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老人与海名言]海明威的名言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6-29 10:00:01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海明威的名言一:高考作文素材名人类:海明威


  导语:海明威是硬汉精神的一种标志。多少年来,这似乎成了一句至理名言。海明威是一个酷爱打猎、钓鱼的作家。他到过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海明威——男人的真正典范


  海明威的勇气教条、海明威的英雄和他面对难关的坚毅态度,都诠释了这样一个真理:“人不是生来被击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击败。”
  他14岁走进拳击场,满脸鲜血,可他不肯倒下;19岁走上战场,200多块弹片嵌入他的身体,也没能让他倒下;写作上的无数艰辛,无数次的退稿,无数的失败,还是无法****他;直到晚年,连续两次飞机失事,他都从大火中站立起来;最后,因不甘愿成为无能的弱者,他举枪自杀。这就是硬汉海明威。
  海明威最希望他一生都充满戏剧性,最希望在谢幕的时候,能让所有人都记住他。他要用人们永远不息的掌声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让所有后来者都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知道他作为一个男人在死的时候有多么豪迈、无所畏惧。从海明威一生的经历到最后的归宿上看,他实现了这要紧的人生诉求。
  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我们似乎看见一个孤单的捕鱼老人置身于大海中,就像是在旋流中的一片叶子,在寂寞的大海上与自然融合在一起,没有丝毫的孤独和沉寂。从漂浮的小船到海风和夕阳,在那场与风浪、鲨鱼惊心动魄的搏斗过程中,尽显老人疲惫又顽强的毅力,每时每刻都让我们为一个天涯漂流者的生命担忧着。一个老渔夫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体验,虽然拖回来的只是一副骨架,但我们却感觉到了一个悲壮英雄的回归。桑地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个“硬汉”。“硬汉”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面前,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也许他希望自己能像桑地亚哥那样永不服老、永不服输,所以在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痼疾“搏斗”了将近三年之后,他决心主动地摆脱病榻上的痛苦折磨,他坚信“人不是生来被击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击败”的格言,于是在1961年7月用他心爱的双管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海明威不仅用自己的作品诠释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同时他也用自己的生命在与莫测的自然中演绎着生命的顽强。
  他坚韧,不吝惜人生;他坚韧,不吝惜自己。……值得我们庆幸的是,他给了自己足够的时间显示了他的伟大。他的风格主宰了我们讲述长长短短的故事的方法。我依然记得我想对碰上的每一个人大声朗诵《杀人者》的那股痴迷劲。他是我将永远怀念的朋友。——诗人 弗罗斯特
  海明威有一种强烈的欲望,他试图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加诸我们身上,以便塑造出一种硬汉的形象。当他在梦幻中向往胜利时,那就必定会出现完全的胜利、伟大的战斗和圆满的结局。——美国作家索尔·贝雷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年出生于芝加哥市郊外的橡园镇。父亲克拉伦斯·海明威是这个小城镇医院的一名外科医师,厄内斯特·海明威是他的长子。父亲本期待他将来能继承父业,没想到40年后海明威竟以他的长篇巨著《丧钟为谁而鸣》赢得了世界声誉,此后又在55岁时以一部不到六万字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压倒所有候选的世界级文豪,获得了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使他在世界文坛上的名望和地位达到了巅峰。
