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眼镜]老花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7-30 15:00:02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老花]近视与老花(随笔)

  《近视与老花》的理论和观点都极具深意,引证详尽,事例鲜明,感悟深刻,有现实教育意义。
 
  早年间,不知用眼卫生,稀里糊涂,双眼近视到了八百多度。那时,正是求学期间,就如其他近视的孩子一样,父亲带着我,进城,配镜,镜片有如啤酒瓶底儿般厚薄。那副眼镜,重得很,架在鼻梁上,挂在耳朵边,时间一久,鼻梁两翼与耳廓上赫然压出四个红印。所幸的是,后来,科技日益发达,树脂镜片代替光学镜片,一副眼镜终归“瘦身减负”,不再那么沉重。
  一晃人到中年,到了几近知天命的年龄,一双眼睛再次莫名其妙出现“故障”——居然老花了。俗话讲,“花不花,四十八。”或许,正到眼花的年纪了吧。
  这眼睛,又近视,又老花,真是有些麻烦。譬如,开车的时候,那是一定要戴上近视眼镜的。即便在课堂上,也需要与学生交流眼神。从他们或微笑或迷茫的表情中,判定他们到底听懂或没听懂所讲的内容。这当口,那可万万少不了近视眼镜帮忙。
  然而,当手捧书卷的时候,或者用手机发短信、用微信与朋友交流的时候,那副近视眼镜又无端成了一个累赘。每每此时,必须要摘掉眼镜,将书本与手机凑到眼前,方能看清里面的字体。如若不想摘掉眼镜,那也须撑开手臂,将书本与手机送到一臂之远的地方才可奏效。
  这一双眼睛,着实让人苦恼。倘若不戴眼镜向高远处遥望,模糊一片;而戴着眼镜观察细微处,又一片模糊。那是戴也不对,不戴也不对。哈姆雷特曾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到我这儿倒好,戴与不戴眼镜,同样成了一个问题。好在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如遇黑暗,正说明它的背后一定有光明;如遇烦恼,那烦恼似乎也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造物主无非是想借这样的烦恼,要教给我们人类一些东西吧。
  如此说来,我倒要感谢这双昏黄老眼了。在夜深人静之际,在万物沉睡之时,我以这双眼睛凝神注视着沉沉暗夜,试图穿透星光璀璨的浩淼苍穹,探求造物主的“恩赐”背后所隐藏的秘密。
  人的眼睛可以近视,近视的眼睛无非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而已。然而,作为万物之灵长,眼界不能“近视”,思想不能“近视”,精神境界更不能“近视”!
  就如眼睛近视那样,年轻时,我的思想与眼界也是“近视”的。求学,仅仅瞄着获取一张文凭或者习得一项技能;生活,也只将目光锁定于多赚钱,吃好吃的,穿漂亮的,用高质量的;仿佛这一生就是为着功名利禄而来。至于还有什么更高的追求,脑袋里实在空空如也。哪怕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免不了与人交往,倘若发生矛盾纠纷,也从来不懂“反求诸己”与换位思考,更不晓得“三省吾身”、自省自警,只是一味责怪别人这不好、那不对,那样子,好像普天下唯有自己正确。
  眼界的“近视”,思想境界的“短视”,一度让我“鼠目寸光”,局限于短期行为,抑或只将眼光投向尺寸见方之地,目光所及,无非一个狭小的圈子罢了。
  且不说未曾有过什么宏伟的人生目标,即便经营自己的小家庭,也是局促得很。早些年,有朋友劝我在一座二线城市投资一套住宅楼,拘囿于“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思想,那时的我颇有点“二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满足心理,根本与“投资”这种高大上的思维沾不上任何边儿。后来,不到三五年时间,那房价竟如孙悟空的筋斗云般连翻几个跟头。眼看白花花的银子打了水漂,才恍然缓过神来,捶胸顿足,后悔不迭。为此,妻子险些命我连跪三天搓板。
  其实,一个人的格局如何,体现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事业、家庭,小到吃穿用度。有格调、有品位的人,能站在更高、更远处看待自然、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他们拥有温润的情怀,拥有宽阔的视野,也具有超凡的气度,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大家风范。相反,那些目光短浅之辈,譬如我这样处于小格局中的生命,显见的却是那么卑微、狭隘,满头满脸都是灰暗的色彩!
