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功能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6-27 15:00:03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篇一:[细胞膜的功能]高三下生物教学计划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高一生物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将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年级生物教师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年级生物教师教学计划(一)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组成生物体的分子与细胞、从细胞到生物圈的生命结构层次、细胞的分类、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组装细胞之阅读内容、研究元素与化合物、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人工合成蛋白质、人类的蛋白质组计划、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糖类的分类和功能、脂质的分类和功能、无机物的类型和功能、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细胞探微、物质输入与输出、跨膜运输、膜流动镶嵌模型、运输方式、通道蛋白质研究、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降低活化能的酶、酶作用的本质、酶特征、ATP、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色素的结构、光合原理和应用、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等内容。
  下学期要学习的内容有:遗传和进化、遗传因子、孟德尔实验、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基因、染色体、伴性遗传、基因本质、DNA、指纹技术、基因表达、生物信息学、密码破译、基因突变和其他变异、人类遗传病、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及应用、生物产业人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基因频率变化与进化、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化石标本的制作与产业、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针对以上教学内容,我准备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从宏观上把握生物教学内容。只有从宏观上加以把握,才能更好地抓住教学的主动权,了解章节内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否则,教材不能系统性地把握,就会陷入盲目性。
  第二,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第三,辨证地对待新教材体系,用扬弃的方法剖析教材。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多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使教学更富有人文色彩。对老教材的优点也要充分继承,因为新教材也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第四,认真把握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要多花时间,要离得开书本,要洞悉书本内容,只有深入才能浅出。上课要精神抖擞,与学生加强互动性。批改作业和试卷要细心认真。不靠搞题海战提高成绩,要高度重视书本知识,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上布置适量的配套练习使之提高。
  第五,要充分利用好教室内的教学平台和实验室的设施,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第六,在教学上,要注意向他人取经学习。珍惜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做到有付出一定要有收获。善于听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专家教授的讲课更要细心领悟学习。
  第七,生物科学是非常人文的一门学科,自己要认真研究高一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学上真正的主动。
  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会取得教学上更大的进步。
  高一级
  高一年级生物教师教学计划(二)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共六大模块,高一上学期学习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参照生物课程标准,共需36课时,共六章,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和细胞的生命历程。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知识,以及细胞研究的新进展和实际应用,这些知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模块必备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由于深圳学生在初中阶段开设的是科学课,一般科学课的老师专业是物理专业,所以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生物学基础打的并不是太扎实,因此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学初向同学们灌输生物课程的重要性,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多做实验或观看实验视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
  三、学期教学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物质统一性,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分析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判断和利用能力;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具体措施
  1.在教学处领导的指导下完成各项教研、教学工作
  2.全面贯彻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结合本组实际,进行教学改革。学习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3.组织好每周年级组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具体分工见教学进度表),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和解决策略、教材处理方式和讲授顺序、训练习题选择和知识的检查及落实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做好教后反思。
  4.完成作业批阅和评价工作以及教案、听课笔记的检查。
  5.认真做好新的教师传帮带工作,新教师要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备课组长也要跟踪听新教师的课,使他们迅速成长,尽快达到学校的标准和要求,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6.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现代化设备的利用效率。每位教师认真钻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制作课件,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