  作为一位享有盛名的作家,海明威的性格、生活作风和习惯爱好,完全不是一般人想像中的那种文人学者类型。幼年时期他就是一个活泼淘气的“野小子”,经常缠着爱好野外活动的父亲带他一道去打猎、钓鱼。入学之后,他几乎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所有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对拳击和橄榄球的爱好简直达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而且这个爱好一直保持到晚年。由于这种长期锻炼,海明威的健壮体格和犷悍外型使人无法将他和“文学家”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而实际上,在如此醉心于激烈体育活动的学生时代,他早已对写作深感兴趣,经常仿效当时流行的幽默笔调试写一些小品和报道,不久便显示出出众的才华,刚满17岁就当选为橡园镇高级中学校刊的主编。中学毕业后,19岁的海明威通过叔父的推荐,远离家乡到堪萨斯州担任《堪萨斯城明星报》的记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海明威争取到以记者的身份参加美国红十字会的战地服务队的机会,开赴意大利前线,不料刚到那里不久便被一颗炮弹炸成了重伤(战地医院医师在他身体里一共取出了237块大小弹片),而海明威当时居然带着这些弹片,背着一个伤势更重的意大利士兵,在自己晕倒之前挣扎着到了救护站。此举为他赢得了意大利政府授予的银十字军功勋章,但战争的残酷恐怖同时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这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22年,海明威被任命为《堪萨斯城明星报》特派驻欧洲记者,在巴黎期间,海明威一方面担任采访、报道的工作,一方面重新开始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但开头很不顺利,他的第一部作品集在1923年出版时,只印了300册,社会反应也很冷淡。而海明威偏偏是那种不肯认输的“硬汉子”,他索性辞去了记者的职务专心搞创作,并在当年年底出版了他的第二部作品集《在我们的时代里》。这个集子的第一版在巴黎仍未引起什么注意,但到第二年在美国发行了增订的第二版时,成为1925年度十大畅销书之一,海明威也因此一举成名。1926年,他又写出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不遗余力地揭露并谴责人类之间的互相残杀、暴力行径和灵魂的堕落。通过小说主人公杰克·巴恩斯的形象和性格,作者不仅显示了“迷惘的一代”青年们空虚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反映出他本人消极的世界观,实际上,书中的巴恩斯正是海明威的自我写照。
  1929年海明威发表了他的又一力作——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直接控诉了战争的罪恶,对人民大众遭受的苦难发出了悲哀和同情的叹息,同时也更加暴露出他本人的消极悲观情绪,这种情绪在他以后的一系列作品中都有所抒发。
  在20世纪30年代的前半期,海明威把大部分时光消磨在出国旅游、钓鱼、打猎、观看斗牛等事上,这几年里他只写了两部作品《下午之死》和《非洲的青山》,但都不怎么成功。1936年他发表了《乞力马扎罗的雪》,这个短篇受到普遍赞赏,被公认为他所写的几十个短篇中最杰出的作品。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弗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海明威毅然投入这场民主与独裁的生死搏斗中去,在当年冬天他发起了广泛的募捐支援活动,为此跑遍了大半个欧洲。这场反法西斯的艰苦斗争最后失败了。海明威满心沮丧地回到了美国,战争的经历和失败的痛苦为他提供了改变自己精神世界的机会和创作的源泉。他先后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和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后者成为全世界畅销的巨著,是海明威创作生涯中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被举世公认为不朽之作。
  1945年3月,海明威在二战胜利前夕回国,随即移居古巴首都哈瓦那,在那里定居,继续他的创作生涯,先后发表了一些短篇和两个中篇作品,其中《老人与海》(1952)是他的又一不朽之作,在1953年为他赢得普利策文学创作奖,1954年又为他赢得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在他的生命最后几年中,一直遭受多种病症的折磨,他已丧失了创作的精力。1958年,海明威迁返美国爱达荷州疗养,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痼疾“搏斗”了将近三年。最后,终于按照他的悲观主义观点:“在人和大自然或外界势力的搏斗中,最后人总是难免于失败”,决心主动摆脱病榻上的痛苦折磨,在1961年7月用他心爱的双管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自杀是对病魔采取的一种“宁死不屈”,与之“同归于尽”的解决手段;同时也使他的消极世界观和他所提倡的“硬汉”精神这一对矛盾最终在他身上得到了统一。
  难忘海明威
  海明威是硬汉精神的一种标志。多少年来,这似乎成了一句至理名言。海明威是一个酷爱打猎、钓鱼的作家。他到过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他的身上中过237片弹片。他的头上缝过57针。他曾在非洲两度飞机失事,严重的脑震荡使他的视力和健康每况愈下。这就是海明威。他的经历,孕育出他那硬汉的性格。在他的小说中,反复出现了拳击、斗牛、狩猎、捕鱼、战争等题材。这些都是力量的象征。当然,还杂糅着酒、暴力、性、孤独和死亡。