  个人是这样,上升到国家与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大学》云:“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管不顾浪费资源与破坏环境,一味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甚而以“利”为诱饵激发民众的积极性,必然会导致官贪民腐、制假贩假、黄赌毒等社会乱象。这些乱象,其根源在于治国者“杀鸡取卵”式的短视思维。反之,拥有大智慧、大格局的治国者,必定是以“义”引领民众的,是为长治久安之计。
  做人也好,治国也罢,“近视”终归不是好事,而“老花眼”,也如同“近视”一般,同样困扰着人们、困扰着整个社会。
  老花眼看不清近处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怕就怕在“老花眼”让人丧失了“见微识著”的能力。常言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人之于自然、社会及其本身,不仅要具备高瞻远瞩的宏观把控能力,更多时候,微观的细节同样不可或缺。比如,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像《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它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全方位反映社会生活与时代变迁的同时,作品中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场景,乃至于其间的某一栋建筑、某一件服饰,无不需要细致入微的描写。特别是在刻画人物时,如若没有细节描写做支撑,完全不会产生贾宝玉、林黛玉等一批富有个性特征的、立体丰满的典型形象。
  我的姨丈应该就是一位旧时手艺人的代表。老汉一辈子并没做过什么大事,却是木工行当里的一把好手。不仅箱子、柜子做得精致,哪怕是一方小板凳,其中的木板,也要以砂纸细细打磨,直至如同一面剖光的明镜。常见老头儿鼻子上架着一副花镜,手持一把刻刀,屏心静气,一刀一刀,认认真真在家具上雕刻镂空花纹。那细致劲儿,像是绣花,更像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正在为即将出阁的闺女精心梳妆打扮。傲然绽放的牡丹、翘首回望的梅花鹿,在老头刀下,就如浸润了他的灵魂,栩栩如生,似乎正散发着浓郁的清香,正发出清脆的长鸣……
  然而,相比于我的姨丈,我却常犯“老花眼”的毛病,往往无视近在咫尺的人,也看不明细微之事所隐藏的深远意义。一如当年我的老母亲,缝衣缀扣,看不清针眼,也穿不进细线。以这样的生命状态做人,活儿干得粗枝大叶,事情办得经不住推敲,人生道路又岂能走得更遥远、更稳健?
  放眼社会各行各业,凡是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的人,无不将细节看作生命线。好产品,来自于精工细作;好业绩,来源于日积月累;甚至,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必源自人与人之间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温暖!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甚至,于国而言,老百姓的一粥一饭、一鞋一帽,一庐一舍,看似小事,然涉及国计民生与民心向背,又岂能以“老花眼”等闲视之?
  近视眼与老花眼需要配一副眼镜,我的人生同样需要这么一副眼镜——以读书为镜片,以思考为镜架。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开眼界、长见识、增智慧、明心性;思考,能使人学会梳理盘根错节的枝枝蔓蔓,洞穿浅表,直达事物本质。拥有这么一副“眼镜”,何惧“浮云遮望眼”,又何忧做不到“细微之处见精神”?
  期冀着,我们每个人,乃至于整个国家与民族,都能在“鼻梁”上架一副读书与思考打造的“眼镜”,克服“近视”,避免“老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建设我们更加美好的家园!

篇二:[老花]描写老年人外貌的段落

  描写老年人外貌的段落有哪些?我的爷爷已是年过七旬的人了,他长着一张瓜子脸,脸上满是皱纹,清瘦的脸上更显现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因为当过兵,所以身材非常健壮,衣着整洁,办起事来井井有条。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描写老年人外貌的段落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描写老年人外貌的段落
  1、我的外婆今年快六十岁了,你别看她年近花甲,可赶起时髦来一点儿也不落后于年轻人。唱流行歌曲、跳健美操……
  2、外婆,坐在桌子的最右端,头上蒙着一块白头巾,身上穿着的夹袄已经打满了补叮她微低着头,两手熟练地缠着纱布。
  3、外婆在我的印象中总是干干净净的,走到她身边总会闻到一股股淡淡的皂香。她的头发总是梳得那样好,没有一丝乱发。