  7.加强网络教研,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加互联网互动平台,积极参加网络问题的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8.配合生物学科组搞好本学科集体教研工作,切实为提高学校生物整体教学水平和高考备考工作而努力,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9.完成本学期新课程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评价工作。
  10.规范实验室使用制度、做好各项文档工作。
  新学期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认真地完成各项教研任务。

篇二:[细胞膜的功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套试题

  北大师版初一生物下册教案篇一: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套试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
  一、填空题:
  1、食物的营养成份在消化道内被成物质的过程,就是消化。
  2、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进入的过程就是营养物质的吸收。
  3、消化系统是由和两部分组成。
  4、我们每天摄入的营养成份中,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份。
  5、牙齿的主要功能是、、食物,所以我们应保护好牙齿。
  6、小肠有、、三种消化液消化食物,所以小肠是消化的主要部位。
  7、一个成年人小肠长约5—6米,但其内表面积估计约200平方米,是因为小肠内表面有、、,增大了其表面积,有利于吸收,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8、食物中的、、不需要消化,就可以被消化道吸收,而淀粉最终被分解为,蛋白质分解为,脂肪分解为和后才能被吸收。
  9、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分泌的消化液是,汇集于中。该消化通过流入小肠,有乳化的作用。
  10、胃液是胃壁内的小腺体分泌的,含有酶,呈性;如果分泌过,会出现返酸,胃痛等现象。
  11、馒头、米饭,在口腔中充分咀嚼后变甜,是由于变为的结果。
  12、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吸收部分的和;大肠吸收、和部分;小肠吸收绝大部分营养物质,是主要的吸收部位。
  13、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造成的原因主要是和。
  14、肥胖是由于造成的,而身体消瘦可能是造成的。所以,日常生活中只有坚持做到,才能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15、人体所需6大类营养物质中,、、三类成分,虽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很重要。
  二、选择题:
  1、下列消化器官中,只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的是()
  A、口腔B、食道C、大肠D、小肠
  2、淀粉在消化道中最终被分解成()
  A、葡萄糖B、二氧化碳和水C、麦芽糖D、氨基酸
  3、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和水果的人会患()
  A、坏血病B、夜盲症C、脚气病D、佝偻病
  4、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的部位是()
  A、食道B、胃C、大肠D、小肠
  5、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
  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脂肪和蛋白质
  6、能促进小肠吸收钙和磷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CB、维生素AC、维生素BD、维生素D
  7、食用下列哪种食物可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A、发芽的马铃薯B、河豚C、毒蕈
  D
  8、可被胃液初步消化的物质是()
  A、糖类B、脂肪C、淀粉D
  9、在消化道中,几乎没有吸收作用的是(
  A、口腔、食道、胃B、咽、食道、胃
  C、口腔、咽、食道D
  10、下列物质中,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物质是(
  A、水B、无机盐C、菜油D
  11、下列均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组营养物质是(
  A、糖类、脂肪、维生素
  B
  C、糖类、脂肪、无机盐
  D
  12、人的消化系统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A、食管B、胃C、大肠D
  13、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
  A、胆囊B、肝脏C、胰腺D
  14、我们日常食用的米面等食物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
  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
  15、正常生长发育的青少年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应该多吃下列哪种食物
  ?()
  A、水果B、大米C、疏菜D
  (在括号内画“√”表示正确,画“×”表示错误)
  三、判断题
  (1)胆汁、胰液都注入小肠。
  (2)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由血液进入消化管。()
  (3)胃呈囊状,可容纳1—2升食物。()
  (4)蛋白质可先在胃内被初步消化。
  四、实验题:
  1、观察鸡小肠的结构,用肉眼观察小肠横切的内侧面可见有很多,将小
  肠纵向剖开,放入装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小肠表面有一层状突起,这些突起就是。
  2、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实验组的材料为“淀粉液+唾液”,对照组的材料为,加入I液后,对照组试管变成了蓝色,说明试管中存在,实验组试管不变成蓝色,说明试管中不存在,实验组中的已被分解为。
  五、连线题:将左右两部分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a、缺维生素A①、坏血病
  b、缺维生素B1②、佝偻病
  c、缺维生素C③、夜盲症
  d、缺维生素D④、脚气病
  六、识图题:
  图一图二
  1、在图上填写出图一、图二中各标号结构的名称。
  2、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因为它里面有图二中[]分泌的、[]分泌的,以及其自身腺体分泌的等三种消化液。
  3、营养物质的吸收:吸收部分水和酒精的是图中结构[];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部分维生素的是[]。
  七、阅读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报道:最后的一次全国营养调查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由于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平衡所导致的慢性疾病在增多,中国人群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和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
  其中,中国人群最严重缺乏的营养素有维生素A、B2和钙,普遍缺乏的有维生素B1、B6和维生素C,此外儿童缺锌,妇女缺铁,中老年人缺维生素C更为严重,我国5岁儿童体重不足检出率为10%—20%左右,生长迟缓检出率为35%,铁、碘、维生素AD缺乏等造成的营养性疾病也较多,这种状况将影响儿童的健康和智力发育。
  据介绍,维生素和矿物质被称为维量元素,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元素,营养专家指出,保持营养均衡,合理膳食最为重要,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是有益的,但盲目补充,单一补充某一种也是不科学的,最好在医生的疹断指导下进行营养素补充。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经济发展了,居民收入提高了,生活改善了,为什么反而因营养问题引起的慢性疾病在增多?