  海明威让我知道,人的经历是何等的重要,这是无价的财富。谁都无法轻视自己的经历。
  今天的男人,对于海明威那种生活,自然是无缘也无法企及的。所以,人们曾经发出“寻找男子汉”的呼唤。一种男性的强悍、坚韧的阳刚之气,已变得越来越稀有。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一种精神,敢于承受痛苦,蔑视死亡。
  一个作家的成名,不在于他写了多少,而在于他有什么独特的创造。海明威以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以其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形象,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而且,人们极易在文学大师的群像中辨别出他的声音。
  无法否认,与海明威硬汉精神相吻合的是,他那具有鲜明个人特点的写作风格。那就是简洁利索。他放弃了无关的素材,技巧的花哨,感情的泛滥,蹩脚的形容。我仿佛看见他提着一把锋利的板斧,砍掉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词,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修饰。正如英国作家欧·贝茨所说:“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据说,《永别了,武器》的结尾他重写了39次。《老人与海》他校改了200多次,本来可以写成1000多页的长篇巨著,最终浓缩为只剩下几十页的一个短中篇。假如仍是1000多页,那就不是海明威了。诺贝尔文学奖史也将抹去他的名字。
  无法理喻的是,被海明威所摒弃的,却被时下我们的一些文人当宝贝似的捡回,乐此不疲地制造着成堆的文字垃圾。
  海明威的魅力在于,他净化了当时的文风,掀起了一场“文学革命”。也因此,他被同时代及后来的许多作家奉为典范,并且吸引了世界上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目光。其春风化雨般的影响,经久不衰。
  近读介绍海明威生平的一份译稿。看他魁梧、结实、胡须丛生的照片,嘴角还漾出一丝微笑。海明威是不朽的。很难再有像海明威这样的作家,他的经历与作品,让我一读再读。因为,海明威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

海明威的名言二:初中外国文学常识题库及答案2015


  1.1982年《百年孤独》的作者“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位作家是 B 。
  A M.A.阿斯图里亚斯的里亚斯 B 加西亚·马尔克斯 C A.卡彭铁尔
  D J.J.鲁尔福 E 巴勃鲁·聂鲁达
  2.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作品是 E 。
  A 枯枝败叶 B 蓝宝石般的眼睛 C 大妈妈的葬礼 D 家长的没落 E 百年孤独
  3.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把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创作了堪称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的 D 。
  A 总统先生 B 佩德罗·帕拉莫 C 家长的没落 D 百年孤独 E 城市与狗
  4.《百年孤独》广泛运用了象征手法,小说中承载了布恩迪亚家族百年兴废的偏远村庄 C ,被认为是近代拉丁美洲的缩影。
  A 危地马拉 B 海地 C 马孔多 D 委瑞内拉 E 洪都拉斯
  5.小说《百年孤独》大量使用了古往今来各种经典著作和民间流行的众多神话与传说。其中马贡多一连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大雨的情节就是来自 D 的故事。
  A 古希腊神话 B 日尔曼部落神话 C 阿拉伯天方夜谭 D 圣经 E 拉丁美洲民间传说
  6.1954年美国作家 D 由于小说《老人与海》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A 威廉·福克纳 B 艾兹拉·庞德 C T·S·艾略特 D 欧内斯特·海明威
  E 约翰·斯坦贝克
  7.为作者海明威赢得了1952年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小说是 B 。
  A 太阳照样升起 B 老人与海 C 永别了;武器 D 丧钟为谁而鸣 E 乞力马扎罗的雪
  8.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出自他的名著 A 。
  A 老人与海 B 在我们的时代里 C 太阳照常升起 D 永别了,武器
  E 第五纵队
  9.从20世纪二十年代起海明威便开始在作品中探讨人与暴力的关系,开始塑造“硬汉”性格的人物形象。《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 C 则是早期硬汉形象的发展和升华。
  A 享利 B 乔顿 C 桑提亚哥 D 杰克•巴恩斯 E 罗伯特·乔丹
