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的多样性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6-24 19:00:01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生物的多样性]关于地球的手抄报内容大全

  地球手抄报内容【一】
  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在中国,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大约已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5000种植物已处于濒危状态,这些约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20%;大约还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已有三大酸雨区。中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已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九)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东海)等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 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美国在资源保护与回收法中规定,所谓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地球手抄报内容【二】
  **年4月22日是第**个“世界地球日”,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臭氧层大面积减少,紫外线照射严重,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温室效应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自然资源日渐枯竭,天空已不再像往日那样湛蓝,小鸟逐渐稀少。以前七十年代人人喊打的麻雀,现在已是国家保护动物,河流也缺少了昔日的碧绿,以前河里游动着五彩的小鱼和那欢蹦乱跳的小虾,早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那杂乱的水草和浑浊的河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我们生活的一大问题,改善我们的环境状况已迫在眉睫。在第42个“世界地球日” 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倡导绿色消费、支持绿色生产、共建绿色家园;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为此,提出如下倡议:
  一、倡导绿色生活:
  1、尽量在家里或餐厅就餐,不使用难降解的方便袋、泡沫饭盒和一次性筷子,少用塑料袋,远离白色污染,坚决抵制白色垃圾。
  2、少用甚至拒绝用瓶装饮料、水等,出门尽量自带水杯。美国环境科学家研究得出,瓶装水消耗的能量是经过净化、可以饮用的自来水的1100~2000倍。全世界每年仅生产塑料瓶就消耗了5千万桶石油。换个角度说,每一瓶水就相当于1/4瓶油。
  3、选择绿色包装——减少垃圾灾难,拒绝过分的豪华包装。化妆品、保健品特爱用包装诱人,许多却是害大于利。
  4、拒食野生动物,尤其不要吃人类的益友——青蛙,因为一只青蛙1年内大约能吃掉1.5万只昆虫,其中主要是害虫。
  5、消费肉类要适度。生产1公斤牛肉消耗的水资源是1公斤面包的25倍,过度放牧还是造成全球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对肉类的消费要节制和适度,不要既给环境造成压力,又给自己的身体造成负担。
  6、拒绝购买高山茶、高山蔬菜。高山茶、高山蔬菜让台湾的森林消失、破坏山地的水土保持,使山地无法发挥储存水分的功能,又大量使用农药与肥料,污染水源与水库的生态。
  二、倡导文明行为:
  1、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用举手之劳自觉维护周边环境的干净整洁,爱护环境,不论是在室内室外,不乱扔垃圾,做到将垃圾带走,把道德留下。
  2、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消耗,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使用环保布袋,少用一次性塑料袋,自备餐具、保温瓶等(既能保证安全卫生又保护环境);清理“白色”污染,把废塑料袋打个节再扔进垃圾箱。
  3、自觉保护生活环境,积极参与社会绿化美化活动,保护生物,保护绿地花木。爱护绿色,不随意践踏草坪,采摘花朵,不乱折树木;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将爱心留给新的生命。
  4、生态旅游:郊游及远足自备降解垃圾袋,做到文明出游;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不进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5、使用环保电池,防止汞、铬污染、做好废旧电池等污染环境物品的回收;慎用洗涤剂,减少水污染。
  6、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在环保专家看来: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没有真正的垃圾。垃圾分类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一个资源循环型的社会。混装垃圾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都会污染土地和大气,而分装垃圾则会促进无害化处理;混装垃圾增加环卫和环保部门的劳作,分装垃圾只需我们的举手之劳。3lian.com
  7、短途出行尽量不要开车,多走路、骑单车、利用公共交通系统,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树立节约观念,养成节约习惯:
  (一)、节约纸张、注重环保:
  1、节约用纸,必要时才用纸张打印,尽量双面使用。安排把废纸回收再生,可以回收的资源要回收再利用;
  2、尽量少的使用餐巾纸,使用再生手纸或手帕。
  (二)、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 :中国是全球排名第十八位的缺水国。据水利部统计,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最为严重。法国目前节约用水的宣导政策是“一星期洗一次澡”,如果我们的用水量持续恶化,我们也将面临相同的处境。因此,请做到:节约用水,关紧水龙头,平时多用器皿以循环利用水资源;(详见节水小常识)
  (三)、节电节能 ,环保低碳:节约1度电就会少消耗330~400克当量的煤,少排放1千克左右的二氧化碳和30克左右的二氧化硫。让我们用自己细小的行动去减缓地球变暖,阻止大气污染:
  1、夏季尽量将空调调高一两度。26℃足以适应人体需要。夏季空调调高1℃,如每天开10小时,那么1.5匹空调机可节电0.5千瓦时。空调耗电是季节性的需求,约占夏季电力高峰期负荷的40%左右,省电空间极大。
  2、不用电器时要切断电源,节电10%能看见。不要将电器置于待机状态下。在待机状态下,电视机每小时平均耗电量 8.07瓦,空调3.47瓦,显示器7.69瓦,PC主机35.07瓦,抽油烟机6.06瓦。
