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政策]新农村文化建设

来源:调研报告 时间:2018-08-03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调研报告】

新农村文化建设一: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全市农村基层的文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一)、规划先行,措施到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环境良好。
  为扎实推进越乡文化名市建设,市委、市政府制订了《嵊州市文化建设发展规划(2004-2010)》, 确立了“以建设越乡文化名市为统领,建造一批文化设施,驱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轮,打造广场文化、节会文化、外来务工人员文化三个亮点,统筹市区、集镇、乡、村四级文化网络,构建越剧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落文化五个平台,实施越乡文化‘六百工程’,真正让老百姓在富起来的同时乐起来”的总体目标,明确了“繁荣越剧事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文化统筹,整合和开发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活跃社会文化,发展越乡文化经济,培育一批文化名人”等几个方面的发展重点;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一方面加大了对文化发展资金的筹措力度,另一方面加大了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培养和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为文化建设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阵地广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特别是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从而确保了文化事业经费增长不低于当年正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同步增长。2002年财政文化事业经费为341.5万元,2003年为557.9万元,2004年预算安排为719.3万元,增长幅度分别为63.37%和28.93%,均明显高于当年正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与此相应,各乡镇街道近年来也不同程度的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总量年年上升。就文化阵地而言,目前,城区建有文化馆、剧院、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各类文化活动设施,构建了越剧之乡特有的“六个一”:一个越剧发源地、一个省一级专业越剧团、一个越剧艺校、一个越剧博物馆、一个省梅花奖演员学习基地、一个中国民间越剧节,使文化阵地由平面的单一的向立体式多样化转变。乡镇一级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的目标,新建了文化广场、文化公园等活动场所。文化站的建设不断加强,在省文化厅对全市21个文化站的考核中,出现了特级文化站5个、一级文化站10个、二级文化站6个,其中还涌现出了一个全国先进文化站。农村一级以全面小康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大部分中心村都已建有各类活动室、阅览室及黑板报、宣传窗等设施。全市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城乡一体的城区、镇(乡)、中心村三级文化阵地。
  (三)、底蕴深厚,队伍庞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条件优越。
  嵊州又是闻名全国的越剧之乡、领带之乡、围棋之乡、茶叶之乡和竹编之乡。目前,全市大约有8000人在从事民间表演艺术,其中包括越剧表演、民间吹打乐、高跷表演、舞龙舞狮等。有2000多人在从事民间造型艺术,其中包括泥塑、各类雕刻、竹编、盆景造型等。此外,文艺爱好者队伍也十分庞大,全市有群众文化业余骨干近10000人,其中加入文艺创作、书法美术、摄影等专业协会的就有1000人左右。
  (四)、落实规划,创新载体,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成效明显。
  积极实施以“百个民间越剧团、百支民间特色文化队伍、百个职工之家、百个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百个社区活动角、百个文化经营示范场所”为内容的“六百工程”,定期举办中国越剧领带节。经常性地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近三年来,市里组织的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总数为198次,平均每年66次,直接受益群众数十万。乡镇(街道)自行组织举办的文体活动总数达1254场,平均每年400多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群众不计其数。积极实施“明珠工程”,全市已建成长乐镇一个省级东海明珠,甘霖、崇仁、黄泽、三界、石璜、浦口六个绍兴市级文化明珠。广泛开展特色村的创建活动,全市现有绍兴市级文化特色村22个,体育特色村17个,嵊州市级文化特色村20个,体育特色村30个。重点培育文化示范村,在全市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结合“四提倡四反对”“双整治双创建”等活动,加强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二、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近年来全市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通过走访和问卷发现,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文化设施总量不小而实用量不足
  目前全市农村文体活动的设施总量为2083个,其中包括篮球场、乒乓球室、老年活动室、棋牌室、影剧院、健身室、书画室、古戏台、阅览室、多功能厅等,但是真正成为多数农民的文化活动场所的却是少数。全市2083个文体活动设施中,老年活动室为704个,棋牌室为464个,功能定位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大多数农民的活动阵地。全市现存古戏台173座,然而,目前真正作为演出场所在使用的不到40个,全市共有影剧院34个,但经常在放映影片的只有9个,文化设施闲置不用和挪作他用现象十分明显。
  (二)、民间文艺队伍庞大而文化工作专业人才欠缺
  目前,我市绝大部分民间艺人都已经成为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基本不再参与农村的文化活动。全市21个文化站共有在编文化员56名,但全都或多或少地兼干着其它工作,有的甚至工作重点不在文化工作上。文化员队伍总体素质偏低,大多是当年从农村里选拔出来的文艺骨干,专业出身的几乎没有。农村文艺后备人才相当缺乏。