  10.小说《老人与海》充满象征和隐喻。老人是现代人的象征,他的失败是人类命运的隐喻。而大海则象征着 E 。
  A 海洋文明 B 自然景观 C 大自然的强大力量 D 老人的硬汉性格
  E 充满暴力、不可理喻的世界
  11. 《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是一个(A )。
  A.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毁灭的妇女形象
  B.个人奋斗者形象
  C.女冒险家
  D.追求个性解放的妇女形象
  12. 《包法利夫人》中福楼拜使用“布尔乔亚”一词具有的含义是(C )。
  A. 资产阶级 B. 商人 C. 城镇居民、庸人 D. 革命者
  13. 包法利夫人的丈夫是(A )。
  A. 查理 B. 罗道尔弗 C. 玉斯旦 D. 赖昂
  14. 《包法利夫人》第二卷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B )。
  A. 鲁昂 B. 永镇 C. 巴黎 D. 道特
  15. 《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是(A )。
  A. 《外省风俗》 B. 《一个纯洁的女人》
  C. 《风俗研究》 D. 《1830年纪事》
  16. 歌德所说的:“像他那样的开场是现存最伟大的最好的开场”,是指莫里哀的作品是(B )。
  A.《吝啬鬼》 B.《伪君子》
  C.《可笑的女才子》 D.《太太学堂》
  17. 《伪君子》的主人公(C )是典型的宗教骗子。
  A. 奥尔贡 B. 艾耳密尔 C. 达尔杜弗 D. 大密斯
  18. 《伪君子》中的女仆(A )是反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伪善的主要人物。
  A. 桃丽娜 B. 艾耳密尔 C. 白尔奈尔太太 D. 塞利曼娜
  19. 《伪君子》中达尔杜弗的语言特点是(A )。
  A.矫揉造作、堆砌词藻、玩弄教义
  B. 犀利、明快
  C. 生动、朴素
  D. 简洁、清楚
  20. 莫里哀呈递了三次陈情表后才获准公演的喜剧是(D )。
  A. 《恨世者》 B. 《多情的医生》
  C. 《吝啬鬼》 D. 《伪君子》
  21. 歌德创作的《浮士德》,从构思到脱稿,前后延续的时间是(D )。
  A.20年 B.40年 C.50年 D.60年
  22. 除(D )外,其它均是歌德晚年完成的重要作品。
  A.《西方与东方合集》 B.《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
  C. 《浮士德》第二部 D. 《汤姆·琼斯》
  23.《浮士德》中肯定创造和劳动的名句是(C )。
  A. 种我们的园地要紧。
  B. 无论我们到哪里寻找快乐,快乐总在那儿等候。
  C. 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有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D. 我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我们要向大自然索取。
  24. 按照浮士德和魔鬼打赌的约定,语涉(A ),浮士德就失败了。
  A. 停留 B. 快乐 C. 爱欲 D. 灵境
  25. (D )的运用是贯穿《浮士德》全剧的主要特色。
  A. 写实手法 B. 对比手法 C. 幽默讽刺 D. 象征手法
  26.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塑造了一个仁爱的化身,即 B 主教。
  A克洛德 B米里哀 C西朗 D丁梅斯代尔
  27.雨果在作品 C 的序言中指出:“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沉沦,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那么,这一类作品就不会是无用的。”
  A《海上劳工》 B《巴黎圣母院》
  C《悲惨世界》 D《九三年》
  28.《悲惨世界》通过三个人物即 D 的遭遇,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一个人间地狱。
  A冉·阿让、芳汀、沙威 B 冉·阿让、马德兰、芳汀
  C冉·阿让、米里哀、沙威 D.冉·阿让、芳汀、珂赛特
  29.冉·阿让因失业和饥饿偷了块面包,坐了 A 的监狱。
  A19年 B20年 C16年 D15年
  30.雨果说过:“但丁用诗歌造出一个地狱,而我试图用现实造出一个地狱。”在这种观点指导下,作品 C 写成了一幅历史壁画。
  A《海上劳工》 B《九三年》 C《悲惨世界》 D《巴黎圣母院》
  31.《红与黑》是19世纪 B 奠基作。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感伤主义
  32.《红与黑》中主人公于连·索黑尔是一个 B 的人物形象。
  A.浪漫而富有幽默感 B.具有平等意识、反抗意识和进取精神
  C.善良、天真、无知无畏 D.外表高傲、内心怯懦
  33.法国19世纪作家在小说 D 中借人物之口提出了镜子说,指出:“小说是人们在路边来回移动的一面镜子。”
  A.《死魂灵》 B.《艰难时世》 C.《高老头》 D.《红与黑》.
