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鲁花赤制度]达鲁花赤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8-03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1) [达鲁花赤]《元吏·月鲁不花传》阅读及答案参考

  月鲁不花,字彦明,蒙古逊都思氏。生而容貌魁伟。未冠,父脱帖穆耳戍越,因受业于韩性先生,为文下笔立就。就试江浙乡闱,中居右榜第一。遂登元统元年进士第,授将仕郎、台州路达鲁花赤①。县未有学,乃首建孔子庙,既又延儒士为之师,以教后进。 至正元年,改集贤待制,除吏部员外郎。奉命至江浙籴曩二十四万石。至则第户产之高下,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升吏部郎中,寻拜监察御史。升吏部侍郎,铨选于江浙,时称其公允。适朝廷有建议欲于河间、长芦置局造海船三百艘者,月鲁不花即为书具言其非便。言入中书,忤议者,迁工部侍郎。后分部彰德,道过河间,民遮拥拜谢曰:“微公言,吾民其毙矣。” 会方重选守令,以保定密连京畿,除保定路达鲁花赤。陛辞,诏谕谆切。保定岁输粮数十万石于新乡,苦弗便。月鲁不花请输京仓。俄除吏部尚书。保定父老百数诣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保定民不忍其去,绘像以祀之。 还,迁翰林侍讲学士。入见帝宣文阁,有旨若曰:“朕以畿甸之民疲敝,特选尔抚吾民。尔毋峻威,毋弛法,或挟权以干汝于非法,其即以闻。”视事之初,有权臣来谒以免役事,月鲁不花面斥曰:“圣训在耳,不敢违。”
  俄改山南道廉访使,浮海北而往,还抵铁山,逼倭贼船甚众,乃挟同舟人力战拒之,倭贼绐言投降,弗纳。遂遇害。当遇害时,麾家奴那海刺杀首贼,同舟死事者八十余人。朝廷赠谥忠肃。(《元吏·月鲁不花传》)
  【注】①达鲁花赤:元朝的官名,为所在地方、军队和官衙的最高长常。
  4.对下列句子巾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奉命至江浙籴粟二十四万石 籴:买卖
  B.至则第户产之高下 第:按……次第
  C.俄除吏部尚书 除:授职
  D.或挟权以干汝于非法 干:干预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保定密连京畿 或挟权以干汝于非法
  B.时称其公允 微公言,吾民其毙矣
  C.乃首建孔子庙 乃挟同舟人力战拒之
  D.生而容貌魁伟 不扰而事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月鲁不花在江浙行省乡试中,得中右榜第一,后来又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最终做到山南道廉访使。
  B.在江浙做官期间,月鲁不花见到各县均无学生,于是首建孔子庙为学校,并聘请儒士为师来教育后生。
  C.月鲁不花由于为民请命,得罪了部分官员,但却获得百姓的爱戴,以至于路过河间时,百姓拦路感恩。
  D.月鲁不花在铁山遇倭寇,于是率同舟人与倭寇大战,同舟的一共死了八十余人,而自己最终也遇害了。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适朝廷有建议欲于河间、长芦置局造海船三百艘者,月鲁不花即为书具言其非便。(5分)
  (2)视事之初,有权臣来谒以免役事,月鲁不花面斥曰:“圣训在耳,不敢违。”(5分)
  4.A(籴,买粮)
  5.C(C项,副词,于是、就。A项,连词,因为/连词,来;B项,代词,他/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D项,连词,表修饰关系,相当于“就”/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6.B(“各县均无学生”错了。原文中这个地方的“学”是“学校”的意思,不是“学生”。)
  7.
