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一百]生民百遗一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8-03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生民百遗一一:蒿里行(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译文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注释
  ⑴关东: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西南)以东。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
  ⑵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⑶初期:本来期望。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县南)。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同心协力。
  ⑷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心。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⑸力不齐: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齐:一致。
  ⑹踌躇:犹豫不前。雁行(háng):飞雁的行列,形容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此句倒装,正常语序当为“雁行而踌躇”。
  ⑺嗣:后来。还:同“旋”,不久。自相戕(qiāng):自相残杀。当时盟军中的袁绍、公孙瓒等发生了内部的攻杀。
  ⑻淮南句:指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于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立为帝。
  ⑼刻玺句:指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玺,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用的印章。
  ⑽铠甲句:由于长年战争,战士们不脱战服,铠甲上都生了虱子。铠甲,古代的护身战服。铠,就是甲。虮,虱卵。
  ⑾万姓:百姓。以:因此。
  ⑿生民:百姓。遗:剩下。
  赏析
  这首《蒿里行》可以说是《薤露行》的姐妹篇,清人方东树的《昭昧詹言》中说:“此用乐府题,叙汉末时事。所以然者,以所咏丧亡之哀,足当哀歌也。《薤露》哀君,《蒿里》哀臣,亦有次第。”就说明了此诗与《薤露行》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不同。《蒿里》也属乐府《相和歌·相和曲》,崔豹《古今注》中就说过:“《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因此,如果说《薤露行》主要是写汉朝王室的倾覆,那么,《蒿里行》则主要是写诸军阀之间的争权夺利,酿成丧乱的历史事实。
  此诗前十句勾勒了这样的历史画卷:关东各郡的将领,公推势大兵强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准备兴兵讨伐焚宫、毁庙、挟持献帝、迁都长安、荒淫兀耻、祸国殃民的董卓。当时各郡虽然大军云集,但却互相观望,裹足不前,甚至各怀鬼胎,为了争夺霸权,图谋私利,竟至互相残杀起来。诫之不成便加之笔伐,诗人对袁绍兄弟阴谋称帝、铸印刻玺、借讨董卓匡扶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称孤道寡之实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并对因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悲愤。诗中用极凝练的语言将关东之师从聚合到离散的过程原原本本地说出来,成为历史的真实记录。然而,曹操此诗的成功与价值还不仅在此,自“铠甲生虮虱”以下,诗人将笔墨从记录军阀纷争的事实转向描写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在揭露军阀祸国殃民的同时,表现出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注和担忧,这就令诗意超越了一般的记事,而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连年的征战,使得将士长期不得解甲,身上长满了虮子、虱子,而无辜的百姓却受兵燹之害而大批死亡,满山遍野堆满了白骨,千里之地寂无人烟,连鸡鸣之声也听不到了,正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最后诗人感叹道:在战乱中幸存的人百不馀一,自己想到这些惨痛的事实,简直肝肠欲裂,悲痛万分。诗人的感情达到高潮,全诗便在悲怆愤懑的情调中戛然而止。
  此诗比《薤露行》更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社会灾难的原因,更坦率地表现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曹操本人真正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还是从他随袁绍讨伐董卓始,故此诗中所写的事实都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较之《薤露行》中所述诸事,诗人更多直接感性的认识,故诗中反映的现实更为真切,感情更为强烈。如最后两句完全是诗人目睹兵连祸结之下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真实情境而产生的感时悯世之叹。刘勰评曹氏父子的诗曾说:“志不出于滔荡,辞不离于哀思。”(《文心雕龙·乐府》)锺嵘评曹操的诗也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下》)都指出了曹操的诗歌感情沉郁悲怆的特点。惟其有情,故曹操的诗读来有感人的力量;惟其悲怆,故造成了其诗沉郁顿挫、格高调响的悲壮气势。这首《蒿里行》即是极为典型的例子。故陈祚明说:“孟德所传诸篇,虽并属拟古,然皆以写己怀来,始而忧贫,继而悯乱,慨地势之须择,思解脱而未能,

生民百遗一二:曹操的经典诗词


  1.《蒿里行》
  年代: 魏晋 作者: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2.《苦寒行》
  年代: 魏晋 作者: 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3.《塘上行》
  年代: 魏晋 作者: 曹操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

生民百遗一三:曹操诗词名句


  曹操虽生性多疑,但他写的诗句却都表达出了恢弘的气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曹操名句
  · “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何人杀吾近侍”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曹操语录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 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 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 曹操语录
  · 为表不必三让,又勿得浮华。
  · 天子授予官爵,人臣上表辞让,不一定要三次。
  · 未闻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禄赏,而可以立功兴国者也。
  · 没有才能的人,不能立功,无益于国家,不得受禄赏。
  · 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 曹操名言
  · 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
  · 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 辞爵逃禄,不以利累名,不以位亏德谓之让。
  ·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曹操名言
  · 圣人之用兵,戢时而动,不得已而用之。
  ·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恃武者灭,恃文者亡。
  · 心恬澹,无所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74780/

推荐访问:幸福一百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