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雾非雾]花非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8-12 10:00:03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花非篇1:描写花的段落30字左右


  花可以美化环境,它不怕风吹雨打,日晒虫叮,那么,描写花的段落有哪些?

  1、花盆里。有一株茂盛的郁金香。绽开的花朵是黑色的。微微四散的花瓣如同黑色的丝绒。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2、五星花鲜红鲜红的,就像一颗颗灿烂的小红星点缀在一片绿叶之中句子,十分好看。
  3、只见,这些小花朵,一的的都像天上的星星。他们虽然小的可怜,但是此刻却感到他们从来就没有自贱或自卑,有的只是谦虚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要不然,嬉笑可爱的吊兰花径上怎么会不时伸出几根更细的长芽儿,像一只只柔韧的韧性十足的小手臂。
  4、喇叭花的花冠美极了。它的花蕊有六根左右很细像大头针一样。它的花瓣像喇叭它的顶端像五角星下面是白色的上面是紫色的中间是粉红的它像支架一样托着喇叭口。它的叶子绿绿的薄薄的形状跟桃心似的。它的茎是浅绿色的弯弯曲曲像电话线一样

花非篇2: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原文赏析


  《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里的一首诗。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花非花》原文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赏析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贺铸《青玉案》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嘘名复何益”;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谜。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了。
  虽说如此,但此诗诗意却并不完全隐晦到不可捉摸。它被作者编在集中"感伤"之部,同部还有情调接近的作品。一是《真娘墓》,诗中写道:“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另一是《简简吟》,诗中写到:“二月繁霜杀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二诗均为悼亡之作,它们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销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此诗末二句的比喻几乎一模一样,连音情都逼肖的,它们都同样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而《花非花》一诗在集中紧编在《简简吟》之后,更告诉读者关于此诗归趣的一个消息。此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的所作吧。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所以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而以“花非花”为调名。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原是很自然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86920/

推荐访问:花非花雾非雾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