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争霸的原因]诸侯争霸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7-30 15:00:02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1) [诸侯争霸]关于诸侯争霸的历史典故

  春秋时代政局的突出现象,是霸政的形成,这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下面再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
  历史典故:
  由于周室王权日趋式微,各诸侯国内则篡弑迭生,外则互相兼并,加上夷蛮、戎狄等异族时常侵扰中原,全国局势非常紊乱。一些势力强大的诸侯,不仅想吞并小国,而且想取代天子的地位;但在列国竞争之下,一时无法君临全国,只得称霸诸侯,而为中原诸侯的盟主,并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于经传者有一百七十多国,但其中会盟、征伐事迹之彰彰可考者,不外齐、鲁、楚、秦、晋、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在春秋时期,先后参与争霸的著名诸侯有五个,史称“春秋五霸”。五霸的一般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但宋襄公并未能称霸,而秦穆公仅霸西戎。同时争霸的大国还有吴、越两国,于是对“五霸”,其说不一。争霸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齐桓公称霸。
  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诸侯是齐桓公,齐在春秋前期,已是东方的大国,疆土“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今山东临朐),北至于无棣(今山东无棣)。”负山面海,有鱼盐之利。但在齐襄公(前697—前686年)时,由于政治黑暗,剥削残酷,阶级矛盾一度尖锐。齐襄公死,桓公小白继位,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国势日益强盛。公尤前664年,山戎侵燕,齐桓公率军北伐山戎,保卫了燕国。前622年,狄人侵邢(河北邢台),齐桓公又救邢,并把邢人迁到夷仪(今山东聊城),另筑新城以安置之。公元前660年,狄人又侵卫,杀卫懿公。齐桓公救卫,将卫的剩余人口迁到楚丘(今河南滑县),使卫存在下来。齐桓公的救患扶危的行动,得到一些诸侯的拥护,威信大增。这时,南方的楚国强盛起来,不断北侵,兼并了许多小国,又连年伐郑,威胁中原。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齐、宋、陈、卫、郑、许、曹之师伐楚,与楚军对峙于陉(今河南偃师),双方互不相让。后齐、楚订立盟约,都撤回军队。齐桓公这次出兵虽未与楚作战,但却打击了楚国北进的锋芒,暂时消除了楚对中原诸国的威胁。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今河南考城东)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从此齐恒公成为霸主。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前643年,齐桓公死,齐国逐渐衰弱。这时候,宋襄公图谋称霸,但在泓水之战被楚国所败而不成。
  第二阶段:晋文公称霸。
  晋国原是汾水下游的一个小国,到春秋前期,逐渐强大。《韩非子·难三》曰:“(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就是兼并了许多小国和戎、狄部落,疆域已扩大到整个汾水流域。献公晚年,因废嫡立庶,引起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公子重耳在国外流浪了19年。献公死后,重耳回国,在大臣狐偃、贾佗等的协助下,采取了一些整顿政治、经济的措施,主要有“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稼穑劝分,省用足财,”以及“赋职任功”,“举善援能”等。经过这番整顿,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富强起来。
  这时楚国又一再向北侵犯,鲁、郑、陈、蔡等国先后归附于楚。公元前632年,楚围宋,宋向晋告急。晋文公率军救宋。晋军为避开楚军的锋芒,在未开战之前,主动退军“三舍”。至城濮(今河南濮阳西南),晋文公会晋、宋、齐、秦军,大破楚军。这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战。战后,晋文公又大会诸侯于践土(今河南原阳),与会的有鲁、齐、宋、蔡、郑、卫、莒等国,天子派代表参加会盟。盟约规定:“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晋文公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中原霸主。当时西方秦穆公也想参加中原角逐,但受晋国阻止,只好向西发展,扩地千里,称霸西戎。奠定了秦国的基业。
  第三阶段:楚庄王称霸。
  楚是江、汉流域的一个蛮族国家,西周时,活动在丹阳(今湖北秭归)一带。公元前689年,始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并逐渐强大,兼并了附近许多小国。楚庄王(前613—前591年)时,孙叔敖为宰相,整饬内政,兴修水利,国势更加强盛。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军至雒邑的郊外,周定王被迫派人为他举行慰劳之礼,庄王“问鼎小大轻重”,表明了他有灭周的野心。前598年,楚围郑,晋救郑。次年,晋、楚军战于

