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忧民的意思是什么]忧国忧民的意思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7-23 15:00:03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1) [忧国忧民的意思]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

  忧国忧民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语出 《战国策·齐策》。下面是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请参考!
  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
  唐开元年间,乐工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都很有才学和很大的名声。李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唱歌,特别善于制渭川之曲,受到唐玄宗的特别看顾恩遇。李龟年兄弟在东都大兴土木,建筑府第。府第制度的宏大,超出公侯的规格,极其奢侈豪华。宅第在东都通远里,中堂的制度规模,在东都属第一。
  安史之乱以后,李龟年流落在江南,每遇上良辰胜赏,为人家唱几首歌,座中的人听他唱歌,没有不掩面泣下的,经常为之罢酒。杜甫也流落到江南,在一次宴会上听到李龟年的演唱,就写一首《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在二十岁至三十五岁的十多年间,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对他后来的思想发展以及诗歌创作都很有好处。他第一次出游吴越,是沿着水路南下,以运河经长江到达江南。
  此时正当唐朝繁盛之际,水陆交通四通八达,物产丰足,社会安定,他的叔父杜登当时任武康(今浙江湖州)县尉,另一位姑丈也在常熟县尉任上,这为他的江南之行提供极大的方便。长达三四年的漫游生活,使他置身在江南明媚秀丽的山水之中,虎丘、姑苏台、剑池、剡溪、鉴湖等名胜古迹,唤起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古代文明的向往。
  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为参加进士考试回到洛阳,但因考试落第,失去一次仕进的机会。次年,他又出游齐赵,登泰山,过赵王丛台,后来他回忆起这段漫游的生活时依然留恋不已: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这种呼鹰骑马、逐兽射猎、放荡轻狂的游侠式生活,延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开元二十九年回到洛阳不久,又与著名诗人李白、高适一起游梁宋,梁园、吹台、单父琴台都留下他们的足迹。先后长达近十年的漫游,是他一生中最为无忧无虑的岁月,所谓“快意八九年”,正是他当时心境的写照。这一时期他先后创作一千余首诗歌,可惜流传至今的只有凤毛麟角,其中《望岳》就是代表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自古以来,登览泰山的骚人墨客不知留下多少诗篇,但惟有杜甫这诗影响最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何等的气魄!正是这种盛唐气象,使它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简直可以和泰山永世并存。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浓淡淡,动夺天巧。”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多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2) [忧国忧民的意思]忧国忧民的杜甫


  史家只载一时事迹,诗家直显一时气运。诗之妙正在史笔不到处。──浦起龙《读杜心解》
  铺陈始终,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元稹
  浣花溪边,风景秀丽,林塘优美,细麦轻花,一派田园风光。这里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俗称“杜甫草堂”。“背郭堂成阴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鸟将数子,品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这就是杜甫结束了4年的颠簸生活后,对自己的安身之地所作的描述。草堂是杜甫一生中少有的安定寓所。
  杜甫,字子美,原是河南巩县人,生长在一个传统的官僚家庭,杜甫十三世祖杜预是晋代明将名儒,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而且官拜膳部员外郎。其父亲杜闲为衮州司马、奉天县令,母亲是当时著名学者崔融的女儿。在如此显赫的家庭里,杜甫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文化熏陶,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所以杜甫也曾自豪地称为“奉儒守官,未坠素业”。杜甫从小就下苦功读书,7岁学诗,15岁扬名。在35岁以前,他过着读书与漫游的生活。这既是为了增长阅历,也是为了交结名流、张扬声名,为日后的进仕作准备。20岁时他就结束书斋生活,开始他的漫游生活。他先后游历了吴、越、齐、赵、梁、宋等。天宝三年他与李白在洛阳相识,杜甫比李白小11岁。两个人性格不一样,但是,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使他们成为亲密的好友。随后在宋地他们又遇到高适,三位高才谈诗论文,携手同游,结下深厚的友谊。这一时期的《望岳》和《画鹰》表现出诗人的乐观自信和青春朝气。
  天宝五年,杜甫志豪气壮地来到长安,准备一展平生抱负,但是等待他的却是冷酷严峻的现实。那时候正是奸相李林甫掌权的时候;李林甫最忌恨读书人,怕这些来自下层的读书人当了官,议论起朝政来,对他不利,于是勾结考官,欺骗玄宗说这次应考的人考得很糟,没有一个够格的。唐玄宗正在奇怪,李林甫又上了一道祝贺的奏章,说这件事正说明皇帝圣明,有才能的人都已经得到任用,民间再没有遗留的贤才了。因此杜甫在原本象征读书人出路的科举之途上受到了巨大的挫折。后来几经周折他才得一管理军械库房的小官,所谓右卫率福州曹参军。在此期间,杜甫作诗百余首,其中《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杰作,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各种社会矛盾,展示了危机四伏、盛世将逝的国家政治形势,因而也就奠定了杜甫的客观写实的创作方向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安史叛乱,时局剧变。杜甫携家逃难,先由奉先逃到白水,再由白水逃到

(3) [忧国忧民的意思]忧国忧民的古诗


  导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忧国忧民的古诗有哪些?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3、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4、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5、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7、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8、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
  9、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
  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1、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2、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4、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1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1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8、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岳飞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2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22、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2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滕王阁序》
  2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5、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26、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元景安传》
  27、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28、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记南征诸将》
  29、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关山月》
  3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3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
  3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3、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3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35、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过若松町》
  36、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37、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38、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39、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4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2、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辛弃疾
  43、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44、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失题》
  4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46、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47、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陆游《关山月》
  4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
  49、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就义诗》
  50、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四首》
  5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5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其一》
  5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5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55、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
  56、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济翁
  57、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
  5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60、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歌》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57676/

推荐访问:忧国忧民的意思是什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