  34.于连在花园中与 D 握手的哑剧,细腻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
  A.玛特尔小姐 B.鲍赛昂夫人 C..爱玛 D.德瑞那夫人
  35.《红与黑》的小说故事主要发生在三个地方,即 C 。
  A. 维利埃尔、、巴黎德·拉穆尔侯爵府
  B. 苏城、帕玛修道院、巴黎古物陈列室
  C. 维利埃尔、贝尚松神学院、巴黎德·拉穆尔侯爵府
  D. 维利埃尔、贝尚松神学院、巴黎金融交易所
  36.《高老头》的故事发生在 A 的巴黎。
  A.1819年末至1820年初 B.1819年末至1822年初
  C.1819年底至1832年初 D.1819年至1830年
  37.《高老头》中,高老头对女儿付出了全部感情,最后的结局是 C 。
  A.得到女儿的侍奉颐养天年 B.认清女儿的面目断绝父女关系
  C.被女儿抛弃中风惨死 D.原谅了女儿重享天伦之乐
  38. D 是《高老头》中拉斯蒂涅在巴黎遇到的“人生导师”。
  A. 高老头和伏脱冷 B. 鲍赛昂夫人和高老头
  C. 伏盖太太和伏脱冷 D. 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
  39. 《高老头》中人物活动的主要环境是 B 。
  A.伏盖公寓和拉丁贫民区 B.伏盖公寓和贵族府邸
  C.贵族府邸和圣·日耳曼区 D.伏盖公寓和德·拉穆尔侯爵府
  40.《高老头》通过四条线索的穿插来组织情节,其中的人物 A 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A.拉斯蒂涅 B.伏脱冷 C.高老头 D.鲍赛昂夫人
  41.目前我们看到的《死魂灵》译本是它的 B 。
  A. 第二部 B.第一部
  C.第一部和第二部 D.不完整的第一部
  42.对《死魂灵》书名的正确理解应是 D 。
  A.死去的农奴/死去的地主 B.人死后的魂灵
  C.死去的农奴 D死去的农奴/虽生犹死的地主
  43.泼留希金是《死魂灵》中的 D 形象。
  A.甜腻腻的梦想家 B.凶恶、顽固的旧式地主
  C.地主恶少式无赖 D.吝啬到病态的守财奴
  44.《死魂灵》中的乞乞科夫遍访四乡地主的目的是 A 。
  A.收购死魂灵以牟取暴利 B.向四乡地主催缴欠债
  C.探望老朋友巩固友谊 D.考察俄国农村庄园的现状
  45. C 是《死魂灵》这部作品的主要艺术风格。
  A.委婉含蓄 B.黑色幽默 C.含泪的笑 D.犀利的讽刺
  46.十九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罪与罚》的作者是: B
  A 托尔斯泰 B 陀思妥耶夫斯基 C 普希金 D 冈察洛夫 E 屠格涅夫
  47.《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中心内容是反映大学生 B 的犯罪与被惩罚。
  A 卡拉马佐夫 B 拉斯科尔尼科夫 C 梅思金 D 马尔美拉多夫 E 列文
  48.第一部给陀思妥耶夫斯基带来世界声誉的长篇小说是: D
  A 穷人 B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C 群魔 D 罪与罚 E 白痴
  49.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誉为“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的作品是: E
  A 卡拉马佐夫兄弟 B 群魔 C 白夜 D 白痴 E 罪与罚
  50.《罪与罚》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B 是人类苦难的象征,在她身上体现了敬奉上帝,承受不幸,通过痛苦净化灵魂的思想,被认为代表了作者“以自我牺牲来解救人类苦难”的理想。
  A 塔吉雅娜 B 索尼娅·马尔梅拉多娃 C 安娜·卡列尼娜
  D 娜塔莎·罗斯托娃 E 卡秋莎·马丝洛娃
  51.“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一名句出自以下的哪一部作品? A
  A 安娜·卡列尼娜 B 复活 C 死魂灵 D 战争与和平 E 少年
  52.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卷首题词“申冤在我,我必报应”被认为是理解这部作品的一把钥匙。这一题词引自西方的哪一部经典? C
  A 古希腊神话 B 荷马史诗 C 圣经 D 神曲 E 浮士德
  53.“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以这句名言精辟地概括了十九世纪农奴制改革之后的俄罗斯社会现实。这句话出自小说 D
  A 战争与和平 B 哥萨克 C 复活 D 安娜·卡列尼娜 E 一个地主的早晨
  54.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以两条情节线并行发展的独特结构著称于世。其中一条线索表现城市上流社会生活,以安娜·卡列尼娜的情节为代表;另一条线索则表现乡村庄园生活,以另一位重要人物的活动来贯穿。这个人物是 E
