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最小公倍数的算法]最小公倍数怎么求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7-26 15:00:03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第一篇最小公倍数怎么求: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

  篇一: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
  课题:找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并会利用例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究赵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蜜蜂采蜜
  师: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生:蜜蜂。
  师:蜜蜂在干嘛呀?
  生:在采蜜。
  师:嗯,是的。那你们看现在蜜蜂王国日益壮大,蜜蜂们越来越多,每次大家同时采完蜜回来都非常拥挤,这可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各抒己见)
  2.师:现在呢,有只小蜜蜂呢提出了这么一计策,把这些蜜蜂分成两个组,一组四分钟回来一次,一组六分钟回来一次,你们觉得这个问题完全解决了吗?同学们想一想。
  (片刻之后)师: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六十页,在这个表中把4的倍数用标出来,用 把6的倍数标出来。
  两分钟之后展示一位同学所标出来的。
  3.师:那4的倍数有哪些?
  生:4、8、12、16、20、24、28、32、36、40、44、48。
  师:那6的倍数又有哪些呢?
  生:6、12、18、24、30、36、42、48。
  又标了的有哪些?
  生:12、24、36、48。
  师:12、24、36、48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它们就叫做4和6的公倍数。
  师:那么我们的两组蜜蜂在这些时候又会碰上一起回家。那它们最快是在什么时候相遇呢?
  生:12分钟。
  师:12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
  4.师:刚才我们是在50以内(包括50)的数中找4和6的倍数,如果继续找下去,还有吗?有多少个?
  生:有,有无数个。
  师:你能找出最大的一个吗?
  生:不能。
  师:4和6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但有最小的公倍数,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小公倍数。
  二.巩固练习
  1.师:现在如果把蜜蜂分成两组,一组6分钟回来一次,一组9分钟
  回来一次,你知道它们最快什么时候相遇吗?(完成书上60页的试一试)
  师:50以内6的倍数有哪些?
  生:6、12、18、24、30、36、42、48。
  师:50以内9的倍数又有哪些?
  生:9、18、27、36、45。
  师:50以内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
  生:18和36。
  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呢?
  生:18。
  师:我们的两组蜜蜂最快在18分钟的时候相遇了。
  2.小猴子要过河了,小猴子现在要做从三块石头上走过去,可是石头都有密码的,你们可以帮助小猴子顺利过河吗?
  (出示课件,50以内9的倍数、50以内5的倍数、50以内9和5的公倍数)学生 独立完成再汇报。(书上61页练一练的第2题) 师:刚刚我们都是用的什么方法来找最小公倍数的?
  生:列举法。
  师:那现在还有一种方法找最小公倍数,短除法。
  2 18 24
  9 12
  3 4
  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就是:2×3=6.
  18和24的最小公倍数就是:2×3×3×4=72。
  3.求下列数的最小公倍数
  3和6 10和89和4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师:看看,这是什么?
  生:跑道。
  师:同学们平时爱跑步吗?,在学校的跑道上跑一圈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现在看看他们三个人的。
  (1)我跑一圈用6分钟
  (2)我跑一圈用4分钟
  (3)我跑一圈用8分钟
  师: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1:他们同时出发男孩和女孩最快什么时候相遇?
  生2:他们同时出发男孩和老师最快什么时候相遇?
  生3:他们同时出发老师和女孩最快什么时候相遇?
  (独立完成)
  三.本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先谈收获师再总结
  1.同学们都很好的掌握了用列举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学会了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篇二: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
  一、教材简析
  《最小公倍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的学习为今后的通分学习打下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2.理解算理并学会计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过对最小公倍数算理的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能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能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三、设计理念
  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进行集合思想和极限思想的渗透,感受数学化的简洁美。而探究性学习又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及时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从而渗透数学归纳思想,达到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不能简单“告知”,通过引导,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在解决问题中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明晰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思路,在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创造过程中,主动建立概念,完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感知概念
  出示关于阿凡提的故事,巴依老爷说:“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我肯定给钱。”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阿凡提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同桌讨论,学生合作在日历卡上找出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共同休息日。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完成板书:
  巴依老爷的休息日 4、8、12、16、20、24、28 ??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 6、12、18、24、30 ??
  他们共同休息日 12、24??