  (三)、农村文化活动频繁而农民参与度不高
  乡镇(街道)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大多是为配合国庆、元旦等庆祝活动或者某项阶段性工作而搞,对普通农民的影响不大。文艺活动中比较常见的戏曲演唱活动,目前仍局限在集镇,而且参与人员基本固定,场次虽多但人员不增。
  (四)、文化产品日渐丰富而贴近农村农民的实际不够
  现在,各类文艺下乡活动虽然形式优美、格调健康,但是取材于农村生活的十分少见,农民真正感兴趣的题材不多,艺术品味虽高但贴近广大农民的实际需要不够。全市乡镇(街道)一级藏书总量为141780册,学校藏书总量为2571423册,除了一些经典的文学著作外,很多内容都已经落后过时,适合当代农民阅读的作品极少,而且一些地方还没有图书阅览室,普及程度不够,许多农民根本无书可读。调查显示:目前可以有地方去看书读报的农民只占12%。
  三、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综合调查走访,我们认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以人为本、群众得实惠的原则;二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的原则;三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要与时俱进,确立一个适应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需要的大文化理念。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要顺应农民群众的需要,变“要他干”为“他要干”,努力使基层文化建设深入人心。三是必须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要健全各级考核机制,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以实际行动传播先进的时代理念,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要立足长远,建设一支适应农村基层文化工作新要求的文化人才队伍 。
  首先要抓好专业文化队伍,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要抓好组织落实,健全基层文化机构,积极探索新的用人机制,调整乡镇、街道文化站的管理体制。乡镇、街道文化站有专职编制人员外,还可聘请兼职人员,不得随意借用文化站干部。
  其次要培育基层文化带头人,注重发挥其引领作用。要想方设法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此外要花大力气培养农村文化的后备队伍,尽快改变某些传统特色文化的断层现象。对这些从事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人员,有关部门要有计划地分类分批组织培训。
  再次要培育群众自发建立的文化社团,积极发挥其生力军作用。如全市各地的越剧演唱队,长乐等地的吹打乐队、诗社、书画社,这些文化社团在当地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对丰富当地农民的文化生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要开拓创新,设计一套适应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活动内容和载体。
  就嵊州实际而言,一是要继续举办各种节会。通过节会的举办,可以转变农民群众对文化的态度,从而激发他们对文化建设的热情。今后还可在办节形式上继续作有益的探索,要多利用农闲和传统节日,多采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加强与广大群众的贴近性。二是要经常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文化下乡活动一方面应该加强城乡交流,另一方面应该积极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民间文艺资源。活动内容上要力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真正使活动成为反映农民呼声,满足农民需求的有效载体。三是要不断深化文化特色村创建活动。实践证明,从已建成的文化特色村看,由于设施先进,活动频繁,农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切切实实的改善。四是要适时组织各种竞技活动。
  (四)要加大投入,建设整合一批形式多样的农村基层文化阵地。
  在保证原有经费足额到位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一是多渠道筹措。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现有的文化经济政策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建设的多渠道投入体系;二是多方式建设。采取政府投资、城乡共建、文化帮扶、社会捐助、民办以及租赁等多种方式,逐步形成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化的格局。三是多资源整合。要对现有的农村文化设施进行一次梳理、归类和整合,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用好用活文化设施,减少资源浪费,尽快建成融政治思想教育、文化水平提高、科学技术普及、经济信息传递、文化体育娱乐和文学艺术创作于一体的新型的农村文化活动中心。

新农村文化建设二: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在新形势下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确定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也明确提出了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的要求。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我台去年历时十个多月的“记者百村行”采访中,我们记录下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勤劳智慧的缙云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中的伟大创举、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成就,欣喜地感受到随着我县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民逐步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精神风貌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然而离真正建成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还任重道远。?
