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速算法视频]数学加法速算法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7-12 10:00:04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数学加法速算法篇一: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数学课件

  教学重点:
  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35+( )=65+( ) ( )+147=( )+274
  56+74=( )+( ) a+200=( )+( )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270+380=390+260 30+50+70=30+70+50
  a+800=800+a
  3.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计算完后,让学生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二、新课
  1.教学例3。
  给上面的复习题3加上一个已知条件“三班有49人”,问题改为“三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引出例2。
  让学生读题后,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用线段图表示出数量关系:
  一班48人 二班50人 三班49人
  共?人
  提问:
  我们在前面研究过,还应两个数的和一共是多少,知道用加法算。现在求三个班人数的和一共是多少可以怎样算呢?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呢?
  指名说第一种解法:先把一班和二班的人数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和,再加上三班的人数。引导学生说出综合算式:(48+50)+49。强调说明,为了表明先算一班与二班人数的和,可以在48和50的外面加上小括号。
  指名说出第二种解法:先把二班和三班的人数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和,再加上一班的人数。引导学生说出综合算式:48+(50+49)。强调说明,为了表示先算二班与三班人数的和,要在50和49的外面加上小括号。
  提问:
  “这两种解法的结果怎样?”
  “用什么符号连接这两个算式?”(板书:(48+50)+49 = 48+(50+49))
  “比较一下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都是三个数相加,左、右两边的三个数相同。)
  “有什么不同点?”(加的顺序不同,等号左边先把48和50相加,再同49相加;等号右边先把50和49相加,再同48相加。)
  引导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整理:48、50和49这三个数相加,先把48和50相加,再同49相加;或者先把50和49相加,再同48相加,它们的得数一样,也就是和不变。
  2.再出两组算式,引导学生比较,加以概括。
  (1)教师:我们再观察一组算式,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板书:(12+13)+14 12+(13+14)
  先让学生算一算,看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整理:12、13和14这三个数相加,先把12和13相加,再同14相加;或者先把13和14相加,再同12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2)再观察一组算式,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320+150+230 320+(150+230)
  让学生说一说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3.比较三个等式,突出下面三点:
  (1)这三个等式中,左右两边各有几个加数?(三个加数)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一样吗?
  (2)这三个等式中,等号左边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3)再看右边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后两个数据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提问:
  “每个等式中等号左边的算式和等号右边的算式,加的顺序相同吗?但它们的和怎么样?”
  “谁能把我们发现的规律完整地说一说?”
  让几个学生试说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说明这一规律叫做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再看一看教科书第49页的结语。
  4.用字母表示加法线结合律。
  提问: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中数,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呢?”(学生回答后,板书:(a+b)+c = a+(b+c)
  “等号左边(a+b)+c表示什么意思?”(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等号右边a+(b+c)表示什么意思?”(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5.练习。
  完成第50页上面的“做一做”题目。让学生把数填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哪个运算定律填写的。
  6.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1)教学例4。
  出示:480+325+75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共同讨论。
  教师板书:480+325+75
  = 480+(325+75) 指出应用加法结合律
  = 480+400 计算时方框里的这一步
  = 880 可以省略不写。
  (2)教学例5。
  出示:325+480+75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
  学生试算后,讨论订正。
  教师板书:325+480+75
  = 325+75+480 指出应用加法交换律
  = (325+75)+480 指出应用加法结合律
  = 400+480
  = 880
  (3)比较例4、例5。
  让学生说一说例4、例5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例4没有调换加数的位置,只应用加法结合律,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就可以使计算简便。而例5,要使325和75相加,必须先应用加法交换律把75调到480的前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
  然后启发学生说出例5也可以应用加法交换律把325调到480的后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使计算简便。
  提问:
  “想一想,过去我们学过的哪些计算中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如果学生想不出,再指出:
  “口算加法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如9+8怎么想?”9+8=9+(1+7)=(9+1)+7=17
  “36+48怎么想?”36+(40+8)=(36+40)+8=76+8=84
  “应用加法结合律不仅可以做口算加法,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4)做第50页下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一的第5、6、7题,做完后共同订正。
  (1)第5题,要注意让学生弄清根据哪个运算定律来填数。
  (2)第6题,要注意a+(20+9)=(a+20)+9这道题,看学生是否能判断出,这道题虽然有字母又有数目,但它仍符合结合律。
  (3)第7题,要求学生先两道题说一说是怎样应用加法结合律的。如37+8,先把37分成30+7,应用结合律可以先把7+8相加,再和30相加。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8、9、10题。