  2、引起中国居民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
  3、对于“中国人群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的现状,营养专家提出了什么建议?你作为中国人群中的一员应当做些什么?
  4、平常你是否也补充钙、铁、锌或复合维生素?使用的是什么产品?是在谁的指导下进行
  的?
  (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一、填空:(共40分,每空
  2
  1、某同学患急性肠炎,血液中的含量会增多;某同学受外伤后不易止血,血液中的含量可能较少。
  2、由心脏和组成了血液循环系统,其中是血液运输动力器官。
  3、血红蛋白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此时由于血液中含氧量,颜色所以此时的血液叫做血。
  4、贫血使血液运输的能力降低,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和铁丰富的食物。
  5、血液除运输功能外,还有作用,此外对的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6、人类血型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血型系统,包括四种血型。输血一般应以输为原则。
  7、血管可分为、静脉和毛细血管3类,体表看到的“青筋”是
  8、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脏每次收缩向动脉输出的血量叫做。
  9、血液不倒流是因为心房与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
  10、血液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叫。主动脉壁一张一缩的搏动,叫。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
  30
  1、高原地区氧含量较低,当地居民血液中(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
  D2、用手捏心脏各腔,感觉哪一个部位心壁最厚?(
  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
  3、下列哪项与毛细血管特点不相符合?(
  A、数量多,分布广B、管腔内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C、管内血流速度很慢D
  4、每升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为(
  A、(1~3)×1011C、4.2×10
  12B、5.0×1012D、(4~10)×1095、所有血管中,管壁最薄的是(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
  6、发炎时,(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浆D
  北大师版初一生物下册教案篇二: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9.1血液(教案)
  科目生物
  年级初二
  文件ce1010.doc
  标题第四章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血液
  章节第四章第一节
  关键词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
  内容
  第四章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血液
  教学目标
  1.知识(概念):贫血,发炎,血清,动脉血,静脉血,血浆的成分和功能;红细胞无核,含血红素,运输氧气;白细胞有核,可吞噬病菌,产生免疫反应;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
  2.能力: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以及练习显微镜的使用。
  3.态度和价值观:进行义务献血的教育。进行骨髓捐献的教育。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血液的成分和作用,了解血液的正常值,能够基本看懂常规化验单,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和实际结合。
  2.义务献血的教育和骨髓捐献的教育,应该从科学的角度讲清献血和骨髓捐献对捐献者的影响和对被捐献者的意义,并且让学生了解社会公众对此问题的看法,课堂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也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加入讨论,阐述观点。
  难点:
  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学生往往认为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所以要阐述清楚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建议授课时数为2课时。
  二、课前准备:
  (一)血液的成分
  课前一天,发“血液的成分”讲义,开放实验室,学生按讲义完成实验,讲义内容如下:
  医生诊断某些疾病往往要验血,人体失血过多,必须及时输血,可见血液
  对人体非常重要,那么,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什么功能?