  最早的休息日12
  【设计意图】以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个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内部结构特征的直接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
  (二)加深理解 总结方法
  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从“巴依老爷的休息日”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他们共同休息日”、“最早的休息日”引出“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教师完成板书
  巴依老爷的休息日(4的倍数) 4、8、12、16、20、24、28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6的倍数) 6、12、18、24、30 ?? 他们共同休息日(4和6的公倍数) 12、24
  最早的休息日 (4和6的最小公倍数) 12
  【设计意图】怎样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决不能是简单“告知”的过程,以概念为本的学习需要经历一些经验性的活动过程。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在一种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创造过程中,主动建立概念。完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2.用集合圈表示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首先让学生用数学上的集合圈的形式表示4的倍数和6的倍数。(课件出示集合圈)。然后利用课件使集合圈重叠一部分。给学生问题:如果这两个集合圈这样放在一起,相交的这一部分表示什么呢?(课件出示集合圈的动态过程)
  【设计意图】根据弗赖登塔尔“数学是一项人类活动”的观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开始,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进行集合思想和极限思想的渗透,感受数学化的简洁美。
  (三)巩固运用
  再求新法(本环节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和方法引探是教学难点)
  出示同学排队的题目:六(1)班同学在组织跳绳活动。班长说:“我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这些学生至少有几人?” 问题出示后,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很快用列举法求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我预设让学生寻找更简便的大数翻倍法,以及进一步探索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先把6和8分解质因数,观察质因数之间的关系,发现2是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而3和4是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从而突破难点。使学生理解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就是全部公有质因数和各自质因数的乘积。而短除法实际就是分解质因数的简便算法,并且引导学生发现,短除号左边的数就是它们的公有质因数,下面的数就是相对应数各自独有的质因数。在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后。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上面表示6的倍数,下面表示8的倍数。所圈重合的点是6和8的公倍数。(教材中出现了数轴上表示倍数的方法,考虑到学生想不到这种方法,我参与活动中,最后展示这种图形结合的方法。)
  【设计意图】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探究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渗透数学归纳思想,体现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四)解决问题 深化理解
  在列举法的基础上,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规律。由一道生活问题结束本课。(课件出示一道生活情境题)
  【设计意图】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学生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应及时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

第二篇最小公倍数怎么求:小学五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

  我们一定要说积极向上的话。只要持续使用非常积极的话语,就能积累起相关的重要信息,于是在不经意之间,我们就已经行动起来,并且逐渐把说过的话变成现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欢迎参考~
  小学五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
  一、 填空题
  1.把20个梨和25个苹果平均分给小朋友,分完后梨剩下2个,而苹果还缺2个,一共有_____个小朋友.
  2. 幼儿园有糖115颗、饼干148块、桔子74个,平均分给大班小朋友;结果糖多出7颗,饼干多出4块,桔子多出2个.这个大班的小朋友最多有_____人.
  3. 用长16厘米、宽14厘米的长方形木板来拼成一个正方形,最少需要用这样的木板_____块.
  4. 用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7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叠成一个正方体,至少需要这种长方体木块_____块.
  5. 一个公共汽车站,发出五路车,这五路车分别为每隔3、5、9、15、10分发一次,第一次同时发车以后,_____分又同时发第二次车.
  6. 动物园的饲养员给三群猴子分花生,如只分给第一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2粒;如只分给第二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5粒;如只分给第三群,则每只猴子可得20粒.那么平均给三群猴子,每只可得_____粒.
  7. 这样的自然数是有的:它加1是2的倍数,加2是3的倍数,加3是4的倍数,加4是5的倍数,加5是6的倍数,加6是7的倍数,在这种自然数中除了1以外最小的是_____.
  8. 能被3、7、8、11四个数同时整除的最大六位数是_____.
  9. 把26,33,34,35,63,85,91,143分成若干组,要求每一组中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 那么至少要分成_____组.
  10. 210与330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约数的_____倍.
  二、解答题
  11.公共汽车总站有三条线路,第一条每8分发一辆车,第二条每10分发一辆车,第三条每16分发一辆车,早上6:00三条路线同时发出第一辆车.该总站发出最后一辆车是20:00,求该总站最后一次三辆车同时发出的时刻.
