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品隐忍系统]隐忍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8-11 19:00:01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隐忍一:古代隐忍的故事

  隐忍是一种智慧。从隐忍到爆发,其中迸发的力量将推动我们走向成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三则关于隐忍的古代故事,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启发。
  古代隐忍的故事篇一:
  勾践卧薪尝胆
  一个人能忍受多大的屈辱就能有多大的成就,勾践简直就是个中翘楚。在自己一时冲动,不听范蠡的苦口婆心的劝说,非要打吴国,然后失败之后,本来是已经做好亡国的打算,但是我们的勾践才当皇帝没多久,怎么甘心就这样被打败。
  范蠡提议说去跟吴国谈条件。勾践想想说行吧,留得国家和命在,迟早有翻盘的一天,便派了文种去谈判,请求这吴王夫差放了自己的国家,自己跟老婆去他们那里为奴为婢。这吴王也是被胜利冲昏了头,完全不听伍子胥的忠告,乐呵呵地就答应了。
  于是勾践俩夫妻,连带着范蠡和文种就来到吴国。这昔日的帝王沦为他国的奴隶也是最低贱的,想来这勾践也真的是一强人,从最高落到最低,也能忍着不自杀。
  他在吴国干着最苦最低贱的工作,晚上还要自虐。睡觉还要折腾一番,不给自己睡暖烘烘的被窝,偏偏让自己睡在柴草之上。按照我们的说法,白天累成狗,晚上还睡不好,这不得疯。但是勾践不但晚上睡不好,还让自己吃不好,床上吊个苦胆,每日起来尝一尝,提醒自己的亡国之痛。据说,在吴国,勾践还吃过粪便。
  看看人家亡国之后的七年是如何过的,这种日子普通人能熬过三个月?所以说,这勾践绝不是普通人,自己折磨自己到这种程度,没死也没疯,那么最终肯定是朝着变态发展了。
  最后他回到越国,养精蓄锐,逐渐吞掉吴国,完成自己的春秋霸业。
  古代很多文人写字都是有自身的价值需求和所在的环境有关。所以我们去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客观综合而且抛开所谓的偏见或者麻木的崇拜赞美。
  勾践这个为后人所熟知的名字,他本人真实性格又是怎样的呢?他是一个权力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扩张国土,必然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人的性格必然有优点和缺点。勾践的优点恐怕就是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苦心天不负,努力隐忍而终于从逆境中崛起的惊人意志力。勾践的隐忍表现在他携带妻臣去吴国侍奉君王的日子。虽然这样的隐忍也是因为勾践想复仇,想重新获得权力,但是一个弱者,一个被打败苟且活着的人,从来没有真正放弃重新站起来的希望,就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敬佩了。而勾践得到人身自由后没有忘记耻辱,刻苦努力,完善自己,隐忍而不发,誓死强国报复羞辱自己的人,这样的意志力和行动力,又能是几个常人能做到的呢?勾践身上这些坚韧的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然而勾践最大的缺点是很多统治者作为权力顶端都会所犯下的错,鸟尽弓藏,残忍自私。勾践对于在困难时一直帮助他辅佐他,可以说是有恩于他的人,并没有报答,反而是加以迫害。勾践的自私忘恩负义,纵观史实并没有冤枉他。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勾践,他是一个不轻言放弃能忍受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一个对自己狠对别人绝的君王。
  古代隐忍的故事篇二:
  孙膑的小故事孙膑假痴不癫终复仇
  人生遭遇的坎坷多种多样。有些需要自己迎难而上,直接与之较量;而有些则需要自己暂时退缩一下,当把自己的对手蒙蔽之后,再予以致命的一击。正所谓兵不厌诈,作为军事家的孙膑,在自己的人生岁月中,将这一信条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也成为他能够渡过难关、报仇雪恨的重要法宝。