  3、少乘电梯爬楼梯,既省电力又健体;家用电器仔细挑,节电省钱都重要;灯泡换成节能灯,用电能省近八成。
  4、节约用电,在任何地方做到人走灯灭,白天尽量利用自然光,不使用电灯;睡觉前检查卫生间灯是否关好,杜绝出现 “长明灯”的现象;不使用违规电器,电脑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暂时不用时,应把显示器关上;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

篇二:[生物的多样性]精选七年级生物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白云B、石头C、雪花D、山羊
  ()2、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B、陆地生态系统
  C、生物圈D、森林生态系统
  ()3、光线弱的时候,应该使用显微镜的
  A、大光圈和平面镜B、大光圈和凹面镜
  C、小光圈和平面镜D、小光圈和凹面镜
  ()4、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物象在视野的右下角,要想把物象调整到视野的中央,应该把物体(玻片标本)往什么方向移动?
  A、右下方B、左下方C、右上方D、右上方
  ()5、一台显微镜有两种目镜(10X,20X),有两种物镜(4X,10X)。当我们在使用10X的目镜和10X的物镜观察时,可以观察到视野中有6个细胞;此时如果调换成20X的目镜和4X的物镜来进行观察,在视野中可能看到的细胞数目为
  A、3个细胞B、4个细胞C、5个细胞D、7个细胞
  ()6、生物的分类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A、界,门B、纲,目C、界,种D、门,科
  ()7、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
  A、生长B、新陈代谢C、应激性D、发育
  ()8、动物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首先分裂成两个的结构是
  A、细胞核B、细胞质C、细胞膜D、细胞壁
  ()9、细胞中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核C、细胞膜D、线粒体
  ()10、生物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中,能够为生物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A、蛋白质,水和无机盐B、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
  C、蛋白质,脂肪和糖类D、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11、存在于生物体体表和体内管腔壁的内表面,起到保护作用,且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的动物组织是
  A、分生组织B、上皮组织
  C、结缔组织D、肌肉组织
  ()12、主要存在于植物体的根尖,茎尖,且细胞比较小,细胞壁薄,细胞核比较大,细胞质粘稠,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组织是
  A、分生组织B、营养组织
  C、疏导组织D、保护组织
  ()13、下列植物的器官中,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的是
  A、根B、茎C、叶D、花
  ()1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
  B、拉马克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C、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生物学”这个名词
  ()15、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A、所有动物细胞B、含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
  C、所有植物细胞D、含有线粒体的植物细胞
  ()16、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甘蔗和花生的食用部分,分别是植物的哪个器官
  A、茎和种子B、叶和根C、种子和果实D、根和种子
  ()17、苹果在没有成熟的时候,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同时还有酸涩的物质,这些酸涩的物质和叶绿体分别存在于细胞的
  A、细胞核和细胞质中B、细胞质和液泡中
  C、细胞质和细胞核中D、液泡和细胞质中
  ()18、在显微镜的构件中,转换器和遮光器的作用分别是
  A、调换目镜和调节光线的强弱B、调换物镜和调节焦距
  C、调换物镜和调节光线的强弱D、调换目镜和调节焦距
  ()19、下列哪个细胞更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A、1立方厘米B、1立方微米
  C、1立方毫米D、1立方分米
  ()20、在对洋葱表皮细胞进行染色的时候,我们使用的染液是
  A、碘液B、生理盐水C、清水D、细胞液
  二、填空题。
  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四个部分。
  3、人和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分别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4、一棵树从小树苗长大成为参天的大树,是由于该树的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的结果。
  5、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需要进行物质交换,得到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细胞需要排出内部产生的废物,同时选择吸收外界的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6、我们把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多样性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7、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法,它的重要步骤是: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8、生物体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组织。
  9、高等动物和人体有八大系统,分别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它们相互协调配合,使人或动物体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10、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对光是非常重要的。对光时,首先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
  三、问答题。
  1、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时,我们如何判断该污点是在目镜上、物镜上,还是在玻片上?