  4、王爷爷个儿不高,背有点驼,满头银发,胡子、眉毛都花白了。他常穿一身褪了色的蓝色工作服,看上去七十多了,可还是挺精神的。
  5、他年逾六旬,军帽下露出了花白的鬓发,在帽徽领章的衬托下,显出一种不言而喻的身份。虽然公共汽车上喧闹拥挤,但他依然挺直身坐着,两只手放在膝盖上,保持着军人特有的一种风度。在他的眼皮下藏着一双炭火似的光点,在默默地燃烧着。
  6、我的奶奶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头上布满了银发,抬头纹和眼角纹都很重。她平时总穿着一件蓝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
  7、我的姥姥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她已经80多岁了,黑瘦的脸上布满了皱纹,透过银边老花镜片可以看见姥姥那双慈善的眼睛。
  8、外婆今年80岁,看上去精神抖擞,穿了一件红艳艳的衣服,显得格外年轻。看到她得儿女都来了,脸上整天挂着笑容,特别开心。
  9、尽管“包子爷爷”脸上已经布满了皱纹,但我仍然能看出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很英俊的人。他很喜欢灰色,总是戴着灰帽子,穿着灰裤子。他很和蔼,每天都笑眯眯的,好像什么愁事都没有,最重要的就是他很善良,心肠很好。
  10、我的奶奶,个子长的不高不矮,圆圆的脸,脸的左下角有颗痣;大眼睛,双眼皮,眉毛不粗不淡,鼻子和嘴巴长得十分协调,只是头发全白了,脸上也有许多皱纹。
  11、我外婆今天头戴绒线帽,身穿一件崭新的黑呢子大衣和一条混纺呢裤子,脚上穿着一双油亮亮的平底皮鞋。她手拄拐杖,满脸洋溢着喜气,手里拿着一张的红纸,出了门。
  12、老巫婆长着一只鹰勾鼻,一个长下巴,就像两个钩子几乎贴在一起了。油腻的头发一半白一半黑。整日紧紧地裹着一件厚重的黑色斗篷,仿佛一个套中人。
  13、我的外公是一位退休老干部,今年71岁。他中等身材,又浓又黑的眉毛,嘴边还长了一颗“伟人痣”,大家时常跟他开玩笑,喊他“主席”,外公也总是笑呵呵地答应着。
  14、我循声迎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的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15、我的外婆,今年已有60多岁了,她的脸上有一条条如同波浪般的皱纹,手上也有一些鱼鳞般的皱纹,皮也变硬了,摸起来毛糙糙的。
  16、对岸渡口,有几个人正从提上走下河滩来,一位胖胖的老太太,提着一根手杖,键步走在前头。夕阳洒在她的满头银发上,显得神采奕奕。
  17、爷爷今年七十三岁,平时,他见人总是乐呵呵的,光秃秃的头顶上经常扣着一顶黑色的小毡帽。爷爷总是背着手走踣,那模样真算个”大官“。爷爷是个老鞋匠,平时挣下的钱都花费在我和弟弟身上了。爷爷对我的关怀与疼爱,令我终生难忘。
  18、外婆耳朵有些聋了,有时听不清我们在说什么。眼睛也有些老花了,干活时或念经时都要戴上老花眼镜。背也有些驼了,并且,腰呀!背呀!也经常会酸。腿也不灵活了,走路很缓慢。而且,头发也变得白花花的一片。
  19、外婆拉着玉云姐的手,用昏花的眼睛把她从头望到脚,又从脚望到头。望着望着,她那眼里的泪水便顺着皱纹的沟道,,一串一串地落下来。
  20、一位神采奕奕的胖老头听见狗叫,从屋里出来。他年纪六十上下,一头浅褐色的头发保养得很好,只是胡子已经花白。这就是勃洛耶尔教授。
  21、他头戴草帽,黧黑的两颊深陷进去,满脸深深的皱纹和衣服皱褶连成一片。那是一件洗得发白的旧上衣,并且纽扣没有一个是相同的。
  22、虽然已经身形佝偻,可是菊瓣似的笑容从奶奶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虽然已经双目混浊,可是年轻时美好的回忆依然充满了她整个瘦小的身躯。
  23、他穿着一身整洁的中山装,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没有别人注意他,他也不注意别人,只是面对烈士陵园,凝视着那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24、他虽然已经是老态龙钟了,走路时却仍然步履矫健。虽然已经身形佝偻,可是菊瓣似的笑容从奶奶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虽然已经双目混浊,可是年轻时美好的回忆依然充满了她整个瘦小的身躯。
  25、我的外婆今年八十三岁了,她个儿不高,头上全是白发,脸上布满了皱纹,牙齿全落光了。她的背有些驼,小脚只有3寸长,但走起路来还很有精神。
  26、爷爷退休已有两年了,瘦瘦巴巴的身架,一脸的鱼网纹。头顶上灰白的头发,好像戴着一顶小毡帽。笑起来下巴颏高高地翘起,因为嘴里没有几颗牙了,嘴唇深深地瘪了进去。
  27、我的外公个子挺高,约一米七五左右,是个名副其实的高个子。头发白了一半左右,剩下的是乌黑的短发,头上一黑一白,给人一种阴阳的感觉。全身上下瘦得只有皮包骨,在远处看还以为是一块骨头呢!别看外公是一个七十多岁的细高个子,干起活来可“有劲”了。
  28、我的外婆矮矮的个子,很瘦。小小的眼睛上架上了一副老花眼镜,额头上的抬头纹由于多年的堆积,成了“三”字型。满头灰发的外婆身体依然硬朗。
  29、她一脸慈爱沧桑,年轻时乌黑的头发已有如严冬初雪落地,像秋日的第一道霜。根根银发,半遮半掩,若隐若现。脸上条条皱文,好像一波三折的往事。
