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

来源:教师述职报告 时间:2018-07-17 15:00:02 阅读:

【www.bbjkw.net--教师述职报告】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篇一: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许多同学在数学这一课上是弱项,老师们怎样讲课才能让那些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说课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说课稿一
  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正弦定理》。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节内容,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基本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与判定三角形的全等也有密切联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也时常有解三角形的问题,而且解三角形和三角函数联系在高考当中也时常考一些解答题。因此,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知识非常重要。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原有知识水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定理的内容,推证正弦定理及简单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问题。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观察与逻辑思维能力,能体会用向量作为数形结合的工具,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情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创造平等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内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及证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二 教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是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空破难点,以学业生的发展为本,遵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讲遵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发现”为基本探究内容,以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猜想的得出,猜想的探究,定理的推导,并逐步得到深化。突破重点的手段:抓住学生情感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以及及时地鼓励,使他们知难而进。另外,抓知识选择的切入点,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识特点入手,教师在学生主体下给以适当的提示和指导。突破难点的方法:抓住学生的能力线联系方法与技能使学生较易证明正弦定理,另外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突破难点
  三 学法:
  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猜想——证明——应用”这一思维方法,采取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对任意三角形性质的探究。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学习,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动手尝试相结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四 教学过程
  第一:创设情景,大概用2分钟
  第二:实践探究,形成概念,大约用25分钟
  第三:应用概念,拓展反思,大约用13分钟
  (一)创设情境,布疑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节课有个好的开头,那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本节课由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工人师傅的一个三角形的模型坏了,只剩下如右图所示的部分,∠A=47°,∠B=53°,AB长为1m,想修好这个零件,但他不知道AC和BC的长度是多少好去截料,你能帮师傅这个忙吗?”激发学生帮助别人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从而进入今天的学习课题。
  (二)探寻特例,提出猜想
  1.激发学生思维,从自身熟悉的特例(直角三角形)入手进行研究,发现正弦定理。
  2.那结论对任意三角形都适用吗?指导学生分小组用刻度尺、量角器、计算器等工具对一般三角形进行验证。
  3.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猜想:
  在三角形中,角与所对的边满足关系
  这为下一步证明树立信心,不断的使学生对结论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三)逻辑推理,证明猜想
  1.强调将猜想转化为定理,需要严格的理论证明。
  2.鼓励学生通过作高转化为熟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证明。
  3.提示学生思考哪些知识能把长度和三角函数联系起来,继而思考向量分析层面,用数量积作为工具证明定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4.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证明正弦定理,布置课后练习,提示,做三角形的外接圆构造直角三角形,或用坐标法来证明
  (四)归纳总结,简单应用
  1.让学生用文字叙述正弦定理,引导学生发现定理具有对称和谐美,提升对数学美的享受。
  2.正弦定理的内容,讨论可以解决哪几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3.运用正弦定理求解本节课引入的三角形零件边长的问题。自己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激发学生知识后用于实际的价值观。
  (五)讲解例题,巩固定理
  1.例1。在△ABC中,已知A=32°,B=81.8°,a=42.9cm.解三角形.
  例1简单,结果为唯一解,如果已知三角形两角两角所夹的边,以及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都可利用正弦定理来解三角形。
  2. 例2. 在△ABC中,已知a=20cm,b=28cm,A=40°,解三角形.
  例2较难,使学生明确,利用正弦定理求角有两种可能。要求学生熟悉掌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时解三角形的各种情形。完了把时间交给学生。
  (六)课堂练习,提高巩固
  1.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1)A=45°,C=30°,c=10cm
  (2)A=60°,B=45°,c=20cm
  2. 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1)a=20cm,b=11cm,B=30°
  (2)c=54cm,b=39cm,C=115°
  学生板演,老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答。
  (七)小结反思,提高认识
  通过以上的研究过程,同学们主要学到了那些知识和方法?你对此有何体会?
  1.用向量证明了正弦定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它表述了三角形的边与对角的正弦值的关系。
  3.定理证明分别从直角、锐角、钝角出发,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猜想、实验、归纳等思维方法,最后得到了推导出正弦定理。我们研究问题的突出特点是从特殊到一般,我们不仅收获着结论,而且整个探索过程我们也掌握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在强调研究性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八)任务后延,自主探究
  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要求第三边,怎么办?发现正弦定理不适用了,那么自然过渡到下一节内容,余弦定理。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
  五 板书设计
  正弦定理
  1正弦定理 2证明方法: 3 利用正弦定理能够解决两类问题:
  (1)平面几何法 (1)已知两角和一边
  (2)向量法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例题
  板书设计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证明正弦定理的方法以及正弦定理可以解决的两类问题。
  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说课稿二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周xx,来自湖南科技大学。我说课的题目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内容选自于高中教材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课时安排为两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随机抽样的三种抽样方法,他们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今天内容的学习,更能让学生们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难点:能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2)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3)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征,能准确地做出总体估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遵循观察、探究、发现、总结式的教学模式。重点以引导学生为主,让他们能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获取知识。由于内容较繁琐,所以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根据本节知识的特点,由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篇二:高中数学教师述职报告


