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简介资料]朱自清的简介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6-17 10:00:03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第一篇朱自清的简介:《匆匆》朱自清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确乎、挪移、涔涔、潸潸、徘徊、遮挽、蒸融”等词语,
  理解生词意思;正确书写“蒸”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积累具体描写“时间匆匆,一去不返”的语句,体会朱自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重点)
  3、学习通过不同修辞、不同句式表达情感方法并尝试运用。(难点)
  【评价设计】
  通过检查课前预习,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1;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达成学习目标2、3;
  通过仿写句子,完成学习目标3的检测。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咱们来学习第10课“匆匆”(板书课题),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2、揭示课题,理解匆匆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10分钟)
  (一)词语检查
  (1)小组合作读词,抽写,小组长将本组出错最多的字写到黑板上。
  (2)集体交流,学写“蒸”字。
  A、师板演“蒸”字笔画、笔顺,
  B、生在练习本上写三个。同桌交换评价:正确加一颗星,美观加一颗星
  (3)检查读词(课件出1出示词语)
  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匆匆 一去不复返 头涔涔 泪潸潸   挪移
  跨过 溜走 蒸融  遮挽   徘徊
  A、指名读,随机正音:徊 (huái) 旋转(zhuàn)
  B、齐读。
  (二)借助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1、将词语重新分组,自读思考(课件出2出示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每组分别是描写什么的词语
  匆匆 一去不复返             (时间特点)
  挪移 跨过 溜走 蒸融       (时间是怎样逝去的)
  头涔涔 泪潸潸  遮挽 徘徊  (朱自清感叹)
  2、把括号里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借助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大意,这是理清文章脉络的好方法。
  (三)简介朱自清
  (1)我们都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谁把它定格在文字中?关于他,能简单的说一说吗?
  (2)请看大屏幕----(课件3出示朱自清画像、作品及特点。)
  (朱自清画像)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朱自清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
  3、咱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朱自清的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引导学生朗读重点词语,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效果,又让学生借助词语感知课文大意,同时渗透了学法指导,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蒸”字是书写难点,指导正确规范书写,检测目标1;简介朱自清,为进一步阅读、理解文章奠定基础。】
  (四)交流疑惑,以学定教(预设)
  1、预习时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朱自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呢?”那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开始我们的品读。(课件4出示: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2、“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一句话呢?(一想到时间的流逝就头痛脑胀,流汗,流泪不止。)
  3、你能读一读吗?(抽生读)
  4、方法提示:同学们,要联系上下文,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感受,去与朱自清,与文章对话,你才能真正读懂朱自清为什么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头涔涔”“泪潸潸”了。
  【文章很长,内容很多,找到一个关键点切入,突出学习重点。】
  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感,体会表达。(28分钟)
  (一)自主合作,感知“头涔涔而泪潸潸”(8分钟)
  1、读课文1——3自然段,把你认为能令朱自清“头涔涔”“泪潸潸”的句子,圈一圈,划一划,填写好自主学习记录单。
  自主学习记录表
  令朱自清感到“头涔涔”“泪潸潸”的句子
  谈体会,感情读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每小组找准一个点进行合作学习,确定最佳展示方案,为集体展示做好准备。
  【通过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有序地完成重点内容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达成学习目标2。】
  (二)精读引领,体会“头涔涔而泪潸潸”。(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15分钟)
  预设一:课件4出示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引导学生谈体会。
  (1)运用了排比句。(评价:你能注意到朱自清的语言表达,这是学习语文很重要的方法。)
  (2)指导朗读:燕子,杨柳,桃花,它们走了,没关系,在来年的春天都会回来,那将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该怎么读呢?
  (3)生练习读句子。(教师指导读出“去——来”“枯——青”“谢——开”的充满希望。)
  (4)回应头涔涔而泪潸潸
  过渡:朱自清主要是要说这个意思吗? (写这个排比句是为了更加鲜明的
  对比出朱自清因时间一去不复返而头涔涔,泪潸潸。)把这种鲜明的对比读出来吧!