(2) [诸侯争霸]尊王攘夷的典故故事

  导语: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尊王攘夷"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该书是解释儒家经典《春秋》的三部专著之一。本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后来演化为具备复杂含义的政治术语,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典故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尊王攘夷的典故故事
  背景
  平王东迁以后,周天子权威大大减弱,诸侯国内的篡权政变和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发生。与此同时边境族群趁机入侵,华夏文明面临空前的危机。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尊崇周天子,并数次发动帮助诸侯国攘斥夷狄战争而大获赞赏,其事迹被后世称为尊王攘夷。
  尊王
  鲁僖公四年(前656年),齐桓公率领诸侯进入楚国,质问楚国为何不按时向周天子进贡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导致祭祀大典无法及时进行,使得楚国承认自己的错误。鲁僖公九年(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召开葵丘之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周襄王派宰孔参加,并赐王室祭祀祖先的祭肉给齐桓公。
  攘夷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齐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山戎攻打邢国,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齐桓公再次发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国。
  评价
  尊王攘夷在中国历史上多为正面评价。如孔子称赞管仲尊王攘夷的功绩:"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朱熹亦称赞管仲:"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顾炎武更称赞管仲:"春秋之义,尊天王,攘夷狄,诛乱臣贼子,皆性也,皆天道也。"
  另一方面,一些诸侯以尊王的名义互相讨伐争战,称霸称雄。东周历史上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属"尊王"或者假借"尊王"名义扩张自己利益的的行为,但并非攘夷,而是华夏诸侯国之间的内战。诸侯争霸的行为,正是孟子所说的"春秋无义战"。

