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归时月满西楼]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8-06 15:00:02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雁字回时诗歌欣赏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的词里很喜欢这首,反到胜过《如梦令》,更略去了《声声慢》。
  刚接触这首词时,正是通常说的“情窦初开”。把玩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放下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始终拿着“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放不下……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雁字”:飞翔的大雁或呈“一”字,或呈“人”字,故称雁字。
  所有书上的解释,都是这样。
  或许,是我太固执,一口咬定这句定有深意。
  雁,成“一”、“人”;“雁字”,即为“一人”;那么“雁字回时”,岂非“一人回时”?
  这说得通吗?
  通常认为,这是词人为丈夫而写的。两地分居之情由鸿雁锦书来托,无可厚非。只是,书中似乎都没有分析过“云中谁寄锦书来”,与下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衔接,似乎没有那么顺畅。
  可如果是“一人回时”,我们便可这样理解:赵官人人未至,信先发,书托鸿雁,告知归期。李词人便知其(一人)回时,将是月半清晨(月满西楼)。
  这只是我少女情怀无处宣泄,故弄一些玄虚,也好作为闲来无事的消遣,断不可称为研究,或是盖上什么其他的帽子。
  仅为博君一笑!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二:李清照《月满西楼》的赏析


  导语:李清照的月满西楼作于与丈夫远离之后,寄托着不忍离别的伤感之情,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李清照《月满西楼》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李清照 《月满西楼》赏析一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 ,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 ,“眉头”与“心头”相对应 ,“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赏析二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三:李清照《月满西楼》赏析


   李清照《月满西楼》诗人主要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呢?在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月满西楼》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 ,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 ,“眉头”与“心头”相对应 ,“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月满西楼解读一代词人李清照
2.李清照《月满西楼》的赏析
3.李清照 宋词《一剪梅·月满西楼》赏析
4.李清照《一剪梅(月满西楼)》词赏析
5.月满西楼李清照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78835/

推荐访问:燕子归时月满西楼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