  (生读句子“但是,聪明的……不复返呢?”男女同学分别读出这两个层次)。
  预设二:课件5出示句子: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谈谈读了这段话,你又有了什么样的感受?(感觉到时间过得太快了;
  觉得时间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就悄悄的溜走了……)
  2、引导想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的情景。轻轻地闭上眼睛,边听边展开你丰富的想象——
  师声情并茂旁白:“辽阔的大海一望无垠,海水一浪赶着一浪奔涌向前,这时,针尖上的一滴水滴进了的这浩翰的大海里。”同学们,你看得到那一滴水吗?你听得到那一滴水的声音吗?(看不见,听不到)
  3、你又联想到了什么呢?(一滴清透的小水珠落进了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我们根本就来不及看到,根本听不见它的声音;时间就好像这一滴水,一去不复返了。)
  4、是啊,朱自清的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无声无息,稍纵即逝啊!把朱自清的叹息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吧。(生有感情地朗读。)
  5、体会用词的准确:
  算一算,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年呢?(约23年)为什么朱自清不用23年,却要用八千呢?(更显得数字多,逝去的年月多,更让人惋惜。)
  6、体会朱自清的心情:
  当朱自清突然间想到了自己的23个青春年华已一去不复返,朱自清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焦急、难受、猛醒、后悔、紧张、痛惜,害怕、……)
  7、引导感情朗读:
  把你体会到的朱自清的这种情感,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吧!(生再感情朗读。)
  8、二次回应“头涔涔而泪潸潸”:
  一想到这些,朱自清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我们再来读这一句。
  (生多种形式练习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师相机评价)
  预设三:
  课件6出示句子: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生朗读。(音乐配读)
  2、感悟内容:
  通过生活小事来写,写了哪些小事?(洗手、吃饭、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睁开眼、叹息)
  指导朗读:分排按不同内容接龙读、男女合作读(男同学读什么时候,女同学读怎样过去)
  3、感悟表达:
  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的流逝更是难以描写,可朱自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把它描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朱自清用了排比的方法写出了时间匆匆而过;朱自清用了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时间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时候就溜走了)
  引领三读:
  一读体会拟人的生动:朱自清不是直接说:我们要爱惜时间呀!而是把时间当人来写,它能-----(生:能“跨”能“飞”,能“闪”能“溜”)!简直是个淘气的小精灵,这样当然更生动、形象了,读——
  二读体会朱自清的无奈:是啊,你再怎么遮挽也是没有用的,时间就是这样,怎么也留不住它匆匆流去的光阴,读——
  三读体会叠词的婉转:“斜斜”“默默”“匆匆”“茫茫然”“轻轻悄悄”“玲玲俐俐”,这样的词语应该怎样读?(轻巧婉转)我们再合作读(师读到“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生接读“于是——……)
  【通过读培养语感;通过读体味语言文字之美;通过读用心灵和朱自清直接对话,从而领会朱自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5、仿写:
  (1)作家的这份迷茫,这份留恋,这份无奈已引起了我们的共鸣,那么,你们那四千多个日子又是怎么溜去的呢?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写一写。(课件7)
  (2)生动笔进行片段练习。
  (3)交流:生1、2、3读自己的作品。师相机评价
  【练笔既让学生学了写作,又拉近了与朱自清的感情。】
  (5)再次回应“头涔涔而泪潸潸”
  朱自清的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溜走了,你们的四千多个日子,老师的一万六千多个日子,也这样无声无息地逝去了,一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朱自清又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读——(生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引导学生在对语言的品味和欣赏中走进朱自清的内心,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朱自清进行心灵对话。突出朗读的目的性、层次性、指导性】
  (三)反思拓展,不再“头涔涔而泪潸潸”(5分钟)
  1、时光就是这样稍纵即逝,在我们的叹息中闪过去了。读到这里,我真有一种坐不住了的感觉,你又想到了什么呢?(以前浪费时间,惭愧!原来时间就是这样过去的……)
  2、朱自清又想到了什么呢?我们合作读一读第四自然段。你又能悟出些什么来呢?(朱自清不甘心就这样。)从哪里读出他的不甘心呢?
  3、课件8出示句子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4、引导体会两个“赤裸裸”的意思
  两个“赤裸裸”,意思一样么?(不一样。前一个是光着身子从娘胎里来到这个世界,而后一个是指自己对别人,对社会毫无贡献的离去。)
  所以朱自清发出这样的感慨——生齐读:“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么一遭呢?”
  5、引导感悟:朱自清白白走这一遭了吗?留下了什么“痕迹”?
  请看大屏幕上的这份朱自清的资料(课件9),大家浏览一遍,看看对你是否有所启迪?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6、激情朗读:
  正是朱自清先生感悟人生苦短,时间匆匆,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辛勤劳作的结果呀!读出你对朱自清的敬佩之情吧。(师生对答:生问: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师答:不能,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7、追问引发深思:同学们,读到这里,谈到这里,大家一定想到了,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散文,仅仅是让我们珍惜时间吗?(生齐答:珍惜生命!)