  (1)恰逢朝廷有人建议要在河间、长芦置局造海船三百艘,月鲁不花立即上书详尽地指出此事不妥。(5分,“适”“为”“具”“便”字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刚开始到职后,果然有权臣前来求见,要他免其应服劳役,月鲁不花当面斥责说:“有圣训在,我不敢违抗。”(5分,“视事”“谒”字各1分,“而”名词作状语1分,“以免役事”介宾结构后置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月鲁不花,字彦明,蒙古族人,姓逊都思氏。天生就客貌魁伟。年少时,随父亲脱帖穆耳在江浙一带戍守,因而拜韩性先生为师,作文章下笔就能一挥而就。参加江浙行省乡试,中举并高居右榜第一。不久在元统元年高中进士,授官将仕郎、台州路达鲁花赤(月鲁不花)见台州路各县无学校,于是首建孔庙为学校,接着又聘请儒士为师,教育后生。
  至正元年,改任集贤待制,后委任为吏部员外郎(在任吏部员外郎期间),月鲁不花奉命到江浙购买粟米二十四万石。到江浙后,他按照家产的贫富来决定购买粟米的多少,这样不扰民而能把粟购买上来。升吏部耶中,不久拜监察御史。又升吏部侍郎,去江浙选任官吏,当时人都称赞他大公无私。恰逢朝廷有人建议要在河间、长芦置局造海船三百艘,月鲁不花立即上书详尽地指出此事不妥。因而违反了中书省某人的主张而被调为工部侍郎。后来他视察彰德地区,路过河间时,百姓成群结队拦路拜谢他:“如果没有您说话,我等小民就没命了。”
  正好当时朝廷重新遴选各地地方长官。因保定紧靠京畿地区,选月鲁不花为保定路达鲁花赤。月鲁不花向皇上辞行时,皇上谆谆告诫,言辞恳切。保定每年输送粮食数十万石到新乡,苦于运输不便,月鲁不花请求运往京城仓库。不久任命他为吏部尚书。保定父老数百人到朝廷挽留,于是月鲁不花以尚书之职仍然主持保定路政务。保定百姓不忍他离去,绘制了他的像来祭祀他。
  回京后转任翰林侍讲学士。月鲁不花入宫,在宣文阁拜见皇上,顺帝面谕他道“朕因为京畿地区的百姓劳苦不堪,特选派你去簧抚百姓,你对百姓不要走严厉,也不要任他们违法,若有人恃权非法干预你的政务,立即报告朝廷。”刚开始到职后,果然有权臣前来求见,要他免其应服劳役,月鲁不花当面斥责说:“有圣训在,我不敢违抗。”
  不久,改任山南道廉访使,从海路北上往返,返回到铁山,在铁山遇到倭寇,倭寇的船很多,月鲁不花就带领同船的人奋起抵抗,倭贼哄骗他们投降,没有接受。最后他被俘遇害。在遇害时,还指挥家奴那海去刺杀叛贼的首领,同舟共死的有八十余。人朝廷赠给他谥号忠肃。

(2) [达鲁花赤]脱脱字大用文言文翻译

  脱脱字大用出自《脱脱传》,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脱脱字大用文言文翻译!