  30、我的奶奶今天的穿戴与平时大不相同:头戴绒线帽,身穿一件崭新的黑呢子大衣和一条混纺呢裤子,脚上穿着一双油亮亮的平底皮鞋。她手拄拐杖,满脸洋溢着喜气,手里拿着一张的红纸,出了门。
  31、我的外公五十出头,中等个子,高高的鼻子上架着一幅宽边近视眼镜,脸上爬了一些皱纹,头上也悄悄长了几丝白发。他总是带着慈祥的微笑,和蔼可亲。
  32、我的外公六十多岁了,两斑白,头顶中间光秃秃的,像个小球场,周围是稀稀的几根头发,脸庞圆圆的,整天笑眯眯的,肚子挺得高高的,像个弥佛。
  33、他的前额特别大,简直和面部不太相称。脸盘的轮廓也很怪,因为所有的牙齿全部脱落了。眼睛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又敏锐,又细致,使你几乎觉得他有妖法。
  34、爷爷今年63岁。平时,他见人总是乐呵呵的,光秃秃的头顶上经常扣着一顶黑色的小毡帽。爷爷总是背着手走路,那模样真像个“大官”。
  35、我的外婆年已七旬,一头的短发像罩一了一层白霜,一双大眼睛已经深深地陷了下去,一双粗糙的手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皱纹。
  36、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老汉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37、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两只小小的眼睛有点浑浊,他的手,有小薄扇那么大,每一根指头都粗得好像弯不过来了,皮肤皱巴巴的,有点儿像树皮。
  38、瞧这位老奶奶,她坐在桌子的最右端,头上蒙着一块白头巾,身上穿着的夹袄已经打满了补叮她微低着头,两手熟练地缠着纱布。
  39、他身穿这一件破旧青灰色衣衫和一件短裤,俨然一副穷酸样;而在他那衰老的面容下带着的笑容,在我看来是那么虚假;而他看我的眼神,就好像是挖到金矿般的炽热。
  40、我的爷爷——是一位画家,他四方的脸,满头是银发,虽然没有白胡挂颔的风度,却有那种鹤发童颜的相貌。他呀,一谈起画,总是那么津津有味,还情不自禁地用手比划着。他说的那些词我听不大懂,或登门求教的画家们都说,爷爷说的跟他所作的画一样高超。
  41、他,整天劳动工具握在手;他,穿着一双粗糙的黑布鞋。在庄稼地的每一寸土地上,都遍布了他的足印。他,便是我乡下的爷爷。爷爷的个子不高,也许是因为那整日架在肩头的锄头压的吧。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印在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从而那原本炯炯有神的眼睛也黯然失色了。
  42、白发苍苍的邻居张奶奶拄着拐杖,脸上笑得像一朵绽开的菊花。她眯起眼睛翻来覆去地看着玉云姐那张录取通知书,好像手里捧的不是录取通知书,而是一件稀罕的宝物。
  43、肖伯伯他中等身材,身体很硬朗。和蔼可亲的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夏天,上穿白衬衣,下穿一条西装短裤,显得朴素大方。
  44、我的外婆十分慈爱、和蔼可亲,对人十分热情。单薄的身子,似乎连风都吹得倒一样。小而瘦的脸上几乎没有一点肉,身材干板又矮小,可是,已将近75岁的人了,却一根白发也没有,这为什么呢?我正为这事纳闷呢!哦!我知道了,外婆喝过什么药,头发就长黑了。
  45、外公有一张瓜子脸,眼角边,有许多皱纹,虽然看上去比较老,但是,外公的身体很硬朗,讲话声音响亮,走起路来,步伐稳健,而且对生活很乐观。
  46、我的外婆今年六十四岁。她有一双双眼皮。明亮的眼睛依然那么炯炯有神。虽然她年纪大,但皮肤还很白。身材苗条,一点都没有老人发胖的迹象。
  47、我的奶奶,年已半百,但有满头的黑发,唯有少许白发衬托着着。她的背按标准来说,略微有些驼。眼睛有点儿小,眼角也不时地回显现出条条明显的皱纹。双手有点粗糙,有着农村老年人特有的茧子,是个勤劳且有朴实的农村主妇。
  48、我的爷爷身子微微发胖,有着一米六八的个头,别人第一眼看见他,肯定认为他是六十出头,七十不到。其实不然,我的爷爷早已是年近八旬了。但他的身子却依然很硬朗,每天早上他都坚持去西山上打太极拳。
  49、我的姥姥今年76岁了,长着一头银色的头发;一双有神的眼睛;脸上布满了刀刻般的皱纹;牙齿全掉了,装着一副假牙;她个儿高高的,一双五寸长的小脚,走起路来还真精神。
  50、离我不远的花园边上,蹲着一个老农民,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两只小小的眼睛有点浑浊,他的手,有小薄扇那么大,每一根指头都粗得好像弯不过来了,皮肤皱巴巴的,有点儿像树皮。
  51、那些老人们听说我们小朋友来看望他们并为他们表演节目,人人脸上泛起了红光,精心地梳妆打扮起来。你瞧那位爷爷已换上了一身笔挺的西装,显得精神多了,走起路来也轻盈了不少!
  52、他咧嘴笑了笑,看到的,只有黄到不能再黄的牙齿,摇摇欲坠。他微眯着上眼,上颊严重凹陷;布满深纹的脸,搭配着几十块大小不等的破布缝补成的外衣。这老头儿,活像个木乃伊!真是恶心!
  53、这时我看见一位满面红光的老大爷,他虽然满头银发,胡子斑白,却显得精神抖擞,他像年轻小伙子一样,利落地跳入冰水之中,挥动着那有力的双臂,飞快地向前游去。
  54、我有一个慈祥、和蔼可亲的好外婆,外婆身体微胖,她有一头乌黑的头发中偶尔也有几根银白色的头发,两条弯弯的眉毛,就像柳树叶一样,可漂亮了!