  孙武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军事家,他的传世名著《孙子兵法》,至今仍然在军事、商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孙膑是孙武的后代,他活动的时期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公元前
  75年—公元前221年)。
  孙膑是战国奇人鬼谷子的学生,从小就表现出超人的智慧。有一次鬼谷子想考察一下孙膑和另一个学生庞涓,就对二人说:“我给你们出道题:你们谁有办法让我走出这个房间?”庞涓想尽各种办法,比如苦苦哀求、生拉硬拽、撒谎说有人来找,甚至要在屋里点火,但是都没能奏效。而孙膑想了想说:“老师,我实在没办法让您走出房间,但是我有办法让您从房间外面走进来。”鬼谷子很感兴趣,就出了房间。出房间以后,鬼谷子问:“你怎么让我进去啊?”孙膑哈哈大笑,说:“老师,我赢了,您现在不是已经走出房间了吗?”鬼谷子恍然大悟,而庞涓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学成以后,庞涓告别老师和师弟孙膑,回到祖国魏国(今河南北部、山西南部一带)当了将军。当时魏国经过李悝变法,国力大增,成为天下第一强国。而魏惠王(公元前369年—公元前319年在位)雄心勃勃,因此对庞涓颇为重用。虽然庞涓在魏国干得顺风顺水,但是他从小就对孙膑颇为羡慕和嫉妒。
  而当上了魏国的将军后,他就担心孙膑一旦去别的国家当了将军,就会使别的国家强大,还有可能在战场上打败自己。思来想去,庞涓托人给孙膑带了口信说:“师弟才华出众,隐居世外未免可惜。还是来魏国任职吧,咱们弟兄也能有个照应。”涉世未深的孙膑哪知道庞涓的阴谋,于是就兴冲冲地去了魏国。
  孙膑到了魏国之后,庞涓先是向魏惠王引荐了孙膑,对他关照有加。但过了一段时间,庞涓就开始在魏惠王面前进谗言说:“臣罪该万死!臣的师弟来了以后,并不安心在魏国任职,而是整天抱怨说自己乃孙武之后人,在魏国居然当不上大官,来这里也没什么意思,不如回到齐国去。可是臣已经带他参观过咱们魏国的军营、要塞,他要是走了,我军的机密可就都被他带走了。”魏惠王一听这话就勃然大怒。庞涓装腔作势地说:“臣用人不察,还望大王责罚。臣与师弟毕竟同门一场,还望大王能免他的死罪!”魏惠王说:“那就对他处以膑刑,挖了他的膝盖骨吧!再施以黥刑,在他脸上刺字。你对他严加看管,不许他离开魏国!”
  当天晚上,孙膑正在家中看书,一群士兵来到家中说:“大王有急事,请孙先生到宫里去一趟。”孙膑也没有怀疑,就跟着去了。等到车停了,孙膑一下车,就被几个士兵五花大绑,孙膑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押入了大牢。“你们要干什么?”孙膑连忙问。“干什么?”一个人说:“你自己心里清楚!里通外国这是死罪,懂不懂!”他本能地大喊:“我被冤枉了!我要见大王!我要找我师兄庞涓……”可是一切的一切都是徒劳,经过撕心裂肺的疼痛,孙膑的两块膝盖骨被挖了下来,脸上被刺了字,成为了一个刑余之人。而后人也因此叫他孙膑,至于他原先的名字,反而已经失传了。
  受刑之后的孙膑万念俱灰。对于一个拥有雄心壮志的人而言,一个健全的身体是多么的重要啊!尤其是孙膑,志在统率千军万马,可是他一双断腿,如何骑马打仗?又如何成就功业?而这时候的庞涓心中暗自得意,表面上却装得十分悲伤,骗孙膑说是别人陷害他。孙膑一开始还信以为真,而当他偶然得知真相后,先是脑子一片昏天黑地,继而意识到庞涓绝对不会就此罢休,自己长此以往恐怕凶多吉少。
  于是从第二天起,他假装突然中邪,胡言乱语,爬来爬去,甚至赤身裸体,随地大小便。庞涓知道后,想试探一下孙膑是不是真疯了,就把他扔到了集市上,孙膑在人群当中依然如此,甚至与牛马同群,还时常滚进污水沟里,那场景简直是惨不忍睹。经过几次试探后,庞涓信以为真,就懒得再下毒手,而将孙膑扔进了猪圈里。孙膑就这样每天与猪为伴,靠吃猪食维生。度日如年的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要活下去,才能有机会报仇雪恨。
  终于有一天,孙膑的机会来了。齐国使者来到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听说了这件事情。齐国使者觉得没那么简单,就想办法去偷偷见到了孙膑。见到孙膑的时候,这位使者说:孙先生,我是齐国使者!”孙膑还以为这是庞涓又派人来试探他,就装疯卖傻地不答应。