  1.实验材料(四人一组):猪的鲜血10mL、注射器、20mL量筒、5%柠檬酸钠、试管。
  2.实验步骤:
  (1)用10mL注射器吸取1mL柠檬酸钠溶液放入试管内,用量筒取新鲜猪血10mL倒入盛有抗凝剂的试管内轻轻振荡,使之充分混和。
  (2)静置12小时。
  (二)观察凝固的血
  课前半小时,按实验讲义,完成演示实验准备工作。
  1.实验材料:猪血或鸡血,试管。
  2.实验步骤:取5毫升猪血或鸡血,置洁净的试管中,静止一段时间(如半小时)。
  (三)要求学生查阅育关血液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引言:阅读下面文字,并讨论。
  “能够输血是本世纪伟大的医疗成就之一,尽管输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血液疾病的危险,如艾滋病,乙肝等。但是,人类在医学领域的进展使我们相信,献血是安全的,输血也是安全的。不过,医学最终比不上这样一个“奇迹”: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心甘情愿地把鲜血捐献出来,以拯救他们从未谋面,不曾相识的人的生命”。——美国红十字会主席:伊丽莎白·汉福德·多尔
  讨论要点:输血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面临的挑战。
  讨论题目:1.谈谈输血的意义。2.在今日社会中,输血面临巨大的挑战,你认为挑战来自何方?3.谈谈你对文中“奇迹”一词的看法。
  讨论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同组同学围坐一起,小组长担任讨论小组的主席,负责记录同学的发言,控制讨论进程,主席要注意安排每一个同学发言,自由发表对讨论问题的看法,讨论时间为15分钟,教师在各组之间巡视,并参加讨论。
  总结:正如同学们提出的输血对人类有很大的意义,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它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世纪之症——艾滋病对输血的威胁,因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会使正常人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是无药可救的,死亡率是百分之百,输血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之一。另外,在我国,肝炎病毒的感染者在人群中占较可观的比例,特别乙肝是血液传染的,所以,不合格的血液非但救不了人的命,反而威胁人的生命。尽管如此,输血还是拯救垂危病人的最主要方法,那么,血液有什么作用呢?
  根据同学的回答,指出血液的功能:人体从外界摄取的养料和氧,被快速地运输(toandfromalllivingcells)。
  本节的主题是:血液。
  血液是循环系统的一部分。
  循环系统组成: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液、血管组成。是一个心脏和血管组成的遍布全身的封闭管道系统,血液就在这个封闭式的管道系统里循环流动。
  (二)实验:血液的成分
  观察《血液的成分》的实验结果。
  讨论:
  1.为什么加柠檬酸钠?
  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
  2.观察时,注意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部分?各呈什么颜色?各部分的容积比例大致是多少?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试管中的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一血浆,占血液容积的55%左右。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不透明,呈暗红色的是红细胞,在红细胞和血浆的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见,血液是由血浆有细胞组成的。
  (三)血浆
  1.性质:血浆是一种溶有多种物质的液体,略呈淡黄色。
  2.成分:含水分约90%血浆中还含有以下物质:
  (1)细胞所需的养分,主要是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多是由消化管吸收而来,经血液运输,供各部分细胞利用。其中血液中的葡萄糖占0.1%,此浓度为血糖浓度,正常人空腹时为100毫升全血中含80~120毫克葡萄糖。葡萄糖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提供能量,血液中无机盐的浓度小,为0.9%,此为生理盐水浓度。
  (2)细胞代谢废物,如尿素和尿酸等含氮废物。
  (3)蛋白质,简称血浆蛋白。其中有些与血液的凝固作用有关,一些免疫球蛋白也是血浆蛋白的一小部分。血浆蛋白在血浆中的含量占7%~8%,分子量大,使血液具有适宜的粘度和浓度,除此以外,血浆中还含有02和CO2。
  3.功能: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课堂讨论:
  (1)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时,是输鲜血还是血浆?
  烧伤病人血液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血液的浓度上升,粘度变大。所以在抢救时,应给病人输血浆,如输鲜血,血液粘度大,心脏负担大,反而威胁生命。
  (2)严重的贫血病人,救治时,如何输血?
  严重的贫血病人,由于红细胞减少,血液的浓度下降,应输浓缩的红细胞。
  (四)血细胞
  1.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讲义)
  通过实验一可知,血液中的重要成分之一是血细胞,血细胞的形态如何?
