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城记全文]猫城记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7-27 10:00:07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猫城记篇(1):老舍的猫城记


  《猫城记》是现代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长篇小说,深受人们的喜爱。那么,《猫城记》是这样的一部小说呢?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著名小说家老舍的知名作品。讲述的内容是一架飞往火星的飞机在碰撞到火星的一刹那机毁人亡,只剩下“我”幸存下来,却被一群长着猫脸的外星人带到了他们的猫城,开始了艰难的外星生活。
  《猫城记》内容介绍:
  猫人也有历史,拥有两万多年的文明,在古代,他们也与外国打过仗,而且打胜过,可是在五百年中,自相残杀的结果叫他们完全把打外国人的观念忘掉,而一致的对内,导致文明的退化。而“我”亲眼目睹了一场猫人与矮子兵的战争,以猫城全城覆没而结束了这座私欲日益膨胀的外星文明古城。
  作者借猫人混乱生活和丑恶行径的描写,抨击了当时中国国内的各种纷争引发的混乱。而猫人的全族毁灭,也显露了作者对民族前途的瞻望染有比较浓厚的悲观色彩,这反映了作者不断寻求真理过程的曲折和内心的矛盾痛苦。《猫城记》在思想倾向上的复杂性和艺术表现的特异性,使它长期以来引起不同的评价。
  《猫城记》作者简介: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猫城记》重要地位:
  老舍先生在1932年完成的一部当时称得上异类的一部作品《猫城记》,当年代表世界文坛最高荣誉的诺贝尔文学奖曾经钟情于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作品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一部超越时代的作品。当这部作品被介绍到西方时,这种题材及风格便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有消息说,在1968年,诺贝尔奖已经决定将奖颁给老舍,只是由于他已辞世而改将奖颁给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猫城记》作品风格:
  《猫城记》在开篇部分介绍,主人公乘坐飞机(船)来到火星,遇到当地智慧生命猫人;结尾部分解释,主人公目睹猫人国灭亡后半年,乘法国探险飞机(船)回到地球。从主人公自救脱险,结识猫人朋友,到学习猫人语言,进入猫国都城历险,等等诸多细节,无不符合社会科学逻辑。但在作者写作之时,人类所掌握的科技能力对火星了解还十分有限,对火星上是否存在高级生命也没有定论。可以说整篇小说是构筑在一个科学幻想式的背景上。
  在这部作品中,老舍先生的黑色幽默的语言风格展露无疑。老舍先生是京味小说的先驱与代表,但在《猫城记》这部作品中却没有像以往那样用过多的北京方言编制形象。一方面这与上文提到的小说特殊背景有关,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作者蓄意尝试着一种特殊的语言风格。作为猫人看待的另一种外国人,他们在与主人公善意地交流时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为什么组织这个团体呢?因为本地人的污浊习惯是无法矫正的,他们的饭食和毒药差不多,他们的医生就是——噢,他们就没有医生!”类似口语上的突然转折,常常被设计成相声中的包袱,这里令人莞尔一笑的同时,也会适宜地引起我们对那一年代的国民在卫生、医疗方面的状况和习惯的反思。这篇小说尽管主观上背离了当时常用的幽默手法,但客观上偶然地具备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被世界广泛认可的黑色幽默艺术特色。
  象征讽刺的运用在这部《猫城记》中可谓贯穿始终。猫人社会,这个虚拟的火星国家,影射着千疮百孔迟早要灭亡的旧中国社会。迷叶,贯穿着全文始终:这个使猫人须臾不得离开的粮食替代品,发挥了巨大的毒害作用,是猫人社会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作为药物能医好个人却治死了国家,正是残害我们国人一个多世纪的鸦片的缩影。
  《猫城记》作品读后感:
  我感到名词的匮乏,所谓真理和道义正迷乱我的心智。形容词离我而去,不敢堂而皇之的使用所谓的抒情。这与我一向追求的理智颇有冲突之处。
  坚守的被动摇,吸收的不能补足,便感到无边的空虚。我不敢安慰自己说小桶的水倒入大桶,达了一个新的境界,这种空虚自然会有,而且是暂时的。这些关于透支未来的计划,我愈发感觉他的可怕和难以承受。
  读过《猫城记》,总算明白了老舍何许人也,所谓的幽默之风格到底是什么。但是要让我正儿八经的写读后感,我现在断不能也不肯写出,因为疑惑太多,若我不能找出思考的切入点,是没有言语的资格的,只能做“沉默的大多数”了。但是这一切的事情又都过于繁杂,无用的道理只能培养无用的人,这是我所不愿的,而所谓的直面生活,却只能得到更多的迷惑。我已不敢把生活做简单的归类,说这是生机所迫,那是遭遇可怜。总觉得一切的不人道,历史总该负那么点责任。
  我觉得,幽默有趣的确应该追求,而上面所书正与此相反,原因有二,其一,人发牢骚打瞌睡并不能使旁人愉快而只能舒畅自己,所以我方才只对自己保存了那可怜的幽默。其二,人不知道自己所言为甚的时候,不敢随便幽默,不然做出些挨棍子摇尾巴的朋友样,虽然高尚,却不该是人之所为。
  语言的学习就是机械的重复,那重复的东西就该是某种类似语言的东西,而人的思考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影响语言,所以,在重复机械的思考中,或许,我学会了某种空中楼阁般的语言。