  一、当前我县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1、对乡风文明建设认识不到位。当前,一些乡村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期性、重要性以及丰富的内涵认识不足,认为乡风文明建设属上层建筑的范畴,是软的、虚的,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不易立竿见影,而忽视了乡风文明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甚至有的还错误地认为经济发展了,乡风自然会文明。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措施和力度缺乏。重视不够也反映在投入上,一些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无法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目前,合力建设乡风文明的工作机制尚未形成,仅靠少数部门单打独斗,推动起来比较困难。?
  2、农村社会风气缺乏强有力的正确引导。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新旧思想观念的冲撞,东西文化观念的交锋,不同思潮的激荡,致使人际关系日趋淡漠,邻里之间、亲朋之间矛盾纠纷增多,与人为善、互爱互助的风气日渐淡化,不赡养老人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文化生活单调,不少农民把打牌赌博当作了主要的娱乐方式。?
  3、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与需求存在距离。农村缺乏相对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且设施设备不足,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目前,全县还有14个乡镇文化站都处在有站无舍状态,在已建的356个村级活动室中,有294个村级活动室只有简单的活动场所,缺少活动器材。文化专业人才缺乏。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科技下乡等多形式文化下乡,虽深受农民的喜爱,但对当地农村文化建设不过是杯水车薪,难以使农民的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
  4、农民群众法制意识薄弱,社会治安影响乡风。一些村民在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大多表示首先找人私下协商解决。而近年来农民参与民主选举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村在选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违法违规的事件,导致人际关系复杂化,利益矛盾多元化。村“两劳”释解人员、青少年、无业人员犯罪增多。另外,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也向农村转移,污染了社会风气,对乡风文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
  二、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乡风文明建设,需要结合农村实际,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地推进。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1、着力培育新型农民。
  一是要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群众团体组织的作用,深入农村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引导农民提高鉴别是非、美丑、荣辱的能力,倡导健康、文明、积极的生活方式。
  二是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从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战略高度,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
  三是要提高农民的技能素质。围绕建设“四型缙云”的目标,从我县工业经济集镇化的特点出发,找准培训工作的着力点,以重点骨干企业的在岗农民工为重点对象,扎实开展务工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协同各乡镇合力抓好二、三产业在岗农民工技能培训。?
  2、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是要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设立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使乡风文明建设拥有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是要建立完备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形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大“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力度,整合好全县广播电视网络资源,为农民获取信息提供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的渠道。要以文化站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图书阅览室、影剧院、文化广场、网络服务中心等文化设施。要利用全民健身运动的东风推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大众体育运动和健身设施建设要向农村倾斜,实现公共体育设施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
  3、加强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管理和引导。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乡风文明建设管理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充分发挥村委会、民兵、妇联、共青团组织以及其他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形成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各基层组织协调运行,民主管理的新体制。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带动作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二是要积极倡导健康时尚的文明乡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运用各种形式和渠道,大力宣传科教兴农,广泛持久地开展“科普”、“三下乡”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和医疗中的科技难题。要抓好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先进经验的推广,增强农民的发展意识,引导农民争当脱贫致富、共同致富的带头人。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定《乡规民约》和《文明准则》,倡导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积极开展“文明社区”、“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使农民树立“我要文明”的思想观念。?