  但是这位使者掏出了自己的公务印章,这在那个年代可是基本上没法造假的。孙膑看四下没人,就赶快小声说了两个字:“救我!”说罢又开始胡言乱语。使者明确了孙膑不是装疯,回到齐国后就赶快向齐威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在位)报告。齐威王也知道孙膑是个人才,就让这位使者秘密开展救援工作。于是使者想办法带了个人进入猪圈,让孙膑和他对换衣服,然后偷偷把孙膑送回齐国。等到庞涓发现,为时已晚。
  孙膑来到齐国后,受到大将军田忌的优待。有一天,孙膑看田忌闷闷不乐,就问他怎么回事。田忌说:“我跟大王赛马老输,已经输了不少钱了。”孙膑问:“你们怎么比呢?”“比三场,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每一场我都差一点赢,所以真郁闷。”“也就是说,你每个级别的马比大王的都差不了多少,是吗?”田忌点点头。“你听我的,我保证你下次能赢!”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于是下一次赛马,田忌就带上了孙膑。第一场,齐威王派的是上等马,孙膑对田忌说:“派你的下等马去。”自然输得一塌糊涂。齐威王扬扬得意。第二场,齐威王派的是中等马,孙膑说:“派你的上等马去。”田忌扳回一局。齐威王开始坐不住了。第三场,比下等马,孙膑说:“派你的中等马去。”
  田忌又扳回一局。结果三战两胜,田忌战胜了齐威王,多少年来第一次赢了钱。齐威王得知田忌的计谋来自于孙膑时,苦笑道:“没想到寡人费大力气救回来的军事奇才,第一次出手却是帮寡人的臣子赢了寡人!”但是心中对孙膑却更加尊敬,经常询问他兵法之事。
  就在孙膑在齐国逐渐得到齐威王赏识的时候,魏国的铁骑在庞涓的率领下一刻也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依仗着强大的国力支撑,庞涓率领着强大的魏军横扫天下,各国纷纷前来归附魏国,魏惠王俨然已经成了新的霸主。而偏偏齐国和赵国(今河北中南部、山西北部一带)不信这个邪,这两国不仅不归附魏国,还在公元前356年建立了联盟,共同对付魏国。魏惠王和庞涓哪里受得了这种窝囊气?
  于是公元前354年,庞涓亲自统帅大军进攻赵国,一直打到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
  很快,赵国的求救信飞抵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临淄)。齐威王接到求救信后,连忙找来田忌、孙膑等人商量对策。田忌说:“赵国是我们的盟国,救赵义不容辞。请大王发兵邯郸,我军与赵军里应外合,定可将魏军杀得片甲不留!”听了田忌的话,孙膑笑而不语。“先生有何高见?”齐威王问。“在下在想,”孙膑慢慢地说:“现如今魏军已经抵达邯郸多日,我军后到。且不说咱们齐军的战斗力是否高于魏军,就算差不多,等咱们齐军累得气喘吁吁地跑到邯郸城下,魏军早已等待多时,正好可以以逸待劳。我军这么做,正是犯了兵家之大忌啊。”
  田忌虽然觉得孙膑的话有道理,但是还是有些不服气:“那先生认为该怎么办?救赵国是以疲击逸,难道就不救赵国了?”“谁说救赵国一定要去邯郸呢?”孙膑问。“不去邯郸去哪儿?难道还去大梁不成?”田忌问。孙膑哈哈大笑:“田将军真是一点就通。就去大梁!”田忌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只有齐威王觉得孙膑肯定已有妙计,就说:“愿闻其详。”
  “兵法上讲避实就虚,”孙膑说:“真正会用兵的人不会随便地去跟敌人硬碰硬,那样可能会杀敌一千却自残八百。根据在下的估计,眼下魏国国内恐怕只有老弱病残。大梁是魏国的都城,我们进军大梁,魏王一定会急忙叫庞涓回师救援,庞涓肯定得拼死往回赶,赵国不就得救了吗?而且到时候我们正好可以以逸待劳,给庞涓以重创。这就叫‘攻敌必救,围魏救赵’。”
  齐威王和田忌恍然大悟,直夸“妙哉”。齐威王就要任命孙膑为将军,统兵出征,孙膑摇摇头说:“谢谢大王的美意。在下毕竟是刑余之人,如果统帅队伍,不仅将士们不服,而且会让天下人耻笑。田将军功勋卓著,德高望重,还是让田将军为统帅吧。”于是齐威王就让田忌当了将军,而让孙膑当了军师,坐在车中,随军出征。齐军进攻大梁不久,庞涓果然回师救援。而孙膑让齐军在魏军的必经之地桂陵(今山东菏泽)设下埋伏,结果大败魏军,只可惜庞涓在乱军之中逃走了。看着这尸横遍野的战场,孙膑在心中默默地说:“庞涓,我这一次只杀了你的兵,下回就要索你的命!”
