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数学二年级上册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7-15 10:00:01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1) [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学习数学的时候,只要用对方法,学习起来也不会很难。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欢迎喜欢的朋友来看下。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1
  教材分析:
  《简单的排列组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99数学广角例1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教材的例1通过2个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两位数,属于排列知识,例1给出了一幅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的情境图,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小组交流摆卡片的体会:怎样摆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依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组合数学和学习概率统计奠定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体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赛场次,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等,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学习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学生分析:
  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益智游戏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火炬小学 王 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3.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怎样有序的进行排列组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带大家一起去数学王国玩,你们想去吗?同学看数学王国到了,可是门是锁着的,只有输入正确的密码门才可以打开,可是密码是多少呢?提示密码是由1和2这两个数字摆成的两位数。那么这个密码是多少呢?
  师:试试看。(课件出示答案。)
  二、探究新知
  1、感知排列
  师: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数学王国的大门打开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进入数学王国,怎么进不去,同学我们又遇到了障碍,数学王国的门上还上了一把超级数码锁哦,这把锁的密码是由1、2、3这三个数字其中的两个摆成的两位数,那么这个密码可能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
  师:指一名同学猜。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排列出的数字既不重复也不漏掉。
  师: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摆一摆、试一试,并记录下来。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汇报?
  师: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2.练习
  师:同学们我玩个猜电话号码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师:明明没有参加今天的活动,老师想打个电话通知他,可是老师忘记了明明家的电话号码后三位了,只记得后三位是1、3、9的组合,你能帮老师想想看明明家的电话号码的后三位都可能是多少吗?
  3.感知组合
  师:你太聪明了,老师很感激你和大家分享你的好办法(教师不自主的一边走一边伸手和同学握手)。提到握手,老师又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愿意吗?问题是:如果三个人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三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师:到底几次,小组为单位,看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学生活动)
  师: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3次手。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可以摆出6个数,握手时3个同学却只能握3次,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结论:摆数与顺序有关,握手与顺序无关。
  摆数可以交换位置,而握手交换位置没用。
  三、应用拓展
  1、搭配衣服
  师:数学王国要举行时装表演,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书上连一连,画一画。(学生操作) 看看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师:如果你是模特,你最喜欢穿那套衣服,为什么?
  2、猜路线
  师:小敏也想通知小兵今天数学王国有活动,从小敏家到小兵家有这么多条路,你能数出来由几种走法吗?
  3、买练习本
  师:数学王国准备买一些练习本做奖品,每个练习本5角钱,我们现在有这么多不同面值的钱币,可以怎么付钱?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生活中的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的问题。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数学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
  <三>、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观看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
  ④、指导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
  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①、学生独立做
  ②、集体订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③、比较一、二两题
  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
  (3)、做补充练习
  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四>、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六>、板书设计(略)
  五、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
  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①、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②、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③、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④、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2、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①、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②、用"平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③、解决如何"平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
  ④、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⑤、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2) [数学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学课件

  通过拉、折、画等活动,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体会线段的特征,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认识线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学课件,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二)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
  人手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
  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
  生尝试。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演示:这直的一段叫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2)认识端点
  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
  (3)总结概念
  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
  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4)找线段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
  (5)折线段
  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
  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
  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结
  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
  (7)画线段
  1、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
  2、指定条件画。
  A、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反馈:要求非常准确。(进行认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结:线段有长有短。(板书)
  (三)巩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线段?(小黑板出示)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
  3、过任意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
  3点能连几条线段?
  4点呢,每两点连起来,共有几条线段?(生思考,动笔画。)
  4点位置方向有不同。
  思考:
  4、比较:看看哪条线段长?
  演示:一样长。(生活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数学知识。如:穿竖条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横条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
  (四) 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有哪些收获?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45762/

推荐访问:二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