  55、那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两只深陷的眼睛,深邃明亮,看上去很有神;头发很却很整齐。他穿着一身整洁的中山装,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没有别人注意他,他也不注意别人,只是面对烈士陵园,凝视着那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56、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57、我的爷爷今年七十多岁,中等个子,白白的头发,最有特色的是他那又肥又大的鼻子和他那双细长的眼睛。爷爷待人和善,常和我们说笑,因此,我们几个孙子和他在一起就像朋友一样随便,光这一点我就很喜欢他了。
  58、我们通常都用红苹果来形容女孩子的脸,而我姥姥的脸就像是一只失了水、风干了的老苹果。镶嵌着满脸的皱纹,也同样镶嵌着一生的沧桑。
  59、爷爷长着一副古铜色的脸孔,一双铜铃般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着一缕山羊胡须。他高高的个儿,宽宽的肩,别看他已年过古稀,可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雄浑有力;走起路来”蹬、蹬、蹬“他,连小伙子也追不上呢。
  60、我的外婆今年六十六了,头发花白,额头上却没有什么皱纹,眉毛稀疏,两眼有神,只是眼睑下不少老年斑。因为身体不太好,动作迟滞,但是脾气有点急,说话声音有点大,我可有点“怕”她……

篇三:[老花]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懂得《金刚经》的人,就能够学会不是概念地看,而是真正地看。以下是第十八品一体同观分的解说,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眼者心之机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这是佛学里佛法的五眼,五种眼睛的分类,文字都差不多。是佛先提出来问,「须菩提,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佛有没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佛经的三藏十二部,就是把佛经作十二种的分类,其中一种是「自说」,就是自己开始讲,不是人家提出来问的。这一节就代表了十二分类的自说,是佛提出来的问题。
  这里没有讲「佛」字,而讲「如来」。如来这个名辞代表形而上的道体,一切众生同于诸佛菩萨心性之体,就是生命的根源。他说这个里头有五种功能,所以叫做五眼。第一种是肉眼,就是与我们一样的,是父母所生的肉眼,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眼睛。肉眼能看见物质世界,我们一切的感觉、知觉,都经由它而来。
  这个肉眼跟心是连带一起的,所以很多的经典,心与眼同论,在讲到心的道理时,先提到眼。眼睛是心的一个开关,所以心与眼关系非常密切。道家的阴符经就说:「眼者心之机」,眼是心的开关,所以古人很多地方都提到心眼的关系;譬如孟子讲到观察人,特别要观察眼睛。
  任何人都有眼睛,但是每一双眼睛所看的都不同。就我们人来讲,譬如这个墙壁,我们大家看都是白的,实际上每个人感受白的程度、白的形象,完全不同。因为有人是散光,有些是近视,有些是一只眼睛近视,一只眼睛散光,有些色盲,各种各样不同。所以一切众生的心不同,眼也不同。
  过去我们有句老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思想不同,就像人的面孔不同一样。世界上的人类,没有面孔相同的,因此说明世界上的人,心里想法也没有相同的,眼睛的看法,也没有尽相同的。不要以为这个白色黄色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实际上差得很远,老花与不老花,老花度数又不同,因为每人的业力不同。
  所以我们这个肉体及头脑思想健康与否,都因种性、业力不同而有差异。有人对气候特别敏感,今天很热,有些人不大怕热,却怕冷!因为每个人身体不同,健康不同,都是因为业力不同。
  所谓一切病由业而生,善有善业,恶有恶业,业由心造,是绝对唯心的道理。
  现在佛问,一个成了佛的人,有没有普通的肉眼?那当然有,肉眼就是看物理世界这些现象的。
  天眼是什么
  第二种是天眼,我们普通人几乎是没有的。天眼的能力是超乎物质世界,譬如说看到鬼魂,看到天神,甚至于看到其它的世界。现在人讲的千里眼,是根据道家的传说而翻译的。天眼能够看到欲界系统里面的东西,包括太阳、月亮,其他星球等的人事;也可以看到银河系统外面的东西,这是属于真正的天眼。有些人打起坐来看到些影子啊,星光点点啊,认为是天眼,那个不是的。那个只能说是,我们无法名之,叫做眼天吧!眼啊,天啊,不晓得什么东西!(众笑)
  宗教里形容天眼,是把塑的佛像多塑一只眼睛,以代表天眼,也代表了慧眼。有些人和有些生物,不但有三只眼睛,有的还有四只眼。所以佛法里有修天眼的,也有修十只眼的方法,前面、后面、头顶、心里头、喉咙里头,都有眼睛。当然,这与普通眼睛不一样,而是像摄影机、录影机一样,能够照射东西罢了!
  天眼有两种,一种是报得,是多生多世修持,修定,才有这一生的天眼业报;是与生俱来的,自然有这个能力,因为善行的报应所得的结果。另一种是修得,是这一生修来的,因为修戒、定、慧的成就,这一生成就了天眼。
  天眼不是多长出一只眼睛来,是肉眼的本身,起了另一种功能。得天眼通的人,也与我们普通人一样,但他自然会看到多重的世界。
  修持作功夫的人,气脉到了后脑,视觉神经受到刺激,眼睛里经常出现许多幻象,那可不是天眼通!不要弄错。真正有了天眼通的时候,此人目光清澈如电,看得非常透彻;换句话说,物质东西不能障碍他,他的眼睛自然有透视的能力。