  俗话说,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公元前342年,庞涓率领大军进攻韩国(今河南西部一带),韩国也向齐国求援。齐国再次派出田忌与孙膑去救援。孙膑还是老办法,只不过这次成了“围魏救韩”。庞涓明知是计,也不得不回师。但是这一次他吸取了教训,绝不轻易冒进,每走过一处都要先派人勘察,确定安全之后再让大军通过。而且这一次庞涓也想彻底歼灭齐军,以报上次之仇。
  面临这种局面,孙膑提出:“魏军向来以强悍闻名天下,而我们齐军一贯被人瞧不起。所以我们应该主动示弱,助长庞涓和魏军的虚骄之气,再予以歼灭。”于是孙膑下令,今天齐军做饭要垒十万个灶台,明天就减为五万,2017-02-20 再减为三万。庞涓率兵一路追在齐军后面,看到齐军的灶台日益减少,于是他判断说:“齐军肯定是被我们吓怕了,所以军心大乱,将士纷纷逃跑,连做饭的灶台都减少了。真是天赐良机!”于是庞涓脱离了大队伍,率领少量轻骑兵快马加鞭地追击齐军。www.guayunfan.com
  走到马陵(今山东郯城马陵山)这个地方的时候,天已黑了,庞涓让将士们点燃火把。走到一棵树下的时候,庞涓发现这棵树的树皮被割掉了一片,在露出的木头上写得有字:“庞涓死于此树下。”庞涓再一看地形,马陵道十分狭窄,而旁边草木丛生,正是打埋伏的好地方。庞涓知道自己八成又上当了,可是一句“撤退”还没喊出口,马陵道两边的齐军早已乱箭齐发,魏军死伤惨重。看着此情此景,庞涓绝望地拔剑自刎。齐军趁势杀出,群龙无首的魏国大军全军覆没,连魏国的太子申都被俘虏了。大仇得报的孙膑从此扬名天下,他所写的《孙膑兵法》也流传后世。
  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仅要在该出手的时候挺身而出,还要在该隐忍的时候忍辱负重。有时候小不忍则乱大谋,要是孙膑横不下心,不能忍受装疯卖傻带来的屈辱的话,恐怕早就已经被庞涓害死,根本不可能建立后来的功勋。就像一首歌词写的那样“抚摸着伤痕昂起头,吞咽下屈辱心如火。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对于所有忍受过屈辱的人而言,当你能够接受内心的煎熬,等待你的,将是一个新的春天。
  古代隐忍的故事篇三:
  司马懿的隐忍——幕僚的成功之道
  司马懿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司马防为当时的京兆尹。《晋书·宣帝纪》记载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而面对动乱不断的东汉末期,司马懿“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然而,司马懿的仕途在前期却极其的不顺,是在曹操父子的猜忌中度日。司马懿年轻时即小有名声,尚书崔琰曾对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说:“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晋书·宣帝纪》)
  曹操第一次征召他到府中任职是建安六年(201年),但司马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而拒绝;第二次是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自命为丞相后,才以“若复盘桓,便收之” (《晋书·宣帝纪》)的强制手段,任命司马懿为文学掾(随从秘书)。
  从此,司马懿在曹操父子身边过着小心谨慎、勤勤恳恳,“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谦虚务实、谨言慎行的生活。曹操对他既利用又防备,因为曹操发现司马懿不动身体可以将头扭转180度回望,有“狼顾”之相,故而对他时时提防,不让他带队伍,只任幕僚。曹操对曹丕说,这个人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将来恐怕要坏你的事。其将死之时,告诫曹丕:司马懿只可以封文职,不可掌兵权。这一切,司马懿心知肚明,他受《老子》的影响很深,深知“心善渊”的道理,心思要藏得深,不能轻易让别人看出来。所以在这两任主子面前,司马懿毕恭毕敬,一再隐忍,大起大落,却不灭其心智,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曹丕时代,继续对司马懿表面信任,内心防范。曹丕登皇帝位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后又免去督军人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曹丕几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内镇百姓,外供军资”(《晋书·宣帝纪》),依然不让他带兵,但内政方面,已完全信任司马懿。曹丕曾下诏书给司马懿说:“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晋书·宣帝纪》)