  4、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
  一是要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着力加强农村综治工作的网络建设。公安机关要按照打防结合、专群结合的要求,推广警民联防巡逻和警司联调的经验,积极排查整治农村突出的治安问题,加大对农村聚众赌博、盗窃、邪教活动等问题的监管和打击力度。
  二是要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加大农村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要针对容易发生矛盾纠纷的环节,及早做好预防工作,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尽可能防止“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是要加强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要从农村实际出发,选择农民听得懂、能理解、用得上的法律法规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5、建立健全乡风文明长效机制。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及时总结乡风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常规程序,制定较为完备的指标体系,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逐步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新农村文化建设三:2017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今天CN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7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希望你会喜欢。
  篇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文明委重点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以美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全面推进以“三线三边”(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湖河渠塘沿线、城市周边、景区周边、县际周边)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文明乡风,为建设美好幸福肥东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重点工作与责任分工
  (一)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
  深入推进文明村、文明镇(乡)创建活动。各乡镇要紧密结合美好乡村、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制定具体的创建活动计划、明确实施目标和保障措施,落实好各项创建任务,及时收集活动有关资料(图片)并作好备案,在组织评选市级文明村、文明镇(乡)的基础上,择优推荐申报省级、全国文明村镇。继续深化“生态文明村”、“生态文明乡镇”、“绿色乡镇”、“平安村镇”和文明集市创建评选活动。
  (责任单位:各乡镇、开发园区;县文明办,县农委,县环保局,县委政法委,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商务局)
  (二)抓好农村环境治理行动
  以“四治理一提升”(垃圾污水、违法建设、广告标牌、矿山治理和绿化提升)为重点内容,深入推进以“三线三边”为重点的全域农村环境治理,整治脏乱差,推进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实现农村垃圾“户投、村收、镇运、县统一处理”,从源头上控制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借用城市先进处理技术,支持帮助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争到2016年底,基本实现农村全域范围内治理工作全覆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交通、水利、饮用水、环卫、市场等重点,持续做好改路、改水、改厕,改造旧村住房,推动农村环境美化、绿化、净化。加强农村自然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有条件的乡镇要建设具有文化魅力、经济富有、生态环保的新型农村、示范乡镇(村)。
  (责任单位:各乡镇、开发园区;县农委,县文明办,县城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县环保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商务局)
  (三)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创建工作
  深入推进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在全县农村地区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充实内容、扩大内涵,精心组织、全面实施。加强农村地区公益广告宣传工作,在集镇公共场所、村委会宣传栏、自然村村口、农村文化墙等地段,因地制宜地设置“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扎实开展农村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好夫妻”、“好妯娌”等评选活动。建立农村志愿服务组织,开展“邻里守望”等主题活动。组织农民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懂技术、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加强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等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制订完善村规民约,培育好家风好家训,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的作用,经常开展道德评议,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文明新风。支持鼓励有文化底蕴的乡村挖掘村史、培育村风、提炼乡村精神,大力培育和传播乡贤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农村美德和时代精神。
  (责任单位:各乡镇、开发园区;县文明办,县妇联,县委政法委,县农委,县民政局,县文广新局)
  (四)组织以城带乡共建活动
  组织城市文明单位与村镇结成对子,长期开展帮扶活动,重点帮助建设农民群众所需、所盼、所想的一些基础性设施,为农民提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服务,共建家园、共创文明,将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文明单位评选和复查。开展文体、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并形成制度化、经常化。大力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管好用好这一阵地,丰富农村未成年人文化生活。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等经济组织,参与到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来,大力加强农村文化科普工作,推广普及农业科技、优生优育和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责任单位:各乡镇、开发园区;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农委,县文广新局,县教体局,县科技局,县科协,县卫生局,县人口计生委)
  (五)举办农村群众文化活动
  每年“七一”、“十一”期间,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宣传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激励和引导农民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名族优秀文化传统。以乡镇或村组为单位,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要求,充分利用庙会灯会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民间艺术展评、体育运动会等文化活动,发展一批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努力培育一批文化名村、名人、名品,鼓励农民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使农民在参与中抒发情感、愉悦身心。创建农民文化乐园,整合利用现有的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和资源,建立农民需要、富有特色、“一室多用”的文化活动场地,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和渠道,丰富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责任单位:各乡镇、开发园区;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农委,县文广新局,县教体局,县文联)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开发园区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对各级领导干部实绩的考核评比,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县直相关单位要充分发挥指导、协调、帮扶、服务等作用,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部署、同督查、同落实。
  2.加大支持投入。县直各相关部门要抓好城市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的各项政策落实,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土地整治、百河千渠万塘专项行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大经费投入,并逐年增加,在安排年初预算时,要设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专项经费,确保工作能够正常运转;要把扶持农业的各种项目资金统筹协调,捆绑使用,提高效益。同时,要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吸纳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创建。
