛及相关海域权益的实际动作,并陆续提出领土和海洋权益主张。

  第二,《公约》的诞生及其创设的新制度,导致海域划界争议加剧。其中专属经济区制度与南海问题的产生有直接关联。按照《公约》第121条的有关规定,岛屿如果可以维持人类居住,或可以维持自身经济生活,就可以主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赋予了基于岛屿主张海域的权利,岛屿在主张海域和未来海域划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

  此外,南海的地缘政治地位、殖民主义和大国争霸等因素也与南海问题的产生密不可分。加之二战后,中国政府虽然于1946年接收了南海诸岛,但是除中国台湾驻守的太平岛外,其他岛礁长期没有派兵驻守,有效控制不足,从而给一些国家对中国南沙岛礁的觊觎之心和非法侵占的行为留下了空间。

  自2009年以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其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美国等域外大国通过政治外交、军事、舆论等手段,逐步加大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力度,加剧了南海海上形势发展的复杂程度。特别是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南海问题成为其牵制中国,维持其在亚太地区主导权的一个重要抓手。随着美国加大在南海地区的军力部署和军事活动,开展针对中国的南海“常态化”巡航,刺激了地缘政治竞争意识在本地区的回潮。

  第二,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使其他争端国对能否保住其非法控制的南海岛礁产生焦虑。部分国家担忧随着中国的日渐强大,将有可能采取某种方式来收复被非法侵占的南沙岛礁。因此,部分争端国通过国内立法、诉诸第三方机制、与域外国家深化结盟或结伴、向域外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等方式来“合法化”和“漂白”其非法主张和侵占所得,以巩固其对南沙已控制岛礁的非法占有。

  第三,菲律宾、越南等有关争端国为巩固和扩大南海权益主张,不断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和扩大化,加大岛礁扩建等单边行动力度。

  当前的南海形势呈现出几个新的特点:

  第一,南海问题逐渐由领土争议和海域主张争议演变为地缘政治、资源开发和航道管控的博弈。

  第二,南海问题“被扩大化”,已由原来直接当事国之间的“岛争”,扩大到域内外力量之间的“海争”或“水争”。

  第三,由于南海地区安全机制的缺失,以及亚太地区安全结构的演变和调整,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战略猜疑”上升,并采取寻求域外国家的安全保护和加强自身军力建设的应对策略。因此,“大国借机谋势、小国伺机谋利、大小国联合应对中国”,以“结盟”和“拉帮结派”、谋求相对军事优势为特征的南海地缘政治博弈的特点日趋明显。

  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

  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在中国千百年来在开发、经营和管辖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过程当中逐步形成的,并有大量的历史证据作支撑,比如海南渔民使用的《更路簿》。

  《更路簿》是中国古代使用的一种航行指南,记载了通往某个地区的航程和航向。其中古代在海上燃香一支所花费的时间为一更,一更一般能行驶10海里左右;“路”指的是航海罗盘指向的针路,即航向。海南渔民使用的多个版本《更路簿》大约起源于明代早期,一直流传至今,记载了前往西沙、南沙各岛礁捕鱼的航向航程、物资特产等。《更路簿》还生动形象地记载了100多处对西沙、南沙岛礁的命名,如“丑未”(渚碧礁),是以罗盘方位命名;“赤瓜线”(赤瓜礁),是以特产命名;“秤钩”(景宏岛),是以岛礁形状命名;“双门”(美济礁),是以水道数量命名。《更路簿》还记载了200多条航线,是中国人民持续开发利用南沙岛礁及相关海域的真实记录。《更路簿》无疑是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和历史性权利的确凿证据。

  《公约》虽然没有对历史性权利作十分明确的界定,但也没有否定历史性权利的存在。而且,《公约》的宗旨包含了对历史性权利的尊重。同时,历史性权利为国际法和国际仲裁实践所认可,比如2003年的厄立特里亚诉也门案,2015年的毛里求斯诉英国案,都明确承认了历史性权利的存在。《公约》序言中明确规定:本《公约》没有涉及的其他问题仍然属于一般国际法调整的范畴。因此,历史性权利属一般国际法调整的范畴,中国不会因为《公约》无此明确定义而放弃其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主张。

  中国是南海和平稳定的捍卫者:

  南海事关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推动《宣言》框架下的海上合作,并积极参与和推动事关南海和平稳定的机制建设,始终以克制和理性的态度处理与其他国家的争议。中国的南海政策包括:

  第一,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南海的和平与稳定是南海争端当事方及所有南海利益攸关国的重要关切。中国作为最大的南海沿岸国,始终致力于维护南海的和平和稳定,既是南海和平稳定的建设者也是捍卫者。

  至于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南沙岛礁建设问题,在岛礁建设之初中国就已经向国际社会承诺,岛上设施主要服务于和平目的,尤其是为本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提供海上搜救、助航等公共服务产品。

  第二,维护南海的航行安全和自由。这也是国际社会,尤其是一些域外大国的主要关切。南海是重要的海上通道,确保各国依照国际法所享有的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是中国和其他南海沿岸国的重要共识。事实上,南沙争端产生近半个世纪以来,南海航行自由从来没有因争端受到过干扰。

  第三,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争议。中国一向坚持由当事国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南沙岛礁领土和海洋管辖权争议,这一主张是中国和其他声索方以及中国和东盟十国达成的重要共识,被写入《宣言》。对话协商解决敏感复杂的领土和边界问题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选择。中国对此拥有众多成功经验,已经通过双边政治磋商和谈判同14个陆上邻国中的12个解决了陆地边界划界问题。中国还于2000年同越南解决了北部湾海上划界问题。2015年12月,中韩正式启动海洋划界谈判。

  第四,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南海问题应该说是涉及国家和争议岛礁数量最多、争议海域面积广的海洋争端。在短时间内解决如此复杂的问题并不现实。唯一可行的选择就是中国所倡导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通过在争议海域实施共同开发合作,有助于有关各方积累政治互信,从而为最终解决南海问题创造条件。

  第五,“双轨思路”。2014年中国提出了处理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缅甸出席东亚峰会时予以了确认。“双轨思路”基本内涵是指有关具体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南海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加以维护。“双轨思路”旨在解决东盟与域外国家对南海和平稳定的关切,是中国政府继“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后,推动南海问题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总之,中国是南海和平稳定的坚定捍卫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一贯维护国际法治以及公平和正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坚定致力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致力于同直接有关的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292691/

推荐访问:南海问题的实质是 南海问题的实质和诱因 简述南海问题的实质 关于南海问题的论文 中国南海问题论文 南海问题论文1500 论南海问题的论文 南海问题论文3000 南海问题论文资料 南海争端问题的论文 浅谈南海问题论文 中美南海问题论文 南海问题实质是什么 南海问题的实质及成因 台湾问题的实质论文 南海问题论文2000字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