  答:
  2、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的饮食习惯,你认为是否合理,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进?
  答:
  7年级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每个小题1分,共20分。
  1-5DCBAD6-10CBADC
  11-15BADCB16-20ADCBA
  二、填空题
  每个空1分,共10分。
  1、细胞
  2、细胞壁
  3、神经组织
  4、细胞数目
  5、细胞膜
  6、生态系统
  7、作出假设
  8、结构、功能
  9、消化
  10、低倍
  三、问答题
  每个小题4分,共8分。
  1、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随之而转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1分),反之,则没有在目镜上(1分),再移动玻片,如果污点随之而移动,说明污点在玻片上(1分),如果没动则说明污点在物镜上(1分)。
  2、本小题答案应该比较广泛,贴近生活,只要学生能够写出4个方面(不是胡乱写的),就可以得4分。

篇三:[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性污染教案

  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教案篇一: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体会作者在对比中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2.学习运用举例,类比等方法说明深奥的科学事理。
  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处处皆科学
  4、增强学生的想象、探究、实践操作能力
  一、
  三、新课讲解:
  (2)说明顺序: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
  问题探究:
  (1)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会认为这“不是件寻常小事”?
  普通人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只会感到新奇,不会考虑更多的问题;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此就会考虑许多问题:甲虫是从哪里来的?甲虫是如何到这里来的?甲虫的生态是怎样的?甲虫是否会对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影响?……他们是不会视而不见的。
  (2)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文章第2段已经写到,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由于进行缓慢,并受到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么它们的迁移速度就会极大地加快,也会很容易地突破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3)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整体把握:
  (1)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2)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的威胁。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目前,生物学界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持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3.知识拓展:
  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④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⑤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入侵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⑥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⑦来源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棕色树蛇,使太平洋关岛上11种鸟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绝迹。
  1.薇甘菊
  薇甘菊学名小花假泽兰,是一种攀援植物,繁殖能力极强。薇甘菊所"到"之处,像被子一样包裹树木,覆盖花草,受其侵害的植物或者被绞杀、重压致死,或者因缺少阳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枯萎。
  2.飞机草
  飞机草为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瘦果能借冠毛随风传播,其果成熟季节多为干燥多风的旱季,扩散力强,蔓延迅速;种子休眠期短,在土壤中不能存活长久;飞机草可危害多种作物,侵犯牧场,当其长到15厘米或更高时,会明显侵蚀土著物种,还能放发出化感物质,有较强的异株克生作用,可抑制邻近植物生长,还能使昆虫拒食。其叶有毒,含香豆类素的有毒活性化合物;用叶擦皮肤可引起红肿、起泡,误食嫩叶会引起头晕、呕吐,还可引起家畜、家禽和鱼类中毒。
  3.大米草
  又称互花米草,也称大米草,因其种子酷似米粒而得名。随着它的蔓延,不但侵占大面积近海滩涂,使沿海养殖的贝类、蟹类、藻类、跳跳鱼等生物大量窒息死亡,而且还使一些港道淤塞,影响海水的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大片红树林消失。
  4.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二、
  三、
  什么是生物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的污染物是活的生物,能逐步适应新的环境,不断增殖并占据优势,从而危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生活。
  生物性污染分类如何?
  四、生物性污染的特点?
