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件ppt]数学课件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5-14 09:50:50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数学课件篇(一):优秀数学课件

  优秀数学课件【一】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导学提示:
  1、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 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3、 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优秀数学课件【二】
  一、概述
  课名是 《身边的行程问题》,是小学五年级的一堂数学课。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 1 课时, 40 分钟。
  《身边的行程问题》是在学习了“速度、时间、路程间的数量关系”、“ 24 时记时法”、 “小数乘、除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课,训练学生对大量数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身边的行程问题》这节数学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通过上网收集有用信息,并且利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将收集到的信息加工整理后应用于现实生活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
  ( 1 ) 从具体事例中找出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数据。
  ( 2 ) 会计算起始时间到终止时间之间的经过时间。
  ( 3 ) 明确已知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另一个量:路程 = 速度×时间、速度 = 路程÷时间、时间 = 路程÷速度。可以将这些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计算。
  ( 4 ) 会将网上查到的速度、时间或路程数据转换成统一的数量单位。
  2. 过程与方法
  ( 1 )学会根据需要到网上查询信息,并会加工、评价、分析信息,利用信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2 )能共同分析、讨论所收集的信息,掌握利用信息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法。
  ( 3 ) 能够将课上学 到的数学知识、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学校留言 板发布 自己的解决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将学到的数学知识、方法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 作出 的。
  · 学生是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五年级三班的学生。
  · 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 学生已经学习了速度、时间、路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熟悉数量单位的转换以及已知其中 两个量求第三个 量的计算方法。
  · 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汇报的能力较强。
  · 所有学生都能运用网络查寻收集学习、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并能在留言板上发布消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主要采用抛锚式教学策略(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和 Excel 工具,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巩固认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并通过课后的作业使学生再次将知识进行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教学过程
  注:流程图中目标 1 ~ 6 对应教学目标分析的 6 个目标
  六、教学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随时给出评价反馈,课后教师会经常对学生在讨论区上发表的知识运用情况做出评价,给出建议。
  课结束时,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完成情况加以总结,还会在网上发表对学生的课件学习和网上讨论情况的总结。
  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 1 )信息查找:利用网络查找用于解决交通费用问题的信息。
  ( 2 )计算:利用 Excel 工具计算已知 两个量求第三个 量的问题,计算单位准确无误。
  ( 3 )结果分析及决策: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对采用哪一种交通方式 作出 恰当的决
  策。
  ( 4 )知识应用:课后应用本课知识和方法,选择寒假出游或回老家的交通方式。

数学课件篇(二):小学人教版数学课件

  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一个事件与所有事件的比例。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那么孩子们学习了哪些相关知识呢?
  小学人教版数学课件《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2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估一估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用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课件)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
  师:这里有4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平呢?(课件)
  生:一人分2块,这样才公平。
  师:数学上把“公平、一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如果有两块月饼,又该怎么分呢?(课件)
  生:每人分一块。
  师: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课件),还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
  生:能。(师板书: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师:每人分得多少呢?(半块);半块用哪个数表示呢?用我们学过的数能不能表示出来呢?(不能,学生猜测1/2)师:对!就是1/2,(课件出示1/2),谁知道1/2是个什么数?
  生:分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着眼一个“探”字,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知道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认识1/2:
  师: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指名学生再次说说1/2的意思
  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
  师:现在同桌相互说说1/2的意思。
  师:1/2怎么写呢?(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一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1/2怎么读呢?(生读一遍,再书空写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1/2”的含义,学会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理解1/2: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师:大家想想,半块月饼可以是1/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的?
  生:一个苹果、一个蛋糕……(用生活实例完整地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动手折一折
  师:其实,我们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上也都藏着1/2,想不想把它找出来?
  请看要求(课件出示: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
  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含义。
  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同桌互相小声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张纸的1/2 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生1:我把这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这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3:我把这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师: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生:都是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
  师:对!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发展自己,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的表象。着眼一个“动”字。通过有意识的追问,使学生感受到: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判断1/2,引出1/4
  师:老师也折了几种图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们的1/2呢?请大家用手势判断“对”或“错”,看谁反应快!(课件出示:)
  生1:第一个对,因为它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生2:第二个错,因为它不是平均分。
  生3:第三个不是1/2,应该是1/4。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练习,进一步明白1/2的含义,同时巧妙的引出了】
  4、探索1/4
  (1)、认识1/4
  师:谁来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它的1/4。
  师:谁会写1/4?
  生:一生上台板演,全班书空。
  (2)、探索1/4
  小组活动: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一涂。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自愿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来表示?
  生: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
  师:很正确!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理解1/2的基础上,自然的掌握1/4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明白:相同的图形,虽然折法不同,但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用表示1/4,进一步明确分数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来!睁大双眼到生活中看一看。
  1、看: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课件)
  2、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8?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
  (四)回归生活、全课总结。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分数,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它们。下面就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内容吧!(播放《幸福拍手歌》)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
  1/2  1/4
  (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作品展示)