  脱脱字大用文言文翻译
  原文
  脱脱,速浑察之孙,继承其祖父爵位。禀性深沉,有智略,曾奉命征讨,战无不克。
  脱脱的父亲为撒蛮,自幼聪颖。婴儿时,世祖当作自己的儿子来抚育。南征还带在身边。撒蛮长大后,侍奉世祖于左右。世祖对他说:“男女各行其道,这是古制,皇宫嫔妃所居住地方,尤当如此。此礼必须严格执行,由你来负责。”有天,近臣孛罗奉命出宫,未按规定行走。撒蛮斥责他违礼,并把他囚禁起来。世祖久等撒蛮不至,询问原因,命撤蛮释放。撒蛮进言曰:“男女各行其道,这是陛下的命令。今陛下自己违背规定,将何以责臣下遵行?”世祖说“:卿言极是。”本拟重用他,但不久病卒,年仅十七岁。
  脱脱自幼丧父,母亲孛罗海孜孜不倦地教养。稍大,为宫中禁卫,世祖亲自教诲,特别不准嗜酒。二十岁,仪表堂堂。好与儒士们谈论,每闻一善言善行,如获至宝,终身牢记不忘。
  至元二十四年(1287),从征乃颜。世祖屯兵于山巅,旌旗蔽野。探马报告敌人乘隙而入,脱脱立即披甲率家奴数十人快马出击。敌人望风溃逃。世祖大加叹赏,遣使慰劳,召还对他说“:卿勿轻进,此寇易擒。”见脱脱的刀已折断,马已中箭,对左右近臣道:“撒蛮不幸早死,脱脱年幼,朕抚育教诲,常恐他不能成材,今能如此,撒蛮可谓有子矣。”将自己所挂佩刀和乘马赐与脱脱。从此以后,脱脱受到重用,参预机要大事。
  哈丹又作乱,太子成宗督师征讨。脱脱率部首先跃马出击,敌人大溃。脱脱马陷入泥淖中,哈丹回兵挑战,幸脱脱弟阿老瓦丁奋戈冲杀,哈丹军大败。
  成宗即位,脱脱倍受宠信,常侍奉皇帝于宫中,而出入谨慎,对家人说“:过去我承蒙先帝的教训,严禁我嗜酒,但我未能戒绝。为人岂能知过而不改吗!自今以后,家人有送酒来者,即痛惩不贷。”成宗闻言喜曰“:札剌儿台像脱脱者没有几人。他今能决心戒酒,真可大用。”拜脱脱为资德大夫、上都留守、通政院使、虎贲卫亲军都指挥使。他政令严肃,忠于职守。
  大德三年(1299),朝臣们认为,江浙行省地大人众,非有重望之世臣不足以镇慑。于是进拜脱脱为荣禄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他一到任就严令左右不准干预公事,告诫其所属官员:“仆从有以私事嘱托者,切不可听;若系军民诸事,有关于利害者,你们报告与我。当讲不讲,这是你们失职;若我不听,那是我的过错。”
  当时,朱清、张

(3) [达鲁花赤]明史列传节选文言文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21分)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
  二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命再往击碎之。沉诸河,还奏。帝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因问以北伐事。英曰:“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且谕中官勿阻。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
  宣宗立,还朝。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尝谓英曰:“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修太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八年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镇。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许。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赐祭葬,谥文安。
  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至,不识碑所 识:知道
  B.赏花赋诗,礼接优渥 渥:深厚
  C.英上疏待罪。宥不问。 宥:宽恕
  D.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居:居住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英“慎密”的一组是 (3分)
  ①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 ②师旋,过李陵城
  ③沉诸河,还奏 ④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
  ⑤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 ⑥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④⑤⑥ 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英随皇帝北征路过李陵城,被召去查看石碑,王英发现碑上阴刻有鲁花赤等名氏,担心日后起争端,就将石碑击碎,沉入河底,受到了皇帝的赞扬。
  B.皇帝询问王英北伐之事,王英认为皇帝亲征,敌人定会远逃,希望皇帝不要穷追。皇帝认为这是王英讥讽他穷兵黩武,因此怀恨在心。