  12. 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商是12.如果甲乙两数的差是18,则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
  13. 用、、分别去除某一个分数,所得的商都是整数.这个分数最小是几?
  14. 有15位同学,每位同学都有编号,他们是1号到15号,1号同学写了一个自然数,2号说:“这个数能被2整除”,3号说:“这个数能被他的编号数整除.1号作了检验:只有编号连续的二位同学说得不对,其余同学都对,问:
  (1)说的不对的两位同学,他们的编号是哪两个连续自然数?
  (2)如果告诉你,1号写的数是五位数,请找出这个数.
  参考答案:
  1、 9 若梨减少2个,则有20-2=18(个);若将苹果增加2个,则有25+2=27(个),这样都被小朋友刚巧分完.由此可知小朋友人数是18与27的最大公约数.所以最多有9个小朋友.
  2、 36 根据题意不难看出,这个大班小朋友的人数是115-7=108,148-4=144,74-2=72的最大公约数. 所以,这个大班的小朋友最多有36人.
  3、 56 所铺成正方形的木板它的边长必定是长方形木板长和宽的倍数,也就是长方形木板的长和宽的公倍数,又要求最少需要多少块,所以正方形木板的边长应是14与16的最小公倍数.
  先求14与16的最小公倍数.
  2 16 14
  8 7
  故14与16的最小公倍数是287=112.
  因为正方形的边长最小为112厘米,所以最少需要用这样的木板
  =78=56(块)
  4、 5292 与上题类似,依题意,正方体的棱长应是9,6,7的最小公倍数,9,6,7的最小公倍数是126.所以,至少需要这种长方体木块
  =142118=5292(块)
  [注]上述两题都是利用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进行“拼图”的问题,前一题是平面图形,后一题是立体图形,思考方式相同,后者可看作是前者的推广.将平面问题推广为空间问题是数学家喜欢的研究问题的方式之一.希望引起小朋友们注意.
  5、 90
  依题意知,从第一次同时发车到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是3,5,9,15和10的最小公倍数.
  因为3,5,9,15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90,所以从第一次同时发车后90分又同时发第二次车.
  6、 5
  依题意得
  花生总粒数=12第一群猴子只数
  =15第二群猴子只数
  =20第三群猴子只数
  由此可知,花生总粒数是12,15,20的公倍数,其最小公倍数是60.花生总粒数是60,120,180,……,那么
  第一群猴子只数是5,10,15,……
  第二群猴子只数是4,8,12,……
  根据题目要求,有相同质因数的数不能分在一组,26=213,91=713,143=1113,所以,所分组数不会小于3.下面给出一种分组方案:
  (1)26,33,35;(2)34,91;(3)63,85,143.
  因此,至少要分成3组.
  [注]所求组数不一定等于出现次数最多的质因数的出现次数,如15=35,21=37,35=57,3,5,7各出现两次,而这三个数必须分成三组,而不是两组.
  除了上述分法之外,还有多种分组法,下面再给出三种:
  (1)26,35;33,85,91;34,63,143.
  (2)85,143,63;26,33,35;34,91.
  (3)26,85,63;91,34,33;143,35.
  10、 77
  根据“甲乙的最小公倍数甲乙的最大公约数=甲数乙数”,将210330分解质因数,再进行组合有
  210330=235723511
  =223252711
  =(235)(235711)
  因此,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约数的711=77(倍).
  11、 根据题意,先求出8,10,16的最小公倍数是80,即从第一次三车同时发出后,每隔80分又同时发车.
  从早上6:00至20:00共14小时,求出其中包含多少个80分
  601480=10…40分
  由此可知,20:00前40分,即19:20为最后一次三车同时发车的时刻.
  12、 甲乙两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两个商是互质数.而这两个互质数的乘积,恰好是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商——12.这一结论的根据是:
  (我们以“约”代表两数的最大公约数,以“倍”代表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甲数乙数=倍约
  =,所以:
  =,=12
  将12变成互质的两个数的乘积:
  ①12=43,②12=112
  先看①,说明甲乙两数:一个是它们最大公约数的4倍,一个是它们最大公约数的3倍.
  甲乙两数的差除以上述互质的两数(即4和3)之差,所得的商,即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
  18(4-3)=18
  甲乙两数,一个是:183=54,另一个是:184=72.