  春秋战国时候有一个医生名叫扁鹊,据说他有一次碰到一个神仙,给他一个能透视的宝贝,他的眼睛就变得比X光还要厉害,可以看到人的五脏六腑,所以他的诊断就不会有错。还有许多唐代以后的记载,有人的眼睛天生就会看风水,能看地下几丈深,不须要探测器,地下的水脉,他看得很清楚。
  像这一类的眼还不算是天眼,只能算是报通的鬼眼,所以真正的天眼,就是法华经上所说父母所生眼,必须修持定力到了,这双肉眼就能够看见十方世界一切东西。
  肉眼是观看物质世界通常的现象,天眼则能够透视到肉眼所不能见到的世界;所以天眼是定力所生,是定中所得的神通力量。当人的生命功能充沛到极点时,可以穿过一切物理的障碍,就是所谓的神通。神通必须要定力够了,所谓精、气、神充沛了,才能作到。
  慧眼法眼佛眼
  再进一步是慧眼,慧眼也离不开肉眼,也是通过父母所生的肉眼而起作用的。所谓慧眼就是智眼,是戒、定、慧的功力显现;因为修定而发慧。这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慧变成了力量,成了慧力,才有这个智眼。
  智慧怎么变成力量呢?我们普通聪明人,想一个道理想通了,譬如说抽烟对肺不好,应该改,道理上通了,但习气上不行,慧没有力量,改不过来。又譬如脾气坏,贪、嗔、痴,道理上都晓得,就是扭转不过来。尽管研究佛法,道理上讲的很通,碰到事扭转不过来,这是慧的力量不够,也就是不能证果,不能成道的原因。
  所以真正的慧眼,是智慧的力量够了才能成的。
  法眼又是什么眼呢?慧眼观空。而能够真正认识自性空、空性的体,就是法眼。法眼观一切众生平等,非空非有。光落在空,还是小乘果的一边,要能够真正观空里的妙有才行。在凡夫的境界来说,是性空缘起;在悟道智慧境界里来说,是真空起妙有,这是法眼的道理,是平等而观。
  第五种是佛眼,佛眼不只是平等,而是观一切众生只有慈悲,只有慈爱。慈悲是两个观念组合起来的佛学名辞,慈是父性,代表男性的爱,至善的爱;悲代表了母性至善的爱,慈悲是父母所共性的仁德。是至善,无条件,平等,所以叫大慈大悲。佛眼看来,一切众生皆值得怜悯,所以要布施众生,救众生,这也就是佛眼的慈悲平等。
  真正学佛依法修持而有所成就者,本身一定具备了这五眼。如果说,世界上有人顿悟而成佛,立地就转而具有这五种功能的话,那么他所证的佛法,大致就是对的;如果在理论上认为自己悟了,而这个五眼功能没有发起,那是自欺欺人之谈。
  所以我们晓得佛说的五眼,是戒定慧到了所成就的,是自然成就的法门。这也是每一个人本性所具有的功能,只是我们因为没有经过修持,所以发不起来。假使经过修持,我们生命的本能中,自然就发起五眼的功能,这是第一层问题。
  第二层问题,金刚经讲到这里,佛为什么突然提起来五眼的问题呢?他自己问,下面又没有作结论,至少对于五眼这一段,他只提出来问题。接著又讲别的去了,其中的道理在什么地方?释迦牟尼佛今天好像当眼科医生一样,把你的眼睛翻开检查检查,而且他是自动的,他又不要你挂号,什么道理呢?
  这代表见处,所谓明心见性的见。真正达到了有所悟证,明心见性,这一见之下,真的现量境呈现,它自然具备了五眼的功能;所以见处即真,就是所谓明心见性之见。在金刚经这一品中,没有把这个奥秘说出来,但是我们真研究佛法,看佛经的经典,这种地方不能放过去,它的问题就在这里。接著佛又说了:
  无量数的宇宙世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佛又提出来第二个问题,把眼睛检查完了,又来检查沙子;再问须菩提,像恒河里头所有的沙子,依你看,在佛的眼睛看来,是不是沙子?
  我们假使先不看金刚经,照现在一般年轻研究佛学禅宗的人问起来,很多人一定说,佛眼看到这些不是沙啦!再不然,花啦,什么啦,神里神经,这样都是不老实。你看!须菩提答的很老实,当然看到的是沙子,难道佛的眼睛有什么不同吗?是沙子就是沙子,非常平实。你说佛看到人家哭了,而说笑了,那不叫做佛,那叫做神经!他看到哭就是哭,非常平实。这里要注意!
  你如果说,佛的眼睛看这个世界是空的,请问是谁说的?佛看到恒河里的沙子就是沙子,看到这个世界,水泥就是水泥,墙壁就是墙壁,同我们一样,没有两样。要特别注意这种地方!不然学佛的人就流入一种毛病,叫作高推圣境。讲好听一点,把佛的境界推测得太高远,假想得与人完全两样,那是不平实的。
  高推圣境的结果,往往变成一种不正观。不正观就是不正的思惟,不正的思想,变成神经了。所以,金刚经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把你一切的妄念都切断了,真正的佛法平常就是道。
  所以佛问须菩提,佛眼看这个世界,恒河里的沙子是不是沙呢?须菩提说当然是呀!佛的眼睛同我们的眼睛看的一样,沙就是沙。如果你问佛怕热否?那么假设佛在这里的话,我们的答话,佛!你在这里一样的怕热,还是要我们开冷气才可以,除非他是化身来。化身就是另外一件事,只要他肉身报身在,冷暖饥寒一样的存在,一样的感受。在这些地方要特别注意,所以圣人都是人做的,佛也是众生修成的。
  讲到这里,使我想到一首诗,据我所知,这一首诗是一两百年前,一位大陆的读书人所作。这个人是到台湾访神仙的,访到宜兰一个山上,就在崖上题了一首诗:
  三十三天天重天白云里面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
  为什么讲到这一首诗呢?就是说,佛也是凡人修的,所以他也是非常平凡的;佛看恒河里的沙,一颗一颗看得很清楚。下面佛的第三个问题又来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佛问须菩提,你的意思如何?像我们印度这一条恒河里的沙,你看数目多不多?假如每一颗沙子代表一个世界,如是沙,等,这个「等」字是单独的一句;每一颗沙代表了一个世界,而每个世界里像恒河沙那么多的恒河,每一条恒河里又有很多的沙子,而每一颗沙子又代表了一个世界,世界之多,多到不可现量,不可数说。用这个比方形容恒河有多少条,已经数不清它究竟有多少了。他说,你说这个数字多不多?须菩提说,当然很多罗!世尊。