  A 卡列宁 B 奥布朗斯基 C 沃伦斯基 D 聂赫留朵夫 E 列文
  55.《安娜·卡列尼娜》中最能够体现作者托尔斯泰家庭幸福观的女性人物是 A
  A 吉提 B 佩托西公爵夫人 C 安娜 D 杜丽 E 卡秋莎
  56.高尔基的创作中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之作”的小说是 B
  A 在人间 B 母亲 C 阿尔达莫洛夫家的事业 D 克里姆·沙姆金 E 童年
  57.作为真实反映现实的一部经典之作,小说《母亲》取材于俄罗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这一事件就是 A 。
  A 1902年索尔莫沃工人五一游行 B 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 C 1917年十月革命 D 1861年农奴制改革 E 1905年民主革命
  58.1906年高尔基在美国完成了长篇小说《母亲》。小说突出塑造了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工人革命家 C 的形象。
  A 保尔·柯察金 B 叶甫盖尼·奥涅金 C 巴威尔·弗拉索夫 D 彼埃尔·别竺霍夫 E 安德烈·鲍尔康斯基
  59.高尔基被誉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之作”的小说《母亲》着力塑造了一位由逆来顺受家庭妇女转变为坚定的革命战士的母亲 D 的形象。
  A 塔吉雅娜 B 瓦丽娅 C 娜塔莎 D 尼洛夫娜 E 卡秋莎
  60.1906年在美国一边宣传革命、筹集革命经费,一边完成了长篇小说《母亲》的著名作家是 D 。
  A 罗曼罗兰 B 奥斯特洛夫斯基 C 阿·托尔斯泰 D 裴多菲 E 高尔基

海明威的名言三:《老人与海》优秀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内容该如何写?为了让各位老师有所参考,下面带来《老人与海》优秀教学设计内容,一起去看看吧!
  《老人与海》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借助资料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
  3、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 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⑵ 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2、教学难点:
  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二、关于《老人与海》
  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课文节选部分情节: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从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用鱼叉杀死一条灰鲭鲨,鱼叉被带走,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十磅;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分之一;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刀子折断;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大马林鱼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短棍丢掉又用舵把,大马林鱼再也没什么可吃的了,只剩下残骸……五个回合的搏斗结果却是一无所有,“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也没有”。
  三、教学过程
  1、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里,海明威描写了一些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形象,在这些下层人物身上,他塑造了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性格,《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形象就是这种性格的发展与升华。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可以说,这样一个形象,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2、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电报式风格”,在本文中,这种特点有哪些体现?