  北大师版初一生物下册教案篇三: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内容来自:文档资料库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套)
  第八章
  第1节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记叙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②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③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说明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难点①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
  人体的营养
  人类的食物
  ②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③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学方法课型课时安排探究实验探究课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在地上卷曲等;另一组是现在我国部分儿童少年过度肥胖的图片。提问:为什么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二组图片提出问题,且作出初步的结论?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结论:(1)两组图片上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是营养问题。(2)这两组图片中儿童少年是不是得了营养方面的病?一是营养不良,一是营养过剩。(3)是不是与生活环境有关?一个生活环境艰难,一个生活环境优越。总结并引出课题:是的,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差却是因为同一原因,就是都与营养相关,都是营养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健康,就是科学营养。科学营养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这就是这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小组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将熟悉的食物名称及其所含营养物质种类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组长负责安
  排、统计自己小组总共列举出多少种食物及其成分。在列举中要求能够简单地分出类别。交流营养成分。讨论食物究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统计,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
  2、演示实验:“蛋白质的检测”“维生素C的检测”,老师介绍双缩脲试
  剂和吲哚酚试剂的配制方法。小结色反应。通过以上演示实验,同学们知道了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方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里有一些食物,你能猜一猜这些食物中含有什么营养成分吗?(1)作出假设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即将检测的食品作出假设,填入下表。水无机盐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C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吲哚酚与维生素C溶液呈现褪
  (2)设计实验方案我们已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所要检测的食品的营养成分作出了假设,那么供检测的食品中是不是含有这些营养成分呢?请同学们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加以证明。
  小组讨论: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实验材料的选择,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预期的实验结果等。小结: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老师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探究方法。(五)课堂练习(课件演示)
  第2课时一复习提问
  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食物中营养成分有哪些?2、怎样检测蛋白质的,维生素C?二、导入新课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对人体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指导学习。三、学习新课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5、6页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讲解各种营养成分的食物来源和主要功能水:约占人的体重60%-——70%,是细胞达到重要组成成分。体内的养分等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运输到身体各个部分。无机盐:无机盐占量4%,作用十分重要,如,含铁、含磷的无机盐是构成牙和骨骼的重要成分。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厂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的供能物质。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和储存能量的物质。维生素;可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常见有维生素A、维生素C、
  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D。它们的生理作用和缺乏症见p6表。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体缺乏某些营养成分,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缺乏症状。作业;P8第1、2、3题
  板书
  第一节
  人类的食物
  一、食物中的营养成分1、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检测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大产热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作用1、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2、无机
  盐:含铁、含磷的无机盐是构成牙和骨骼的重要成分。3、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4、蛋白质:是构成厂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的供能物质。5、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和储存能量的物质。6、维生素;可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三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学目标①能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种种消化酶的作用。②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③能够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④能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⑤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活动中,学习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②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2、难点①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②认识酶在消化过程的重要作用。③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④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教学方法:探究活动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当我们见到美味可口的食物,总是又想吃又怕胖,这可怎么办呢?你有没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系统
  有同样的烦恼?难道食物中所有营养物质都会被身体吸收?有的人吃得再多仍然很瘦,有的人吃得很少也发胖,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观看小品:(课件演示)胖生:饭菜不好吃,我坚决不吃;饭菜好吃,我就狼吞虎咽。过了一阵,糟了!胃胀得受不了。哦,肚子又疼起来了。老师,我要上厕所。胖生:唉!我走路好累哦,跑也跑不动,穿衣服又难看,真羡慕你们那么苗条。哼!平时我还没有他们吃得多,真是喝水都要长胖哦!小结:看来,人体的消化吸收与体态的胖瘦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消化系统的组成演示用挂图或课件演示消化系统的整体形态和各部分的模型,辨护消化管
  各部分和消化腺各部分。小组合作学习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尝试说出
  消化管各部分的形态和位置。尝试描述消化腺的形态和位置。游戏把消化系统组成的各器官名称卡片,打乱顺序分发给参加排序游
  戏的同学,看看大家对它们的结构位置掌握的如何?2、消化道(1)、口腔讨论并小结:①牙:人体中的牙齿是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的臼
  齿。②舌:肌肉质的舌,主要的功能是辨别食物的味道、搅伴食物、辅助发音等。
  (2)、食管(3)、胃
  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
  小结: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位于腹腔左上方。(4)、小肠3、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能分泌消化液)
  演示:用挂图或课件演示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结构。小结: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胃液,肠腺分泌小肠液,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三)、本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白了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它们能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能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四)、巩固练习(五)、作业布置
  第2课时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复习提问:进化消化系统是由什么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导入新课:进入消化系统的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呢?食物又是怎样被消化的呢?演示实验讨论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如果细胞膜具有和
  透析膜相似的功能,请推测食物中的确良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呢?