  佛在这里是说明,虚空之中佛世界多得无数,释迦牟尼佛同时表达一个观念,站在这个娑婆世界,师道教化的立场上告诉我们,在他方世界,像他一样智慧成就的佛,也一样多得很;十方三世一切不可数的,无量诸佛。他不但把众生看成平等,把成就的众生也拉下来与大家一样平等。一切平凡得很,并不是说只有我成佛了,了不起,你们都不能成佛,都要听我的。没有这回事,那不是佛法了,佛法一切众生平等,一切诸佛也平等。每一个佛教化一个世界,虚空中有无量数的世界,也有无量数的佛,他说:「宁为多不」?这是他问的话。你说多不多呀8甚多。世尊。」这一句是须菩提答话。这是佛对须菩提第三次的接引。
  无数量的心
  现在又一个问题来了,佛的眼睛代表了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因此他可以知道这个世界上,这个虚空中,有那么多不同的世界。当然现在科学昌明了,由天文学到太空学的发展,已经可以相信宇宙中有数不清的世界。这些到今天为止,还只能说姑且相信它,因为月亮里到底有没有生命,还不敢确定。
  现在对于了解宇宙太空容易多了,可是我们要知道,佛说这个话是两千多年以前的事啊!他用什么仪器,什么方法,能够知道宇宙中有这么多的世界和众生呢?这个,就是所谓如来具备五眼,具备了智慧、神通等等力量,具备了不可思议的功能,但又拉到了最平凡的水平,与众生平等。他看到的世界,沙是沙,水是水,没有什么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那是神经病!当然,一个人被后面打一棍,那就迷迷糊糊,见人不是人,见鬼不是鬼了!那是不正常的人,一个正常的人,看什么是什么。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这一节他又提出来好几个问题,在文字上,没有给我们作结论,但是你要自己晓得结论在那里。所以后来的禅宗提倡金刚经,也都是这个原因,因为金刚经里许多都是话头。话头就是问题,看起来很容易懂,实际上样样都不懂。这也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一眼看了以为自己都懂,结果统统不懂。我经常发现青年人这个毛病,某一本书你看过没有?看过了。真的吗?我当面再问问他,他就不懂了。
  同时我发现作人也一样,许多人把人生看得太容易,作了许多错误的事。世界上没有一件简单的事!这些都是话头。你看我们现在随便指出来,很多都是没有结论的,要你自己去发掘,去参,这个也是话头。但是他也有答案给你呀!这个答案不是理解的,不是思想的,是要你在定慧之中,真正修持上去体验得到的。佛法不是虚玄的,而是一个修证的事实。
  现在佛又提出来第四重问题,对须菩提说,「尔所国土中」,你所认为的国土中,国土不是世界啊!佛学里的观念世界是世界,叫做世间;有所谓四世间,五世间等等的说法。国土在世间的观念里叫做国土世间,国土世间是四世间的器世间,就是物理世界;器世间的一切众生都有生命。国土世间指中国、美国、日本国、印度等国的这些国土;我们世界上称为国家的有一百多个,这就是国土世间。
  现在佛问须菩提,你认为所有国土上的一切众生,有多少种心?这是个大问题,现在心理学很发达,电脑也很发达,如果要把人类的心理统计一下共有多少种,恐怕电脑也办不了。佛说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众生一切的心,「如来悉知」,他说我啊!统统知道。在这个地方,他作了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同上面这几个有没有关联,他也没有说明,只让我们猜。而且他这个答案作得非常高明,可是我们几千年来的佛法,都被他老人家这个答案,打得晕过去了,很多人都解释错误了。现在我们看他自说自答。
  你的心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他说以佛的眼睛看来,所有众生这些心啊,「皆为非心」。换句话说,佛在骂人,这些众生心里都不是东西,也没有心,心到那里去了?心掉了,「非心」根本不是心。既然不是心,佛大概又怕我们问他,那又是什么?他赶快又说了:我的眼睛看你们啊!不是心,不是心,所以叫做心。他说世界上一切众生的心我都知道,须菩提还来不及问,他就又说了: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叫它是心。
  金刚经一开头就讲,我们一切众生,有一个「我执」,认为这是我,有个我,把我的现象,执著的很厉害。认为我还有个心呢!把自己所有的妄念,意识分别,烦恼,一切不实在的这些观念、往来思想当成是真实的。人,一切众生,犯了根本上的错误。我们一切的思想、心理、意识的变化,都是那个真正心所起的一种现象变化而已,不是真正的心。可是一切众生把现象变化抓得很牢,看成是心。学佛的晚课上,每天都念到,「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今天已经过完了,这个寿命又少了一点,今天过去,今天不会再来。年轻的过去了,衰老也没有多久的停留,所以非常的悲哀。
  其实都被现象骗了,人生永远不断的有明天,何必看过去呢?明天不断的来,真正的虚空是没有穷尽的,它也没有分断昨天、今天、明天,也没有分断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这么一个虚空。天黑又天亮,昨天,今天,明天是现象的变化,与这个虚空本身没有关系。天亮了把黑暗盖住,黑暗真的被光亮盖住了吗?天黑了又把光明盖住,互相轮替,黑暗光明,光明黑暗,在变化中不增不减;所以一切的用是虚妄不实的,而虚空之体却是不增不减的;所以一切众生,不要被变化不实的现象所骗。佛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众生不知道,佛说是名为心,众生自己都把虚妄不实的这个感受,执著的作用,当成为心。
