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手抄报]防震手抄报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6-27 10:00:03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篇一:[防震手抄报]小学生地震常识手抄报内容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生地震常识手抄报图片内容,仅供参考,谢谢阅读!
  地震常识手抄报图片
  地震时如何避险
  专家指出,在震中及附近地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时间,作为个人,应当保持冷静,并在12秒内作出正确躲藏的抉择,绝对不能跳楼,不能夺窗而逃。
  1、地震时楼房内家庭成员可暂躲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家俱下,或躲在楼房卫生间等小开间房内。
  2、地震时注意要用随手物件护住头和捂住口,避免砸伤或被泥沙烟尘呛住。
  3、家庭成员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关火和断电,防止被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
  4、高层楼房里的人员不可使用电梯,不要向阳台跑,尤其不可跳楼。
  5、在街道上的行人,不要躲避在电线变压器、烟囱及高大建筑物附近。
  6、正在行驶的车辆应紧急停车,设法停在开阔处,车上乘客要抓住座椅或车上牢固物件,不要随意下车。
  防震自救儿歌
  大地晃,桌椅摇,地震危险躲再逃。
  披着裤子遮住头,蹲在床边把空留。
  厨房里,远离火,卫生间站水管边。
  幼儿园,学校里,两课桌间找安全。
  挨着窗户塌得快,玻璃碎了扎小手。
  大震小震有间隔,抓紧时间到门口。
  抬头看看啥危险,不坐电梯一楼梯。
  小孩大人排成队,顺着右边有序走。
  出了屋门找草坪,两楼中间莫停留。
  万一被压别慌张,保存力气不哭喊。
  砖头敲墙一二三,等待救助要时间。
  伤口流血要按压,按在上头不松手。
  全身疼痛不乱动,头要抬高背要挺。
  哼哼儿歌想爸妈,大手会把小手拉。
  地震自救
  在震区中,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坚固的墙体,塌下来时可以承受住形成空间的地方。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
  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在楼房里时, 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在户外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
  地震口诀
  遇到地震不惊慌,镇静听从老师教。
  先后有序慢慢走,不抢不挤好宝宝。
  来到操场有秩序,一个一个往外跑。
  记住地震小儿歌,一定一定要记牢。

篇二:[防震手抄报]防震减灾手抄报.


  防震减灾手抄报讲解了如何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帮助大家了解防震知识、灾后自救方法。

  地震时如何保护自己?
  震前应做哪些准备?地震来临,在民房中、在公共场所怎么避震?专家提出,学习必要的防震知识,提高防震意识,做好防震准备,对更好地保护身处险境的自己大有好处。
  震害防御专家说,地震前应做好防震准备,如清理杂物,保持门口、楼道畅通;固定高大家具,将重物下置,防止倾倒伤人;准备电筒、创可贴、水等物品,做成家庭防震包;腾空牢固家具的下方,以备藏身。
  地震来临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静,并灵活选择藏身之所:震时应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室内避震时应选择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如内墙墙根、墙角等,或躲避到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震时切记不要跳楼、不要站到阳台上和窗边。
  学生在教室上课时遇到地震,老师应疏导学生迅速抱头躲入课桌下,待地震过后迅速撤离;在操场的学生可原地蹲下,注意避开附近的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中。
  在商场、影剧院等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应尽快找到结实的柜台、低矮家具或柱子边、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同时注意预防高空落物伤人。在户外遇到地震时,应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并注意避开变压器、电线杆、广告牌、高烟囱、水塔、过街桥、立交桥等构筑物。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地震时,在街上行走时如何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车间工人如何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篇三:[防震手抄报]安全法制教育手抄报


  我们国家有一句俗话:“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是的,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人们的生活就没有条理。下文就是小编与大家分享的安全法制教育的手抄报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法制宣传教育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法制使人生更美好》。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的什么日子吗?对了,是我国的法制宣传日。
  所谓法制,就是用来约束我们一言一行的规定。而我们应该做一个文明的学生,让自己得到身心的健康成长,做一个守法的公民。时刻都要以法律为我们心中的准绳,时刻紧省自己的行为举止以及自己的思想,一旦有脱轨的现象就一定要及时规范过来,千万不要走错人生的道路。否则会令你后悔终生的。
  我们国家有一句俗话:“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是的,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人们的生活就没有条理。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拿我们的交通来说吧:如果,没有条条款款的规定——红灯停,绿灯行。那么车辆不必停车等待绿灯,这时就极容易发生车祸,酿成惨不忍睹的悲剧。但是有了法制,就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条理,使社会更和谐,也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就可以减少惨不忍睹的悲剧产生。
  在前几天,我听到了一条令人发指的事件。在一个某地,几个孩子,最大的14岁最小的才十一二岁,他们在一个山坡上玩耍,由于,最小的一个小男孩与其他的几个孩子闹矛盾。于是那几个孩子对这个小男孩拳打脚踢,完后又挖了一个坑,把小男孩埋在了里面。只有头露在外面,然后最大的一个孩子就用打火机烧那个小男孩的耳朵。烧后还觉得不过瘾,就用稻草盖在那个男孩的头上,然后又把稻草点燃。火越来越大,那几个孩子还在那儿哈哈大笑。丝毫没有因伤害他人而紧张和恐慌。这几个孩子就是心中没有法律的存在,没有法律的意识,肆意妄为。而事后才追悔莫及,只不过这已经迟了。所以,我们首先要知法,做到心中有法,再要守法。与法同行,人生才会幸福美好!
  我们也知道,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在网络上有很多东西,有的可以帮助我们,但是也有危害我们的信息。所以,我们应该分辨上面的好坏。我不相信那几个孩子能做出这么禽兽不如举动,难道他们就没有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干扰吗?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扰,学会排斥不良的信息。这样才会是你的人生更美好。
  而我们,作为一名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我们的法律意识还不到位,社会经验还很少,所以我们应该遵守法律,遵守《中小学生守则》还要熟读与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需要我们知道的法律条规。我们既要做到知法又要做到守法。还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让它成为自己最强大的武器。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次,一定不要与法律作对,因为法律是神圣的!是严肃的!
  同学们,法律就像一把利刃,它既规范我们的人生,又是我们最强大的武器。我们就用它来谱写出自己的美好人生吧!用它来奏出自己的美好人生吧!

  小学生普法小知识
  1.独自在家时有人叫门怎么办?
  自己在家遇到有人敲门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19192/

推荐访问:防震减灾手抄报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