  小结:淀粉不能透过透析袋,因为淀粉分子较大;而葡萄糖分子较小,能穿过透析袋进入烧杯内水中。因此,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管壁上皮细胞吸收。这一过程叫食物的消化。那么,在消化管内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哪些条件呢?(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创设实验情景: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小块馒头让他们细嚼馒头时,有什么感觉?提出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由学生根据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由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得出结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1、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讨论:“细嚼慢咽”的道理。
  (二)总结实验的过程情况(三)作业布置,写实验报告。
  第3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食物的消化
  复杂的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实现也是通过细胞完成的,营养物质首先要进入细胞才能被细胞利用,参与生命活动。食物中的有些营养物质必须经过加工后才能被人体利用。对,是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各种消化酶的怎样将大分子物质“拆”成小分子物质的。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口腔内的消化讨论小结食物入口,口腔中的器官会对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咀嚼、切断、撕裂、
  磨碎,使食物和消化
  液接触。口腔口舌的味觉可避免吃下有害的物质,在咀嚼食物时,又可借助舌的运动,将食物与唾液拌和在食团,以便吞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食物经咽吞下,食道受到食团的刺激,管壁的肌肉自上而下地扩张和收缩,交替活动,称为蠕动。2、胃内的消化食物进入胃内,唾液淀粉酶是否还能继续消化淀粉?不行,因为胃液是酸性的,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的胃液中失去活性。那么食物在胃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食团进入胃内,胃的肌肉收缩、蠕动,一方面揉碎食物,另一方面使食物与胃蛋白酶结合,在酸性条件下,胃蛋白酶活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3.小肠的消化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食物进入小肠后,进行最完全的消化和吸收。食物消化的过程。
  第4课时导入新课
  营养物质的吸收
  出示下列情境:医院里医生给一位病人诊断时说:“你尽管吃得多,吃得香,胃口好,但你还是营养不良。因为,你吃进去的东西不仅消化不好,而且吸收也不好。(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活动:观察鸡小肠的结构实验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的一段鸡小肠。
  讨论在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绒毛,用手指在肠膜表面左右抚摸,会有什么感
  觉?小肠内表面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呢?多媒体展示展示出一段小肠,先展示小肠内表面皱襞,然后展现皱襞上一个小肠绒毛,和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结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倍。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做微绒毛。2.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管内消化管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引,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引。讨论(1)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如何进入人体内的细胞呢?(2)人体的哪些部位吸收呢?(3)你认为吸收营养物质是多的是什么结构?为什么?
  营养物质吸收途径的动态过程:分别用各种符号表示水、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甘油、脂肪酸,通过动态过程展示这些营养物质分别被胃、小肠、大肠吸收的过程。(胃吸收少量水和酒精,小肠吸收大量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吸收的概念: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营养物质(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因为小肠细长,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表面积大大增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使营养物质很容易被吸收而进入血液,再由血液运送至全身,用于全身的生命活

篇三:[细胞膜的功能]生物学科教学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生物学科教学论文,请参考!