  3.组织宣传培训。要加强乡村干部的组织领导、驻村干部的协调帮扶,充分发挥农村党员、中小学教师、老模范、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利用新闻宣传、宣传专栏、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内容,吸引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在参与中思想受到教育、素质得到提升。举办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业务工作培训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创建本领,为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篇二:

  各党组,直属党(工)委、总支、支部,银江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攀委办发〔20xx〕4 号)精神,切实推进东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结合东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 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就没有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近年来,随着东区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全区农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社会风气和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呈现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在新形势下,我区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组织形式、人口构成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还面临复杂形势,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亟需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建设幸福东区的迫切需要。东区九次党代会提出了第三次跨越发展的总体战略和进一步深化“五个东区”建设的发展目标。从目前情况看,我区农村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学科技、用科技的氛围不浓,市场意识观念还不强,个别地方赌博、迷信等不文明活动还有一定市场,各村发展水平不均衡。如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增强农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切实提高农民群众收入水平,逐步缩小村与村差距,城乡差距,率先在全市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些都需要深入分析把握新形势下农村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特征,进一步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努力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加快建设幸福东区的新要求相适应。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自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区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全力培育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切实改善民生,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但从总体情况看,新农村建设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要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目标,既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也需要切实改变农村环境面貌;既需要积极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也需要积极推动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要建设好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迫切需要。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制约,我区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品和服务,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农民群众需求,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还比较贫乏。因此,必须顺应农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大力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让农村群众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按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强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切实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新村示范区创建活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抓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村社区为载体,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服务城乡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新格局;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始终,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为农民多办好事实事,吸引农民广泛参与,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制机制,保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旺盛生机和活力;坚持城乡统筹,适应城镇化进程和现代农业要求,全面提升农村现代文明程度。
  (三)主要任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勤劳、朴实、开拓、创新的新农民,切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具体任务如下:
  1.深入开展经常性形势政策教育。一是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通过理论、政策宣讲等形式向农村干部群众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内容,不断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二是要组织理论宣传骨干进村入户讲形势、讲政策,有针对性地回答农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讲清楚、讲透彻。三是要持续开展国情、省情、市情、区情、民情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特别是要大力宣传全市、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市、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宣传区委、区政府建设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和进展成效,引导农村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广大农民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以实际行动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形成“干部爱民、群众拥政”的良好氛围。
  2.坚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一是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农村广泛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引导各村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二是要依托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科普宣传栏、人口文化宣传阵地等,充分发挥农业专家、科普人员、农民种养殖能手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具有经济头脑、法制观念、创新精神、效率意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农民,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三是要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以“你文明、我文明、家乡更文明”为主题,开展以提倡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健康娱乐、反对聚众赌博,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倡村邻和睦、反对宗族纠纷,提倡村容整洁、反对脏乱陋习为主要内容的“五提倡、五反对”活动,倡导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和生育观。四是要扎实推进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农民就近就便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关爱空巢老人、帮助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做到亲帮亲、友帮友、邻帮邻、户帮户。