数学加法速算法篇二:小学生数学加减法课件

  加减法是小学数学学习最基础的内容,小学数学加减法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课件,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用加法或者减法解决的问题。谁还记得什么是加法吗?减法呢?
  预设:
  学生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学生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出示:妈妈把一根绳子截成两段,一段长83厘米,另一段长59厘米。
  教师:你能根据妈妈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预设:
  学生1: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厘米?83+59=142(厘米)。
  学生2:两根绳子相差多少厘米?83-59=24(厘米)。
  3.教师:这两道都是整数加减法的题目,你能说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预设:
  学生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学生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4.教师:同学们已经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记在心了,如果换成小数的加减法,你们还有办法解决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般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小数加法
  出示:
  预设:
  学生1:小丽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6.45元,一本《童话选》4.29元。求一共花了多少元?
  学生2:小丽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6.45元,一本《童话选》4.29元。《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2)教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能先估一估买这两本书小丽要花多少元吗?
  预设:
  学生:
  因为两本书的价钱都往小估了,所以小丽买书的钱会比10元多。
  【设计意图】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通过估算可以帮助推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而在精确计算中有效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错误答案。借估算定精算,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师:“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学生独立尝试,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对小数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大胆尝试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教师:同学们刚才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问题,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预设:
  学生1:都是用加法解决,结果相同都是10.74元。
  学生2:前两种方法是把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进行计算的,第三种方法是直接用小数进行计算的。
  (5)教师:有的同学借助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将新知识进行转化从而把问题解决了。有的同学是用小数进行竖式计算的。谁能来具体说说小数加法该如何计算呢?
  预设:
  学生: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6)教师: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预设:
  学生1:在学习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学生2:6.45表示6个一,4个十分之一,5个百分之一;4.29表示4个一,2个十分之一,9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得到10个一。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7)教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预设:
  学生:喜欢第三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简单,并且所有小数加法都可以这样计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分析、比较,找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小数减法
  (1)教师:关于小数加法,同学都会计算了。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独立解决。
  预设:
  学生:
  小数点对齐。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
  (2)教师: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学生1:和小数加法相同,竖式计算时都要将小数点对齐;
  学生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3)教师: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吗?
  预设:
  学生1: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即每一位都是在求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差。
  学生2: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设计意图】将小数加法的笔算经验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中,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比较内化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学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知识运用
  1.基础练习
  教材第72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6 .07+4 .89 5 .64-1 .78
  【设计意图】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2.综合练习
  (1)教材第74页第3题。
  预设:
  学生1:要想知道两幅图中分别称出的质量,我们需要先确定0千克的位置,以及每一个小格表示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学生2:左图一个杯子重0.35千克,右图杯子和水共重0.95千克。
  教师:杯里有水多少千克?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我们学过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0.95-0.35=0.60(千克),小数的末尾有“0”,我们将“0”去掉,小数的大小没有改变。
  (2)教材第72页,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看图、读数据、思考与计算充分结合起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学生1:可以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学生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
  学生3: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设计意图】在回顾与反思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做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活动经验,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课前复习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有关知识,接着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自主尝试、合作讨论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
  在处理“小数加减法列竖式要把小数点对齐”这一教学重点时,引导学生把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算式进行对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认识到整数加减只要把末位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而小数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就必须要把小数点对齐。在练习设计中设计了“火眼金睛辨对错”,列举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在判断、改错、对比的过程中,进一步突出“小数点要对齐”这一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编题环节为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搭建了自主发展的空间。为了让“编题”活动更好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在经“编题”活动前先明确要求——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算式。这对每一个学生而言,会是不同程度的一次挑战,这样的自主空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数学加法速算法篇三:六年级下册数学加减运算教学计划

  单元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按运算的难易程度分为四个层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减混合编写,帮助学生体会加减运算的联系和区别
  2.设计动手操作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
  3.在丰富有趣的情境中,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运算能力
  课时安排
  略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41221/

推荐访问:数学速算法视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