(3) [诸侯争霸]春秋战国时期试题及答案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2.齐国之所以最先强大得益于
  A.伊尹改革 B.姜尚改革 C.管仲改革 D.李悝改革
  3.“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A.齐、楚、韩 B.赵、燕、魏 C.韩、赵、魏 D.楚、魏、秦
  4.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①齐 ②燕 ③楚 ④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 填空题
  1.公元前 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它分为 和 两个时期。
  2.齐桓公通过召集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晋文公通过 ,大败楚军,成为中原霸主。
  3.春秋末年,江南的 国和 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成语 就与越王勾践有关。
  4.战国七雄中位置最北的是 国,最南的是 国 。
  5.战国时期发生在齐魏之间的战争有 、 ; 大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
  ①政治上,改革内政 ②经济上 ,发展生产 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
  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 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⑤
  2.对于春秋时期诸侯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争霸战争给社 会带来种种灾难 B.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C.促进了周王朝的巩固和统一 D.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3.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的国王是( )
  A.周平王 B.周文王 C.周武王 D.共伯和
  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5.以下 内容和管仲改革无关的是( )
  A.改革币制 B.改革内政 C.发展生产 D.改革军制
  6.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①管仲改革 ②城濮之战 ③勾践灭吴 ④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⑤① D.①④②③
  7.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为( )
  ①韩国 ②赵国 ③燕国 ④魏国 ⑤吴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④
  8.在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强大,经过之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抗衡( )
  A.牧野之战 B.围魏救赵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
  二、材料解析题。
  1.材料—— “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一匡天下”。
  请回答:
  (1)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
  (2)管仲是如何辅助齐桓公治理齐国的?
  (3)“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知识空间
  思维发散点播
  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一方面,便于了解春秋五霸争霸各国和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对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等时代特点的认识。
  2.“合纵”“连横”可以从四个方面把握:①背景:七雄并立局面的形成。②含义:战国时期各国展开的政治、外交攻势。③纵横家:秦国的张仪和魏国的公孙衍。④结果:战国过后其,秦国力量日益壮大起来。
  田氏代齐
  西周初年,周王朝封吕尚于齐地建立了齐国。春秋末,吕氏政权被田氏所取代,从此,齐国的主人由姜姓吕氏演化成妫姓田氏。史称“田氏代齐”。田氏代吕氏的时期,中国正处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历史阶段。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建立了三个封建制国家,继而于公元前386年齐国田和列为诸侯,废吕最后一位国君齐康公吕贷。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田氏完全控制了齐国政权,完成 了齐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转变。因此田氏代齐不仅是齐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这一历史大变革中的的一件大事。田氏代吕氏,经过了长期而复杂的反复斗争。有和平演变,也有武装斗争,有时隐蔽,有时公开。从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陈完至齐到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经历了286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孙膑的资料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阿(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人。生卒年代 不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20年左右,似在吴起 之后,与商鞅、孟轲同时。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刖刑(即砍去双脚),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 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有一万一千余字。关于孙膑膑刑其实是错误 的,在太史公自序这本书中提到“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讲的是孙膑被砍掉双脚,而不是挖掉膝盖骨。
  三、列举题:
  按顺序列举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两种说法)
  拓展探究
  一、春秋战国时期,给后世留下很多有趣的成语典故。根据下面的叙述或图片,说出成语。
  (1)齐桓公带兵去打北方的少数民族,迷了路,管仲提出建议 让一匹老马走在前面,果然找到了路。成语是 。
  (2)战国时期,魏国 大将庞涓带兵进攻 赵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齐将孙膑为解赵国之围,带兵去进攻魏国都城大梁,魏将庞涓不得不带兵回援,在途中,又中了齐军的埋伏。赵国之围被解。成语是 。
  (3)根据下图,猜一猜描写的成语典故。成语是 。
  (4)战国时期,展开了合纵与连横的斗争。有些小国,为了自身利益,时而加入合纵,时而加入连横,反复无常。成语是 。
  (5)吴国打败越国后,吴王夫差强迫越王勾践和夫人为其驾车养马,打扫宫室,忍受各种屈辱。三年以后,他们才被遣送回国。勾践立志雪耻,在室内悬挂苦胆,出入都要舔尝,还自问:“ 你忘了亡国之耻吗?”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了吴国。成语是 。
  二、 探究题
  阅读下列材料: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地进行争霸战争。请回答:
  (1) 春秋时期,诸侯之间不断进行争霸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2) 如何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
  知识链接
  你认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能得出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 和国家走向富强的启示吗?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D 2.C 3.C 4.D 5.B
  二、填空题
  1.770、春秋、战国
  2.诸侯会盟、城濮之战
  3.吴、越、卧薪尝胆
  4.燕、楚
  5.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C 2.C 3.A 4.A 5.A 6.D 7.A 8.D
  二、材料解析题。
  (1)管仲协助齐桓公,治理国家,在诸候中称霸,使天下一统。
  (2)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以“尊王壤夷’为号召。
  (3)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三、列举题。
  1.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2.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拓展探究
  一、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课外知识的掌握情况。
  答案:(1)老马识途 (2)围魏救赵(3)退避三舍(4)朝秦暮楚 (5)卧薪尝胆
  二、探究题
  点拨: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史实的影响。
  (1)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无法控制诸侯;几个大诸侯国为了争夺全地、人口及拥有对其他国家的
  支配权,发动争霸战争。
  (2)春秋诸侯争霸对当时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这是消极的一面。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为全国统一奠定了
  基础。因而就有加快统一步伐的积极作用。
  知识链接
  点拨:此题概括性很强,主要围绕改革来解答。
  答案:齐桓公主要在于革新图强,晋文公主要在于勤业治国,楚庄王主要在于重用人才,选举贤能,
  越王勾践主要在于顽强的毅力,雪耻复国。可见,国强要革新,国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的关键。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8121/

推荐访问:诸侯争霸的原因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