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练习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7-06 15:00:02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一:[六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带答案

  要想在考试中考出理想的成绩,那么平常的练习就要认真的去做好。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六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带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一、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共20分)
  45+32=77     6+73=79     18+6=24      30+29=59     36+22+4= 62
  25-4=21      46-30=16     49-9=40      39-39=0       8×3+6=30
  37-0=37     0×3=0     4×7=28     5×3=15      53-3+9=59
  8×8=64       66+35=101   70-8=62      9×3-7= 20     37-32-5=0
  二、填空。(每空2分,共14分)
  1、数学课本的宽大约是15厘米,(答案多元,10至20的数,均对)
  100条1厘米长的线段一条接一条,接成一条长线段,这条长线段是 1 米。(1厘米×100=100厘米=1米)
  2、小明有两件颜色不同的上衣和两条颜色不同的裤子,他可以有 4 种不同的穿法。(2×2=4)
  3、三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人进行一次,一共要进行 3 次比赛。
  在草稿纸上画示意图:
  4、小明、小红、小丽三人玩拍球比赛,三人拍球的次数分别是36下、35下、33下,小明拍的次数最多,小丽拍了33下,小红拍了 35 下。
  5、把“8+8+8+8+8”写成乘法算式是 5×8 或 8×5 。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是( ② )。
  分两种情况思考:
  用一枝假想的笔在图形的中间,划一条竖直线,翻转右边的图形到左边,左右两部分图案能完全重合的为轴对称图形。
  用一枝假想的笔在图形的中间,划一条水平直线,翻转下边的图形到上边,上下两部分图案能完全重合的为轴对称图形。
  2、下列图形中,有二个直角的是( ② )。
  长方形有4个直角
  3、下列线中,线段是( ③ )。
  4、下列口诀中,只能用来计算一个乘法算式的是( ④ )。
  ①二三得六     ②四三十二     ③八九七十二     ④七七四十九
  二三得六可以用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
  2×3=6,3×2=6。
  ②四三十二 ③八九七十二,同理。
  七七四十九。7×7=49,由于两因数相同,前后位置互换,结果不变。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① )。
  四、在 里填上+、-、×、<、>、=。(共8分)
  73-25 >45   54+4 < 60    4 + 4=8     5×7 > 32
  48            58                           35
  90 =19+71   5 × 6=30      4 × 4=16   34-20 < 15
  90                                    14
  五、自己评价自己,一至九的乘法口诀,背得熟得8分,背得但不熟得6分,背得一部分得4分,背不得得2分,你认为你自己该得几分。(共8分)
  答:我认为我该得_________分。
  六、统计。(1、2、3小题每题4分,4小题1分,5小题2分,共15分)

  1、数一数,把数的结果填在(   )内。
  2、在方格内涂一涂。
  3、哪样东西最多,在○内画√;哪样东西最少,在○内画×;哪两样东西一样多,在○内画△。
  4、
  比
  少( 4 )。
  5、你还能想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请列式计算。(答案多元)
  电脑比铅笔多几个?
  6-4=2
  七、列式计算。(每小题3分,共9分)
  1、5个7相加,和是多少?
  7+7+7+7+7=35 或:5×7=35
  2、8和9相乘,积是多少?
  8×9=72 或:9×8=72
  3、一个因数6,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
  6×4=24 或:4×6=24
  八、用数学。(共16分,1、2小题每小题4分,3题8分)
  1、小明有7张图片,小刚的图片张数是小明的5倍。小刚有几张图片?
  7×5=35(张)
  答:小刚有35张图片。
  2、二年级2班上体育课,老师让23名同学打蓝球,19名同学做操。
  ① 全班共有多少个同学? ②打蓝球的同学比做操的多几人?
  (1)23+19=42(人)
  (2)23-19=4(人)
  答: 全班共有42个同学。打蓝球的同学比做操的多4人。
  3、看图列式计算。
  ①
  ②
  一共有多少人? 一共有几只 ?
  1至4排,每排有5人; 1至5行,每行有4只兔子;
  第5排有4人。 第6行有2只兔子。
  可列如下算式: 可列如下算式:
  5×4+4=24(人) 5×4+2=22(只)
  或:5×5-1=24(人) 或:6×4-2=22(只)
  答:一共有24人。 答:一共有22只兔子。