  高中数学教师述职报告1:
  在一学年里,本人在学校的工作安排下,担任了数学教学工作。一学年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班主任工作
  在担任*班班主任工作中,做到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重视班风、学风的培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严格管理,积极与家长配合,研究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针对学生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实施制度量化制度的管理。培养学生养成学习、清洁卫生等良好的习惯。努力创造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班集体。该班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好,并在体操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上,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教材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定下目标和方向,保证了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老师的职责。因此,在教学之前,贯彻《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以"如何培养中学生创造能力"教学实验专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及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外出听课,等教学活动,吸取相关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教育的动向,开拓教学视野和思维。艺术需要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所谓艺术。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方法等等,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审美个性的独特性,越有个性的艺术就越美,越能发现独特的美的人就越有审美能力,越有创造力。所以,在中学**教育中,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充分得以自由地运用。
  三、第二课堂的开展,因材施教,做好培优工作。
  抓好第二课堂,实施素质教学。根据本校学生的基础,发掘有**兴趣、特长的学生组织他们在第二课堂进行培养,并按年龄、基础等情况分为数学兴趣小组初级班和创作班。按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计划、步骤,方法,进行有效的培训教学。学生经过一个学年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校的支持下建成本校特色的**,各方来宾对我校学生的**有着较高的评价。并在精神上支持我们的做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校的文化氛围。
  在这一学年的工作中,通过和同事共同的努力,提高了我校的**水平,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工作中,自身尚有不足之处,还需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寄望于下一学年度为提高我校学生的**水平,营造校园的文化气氛,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作更大的努力!
  高中数学教师述职报告2:
  我叫**,是**市第**中学的数学教师,****年**月毕业于**大学数学系,本科学历,中共预备党员,任教至今已满六年,一直担任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其中担任过三年的副班主任和三年的班主任,****年被评定为中学数学二级教师,根据有关规定,现申报中学数学一级教师资格。
  一、政治思想方面
  从****年参加工作以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思想, 积极负责任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热爱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师德高尚,为人师表,谦虚谨慎,任劳任怨,勇挑重担,服从工作安排,尽职尽责,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刻苦钻研业务,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当强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教学效果好,教书育人成绩显著,学校及学生满意, 并在****年**月被党委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
  二、教学教研方面
  教学中,严格按照教学“六认真“要求自己,在认真钻研教材和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加强基本功的锻炼,因材施教,教后及时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年学校组织的“***”演讲赛获得三等奖和粉笔字二等奖。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平时注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经常阅读和数学学科教学关系紧密的书刊;注重不断提高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经常向老教师学习,读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更新观念,调整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多样化,多媒体的使用经常化,直观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年的**市高中数学教改组活动中作了“****”专题发言,在****年的两会上《浅谈新教材数列的教学》作了书面交流,辅导学生***在**省高中数学联赛初赛中获得了**市一等奖。
  在教法上,注意创设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情境,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我又积极在教学实践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所教的班级在各级考试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在****年**月开设了市级公开课《****》。
  三、班主任工作方面
  我在****-****担任副班主任,在****-****7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我本着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的原则,对学生一视同仁,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经常进行个别谈心。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努力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育中注重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最终激发思想的共鸣。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一种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健康、愉快地成长。所带班级班风学风好,学生积极向上,团结进取,各项评价指标在平行班级中名列前茅,班级连续多次被评为星级文明班。
  我也在****-****年度获得了校优秀班主任。写了《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情与形》在校班主任会议上作交流。
  总之,在工作的这六年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苦与乐,而我更多的是为获得学生的高度评价而喜悦感动,也把它作为一种鼓励从而以后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奉献于学校和社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扬长避短,刻苦钻研以求得自身更大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篇三:教师资格考试教材

