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数学题库]初一数学下册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7-23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一:[初一数学下册]初一数学课件下册

  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初一数学课件下册,欢迎参考!
  初一数学课件下册
  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解:∠3=∠1=40°(对顶角相等).
  ∠2=180°-40°=140°(邻补角定义).
  ∠4=∠2=140°(对顶角相等).
  三、范例学习
  学生活动:让学生把例题中∠1=40°这个条件换成其他条件,而结论不变,自编几道题.
  变式1:把∠l=40°变为∠2-∠1=40°
  变式2:把∠1=40°变为∠2是∠l的3倍
  变式3:把∠1=40°变为∠1:∠2=2:9
  四、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表格中的结论均由学生自己口答填出.
  角的名称 特征 性质 相同点 不同点
  对顶角 ①两条直线相交面成的角
  ②有一个公共顶点
  ③没有公共边 对顶角
  相等 都是两直线相交而成的角,都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都是成对出现。 对顶角没有公共边而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两条直线相交时,一个有的对顶角有一个,而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
  邻补角 ①两条直线相交面成的角
  ②有一个公共顶点
  ③有一条公共边 邻补角
  互补
  五、布置作业:课本P3练习
  5.1.2垂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
  2.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垂直”两个字对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垂直的意义,垂线有什么性质,我们不一定都了解,这可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学生观察课本P3图5.1-4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a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b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中,应学生明白:当b的位置变化时,角a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是直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是直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直角,即a、b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都相等.
  3.师生共同给出垂直定义.
  师生分清“互相垂直”与“垂线”的区别与联系:“互相垂直”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是指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命名。如果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一条必定是另一条的“垂线”,如果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则它们必定“互相垂直”。
  4.垂直的表示法.
  垂直用符号“⊥”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AB⊥CD,垂足为O,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5.简单应用
  (1)学生观察课本P6图5.1-6中的一些互相垂直的线条,并再举出生活中其他实例.
  (2)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③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
  ④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互补.
  二、画图实践,探究垂线的性质
  1.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
  (1)已知直线L(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L),画出直线L的垂线.待学生上黑板画出L的垂线后,教师追问学生:还能画出L的垂线吗?能画几条?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明确直线L的垂线有无数多条,即存在,但有不确定性.教师再问:怎样才能确定直线L的垂线位置?在学生道出:在直线L上取一点A,过点A画L的垂线,并且动手画出图形.
  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经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从中你又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教师让学生通过画图操作所得两条结论合并成一条,并板书:
  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变式训练,巩固垂线的概念和画法,如图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过点P画射线MN的垂线,Q为垂足;
  (2)过点P画射线BN的垂线,交射线BN反向延长线于Q点;
  (3)过点P画线段AB的垂线,交线AB延长线于Q点.
  学生画完图后,教师归结: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
  三、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还学习了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并得出垂线一条性质,你能说出相关的内容吗?
  四、布置作业:课本P7练习,P9.3,4,5,9。

二:[初一数学下册]初一数学下课本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初一数学下课本知识点总结,我们来看看。
  初一数学下课本知识点总结一
  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
  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初一数学角的种类知识点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初一数学下课本知识点总结二
  一、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a)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b)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系数为1或-1。
  c)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注意:常数项的单项式次数为0)
  a)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b)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a)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b)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二、同底数幂的乘法
  (m,n都是整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b)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c)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d)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整数);
  e)公式还可以逆用:
  (m、n均为整数)
  a)幂的乘方法则:
  (m,n都是整数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b)
  (m,n都为整数)。
  c)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如将(-a)3化成-a3
  d)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e)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
  f)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nbn(n为正整数)。
  g)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初一数学下课本知识点总结三
  一、目标与要求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5.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三、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四、知识框架
  ***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12.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3.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14.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5.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6.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平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
  17.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8.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9.公式与性质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0.多边形外角和定理:
  (1)n边形外角和等于n·180°-(n-2)·180°=360°
  (2)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是邻补角,所以n边形内角和加外角和等于n·180°
  21.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
  (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n(n-3)/2条对角线。
  六、经典例题
  例1如图,已知△ABC中,AQ=PQ、PR=PS、PR⊥AB于R,PS⊥AC于S,有以下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CSP,其中().
  (A)全部正确(B)仅①正确(C)仅①、②正确(D)仅①、③正确
  例2如图,结合图形作出了如下判断或推理:
  ①如图甲,CD⊥AB,D为垂足,那么点C到AB的距离等于C、D两点间的距离;
  ②如图乙,如果AB∥CD,那么∠B=∠D;
  ③如图丙,如果∠ACD=∠CAB,那么AD∥BC;
  ④如图丁,如果∠1=∠2,∠D=120°,那么∠BCD=6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个.
  (A)1(B)2(C)3(D)4
  例3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画出,△DEF和△DEG(F、G不能重合),使得△ABC≌△DEF≌DEG.你能说明它们为什么全等吗?
  例4测量小玻璃管口径的量具CDE上,CD=l0mm,DE=80mm.如果小管口径AB正对着量具上的50mm刻度,那么小管口径AB的长是多少?
  例5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4,0)、B(1,0)、C(0,-2)三点.请按以下要求设计两种方案:作一条与
  轴不重合,与△ABC的两边相交的直线,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并且面积是△AOC面积的.分别在下面的两个坐标中系画出设计图形,并写出截得的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
  下册数学知识点之三角形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五、同底数幂的除法
  a)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
  b)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2)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a0=1(a≠0),如100=1,(-2.50=1),则00无意义。
  c)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a≠0,p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d)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六、整式的乘法
  单项式相乘,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法法则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是,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
  b)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c)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d)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e)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b)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c)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检查的方法是: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b)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c)对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x+a)(x+b)=x2+(a+b)x+ab,其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和,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对于一次项系数不为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mx+a)和(nx+b)相乘可以得到。
  七.平方差公式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即。其结构特征是:
  a)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互为相反数;
  b)公式右边是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
  八、完全平方公式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口诀: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
  a)公式左边是二项式的完全平方;
  b)公式右边共有三项,是二项式中二项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
  c)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右边中间项的符号,以及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
  九、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其特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