二:[六年级上册数学练习]数学六年级上册考试题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来看看这些试题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数学六年级上册考试题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数学六年级上册考试题

  延伸阅读:小学生数学法则知识归类
  (1)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6)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7)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2)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13)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14)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15)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6)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17)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18)解答应用题步骤
  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3、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1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20)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1)同分母带分数加减的法则
  带分数相加减,先把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22)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
  (23)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4)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25)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26)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号去掉,同时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27)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六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用科学的话来说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欢迎喜欢的朋友来看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1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比》的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量的除法比较关系
  1、谈话导入
  今年杨老师35岁,黄文祈12岁,谁能列除法算式表示我们的年龄关系?
  六(1)班有男生4人,女生4人,谁能列除法算式表示男生和女生的年龄关系?
  (根据回答板书)
  2、旧知导入
  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谁的速度快?
  A:3千克15元。B、9元2千克。C、12元3千克。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最便宜?
  3、小结
  这些题都是用除法算式表示两种数量它们的关系,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常常要对两种数量进行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比较两种数量的方法,叫做比,研究生活中的比。
  二、生活中比的意义,让学生探究、理解比的意义。
  1、介绍比的表示方法
  刚才的例子中老师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用35÷12,现在我们就可以说成老师与同学年龄的比是35:12.其他两个量的关系如何用比的形成来表示在小组内说一说。
  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比,总结比的意义。
  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例列出除法算式,再改成比的形式。
  老师举反例:小明有10元钱,花了2元钱,还剩几元钱?这道题怎样列式,10-2=8(元)可以写成10:2吗?(不能,因为两个量是相减的关系,不是相除的关系。)
  你能不能说说什么是比,比的意义是什么?
  三、比的各部分名称,求比值。
  学生自学,总结,同学们想想怎样求比值?进行求比值练习。
  强调:7÷2可以说成什么?2÷7可以说成什么?它们一样吗?
  四、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讨论:1、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填表格)
  2、比与除法、分数又有什么不同?
  五、应用知识做练习。
  (1)求比值。
  105:35                1.2:2
  (2)把下面的比改写成分数形式。
  17:8     4:1       102:113
  (3)选择题
  买4支钢笔用12元,钢笔总价和总量的比是(      )
  A、4:12     B、12:4     C、
  (4)判断
  小明今年10岁,他的爸爸今年37岁,父亲和儿子的年龄的比是10:37.(    )
  一项工程,甲独做7天完成,乙独做9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7:9.(     )
  大圆半径是4厘米,小圆半径是1厘米,大圆半径和小圆半径的比4 .(      )
  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需要的是从现实出发,从身边找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利用班上的总人数、男女生人数,来说说比的知识,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问题中,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身边。
  二、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探究。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又不是简单的解题训练。在练习的设计上,采用多种形式步步提高,通过有层次和有坡度的一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让学生明白比不但与生活有关,和自己也有关系,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五、不足与疑惑
  由于在突破重点这一环节花了较多时间,所以练习的量相对少了一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6分之一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提出质疑:3个六分之一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
  生2: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有多少升?就是求3个12 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 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交流:是根据什么列式的?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 L的一半,就是求12 L的二分之一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题学生自练。引导说出:“12×3分之一表示求12 L的三分之一是多少。”在这里都是把12 L看作单位“1”。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四、课堂练习,深化理解
  1.出示例2“做一做”。一袋面粉重3千克。已经吃了它的三分之一,吃了多少千克?
  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求3千克的三分之二是多少。”
  2.比较两种意义
  出示:一袋面包重50千克,3袋重多少千克?
  师:列出算式,并与前一个式子进行比较。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1:一个是分数乘整数,另一个是整数乘分数。
  预设2: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但有所区别。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33191/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