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手抄报图片]戏曲手抄报图片大全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6-18 19:00:03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1) [戏曲手抄报图片大全]普通话手抄报图片

  手抄报的编排设计,总的要求是:主题明确,版面新颖美观。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普通话手抄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普通话简述
  语词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1949年新成立的北京中央政府确定现代标准汉语由国语改称普通话。
  概念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各国都有自己的通用语言(官方用语、首都官话)——无论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都是语言方言众多而推行各国的标准用语以利于人们广泛交通。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即汉语普通话,是中国历代官方推行的修正型的首都雅音(区别于首都胡同音)。要区别三个概念:首都雅音即首都官话,首都胡同音,修正型的首都雅音。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后历时八百多年。由于经济政治的集中,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方的通用语言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官话”,“官话”也就逐渐成了各方言区之间共同使用的“共同语”;另一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的白话文学作品,特别是元明以来的戏曲,也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这样,北京话就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清朝末年,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汉民族共同语实际上已经形成。 新中国的普通话以北京官话语音(区别于北京胡同话)为基础音,加以部分修正(主要是吸收滦平话的特点如直接、清晰、明确)。以滦平话为主要标准——滦平话是北京官话的推行区、记录区,小小区别于北京胡同话。
  普通话是规范化的,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推行
  来源:现代汉语标准语,孕育于中原的中原官话(所以现代人读唐诗宋词元曲一般都能押韵),从《唐韵》到宋代《广韵》是继承,定于元明,是“官话”体系。明初定都南京,南京官话被推崇,以南京官话为官方语言,金陵雅音(以《洪武正韵》为规范)以古中原雅言正统嫡传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的标准音。朱棣夺取建文帝的帝位,迁都北平(改为京师,称北京),以南京人为主、从全国各地迁徙数十万贵族、富户、民众。以南京官话为主要基础影响元大都语音,经历明朝整个时代的过程,北京官话(异于北京胡同音)初步形成。
  清末:清代贵族学习和推广北京官话,在雍正年间在南方方言区推广基于北京音的官话,设立“正音书馆”。 公元1909年,清政府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当时通用的官话正式命名为国语。这是清代汉语首次得到官方命名。
  民国:
  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后年2月在北平召开了“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了史称老国音的国音系统,确定了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国音,具有入声。同期并制定了注音字母第一式。1913年,新建立的民国政府制定的老国音虽以北京音为主,但为了兼顾各地,仍具有南京官话的特征,如有入声等。当时预定为官方语言的国音是南京话和北京话的结合: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尖团音,平、上、去声调按照北京话,而部分韵母、入声音调按照南京话,成为一个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复合普语言。1918年(中华民国七年)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以“折中南北牵合古今”为原则,包括保持入声特征,主要由北京官话和南京官话混合提取创造。1919年4月21日,北洋政府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1919年9月编辑出版了《中华民国国音字典》。1920年,由于《国音字典》语音标准与北平语音标准产生的矛盾,爆发了“京国之争”。同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英文科主任张士一发表《国语统一问题》,认为注音字母连同国音都要做根本的改造,不认同国音,主张以北平音为国音标准。1921年,中华国音留声机片及国语留声机片先后发行,确定了国音声调。中华国音留声机片由王璞在上海发音,平、上、去依北京声调,入声为北京读书音。国语留声机片是赵元任在美国发音,上海商务印书馆制作发行,平、上、去依北京声调,入声则为标准南京音。1932年5月,中华民国教育部正式公布并出版《国音常用字汇》,为确立国语的标准提供了范本,为现代汉语标准第一个系统——国语系统。1932年之后的国语广播,都采取了以《国音常用字汇》为标准的形式,各地的国语标准一致化。1949年以后的国语系统、普通话系统、华语系统,均源于这个时期的国语系统。
  共和国: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以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1955年,确定现代标准汉语名称由国语改称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写入宪法,制定标准后于1956年2月6日由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向全国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现代标准汉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由于政治原因,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称呼不同但内涵一致,均为现代标准汉语。

(2) [戏曲手抄报图片大全]小学生豫剧手抄报

  豫剧艺术是融表演与唱功为一体,以唱、念、做、打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小学生豫剧手抄报,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戏曲文化的认识,2010年,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豫乐飘香》,让传统戏曲走进了课堂。为加深学生对豫剧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浓厚豫剧学习氛围,我们创办了一期以“豫剧”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办报的热情很高,广泛搜集资料,精心设计版面,认真书写绘画,所办手抄报形象逼真,新颖生动,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我是正宗的河南人,说起河南印象最深的就数河南梆子 豫剧莫属了!小时候不知听过多少《遍穆桂英挂帅》,不只看过多少回《花木兰》。家乡人都会唱一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我也不例外,妈妈很喜欢唱歌,很小的时候就听她哼唱着。
  关于豫剧,至今记忆犹新的还是那个渔具传说。就这个听我细笔道来一段河南豫剧同河北梆子的另一由来吧...
  人类利用了鱼儿们夜间喜欢游动的习惯,设置了网眼大小不同的网具,大鱼会被结实的大网挂住,小鱼也不能逃脱俗称细蔑眼的小网的粘拉。鱼儿们不再寻求解脱的办法,只是祈求上天能给他们一次机会,能够在夜里不再游近那些锋利而又柔韧的鱼网...
  因为北岸的渔人们没有想出办法,于是就决定由北岸的渔人们看管河面上的渔具;隔天清晨收网摘鱼,或是有大鱼拖网远去,以及更有些连网也不做的人类想偷鱼的时候,北岸的渔人们就要敲梆子,招呼南北两岸的渔人们一起出动,追鱼网或是抓偷鱼贼。北岸的渔人们觉得自己没想出办法,这样支派他们也是有道理的,更何况渔具也的确要人管理,就都答应了。
  每天,他们不用打鱼,就在太阳底下光着膀子敲着梆子,嘴里大声吆喝吓唬着,呼叫伙伴们收网捉贼。日子久了,就有闲得无聊的渔人听着敲梆子的动静而编出了咿咿呀呀就酒下菜的调子,每每收往时节就敲着梆子唱个不休。久了,渔人们就管这调调叫河北梆子。
  南岸的渔人们听到了,很有些不服气了于是就借着渔具的谐音编出了豫剧,以此来炫耀他们造出了渔具捕杀鱼儿们的聪明才智。
  直至今天豫剧仍旧充盈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一代代热爱豫剧喜欢豫剧的戏迷们。

(3) [戏曲手抄报图片大全]小学生语文手抄报资料(2)


  6、双关: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7、引用:
  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
  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
  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0、对偶: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1、反复:
  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标点符号
  1、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2、句号:
  用于一句完整话的最后停顿。
  3、问号:
  表示一个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4、感叹号:
  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5、冒号:
  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6、分号:
  表示停顿一般比逗号大比顿号小,复句间较大的停顿。
  7、双引号:
  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书上的话、人物的话等。
  8、顿号:
  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9、括号:
  标明文中注释的部分。
  10、破折号:
  表示出现种种不同的语境、情态和语法意义。
  11、省略号:
  表示由于种种原因省去的内容、达到便于记叙的目的。
  12、书名号:
  表示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图画等的名称。
  13、着重号:
  表示文中特别重要,需要注意的字词句。
  14、间隔号:
  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15、连接号:
  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点。
  16、专名号:
  表示人名、地名、国家名等。
  歇后语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3、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4、车到山前--------必有路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 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壶中无酒--------难留客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三九天吃冰棍-----寒了心
  37、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寺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06503/

推荐访问:戏曲进校园手抄报图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