  生物学科教学论文
  发挥生物学科特色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其学习成绩一般都比较理想。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生物学是一门以自然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与手段很多,如野外实习、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生态调查、课外活动等等。本文仅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恰当选择切入点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课程知识,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例如,在讲“鱼的形态”时,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的外形、体色、体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们看到剪掉背鳍的鱼会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鳍的鱼游动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这些现象使学生们异常兴奋,自然激发了他们对理论学习的浓厚兴趣。
  又如,讲“酶的特性”之前先做一个实验:把少量的新鲜动物肝脏剪碎放入试管,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顿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这时再放入余烬木条,即可看到余烬复燃现象。(教学论文 )用这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导入酶的高效性的讲解,效果很好。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介绍学科研究新成就激发学生探索欲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以空前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科学家为之献身,生物领域中众多的未知数正期待着年轻一代去探索,去寻求答案。因此,在课堂上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可以有效地给学生以启迪。例如,当人们的器官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生命受到威胁时,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就是器官移植。为了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也为了预防移植后出现的排异现象,科学家们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带有人类某些基因的动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
  又如:模拟细胞膜结构研制成的“生物导弹”将会广泛应用于众多疑难病症的治疗中。“导弹”的外衣是磷脂双分子层,“子弹头”是蛋白质。把“生物导弹”注射进人体血液后,“子弹头”就会发挥识别作用到达病变部位,“导弹”随之定向爆破,施放药物,杀死病毒或癌细胞。治疗、肝癌、结肠癌的“导弹”已研制成功,在我国的中山医院,经手术和“生物导弹”治疗的肝癌病人寿命已延长五年以上。
  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发展的关注度,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生物学发展的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强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加强演示实验
  凡是应该让学生看到的,尽量让他们看到。例如,讲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时需要演示金鱼藻的放氧实验。这个实验虽不复杂,但常因季节的关系不能成功的演示,如因季节不合适,这部分内容可提前讲或用适宜强度的灯光代替阳光实验。当学生看到成串的气泡从叶片表面冒出、收集在试管中的气体使余烬木条复燃时,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又如,讲血液凝固的原因时,教师可以补充下列实验:用粗糙的木条不断搅动刚刚从动物体内流出的新鲜血液,木条就会缠上许多丝状物,其上粘有一些红色物质,是红细胞。洗去红细胞,丝状物呈现白色,这就是纤维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学生看到上述现象后会感到很新奇,想马上知道其中的道理,这时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讲述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就此讲清血浆和血清的区别。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准也不会搞糊涂了。
  2.边讲课边实验,尽量做到先做实验后得结论
  例如,讲骨的成分时,可以让学生取两条鱼肋骨,分别放在火上烧和放进稀盐酸中浸泡。实验过程中利用学生初一时学过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知识,引导他们观察骨的变化,启发他们自己总结骨的成分及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特性。并且实验前后分别称重,计算出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比例,进而让学生分析骨的成分与比例和骨特性的关系,归纳出骨的特性。课本中大多数的验证性实验,都可以将其与新课的讲授结合进行。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交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3.适当增加实验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
  只要课时允许,生物课可增加的实验很多,如在植物学部分可以增加以下一些实验:利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直接观察细胞膜的存在;把菠菜叶下表皮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滴中,观察气孔的开闭;观察黑藻叶肉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并做不同温度下流动速度的对照实验;观察红辣椒果皮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观察一滴水中的各种藻类等等。
  四、注重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水平
  教师在讲授自然科学知识时,首先注重的是语言的科学性,其次才是语言的艺术性,但决不能忽视语言的艺术性,因为它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唤起
  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学生集中精力。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要简炼,逻辑性强,听起来顺理成章,且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二是要生动,运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如讲述物质过膜方式时,可将自由扩散比喻为坐滑梯,将协助扩散比喻为骑自行车下坡,将主动运输比喻为骑摩托车爬坡。三是有节奏,快慢适度,注意语气、语调,并有适当停顿。凡是重点、难点知识的讲授,速度一定要放慢些,语气要加重些,语调要放低些。四是富有感染力,生物教师以自己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生物科学家的崇拜、为生物科学成就所激励而产生的激情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立志于生物科学的研究。
  五、加强生物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它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例如,讲“食物的热量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制定一顿午饭的营养配餐,提供的热量大约1100千卡。配餐要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要低、蛋白质中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各占一半、动物蛋白中肉蛋白和鱼蛋白各占一半,这样可以达到各种氨基酸种类互补,保证必需氨基酸的摄入,同时食物中要有一定量的蔬菜,保证维生素的供给和充分发挥纤维素清扫肠道的作用。又如,讲“性别决定”时,讲到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不同,导致男、女在某些性状上的差异,以及生男生女的原因和包括我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现状,将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在学生中普及这方面的科学知识,通过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增强学生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和改变这种现状的责任感。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条重要途径。但这一过程的实施必须从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19686/

推荐访问: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