  教育改革之后,官方没有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材。那么,关于教师资格考试教材有哪些?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资格考试教材,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考试科目:
  1、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科目(2科):《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
  2、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2科):《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3、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3科):《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4、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3科):《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对应教育部课程标准中相应层次学校课程。按教育部考试中心总体部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13个学科,其他学科暂不开考。
  对着以上科目找就可以了,各大书店基本会有的。
  附: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摘要】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即准确理解教材与课标的连接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现有的教学环境出发。切实发挥新教材的作用,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求知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用教材 教教材 创造性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处理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以往教材只要求讲知识点,而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新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独立学习转向了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状态从接受式学习转向了探究式学习。教师要深入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他们的智慧是如何建构的,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不应该是灌进去的,背进去的,而应该是通过活跃的探究学习建构起来的。因此,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
  首先,创造性使用教材要以准确理解教材与课标的连接点为前提。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我们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前必须以课标为依据,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前提,认真研读教材和各种资料,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找准课标、教材的连接点,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例如,教学“因数和倍数”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出示12个小正方形)这里有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如果用这12个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拼?有几种不同的拼法?你能在头脑中拼一拼吗?
  师:有几种不同的拼法?能用算式表示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4=12,2×6=12,1×12=12)
  师:你能根据上面的算式直接写出12的所有因数吗?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教师将书上例题“你能找出3 6的所在因数吗”改为“你能写出12的所有因数吗”,这样一改,借助操作使学生自主获得12的所有因数,学生也很自然地想到可以用乘法来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其次,创造性使用教材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师用教材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即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
  如教学《第几》一课内容时,教材所展示的排队买票的主题情景,对于农村学生比较陌生,很难使全体学生投入学习,我就将这个情景“转变”为中午排队盛饭这样的场景,以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模拟活动中感受本课的学习目标。
  又如教学《方程的意义》时,原教材用天平做实验,通过添加砝码使天平两端平衡引出方程的意义。一是对于此实验,我们农村小学因天平少而不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只能让学生观看教师的演示。由于天平刻度数字小,后面的学生常常看不见,只能听教师的讲解。二是实验操作时,天平很难平衡,虽然反复调试,有时仍有误差,浪费时间,学生在下面急于操作无心观察。鉴于此,教师根据分类思想通过对一组式子进行分类,使学生在分类的探究活动中归纳出方程的意义及方程与等式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分类活动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再次,创造性使用教材要从现有的教学环境出发。
  课堂教学中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师不但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及已有知识经验,而且更要根据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家庭背景及学生思维状况,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二册)时,先让学生通过分小组做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1/3Sh。接着教师让各组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塑料袋(小型)沙子,举起来从上往下慢慢地倒下,自然形成一个沙堆。
  师问:这堆沙子近似什么形状?怎样知道它的体积?学生在小组内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分工合作测量计算。组一:测量沙堆的底面周长和高,通过计算求出半径,再算底面积。组二:测量圆锥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然后求出体积。组三:试图测出底面半径,几次试验都不成功,后改测直径和高。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汇报测量和计算的过程。教师出示:如果1立方米沙子重约1200千克,请同学们计算这堆沙子大约有多重。
  师:先猜想后计算,把沙子沿教室墙角堆成一堆,这堆沙子大约是整个圆锥体沙子的几分之几?此时有的学生在画示意图,有的学生在做操作实验,有的在讨论猜想。最终得出整个圆锥体的1/4。
  这样把教材中的例1、例2进行了加工整合,原例2是: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数)。我们学校的学生对于麦堆很少见过,也没有感性认识,更何况原例题中告诉测得圆锥底面直径长度和高的长度,在实际测量中,有许多学生是测出周长再算出半径,这也是可行的好办法。教师把原教材中的静止例题加工改造成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总之,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尊重教材,也不局限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切实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切实发挥新教材的作用,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求知的科学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49281/

推荐访问:考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