  如果说在曹操面前司马懿是一个恭谨、忠顺、有能力的僚属。那么,在曹丕面前他就是一个有智慧、能决断、能提供最大帮助的谋臣,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在明帝曹睿时代,司马懿已经成为国家重臣了。当时三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在明帝时代主持军政大事的就是司马懿,这时的司马懿已经是曹魏的重要依靠。这个时候代表曹魏在前线与吴蜀对抗的主要就是司马懿。因司马懿坚壁避战,诸葛亮派人给送来“巾帼妇人之饰”(《晋书·宣帝纪》)羞辱他,激他出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司马懿的隐忍功力。
  明帝时,司马懿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他依然在等待机会。曹丕、曹睿做皇帝的年代都不长。因为曹睿的儿子齐王曹芳当时很小,曹睿临死的时候,就把曹芳托咐给了两个人:司马懿和曹爽。曹爽是曹氏宗室,大将军曹真的儿子。从曹睿的角度来说,他这样考虑也很周全:一个是自家人,一个是最能干的人,有这两个人来辅佐自己的孩子,稳当。
  皇帝是一个小孩子,所以皇权是一个虚位,那国家大权就转移到两个人手里,谁来掌握这个大权?就构成两个人之间的纷争。曹爽也不愿意与司马懿分享权力,而且司马懿对他也造成压力,一个长辈,德高望重,功勋卓著,于是他想尽办法将司马懿架空。曹爽利用曹氏宗亲的身份,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而司马懿却没有因为自己资历老、也有资本而与曹爽对抗,他的态度依然非常谦卑,任由曹爽打压。他隐忍的方式就是装病.他既不上朝,也不参与朝廷大事,甚至还佯称病危,以此来麻痹曹爽。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爽兄弟陪同小皇帝曹芳带着御林军离开京城去打猎.装病的司马懿发现机会来了,立即召集旧部发动了政变,他派儿子司马师屯兵司马门,占领了宫廷,然后上奏永宁太后废免曹爽兄弟,夺了他们的兵权,还以谋反大罪灭了曹爽三族和与之相关的人员,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心寒。世人感叹,“天下名士减半”。从此,司马懿牢牢控制了朝政,曹操一生辛苦夺来的江山由此转到了司马懿手上。
  清人王鸣盛在谈及司马懿时,说“(司马懿)少壮则为魏画篡汉策,及老又为子孙定篡魏策,兴亡若置棋,亦可叹矣”。与诸葛亮“卧龙”、庞统“凤雏”、姜维“幼麒”等飘逸雅致的绰号不同,司马懿的民间绰号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冢虎”。从宋元时代开始的民间叙事中,司马懿就作为一个可敬而又可怖的智者与政治阴谋家的形象出现,司马氏在夺取曹魏政权中使用的诸多血腥手段,使他成为《三国演义》中最大的反派人物。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并创造了一名千古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到他的孙子司马炎那儿水到渠成,来一个禅让仪式,成就了晋朝,完全是曹魏篡汉的翻版。
  后人形容司马懿为隐忍大师。出道时二十多岁,来到曹操身边做事,一干五十多年,到七十多岁才执掌大权,最后把曹魏大权全部夺到自己手里,为晋王朝的建立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纵观历史,所有能隐忍者,最后都成就了大事。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报了亡国之恨;日本的德川家康也是有名的隐忍者,最终从战国群雄中脱颖而出,开创了江户幕府时代。
  当然,隐忍能成功,还要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长寿。司马懿251年死时享年七十三岁,而与他同时代的重要文臣谋士——公元210年周公瑾死时35岁、公元214年庞统死时35岁、公元234年诸葛亮死时54岁、公元245年陆逊死时63岁、姜维死时62岁……这些尚能与司马懿较量之人,基本上先他而亡。
  德川家康也是这样,用他的长寿战胜了众多敌手。
  但不管怎样,司马懿的隐忍使他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保存了生命,并长期处于政治舞台的中心,这就是他的成功之处。
  这也为后世的幕僚提供了一条成功之道,使他们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隐忍二:关于隐忍的名言警句大全

  1、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5、不要问别人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别人做了什么。
  6、我们活在世上不是为自己而向生活索取什么,而是试图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
  7、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
  8、人,就像钉子一样,一旦失去了方向,开始向阻力屈身,那么就失去了他们存在的价值。
  9、我们不会把常识僵化并使它变成信条。
  10、烈火见真金,逆境出英雄。
  11、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12、好行善事,关心别人也是一种品德。
  13、坦白直爽最能得人心。