  【通过追问,补充朱自清的创作成就资料,加深对朱自清情感的理解,;进一步达成学习目标2】
  8、我们已去的四千多日子留下些什么痕迹?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痕迹”:儿时照片、荣誉、试卷、发表的文章等)
  9、同学们,面对一去不复返的时光,面对朱自清一次次的提问,作为21世纪的主人,我们应该交出怎样的答卷呢?。
  【反省自己三千多日子留下什么痕迹,及回答“我们该怎样走这一遭?”就是让学生再次深切地体会时光匆匆、要有所作为。进一步达成学习目标2】
  四、自我评价,总结学法(1分钟)
  学生课堂自我评价。相机引导明确散文特点:形散神聚
  【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培养学生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树立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
  五、推荐作业,课外延伸(1分钟)(课件10)
  1、推荐阅读:朱自清作品《荷塘月色》《背影》《绿》。
  2、小练笔:以“日子”为主题,自创一首诗或写一篇文章,记录下你或你身边人的日子,再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和感受。
  【通过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有助于学习目标达成效果的提升。】
  板书设计:
  匆匆
  形散              神聚
  一去不复返 无影无踪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头涔涔而泪潸潸
  跨过 飞去 溜走 闪过

第二篇朱自清的简介:朱自清的散文特点

  朱自清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朱自清的散文大抵上可分为三类借景抒情的,怀人抒情的带有政论性的记叙散文。
  借景抒情的一类散文影响较大,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春》等。
  怀人抒情的代表作有《背影》《儿女》朱自清给身边的琐碎事情娓娓叙述将真挚的感情和叙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抒发了对儿女,妻子的由衷之情。
  政论性较强的散文代表作有《生命的价格一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傲》《执政府大屠杀记》在这一类散文中突破个人生活一己情怀的局限把笔触伸向社会直面惨淡人生,记叙中夹杂议论表现出鲜明的反帝反封建民族主义思想倾向。
  朱自清非常重视散文的结构艺术,他在艺术构思时非常讲究散文的“眼”的安排,《背影》的开头“我最不能忘记的,他的背影”既是全文抒情的“眼”又是作品的聚焦点,文章从我难忘的父亲背影写起,用简练的笔墨回叙祖母的去世,父子奔丧透露出一股悲戚的气氛然后笔锋一转叙写父亲亲自为我送行的情景,由远及近,把艺术的镜头聚焦于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最后叙述父亲的劳苦奔波,老境颓唐及其对子女骨肉之爱。以父亲的信为触发点,尽情抒写内心的感受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父亲的背影和开头相呼应,将主题予以深化,朱自清还十分重视文章的剪裁能扣住中心提炼素材,精密构思,从而详略得当,疏密相同,虚实结合,紧凑而尽情在篇幅中表现内容。
  朱自清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力有细致状物的功力,他善于用重彩画笔描绘各种风景画,风俗画,既求形似又求神似,追求一种绘画的美,《荷塘月色》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月下荷塘的优美景色,创造出一个幽境,迷朦的艺术境界使人读来如临其镜,朱自清在描摹自然景色时总是融注自己对生活的强烈感受,把写景与抒情紧密地结合起来。
  散文朴素有着繁华落尽见真淳的美,他极力提倡文章的谈话风,说文章语言像平常谈话般读后就亲切有味,他从不滥用绮丽的词句来雕琢描写的对象而是常以简练的笔墨去描写客观现象,抒发主观情素,他用加工提炼的日常口语作为自己的艺术语言,创作出自己语言的个性风格。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文笔清新,所著合编为朱自清全集。
  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名家评论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叶圣陶: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她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
  吴晗 :“自清先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经是自由主义者,他不大喜欢参加政治活动,特别是比较激烈、斗争性较强的政治活动。但是,他具有正义感,随着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奴役、压迫的加强,和向中国人民的武装挑衅、屠杀、镇压,他毕竟忍受不住了。他说话了,行动了,通过文化生活、朗诵诗歌和扭秧歌,表明了他的态度。 他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终于有了明确的立场,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宁肯饿死,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品德,这种气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1499页)毛泽东同志赞扬了闻一多、朱自清的骨气,说“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这是我们未死者,特别是一多先生和自清先生生前战友的责任。这种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颂歌,还有待于未来。”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朱自清散文《背影》赏析
2.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3.关于朱自清的人物评价朱自清散文
4.余秋雨散文集
5.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
6.朱自清散文:论无话可说
7.朱自清经典散文《背影》读后感
8.现代散文名篇《背影》
9.朱自清散文艺术的意境美
10.朱自清散文的诗性

第三篇朱自清的简介:关于朱自清的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代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代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代。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代学;创作则以散代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美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代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代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代《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代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04345/

推荐访问:朱自清简介资料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