  1.预测性难
  2.潜伏期长
  3.破坏性大
  五、造成生物性污染的原因
  自然因素:自然状态下由于生物或天气等自然因素造成的生物迁移。如外来种的自然入侵
  人为因素(较多):人力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如赤潮和水华
  六、生物性污染的防治
  1、赤潮和水华类生物性污染: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及时进行处理。
  2、生物入侵类生物性污染:主要采取预防的措施。引进外来物种时一定要慎重。
  3、微生物污染的防治:控制致病的细菌、病毒等排入水体和土壤,也是预防生物性污染的重要措施。
  【布置作业】做思考与探究
  教学设计板书
  随堂练习:
  1、
  D、对本地物种没有影响
  2、在进出口口岸,进出口检疫部门要对进口货物进行严格检疫,严格禁止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害虫流入境内后,将(ABC)
  A、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B、一般会缺少其天敌
  C、对境内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来源:学.科.网]
  D、不适应新环境,很快灭亡
  3、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B)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B、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
  C、树木的大量砍伐
  D、海洋石油的开采
  4、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引进的水葫芦、紫茎泽兰等外来物种急剧增长,甚至取代了当地的优势物种,这一现象引起各界的关注。请根据生态学原理回答:
  (1)外来物种在侵入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是
  和。
  (2)外来物种对原有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
  是。
  答案:没有天敌环境条件适宜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入侵的警示》教案设计
  武汉市青山区教育局科技站李正
  【授课内容】《生物入侵的警示》(湖北美术出版社初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入侵的基本成因及相关科学知识;尝试提出
  解决身边的生物污染措施。
  2、过程与方法:体会科学家在科学实践中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
  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鼓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实践探究,合作互助探索原
  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意识,向学生
  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体验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生物入侵的危害及识别外来生物污染。
  【教学难点】
  生物性污染的防治。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结合教师点拨。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系列视频);挂图《生物性入侵种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生物入侵的警示
  一、生物入侵的定义:经自然或人类的途径;异地繁殖;造成严重危害
  二、环境污染类型: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
  三、预防生物入侵的方法:意识;放养;物种;检疫
  【教学反思】
  《生物入侵的警示》这一节内容涉及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与生活生产联系比较大,是比较前沿的知识,,再加上本节课有大量的视频及图像实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多让学生参与,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采取了合作教学启发教学,学生讨论的很热烈。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分组讨论,派代表阐述问题,具体解决步骤和前沿知识可以让学生提前上网查找。但由于本节课介绍的一些定义类型、原理和方法,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点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加深、巩固和升华。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点基础上形成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好习惯,为保护生态平衡做出自己的贡献。
  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教案篇二:第八章水体污染及防治教案
  第八章水体污染及其主物防治
  水体是指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招泽、水库、地下水、川和海洋等。
  水体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的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底泥及水生生物等完整生态系统,它是地表被水覆盖的自然综合体。
  水体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中的数量达到破坏水体原有功能的程度。
  我国水资源总量相对较丰富,地表径流总量为27万亿m3,占世界第六位;相当于陆地流总量的5%。
  但我国入均占有水量非常少,人均占有地表水仅2639m3,居世界第110位,世界人均径流量的四分之一。
  我国城币缺水更为严重,全国统什有434个城市缺水,其中50个城市属水荒城市。我国有三亿多亩农田受干旱威胁,成灾面积约1亿亩,14亿亩草场缺水。农村有5000多万人饮困难。3000多万头牲畜缺水。我国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
  2000年全国工业(不包括火、核电工业,下同)废水排放量为509亿m3,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239万t和113万t。