  再看②,18(12-1)=,不符合题意,舍去.
  13、 依题意,设所求最小分数为,则
  =a =b =c
  即 =a =b =c
  其中a,b,c为整数.
  因为是最小值,且a,b,c是整数,所以M是5,15,21的最小公倍数,N是28,56,20的最大公约数,因此,符合条件的最小分数: ==
  14、 (1)根据2号~15号同学所述结论,将合数4,6,…,15分解质因数后,由1号同学验证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得出问题的结论.
  4=22,6=23,8=23,9=32,10=25,12=223,14=27,15=35
  由此不难断定说得不对的两个同学的编号是8与9两个连续自然数(可逐次排除,只有8与9满足要求).
  (2)1号同学所写的自然数能被2,3,4,5,6,7,10,11,12,13,14,15这12个数整除,也就是它们的公倍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223571113=60060
  因为60060是一位五位数,而这12个数的其他公倍数均不是五位数,所以1号同学写的五位数是60060.
  第三群猴子只数是3,6,9,……
  所以,三群猴子的总只数是12,24,36,…….因此,平均分给三群猴子,每只猴子所得花生粒数总是5粒.
  7、 421
  依题意知,这个数比2、3、4、5、6、7的最小公倍数大1,2、3、4、5、6、7的最小公倍数是420,所以这个数是421.
  8、 999768
  由题意知,最大的六位数是3,7,8,11的公倍数,而3,7,8,11的最小公倍数是1848.
  因为9999991848=541……231,由商数和余数可知符合条件的最大六位数是1848的541倍,或者是999999与231的差.所以,符合条件的六位数是999999-231=999768.
  9、 3

第三篇最小公倍数怎么求: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本节课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有: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教学难点是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在教学公倍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操作、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倍数。如例1安排了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是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的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看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来说明为什么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还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学生思考后,回答12厘米、18厘米、24厘米,从而引出公倍数的概念,再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用省略号表示,最后让学生说明8是2和3的公倍数吗?为什么?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学生在已经掌握公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学以致用。教学例2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通过具体的运用,巩固公倍数的概念。让学生说说怎样找6和9的公倍数,学生说了三种方法,一是先找9的倍数,从9的倍数中找6的倍数;二是分别找出6和9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公有的倍数;三是先找6的倍数,再从中找出9的倍数,通过比较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比较简捷。在此基础上,揭示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并介绍用集合圈的形式来表示6和9的倍数和公倍数,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怎样用集合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感受数学方法的严谨性。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2、结合学情与新课程标准对本环节的要求,分析教材编写意图: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对教材的处理意见
  1、教材中铺砖对于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较抽象,不利于建立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把“原来铺墙砖”的题目改为“找两人的共同休息日”来建立概念。原因有三:首先,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其次,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再者,课堂中最有效的时间是前15钟,做好这段时间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把这一比较难理解的环节放在后面。
  2、新授课中补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意义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意义。理由是: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课堂习题进行了有明确针对性与目的性的改变。(后述)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理由是:《标准》中要求4—6年级的学生能找出10以内任意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上。
  3、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理由是:《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普遍较低,所以要达到《标准》中的要求这无疑是重点中的难点。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2、学法指导
  通过动手,让学生在月历纸的上动手找一找,圈一圈;通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生机会说动手之后的感悟,还可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说法。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
  1、利用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月历探索新知。
  学生在月历上找日期,清楚形象的看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生探索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学生便能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
  3、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应用,方法提炼。
  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鼓励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技能。
  4、巩固练习、不断刺激,不断巩固提升。
  四、教学具准备:印有月历纸、多媒体。
  五、具体的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总体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将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利用学具,导入新课(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重点)
  1、 学生在预先发放的月历纸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在上面找出4和6的倍数的日期。
  2、引导学生观察所找出的日期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日历上的有特征的数,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3、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创设情境,应用知识:(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难点)
  1、出示同学排队的题目。理由是: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再次打通生活与数学的屏障。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方法提炼。
  (三)、练习巩固(讲清练习的层次)
  1、学会用最基本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用这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找生日。基本——拓展
  (2)铺墙砖。用数学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隐含着求公因数与求公倍数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2201/

推荐访问:求最小公倍数的算法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