猫城记篇(2):老舍《猫城记》文学特色


  在老舍的作品当中,长篇小说《猫城记》可以说得上是一部比较另类的作品。
  《猫城记》是老舍先生于1932年创作的寓言体长篇政治讽刺小说。老舍先生以极其敏锐的政治视角和极具前瞻性的政治眼光审时度势,用带有科幻色彩的寓言笔体直指黑暗社会的腐朽与鄙俗,这部小说可以称为一部极富社会价值、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鲜明文学特色的作品,主要体现在其主题设计、语言风格、体裁选择、预言性等多方面的特点与创新上。

  一、历史上国内外研究状况
  在国内,无论是在出版界还是研究界,《猫城记》均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在出版界被排斥:在建国初期的三十余年中,中国政治空气高度紧张,因此凡涉及重大政治问题的敏感作品都作为“反面教材”而载入现代文学史册。老舍因《猫城记》而被迫做了三次“自我批评”,《猫城记》背负了“严重政治错误”的罪名。据不完全统计,现今流传的约有三分之二的有关老舍的文集、选集或者全集并没有将《猫城记》或与之相关的评论纳入其中。换言之,这部作品被长时间排斥在老舍经典作品明目之外;其次,在研究界被忽视:《猫城记》诞生于极敏感而脆弱的学术氛围之中,是时诸多文学研究学者要么为明哲保身而闭口不谈《猫城记》,要么偶有提及也是浮光掠影、一笔带过。更有甚者,他们完全否定这部作品的价值,继续将“反动”、“反现代性”这样的大帽子扣在老舍头上。评论界批判的声音远远大于褒扬和称颂。可以说,这一时期关于《猫城记》的客观、科学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几乎是空白。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主要集中于20世纪末以来,部分学者才开始试图为《猫城记》平反。但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猫城记》的研究资料仍然相当有限。
  与《猫城记》在国内被排斥与被忽视的冷落境况恰恰相反,《猫城记》在国外的刊印和流传空前兴盛。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这短短二十年间,《猫城记》就已在“欧美及日本越来越广泛地流传开”,而且还被国外热衷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译成“五种语言,八个译本”出版。据研究者表明,《猫城记》是老舍先生“除《骆驼祥子》外译本最多的一部”。因此,舒乙先生将其定义为为老舍带来世界声誉的一部作品,一说同俄国的《傻子城记》、法国的《企鹅岛》并称为世界三大讽刺小说。
  那么关于《猫城记》究竟值不值得研究这一问题的答案自然是显而易见的。《猫城记》不仅值得被研究,更应该被置于新的时代背景和世界背景中发觉其文学特色,还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应有的学术位置。
  二、重新认识《猫城记》的文学特色与学术魅力
  1.忧国忧民的鲜明主题
  胡 青先生曾经如此评价:“正因为老舍是个爱国的作家,在当时的情况下,忧国之至,而又找不到出路,才会有《猫城记》。这部书反映了一个徘徊在黑暗中不断寻求真理的旧知识分子的痛苦处境,反映了一个老作家复杂曲折的成长过程。”④小说创作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初,此时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政局动荡。老舍在自传中曾经声明,创作《猫城记》的“头一个”原因就是“对国事的失望,军事与外交种种的失败”,因此由“失望”转变为“愤怒”,激愤郁积于胸中久久不得释怀,恰逢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向老舍先生约稿的契机,便提笔作下此长篇小说以讽喻时事。《猫城记》忧国忧民的时代主题反映出老舍先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烈忧患意识及其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讽刺幽默的语言风格
  老舍虽然算不上如马克•吐温一般的幽默大师,却也是一位熟稔幽默技巧的作家,他的幽默感绝非刻意为之或矫揉藻饰,而是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在《猫城记》这部小说中,其幽默讽喻的表现力在字里行展现得淋漓尽致、游刃有余。
  首先,《猫城记》的语言风格表现在讽刺时政的鞭辟入里和辛辣犀利。比如文中谈到“自由”,就是“欺侮别人,不合作,捣乱”;“战争”,就是士兵“抱着头逃跑”;不论战败或者战胜,“讲和”是唯一的解决途径;定“迷叶”为“国食”是猫史上“最光荣最仁慈的”事;“道德”,是“最可耻的事情”,而“横行”,是上等猫人口中“最高尚的字”;“教育”,就是“大多数的儿童去学校失学”,教育的成绩就是能使人“变成野兽”,而两百多年的教育史就是天大的“笑话”。在这座“猫城”中,没有道德伦常,没有法律约束,没有知识教育,没有自由平等,唯一支配猫人生存的就是“迷叶”、“国魂”和“女人”。老舍先生将每一个沉睡的中国人剥光衣服拖到镜子前面,用冷水泼醒浑浊而迷离的眼睛,让那些麻木不仁的蠹虫睁眼看看这是怎样一个世界。作者用笔锋挑开所有美好词语伪善的假面,将赤裸裸的现实残忍而真实地呈现在世人眼前,这不仅需要极其敏锐的政治观察力,也需要极老练的语言应用力,更需要承受后果的勇气。
  其次,《猫城记》的文学特色还表现在其语言风格的狡黠幽默。老舍本人在《猫城记•自序》中如此调侃道:“《猫城记》是个噩梦。为什么写它?最大的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3035/

推荐访问:猫城记全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