  ⑴ 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本文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海明威曾经对《老人与海》的原稿进行了两百多次的校阅,正如他自己所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里有村庄中的每个人物,以及他们怎么谋生,怎样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一切过程……”然而他砍伐了所有的冗言赘语,删去了所有别人写过的东西,删去了解释、讨论,甚至议论的部分,剪去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毫无生气的俗套,使小说单纯而集中。
  ⑵ 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在塑造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时,他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鲨鱼的来势凶猛,老人的沉着迎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逼真。如写鲨鱼出现的情形,“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涌现在太阳光下。”这段描写没有一个比喻句和形容词,但鲨鱼的凶猛、快捷,形势的紧迫却立刻展示在读者面前,清新洗练的叙述文字和反复锤炼的日常用语,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对大海的描写粗犷简洁,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⑶ 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如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出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这种描写本来都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读者读来便会过电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样的感觉,同惊惧,同紧张,同喜悦。海明威“打定主意放手让读者去如实地吸取印象”,而“不挤到对象与读者之间去碍事”,他要让对象与读者直接沟通,这也是这篇小说的场景描写如此震撼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⑷ 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隐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鲜明,感情越深沉含蓄。另外,为使“水下”的部分深厚阔大,他还借助于象征的手法,使作品蕴涵深意。
  3、难点探究:
  ⑴ 老人为什么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明确:这句话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小说中的老渔夫桑地亚哥虽然最终没能保住大马林鱼,但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⑵ 文中的独白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除了有关老渔夫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场面的描写,还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说中的硬汉子多是“哑巴公牛”,言语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渔夫桑地亚哥却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坚强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动的人,因此成为海明威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老人与海》优秀教学设计【2】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与文学功绩
  2、掌握内心独白对形象塑造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来把握人物——桑提亚哥这位硬汉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老人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
  教学方法:情境法 启发法 问题探究法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鲨鱼是一种凶猛的动物,是嗜血成性的“水下魔王”。假如有这样一个情境,有一天,你独自一人驾船在海上碰到了一条鲨鱼或几十条鲨鱼,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可是在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一个老人与几十条鲨鱼作战。是什么促使老人与之战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小说,从中我们可以收获许多。
  (二)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出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言:“几乎没有那个美国人比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三)故事梗概
  小说叙述的是古巴一位饱经沧桑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把十四天未捕到鱼了,在第八十五天,他又一个人出海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马林鱼却被鲨鱼吃掉。本文节选的主要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
  (四)分析小说情节
  我先给大家一些提示,大家可以根据搏斗的回合、搏斗的结果来分析。
  五次搏斗 搏斗结果
  用鱼叉杀死一条鲸鲨 失鱼叉,鱼被吃掉四十磅
  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 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用刀子杀死一犁头鲨 刀子折断
  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 半个鱼身被咬烂了
  用短棍劈打成群鲨鱼 大马林鱼只剩下残骸
  小结:老人与鲨鱼搏斗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一无所有,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五)分析内心独白
  通过大家的分工合作,我们理清了小说的情节。之前我们在单元解读中说过人
  物形象的刻画与小说情节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我们也讲过,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以从语言、外貌、神情、内心独白等方面入手。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作者主要从哪个方面来刻画他的呢?
  1、文中五次搏斗前与后老人的内心独白。
  2、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1)不能够阻止他来害我,但是也许我可以捉住他。(毫不屈服 充满自信)
  (2) 现在倒霉的时刻就要来到,我连鱼叉也给丢啦。Dentuso这个东西,极残忍,又能干,既强壮,又聪明。可我比他更聪明。(高度自信 斗志旺盛)
  (3)是把一个人养活一整个冬天的鱼啊。别那样想吧。歇一歇,把你的手弄好,守住剩下来的鱼肉。(接受现实 开创未来)
  (4)这一会他们可把我打败了。我已经上了年纪,不能拿棍子把鲨鱼给打死。但是,只要我有浆,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想法去揍死他们。(坚韧无畏 经验丰富)
  (5)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不过,也许他们还要向我扑来吧。可是,一个人在黑夜里,没有一件武器,怎么去对付他们呢?(处乱不惊 思考对策)
  (6)船还是好好的,他想。完完整整,没有半点儿损伤,只除了那个舵把。那是容易配上的。(永不气馁 充满希望)
  (六)分析人物形象
  让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及人物内心独白分析主人公形象。
  在武器简陋、孤立无援、鲨鱼轮番来袭的情况下,老人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斗争,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勇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形象。
  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可以说,这样一个形象,完美的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七)讨论交流
  《老人与海》发生在茫茫大海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人们认为他确实是一部好书,一本让人终身受益的好书,因为他给人们太多太多的人生启示。那么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呢?【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人生启示】
  (八)布置作业
  阅读《老人与海》可以领会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懂得如何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请写一篇读后感(800字左右),记下自己的读书收获。
[《老人与海》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老人与海鸥优秀教学设计
2.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3.《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4.《老人与海》教师教学设计
5.《老人与海》教学设计及反思
6.《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
7.《老人与海》优秀教案分享
8.《老人与海鸥》课文教学设计
9.《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0.《老人与海鸥》课堂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22032/

推荐访问:海明威老人与海名言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