  东部地区工业废水及COD、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排放量的49%、55%和40%;中部地区分别占35%、31%和40%;西部地区分别占16%、14%和20%。
  2000年全国城镇(包括所有具有下水管网的建制市和建制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29亿m3,城镇生活污水中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655万t和69万t。
  东部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及COD、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城镇排放量的57%、62%、58%;中部地区分别占27%、27%、30%;
  西部地区分别占16%、11%、12%。
  全国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辽河、海河和松花江)、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及近岸悔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黄河断流时间最长的年份
  废污水排放量的变化1980~2000年,全国城镇生活用水由81亿m3增加到325亿m3,年均增长率达7.2%;工业用水量由418亿m3增加到1163亿m3,年均增长率达5.3%。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之和占总用水的比例由11.3%提高到26.5%。与用水量增长趋势一致。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开展水体污染及其生物防治的研究是污染生态学中重耍的研究课题。
  污水灌溉、氧化塘和上地处理系统是污水生物处理的重大措施
  第一节污水灌溉
  污灌增加的原因:
  水土分布不均匀,华北、西北
  污水排放增加,农业用水矛盾加大
  概念
  污水灌溉指污染物质来源于集水面积的地面上(或地下),如农田施用化肥和农药,灌排后常含有农药和
  化肥的成分,城市、矿山在雨季,雨水冲刷地面污物形成的地面径流等。面源污染的排放是以扩散方式进行的,时断时续,并与气象因素有联系。
  3、从污染的性质划分,可分为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物理性污染是指水的浑浊度、温度和水的颜色发生改变,水面的漂浮油膜、泡沫以及水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增加等;化学性污染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污染,如水中溶解氧减少,溶解盐类增加,水的硬度变大,酸碱度发生变化或水中含有某种有毒的化学物质等;生物性污染是指水体中进入了细菌和污水微生物等。
  事实上,水体不只受到一种类型的污染,而是同时受到多种性质的污染,并且各种污染互相影响,不断地发生着分解、化合或生物沉淀作用。
  4、从污染成因上划分
  可以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自然污染是指由于特殊的地质或自然条件,使一些化学元素大量富集,或天然植物腐烂中产生的某些有毒物质或生物病原体进入水体,从而污染了水质。人为污染则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包括生产性的和生活性的)引起地表水水体污染。
  三、学生作业
  1、讨论在生活中你看到或听到的水污染情况怎么样?
  2、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二课时
  第一单元水污染及防治
  第二课水体污染的危害
  教学目标:1、知道污染物的种类。
  2、了解水体污染的危害及原因。
  教学重点:水体污染的危害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污染物的种类
  1、有机物污染的特征是耗氧,有毒物的污染特征表现为生物毒性。
  2、从环境科学角度则可分为病原体、植物营养物质、需氧化质、石油、放射性物质、有毒的化学品、酸碱盐类及热能8类。
  水体污染
  3、悬浮物
  无机有害物如砂、土等颗粒状的污染物,它们一般和有机颗粒性污染物混合在一起,统称为悬浮物(SS)或悬浮固体,使水变浑浊。还有酸、碱、无机盐类物质,氮、磷等营养物质。无机有毒物主要有:非金属无机毒性物质如氰化物(CN)、砷(As),金属毒性物质如汞(Hg)、铬(Cr)、镉(Cd)、铜(Cu)、镍(Ni)等。
  二、水体污染的危害
  1、长期饮用被汞、铬、铅及非金属砷污染的水,会使人发生急、慢性中毒或导致机体癌变,危害严重。
  2、有机有害物如生活及食品工业污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有机有毒物,多属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质如农药DDT、六六六等、有机含氯化合物、醛、酮、酚等。病毒危害主要表现为传播疾病:病菌可引起痢疾、伤寒、霍乱等;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肝炎、小儿麻痹等;寄生虫可引起血吸虫病、钩端旋体病等。
  3、含植物营养物质的废水进入天然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耗去水中溶解氧,造成水中鱼类窒息而无法生存、水产资源遭到破坏。水中氮化合物的增加,对人畜健康带来很大危害,亚硝酸根与人体内血红蛋白反应,生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能力,使人中毒。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是形成亚硝胺的物质,而亚硝胺是致癌物质,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可诱发食道癌、胃癌等。
  4、石油污染,指在开发、炼制、储运和使用中,原油或石油制品因泄露、渗透而进入水体。它的危害在于原油或其他油类在水面形成油膜,隔绝氧气与水体的气体交换,在漫长的氧化分解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水中溶解氧,堵塞鱼类等动物的呼吸器官,黏附在水生植物或浮游生物上导致大量水鸟和水生生物的死亡,甚至引发水面火灾等。
  三、造成原因
  造成水体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向水体排放未经妥善处理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施用化肥、农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水冲刷而进入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15542/

推荐访问:生物多样性公约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