  永远得不到的心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前面这一节的结论,是佛自己提出来心的问题,由眼见到心。他的结论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所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这个现象是不可得的,一切感觉、知觉,都是如此。可是一切众生不了解这个道理,拚命想在一个不可得的三心中,过去现在未来,把它停留住,想把它把握祝因此,在座许多学佛的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你要想打坐把心定住,那还是犯这个错误。
  当你盘腿上坐的时候,想定住的那一个心,跟著你的腿一盘已经跑掉了,那里可以保留啊!说我这一坐坐得很清净,唉呀!下坐就没有了!告诉你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得嘛!谁要你保持清净?清净也不可得嘛!烦恼也不可得,不可得的也不可得。那怎么得啊?不可得的当中就是这么得,就是那么平实。
  有一般人解释金刚经,说般若是讲空,因此不可得,就把它看得很悲观。空,因为不可得,所以不是空,它非空,它不断的来呀!所以佛说世界上一切都是有为法,有为法都不实在。但是有为法,体是无为,用是有为。所以我们想在有为法中,求无为之道,是背道而驰;因此一切修持都是无用。并不是把有为法切断了以后,才能证道;有为法,本来都在无为中,所以无为之道,就在有为现象中观察,观察清楚才能见道。
  有为法生生不已,所以有为不可限,生灭不可灭。如果认为把生灭心断灭了就可以证道,那都是邪见,不是真正的佛法。所谓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道理,就在这个地方。这是金刚经中心的中心,也是一切人要悟道中心的中心;这一点搞不清楚,往往把整个的佛法变成邪见,变成了断见的空,就与唯物哲学的思想一样,把空当成了没有,那可不是佛法!
  佛讲过去心不可得,并没有说过去心没有了,佛没有这样讲吧?对不对?佛说过去心不可得,「不可」是一种方法上的推断,他并没有说过去心不「能」得,现在心不能得,未来心不能得。这一字之差,差得很远,可是我们后世研究佛学,把不可得观念认为是不能得,真是大错而特错。所以啊,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是叫你不要在这个现象界里,去求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求无上的道心,因为现象三心都在变化。
  高明的法师们、大师们,接引众生往往用三心切断的方法,使你了解初步的空性,把不可得的过去心去掉,把没有来的未来心挡住,就在现在心,当下即是。当下即是又是一个什么?可不是空啊!也不是有!你要认清楚才行;要先认清自己的心,才好修道。
  第十八品是一体同观,同观是什么?同观是见道之见,明心见性之见。所谓了不可得,可也不是空啊!也非有,即空即有之间,就是那么一个真现量,当你有的时候就是有,空的时候就是空,非常平实。你在感情上悲哀的时候就是悲哀,悲哀过了也是空,空了就是说这个现象不可得,并不是没有,是悲哀过去了,后面一定来个欢喜。欢喜的时候也是不可得,也会过去,也是空。空不是没有,空是一个方便的说法,一个名辞而已。不要把「空」当作佛法的究竟,这样就落到悲观,那不但证不到小乘之果──空,那还是个邪见,也就是边见。所以见、思惑不清楚,是不能证果的,也不能成道的。学佛法就有这样的严谨,一定要注意。
  现在有许多著作,我认为危险极了,那些佛法的著作,比杀人的毒药还厉害,是有毒的思想,希望诸位要用真正的佛法眼光甄选,用智慧来辨别,不要走入邪见和错误的思想。这一品我们给它的偈子如下:
  第十八品偈颂
  形形色色不同观手眼分明一道看
  宇宙浮沤心起灭虚空无著为谁安
  「形形色色不同观」,形形色色,物理世界各种现象是不同的,如人有胖的、瘦的、高的、矮的、黑的、白的,都是现象差别,无法相同。
  「手眼分明一道看」,但是以佛眼、慧眼、法眼看来,是一样的。手眼是什么?我们大家都看到过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一千只手,每一只手中有一只眼睛。我常说,我们坐在这里,外面进来一个千手千眼的人,我们的电灯都没用了,大概每一个人都吓得把脸蒙起来。千手千眼代表他的智慧,无所不照,也就是代表他具有各种接引人的教育法。帮助你的手,护持你的手,救助你的手,以及观察清楚的眼睛,千千万万的手,千千万万的眼,也只有一个手,只有一个眼,平等平等。
  「宇宙浮沤心起灭」,每一个宇宙,每一个世界,像大海里的水泡一样,所以宇宙不过是自性心里起的作用。每一个思想、每一个情绪、每一个感觉,都是自性的性海上所浮起的一个水泡,生灭变化不停,自心起灭。
  「虚空无著为谁安」,一切法用之则有不用即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本无所住二祖来求达摩祖师,说此心不能安,请师父替我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拿心来,我给你安。二祖说,觅心了不可得,找心找不到啊!达摩祖师说那好了,替你安好了。其实用不著他替他安嘛!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还安个什么啊?所以说,虚空无著为谁安。那里去安心呢?此心不须要安,处处都是莲花世界,处处都可以安心。在平实中间,处处都是净土,处处都是安心的自宅,因为处处是虚空,无著无祝这一品的道理,精要就在此。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8126/

推荐访问:老花眼镜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