  C.宣宗之时,天下安定。天子常常与学士们谈论文艺,赏花赋诗,曾勉励王英,向宋濂、吴沉、解缙等学习,不要让前人独专其美。
  D.王英细致谨慎,端庄稳重,正直宽容,受四位皇帝恩遇。正统十二年,其儿子按察副使王裕因事获罪入狱,王英上奏章等待治罪,皇上不问其罪。
  16.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王英,字时彦,金溪人”
  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1)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3分)
  (2)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3分)
  (3)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3分)
  参考答案:
  13.D 居,应为“停留,过了”。
  14.B “慎密”,为认真细致谨慎周密之意。②讲述北征的部队凯旋,经过李陵城,与王英无关;④是皇帝对王英的勉励和期望。⑥讲述王英到南镇祝祭的奇遇,与他的“慎密”无关。
  15.D
  A项“北征路过”应为“北征,凯旋,经过李陵城”,“担心日后起争端”的是皇帝而不是王英,“将石碑击碎”是皇帝的命令,原文只说“帝喜”,没说到“受到了皇帝的赞扬”。B“皇帝认为这是王英讥讽他穷兵黩武,因此怀恨在心”,原文没有“讥讽”之意,亦没有“怀恨在心”。C“向宋濂、吴沉、解缙等学习”原文无此意。
  16.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3分)
  17.(1)见译文(3分,“发”“乃”各1分,大意1分)
  (2)见译文(3分,“过”“以”各1分,大意1分)
  (3)见译文(3分,“特”“寻”各1分,大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进入文渊阁读书。皇上看他谨慎周密,让他和王直抄写机密文书。他参与修撰了《太祖实录》,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职务,升迁为侍读。
  二十年,王英随从皇上北征。军队回来时,经过李陵城。皇上听说城中有石碑,召王英前往查看。王英到后,不知道石碑在哪里,李陵城北门有一块石头露出地面一尺多,王英把它挖出来,发现是元朝时李陵台(在元朝时元上都至元大都间的主要干线驿道上的一个驿站,即今正蓝旗黑城子)驿令(驿站的行政长官)谢某的德政碑,碑上阴刻(刻文为凹形)有达鲁花赤等姓名。王英回来把情况详细地奏报皇上。皇上说:“碑上有蒙古人名,将来会说是他们的土地,引起争端。”便命王英再去把碑击碎。王英击碎石碑后还把它沉入河中,回来奏报皇上,皇上很高兴他能如此细心,说:“你是二十八人(太宗朱棣锐意育才,命翰林学士解缙选进士颖秀者,得二十八宿之数为翰林庶吉士,让他们在文渊阁研读古今藏书)中真正读书的人,朕将重用你。”于是问他北伐的事。王英说:“皇上亲征,他们一定会远逃,希望您不要入险穷追。”皇上笑道:“秀才是说朕穷兵黩武吗?”于是对他说道:“如果军中有什么动静,你听到了就入朝奏报。”还传令中官不要阻拦他。一些立过功的军人有过失,皇上下令不分配给他们粮食,他们相聚哭泣。因为王英上奏替他们说情,才又给他们分配口粮。仁宗即位后,王英多次升迁为右春坊大学士,请求回乡探亲。
  宣宗即位后,王英回朝。这时天下太平,天子雅兴喜好文章,常常与学士们谈论文艺,赏花赋诗,对他们的礼遇非常优厚。皇上曾对王英说:“洪武年间,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年,则有解缙、胡广。你要自勉,不要使前人独自专有美名。”太宗和仁宗《实录》修成以后,王英被提拔为少詹事,皇上赐给他麒麟带。王英的母亲去世时,皇上特地(特意,破例)赐予葬祭(命礼部赐祭、工部造坟安葬),派遣中官护送他回乡。不久又起用他让他官复原职。正统元年,命他侍奉经筵(机构名,正统初年,上开经筵,王英为讲官),总编《宣宗实录》,升迁为礼部侍郎。八年,奉旨代理礼部尚书。浙江百姓染上瘟疫,皇上派他到南镇祝祭。当时久旱,王英到后,下起大雨,百姓欢呼,称之为“侍郎雨”。他七十岁时,两次上书请求退休,皇上不许。十二年,王英的儿子按察副使王裕因犯罪入狱,王英上奏等待治罪,皇上宽恕了他不再问罪。第二年提拔他为南京礼部尚书,使他能有闲逸。过了两年,王英去世,终年七十五岁。皇帝赐给祭葬,谥号文安。
  王英端庄稳重,历仕四朝。他在翰林院四十余年,多次担任会试考官,朝廷制度多出于他之手,四方前来向他求铭文碑记的人接连不断。他个性正直宽容,也好规劝别人的过错,三杨(指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均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间时以大学士辅政)都不喜欢他,所以不能被信任而掌管大权。王裕后来多次升迁为四川按察使。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74528/

推荐访问:达鲁花赤制度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