  14、如果死亡能让一个人明白一件事,那么为什么不在活着的时候反思。
  15、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16、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17、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
  18、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19、人生价值的大小是以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制定。
  20、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21、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22、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23、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24、知识是的最佳的荣誉,老年人最大的慰藉,穷人最宝贵的财产,富人最珍贵的装饰品。
  25、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
[关于隐忍的名言警句大全]相关文章:

隐忍三:有关隐忍的中考优秀素材


  导语:无论是植物还是人,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学会隐忍,学会埋头苦干,在机遇降临前,先将自己打造成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中考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在非洲大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奇异的植物,它的名字叫做尖毛草。尖毛草号称“草地之王”,是非洲大地上长得最高、最茂盛的毛草之一。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尖毛草最初的生长过程却极其缓慢,根本看不出有什么王者的气象。
  当春天来临时,其它植物开始疯狂生长,而尖毛草仿佛压根儿就没感受到春风召唤似的,始终保持在一寸左右,就像被抛弃的可怜虫,显得寂寥而寒碜。眼看春天就要结束了,尖毛草还是那么不紧不慢地吸收阳光雨露,像一个光吃饭不长个儿的小孩,几乎看不见有什么增长,比草原上的许多野草都低矮。正当人们对尖毛草感到无比失望时,情况一下子发生了逆转。半年后,一场大雨来袭,尖毛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拔地而起,每天以一尺半的惊人速度向上猛长,不到一个星期,就长到了一米六七,有的甚至达到了两米高。放眼望去,一排排的尖毛草就像一堵堵绿色的高墙,成为非洲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刚开始,人们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低矮的毛尖草能够一下子蜕变为“草地之王”?后来,植物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尖毛草之前不是没有生长,因为它长的不是地面的茎,而是地下的根。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尖毛草的根不断向周围和地下扩张,最深的地方竟然达到了二十几米,它的根系牢牢地锁住了水分,锁住了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当蓄积的能量达到成长的需要时,尖毛草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在短短几天时间内,长到人那么高。
  无独有偶,在四川地区也生长着一种有趣的植物,它的名字叫做毛竹。这种竹子非常高大,它的竿高达二十多米,直径也达到了二十多厘米。然而,在最初的五年里,毛竹的生长十分缓慢,堪称林中“侏儒”。但在第六年雨季来临时,它却以每天六尺的速度向上急窜,大约半个月时间,毛竹就能成为林中的身高冠军,并且风吹不倒。更为奇特的是,当毛竹处于生长期时,周围的植物都得为它让行,直到它长大“成人”,其他植物才能吸收到养料。与尖毛草一样,毛竹也是先发展根系,再发展茎杆,最后,它们都成为了同类中的佼佼者。
  原来,无论是植物还是人,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学会隐忍,学会埋头苦干,在机遇降临前,先将自己打造成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所谓功到自然成,当你的努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自己推向成功的顶峰。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86687/

推荐访问:绝品隐忍系统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