  3.深化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创建“幸福家园”活动为抓手,着力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是要积极开展文明村(社区)、生态村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努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示范性强的特色文明村(社区)。二是要广泛开展文明新风户、星级文明户、致富明星、文明家庭及“好儿女、好公婆、好夫妻、好邻居”等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道德风尚和生活方式。
  4.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把培育新型农民与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着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一是要大力实施农村未成年人“阵地工程”。充分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公益文化设施设备加强农村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搞好乡村少年宫建设。二是要切实加强农村未成年人工作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农村关工组织,有效发挥乡村学校教师“一专多能”和家长、学校的作用,组织各类志愿者参与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是要大力净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加大整治监管力度,坚决取缔“黑网吧”,推进“警校共育”,维护校内安全,营造有利于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要把倡导新风尚同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教育等手段,对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进行综合整治,坚决遏制不良风气在农村的滋生蔓延。四是要加强农村初中毕业生返乡学生后续教育,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人员未成年子女、特困家庭子女、残障儿童等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关心关爱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5.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结合贯彻《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一是要按照统筹兼顾、分布有序、重点突出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村镇规划,努力使规划与产业发展相衔接,与土地、水资源等承载能力和永续利用相适应,引导农民建设富有地方特色和传统风格的生态文明新村。二是要着力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全民节约、共同行动”,倡导绿色生活,培育低碳一族,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农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切实保护好土地、森林、地下水等自然资源。三是要持续推进生态细胞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组活动,逐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和卫生环境。要向农村群众广泛宣传普及生态文明和科学卫生知识。要持续整治村容村貌和农舍周边环境,着力实施村内道路硬化、环境卫生净化、村容村貌美化工程,着力解决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牲畜乱跑等“四乱”问题,严格执行农村生活垃圾实行集中处理模式,努力建设环境整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管理规范有序的新农村。要结合全市新农村示范点、党建示范点建设,确定我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先行试点,探索经验。在着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同时,打造富有时代特色的文明村示范点。要把示范村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动员全区各方面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对口开展智力帮扶、项目帮扶、科技帮扶、文化帮扶,把示范点建成带头致富的典范、率先发展的典范和引领文明风尚的典范。
  6.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新居民学校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各村要有广播室、固定电影放映点、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切实保障我区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二是要整合利用现有文化设施资源,按照综合性、多功能和有阵地、有经费、有人员的要求,以各村文化室为基本阵地,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扩展功能,共建共用。三是要依托农村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公益性上网场所。四是要充分发挥板报橱窗、文化墙、乡情村史陈列室等思想文化阵地的作用,不断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与渠道。
  7.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精神文化活动。全区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引导和管理力度。一是要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工程、文化大院、远程教育中心、乡村少年宫等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元旦、春节、国庆等传统节日和农闲时间,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红歌大家唱、秧歌表演、体育比赛、读书竞赛、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节目,寓教于乐,不断丰富农村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要加强优秀文化产品在农村的宣传推介,通过政府购买、结对赠送等多种形式,把优秀文化产品送到农村千家万户,送到农村群众手中。三是要注意挖掘利用银江民间传统文化,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使农村群众在参与中抒发情感、愉悦身心。四是要注重发挥农村老艺人、爱好者的积极作用,培养培训一批农民文化骨干,组建各具特色的农村文艺宣传队伍,适时开展各种欢乐、文明、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用先进的文化占领我区农村文化阵地。
  三、建立健全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区各文明委成员单位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要积极研究东区农民道德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开展城乡文明结对共建活动,加大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力度,进一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格局。
  (二)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投入。区、镇财政要积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保证每年预算一定资金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点项目、重大活动和教育专项经费落实工作,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建设。要配好配齐镇、村文化站专(兼)职人员,积极培育和支持农村文化志愿组织和社会组织,引导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
  挥积极作用,鼓励农村中小学教师、志愿者、返乡创业农民和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退伍军人积极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培训纳入全区宣传文化队伍教育培训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其思想理论素养、专业知识水平和掌握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准确把握群众思想脉搏,更好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
  (四)积极营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方面更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要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评选表彰活动,评选表彰一批“文明村组”、“文明农户”、“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先进典型,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引导农民群众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理解和认同,用身边的榜样去感染农民、教育农民,推动农村道德风尚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73520/

推荐访问:新农村建设政策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