数学课件篇(三):小学优秀数学课件

  关于小学优秀数学课件 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小学优秀数学课件范文 ,一起来看一下吧。
  小学优秀数学课件篇一
  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能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本领.
  教学重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拍手游戏.
  (1)教师拍4下,同学们比老师多拍1下,你们拍几下?
  (2)教师拍7下,同学们比老师多拍2下,你们拍几下?
  教师拍手后,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再拍手.
  2.师:你们能告诉老师是怎么算的吗?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样的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演示动画"应用题"】.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
  第一行摆4个圆片 ○○○○
  第二行摆三角形,比圆片多2个.
  应先摆和圆片一一对应的同样多的部分 △△△△
  再摆比圆片多的2个三角形 △△
  第二行摆_____个三角形 △△△△△△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使学生明确:在和圆片同样多的三角形部分再接着摆多的部分,就是三角形的个数.
  (2)启发学生互相说条件,操作学具,提高操作能力,进一步理解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8【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例8)"】.
  (1)出示例8,引导学生读题,使学生明确:题中有两个条件:黄花9朵,红花比黄花多6朵.问题是红花有多少朵.
  (2)根据学生口述条件和问题,启发学生学生明确红花多,黄花少.
  (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红花比黄花多6朵,具体地说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就是红花比黄花的9朵多6朵或就是红花的朵数比9朵多6朵.
  (4)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例8)",揭示投影片红花盖住的部分的纸条.使学生明确:红花的朵数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9朵红花,再填上比黄花多的6朵红花.
  (5)列式计算 9+6=15(朵)
  (6)完成回答 答:红花有15朵.
  (7)进一步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
  使学生明确:求比一个数多见的应用题,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量多,一个量少.多的里面有一部分和少的同样多,求多的是多少.用与少的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少的数量)再加上比少的多的部分.
  3.反馈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①根据图意,口述题意.
  ②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③独立列式计算.
  ④订正时,启发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一做”第2题.
  ①启发学生互相议一议.
  ②独立列式计算.
  ③订正时,启发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要分析数量关系,谁多、谁少,再列式解答.
  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2题.
  1.草地上有49只黑羊,白羊比黑羊多27只.有多少只白羊?
  2.鱼缸里有87条红金鱼,花金鱼比红金鱼多48条.有多少条花金鱼?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猜硬币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游戏准备
  每人准备10枚硬币
  游戏过程
  1.同桌同学互相活动.
  2.一人左手握住3枚(或任意枚)硬币,右手握住5枚硬币,问:左手有3枚硬币,右手比左手多2枚,右手有几枚硬币?待另外一人回答后,再将右手展开,验证其答案是否正确.
  小学优秀数学课件篇二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游戏活动,创设情境.
  (1)启发学生根据两组人数不同的条件,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使学生明确,可以提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乙组比甲组少几人?
  (2)通过游戏,互相议一议,你知道了什么?
  数量关系一样,只是问法不一样.
  ②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少的.
  ③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多的.
  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限制,但教师重点训练①、②两种类型.
  2.操作学具,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1)用学具摆一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2)同桌互相交流,知道了什么?
  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学生操作和口述.
  (二)探究新知
  1.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出示例12.
  2.小组活动.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讨论和看示意图,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两道题都是红花多,黄花少.
  (3)想一想: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题的第二个条件是第二题要求的问题,第一题要求的问题是第二题已知的第二个条件.两题都用减法计算.
  3.独立解答.
  (1)填空(课本).
  (2)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
  独立填在课本上,订正时启发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学习什么,注意什么.
  随堂练习
  1.练习二十四第8题.
  分组练习,组长带领同学订正.
  2.练习二十四第3题改编为接力计算.
  布置作业
  1.有手风琴76架,电子琴比手风琴多18架。有多少架电子琴?
  2.有电子琴94架,手风琴比电子琴少18架。有多少架手风琴?
  板书设计
[小学优秀数学课件]相关文章:
1.小学的优秀数学课件
2.优秀数学课件
3.小学西师版数学课件
4.小学生数学课件
5.小学趣味数学课件
6.优秀的初中数学课件
7.优秀高中数学课件
8.小学生学数学课件设计
9.小学四年数学课件
10.小学六年数学课件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26795/

推荐访问:数学课件ppt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