三:[初一数学下册]2018初一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近代以来,特别是在实行学科课程的条件下,教学计划主要是学科的计划,或只是学科表。2018初一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我们来看看。
  2018初一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4)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从班级学生的上期数学成绩上看,两班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差,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非常艰巨,但我仍有信心迎接这个新挑战。为了能更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实数;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8章:xx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包括相交线、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和平移共4节内容,前三节主要讨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垂直和平行关系,第4节是有关平移交换的内容。本章的重点是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而逐步深入地让班级学生学会说理,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第6章 本章主要学习平方根与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这一章是班级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要从有理数进入到无理数的领域,认识上将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范围,让班级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扩大班级学生的数学视野与界限。
  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本章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两节课的内容,主要内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点与坐标(坐标为整数)的对应关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坐标表示平移等内容。
  第8章:xx方程组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xx方程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xx方程组及其相关概念,消元思想和代入法、加减法解xx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其中,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实际问题始终贯穿全过程之中进行。消元思想——解方程组时“化多为少,由繁至简,各个击破,逐一解决”的基本策略,是产生具体解法的重要基础,而代入法和加减法则是落实消元思想的具体措施。先了解基本思想,然后在基本思想指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是本章内容安排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解集的几何表示,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以不等式(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不等式的性质是基础知识;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是基本技能。本章重视数学与实际的关系,注意体现列不等式(组)中蕴涵的建模思想和解不等式(组)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章是统计部分的第一章,内容包括:1、利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以抽样调查为重点)收集和整理数据;2、利用统计图表(以直方图为重点)描述数据;3、展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本章通过一些案例展开有关内容,在每一个案例中都展示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一般过程。其中重点在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上,所涉及的分析数据比较简单,较复杂的内容将在后面的内容中进一步讨论。
  二、确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目标的具体做法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七年级(下)的六章内容,力求班级学生掌握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类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班级学生一开始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法,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究其原因,就班级学生方面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异;三是学习方法不科学。我以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因此为防止过早出现两极分化,我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班级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班级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班级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班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三、个人教学进度安排
  第1、2、3周 学习第五单元
  第4、5、6周 学习第六单元
  第7、8周 学习第七章
  第9、10、11周 学习第八章
  第12、13周 学习第九章
  第14周 学习第十章
  第15、16周 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2018初一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班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班级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8班和9班在素质上差距不大,纪律整体比较差、现在的学情与现实决定了并不是付出十分努力就一定有十分收获。但教师的责任与职业道德时刻提醒我,没有付出一定是没有收获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苦干加巧干,才能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望。
  三、素质教育
  我注重推行素质教育,坚决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在行动上。关心爱护全体班级学生,尊重班级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班级学生。对班级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班级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班级学生,保护班级学生合法权益,促进班级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导学案是老师讲课的依据,不仅写明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也写清能力训练的内容、要求、目的及教学措施等,不仅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保证将大纲要求落实到实处。这样做就能使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增强了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注意选择教育的方法和时机,达到既给班级学生传授知识,又开发班级学生思维能力,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使班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吸取其它方面的“营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实事求是和刻苦学习的科学态度。
  四、教研工作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班级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 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五、出勤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师八条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六、本期数学的能力要求
  1、基本技能: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进行简单的推理。
  2、逻辑思维能力: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运算能力: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4、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指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七、教学常规
  我将积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各个侧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我将积极学习,翻阅有关资料,对教育理论、目标教学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进行再认识,提高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积极实行目标教学,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平时备好课,上好课,向40分钟要质量。坚持周前备课,努力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班级学生、备教具,备教法学法。从知识能力两方面精心设计教案,并积极地使用各种电教器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决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抓关键,突重点,排疑点,讲求教法,渗透学法,既教书更育人,使班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八、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班级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班级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2018初一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57187/

推荐访问:初一下册数学题库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